昨夜今晨,IMF預測,2020年全球GDP萎縮4.4%,美國GDP萎縮4.3%,歐元區GDP萎縮8.3%。受此消息影響,黃金、白銀暴跌,國際黃金期價跌近2%,失守1900美元關口,白銀期價跌逾4%。
截至今日凌晨收盤,美股標普500指數跌0.63%,歐洲Stoxx50指數跌0.58%,美元指數漲0.52%,WTI原油漲1.71%,Brent原油漲1.41%,倫銅跌0.77%,美豆漲1.02%,美豆粕(3240, 0.00, 0.00%)漲0.20%,美豆油漲1.20%,美糖漲1.16%,美棉漲0.28%。
此外,IEA預計,2020年石油需求將下降8%。中國9月原油進口4848.2萬噸,1—9月累計同比增長12.7%至4.16億噸。OPEC月報稱,2020年世界石油需求將減少947萬桶/天(此前預測為減少946萬桶/天)。瑞銀預計,2020年年底布倫特原油或為45美元/桶。受中國原油進口量大增消息影響,國際油價大幅收漲。
中國將停止進口澳大利亞動力煤和煉焦煤
10月12日,《雪梨先驅晨報》上出現這樣一則傳聞:目前中國的國有能源企業和鋼鐵廠都已經接到了官方的口頭通知,讓它們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
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中國海關部門告知一些工廠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這是否是中方政策的正式調整?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回應,中國海關將進一步加強對相關產品的進口監管,有關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
李魁文在發布會上介紹,前三季度,中澳貿易總值8597.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1%。其中對澳出口2589.5億元,增長9.5%;自澳進口6007.8億元,下降5.1%。
從主要貿易商品看,前三季度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佔出口值的75.7%;自澳大利亞進口的主要商品為鐵礦(813, -5.50, -0.67%)砂、天然氣和煤,佔進口值的76.4%。
唐山5家鋼廠停產,28家限產
本周二,國內黑色系商品期貨走勢出現分化。受禁止澳煤進口消息刺激,焦煤、焦炭(2095, -3.50,-0.17%)大漲,螺卷基本持平,鐵礦出現較大幅度下跌。
日前,唐山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唐銀、唐山建龍、新寶泰、榮程特鋼、軋一鋼鐵5大鋼廠將停產,其餘28家鋼廠未來6個月將限產。
「從周一周二盤面反應情況來看,目前限產力度不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說。
中鋼網分析師林娜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作為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仍是重點任務目標,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生態環境部關於紮實做好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有關工作的通知》,北方多省市陸續發布秋冬限產方案,山東、山西部分城市發布重汙染天氣預警,10月秋冬限產大幕已經拉開。從多地發布的限產文件來看,今年限產時間與去年相當,限產目標相對明確,部分地區限產比例有所下降,執行效果仍待觀察。鑑於今年粗鋼產量持續創新高,隨著秋冬限產執行,一定程度上將制約鋼廠生產規模。但隨著近期成材價格反彈,鋼廠利潤回升,10月增產動力轉強,依靠環保限產來降低產量空間相對有限。
「根據文件粗算,預計影響產能約6萬噸/天,低於2019年名義限產量(2019年10.1—11.15計劃減產量約14萬噸/天,11.15—3.15計劃減量約7.8萬噸/天),但2020年利潤偏低於往年,執行力有望高於往年。」一德期貨黑色事業部鋼材分析師馬琳表示,成材端目前表現為弱現實與強預期的博弈,呈現反套格局,當下的主要矛盾在於供應過高,而10月以後進口效應減弱,疊加環保加強,供應有環比改善預期,也符合冬季特徵。相反地,原料端表現為強現實與弱預期的博弈,呈現出正套格局。十一假期後鐵水產量未出現明顯下降,原料直接需求仍強勁,但在限產大背景下,後期需求將環比轉弱。
事實上,國慶假期後,黑色產業鏈品種價格均出現大幅的反彈。雖然節後各地開始陸續公布今年秋冬季環保限產相關的政策,環保限產本身對於市場的影響權重在逐漸下降。
「從目前公布的文件以及鋼廠近年來環保設備的投入看,今年採暖季限產影響的理論產量可能不及去年的水平;另外,從今年鋼材產量的變化看,鋼廠調節產量的靈活性也較過去幾年有很明顯的提升,因此鐵水產量受限產政策影響的幅度並不會很大。同時,從原料的需求角度看,雖然節前補庫帶動鋼廠鐵礦庫存大幅增加,而假期後鋼廠的礦石庫存則出現了明顯的消化,港口疏港量也回升至前期高點的水平,也意味著鋼廠的生產意願和強度依然很高。需求的旺盛也是原料端價格強於成材的主要原因。採暖季限產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鋼材高產量和原料高需求的矛盾。」東證期貨黑色研究員顧萌說。
國泰君安期貨黑色系分析師馬亮認為,由於近期限產政策陸續落地,雖然總體文件要求限產力度低於此前市場預期,但限產對於鋼材供給的限制仍對於市場心態有一定支撐,且10月長假後建材成交有較為明顯的改善,經歷了9月需求釋放的不及預期後,由於可能存在的與前幾年類似的趕工效應,市場仍對於四季度的鋼材需求抱有較高的期待,整體供需或將迎來階段性好轉。
鐵礦石方面,8月以來鐵礦供需兩端持續出現邊際上的緩解,外礦發運的回升疊加上國內卸港的加速使得供應環境有明顯寬鬆。同時,鋼廠利潤情況不佳鐵水產量階段性見頂,導致了鐵礦石港口庫存的持續積累。馬亮認為,這種邊際上的緩解更多體現的是超低水平的庫存回補,雖然可能會制約鐵礦石進一步突破前高的動力,但也不代表鐵礦石能夠出現趨勢性的下跌,也就是說鐵礦石供需正處於向平穩過渡的過程中,難以積累較為深刻的矛盾,出現趨勢性走勢的動力不強。
鋼材庫存產量居高難下,需求決定價格方向
今年我國粗鋼產量持續維持高位,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帶來淨出口大幅減少,國內市場資源供應壓力加大。1—8月份粗鋼產量同比增加2402萬噸,粗鋼淨出口同比減少2345萬噸,國內粗鋼資源供應量大幅增加4747萬噸。四季度儘管存在環保限產加碼,進口鋼材資源減少等利好因素,但全年粗鋼資源供應量同比增加或將超過7000萬噸,供應端對價格的壓制影響持續較大。
今年二季度以來信貸及汽車產銷、挖掘機、重卡銷量數據都超出預期,地產、基建穩步復甦,二季度鋼材需求表現持續旺盛,但三季度受高溫、雨季及地產調控等因素影響,需求表現不及預期。在地產趕工及基建發力的帶動下,四季度前半段需求有望加快釋放,但後半段市場將面臨傳統消費淡季,需求釋放將明顯減弱。
二季度市場庫存消化較為理想,三季度消化不及預期,尤其是9月庫存消化幅度令市場產生巨大的預期差。目前大品種總庫存同比增加605萬噸,其中螺紋總庫存同比增加465萬噸,熱卷(3784, 0.00,0.00%)總庫存同比增加87萬噸。今年市場將帶著高庫存進入冬儲已相對確定,一旦投機需求趨弱,高庫存對價格仍將形成抑制影響。
據了解,當前貨幣政策已基本回歸常態化,甚至邊際有所收緊,房地產調控持續加碼,宏觀政策端對鋼價驅動減弱。不過產業政策端的秋冬季限產以及質量檢查、產能置換新規等,對鋼價仍將形成階段利多。
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認為,四季度儘管有環保限產擾動,但今年高產量、高庫存已成為常態,終端及投機需求的釋放節奏,以及宏觀、產業政策端的變化,或將決定鋼材價格的運行方向。我們認為四季度前半段在需求階段發力的情況下,價格仍有向上驅動,但下半段隨著需求減弱,鋼價下行壓力將會明顯加大,預計四季度螺紋、熱卷盤面主流波動區間在3400—3800元/噸,對節奏的把握或將重於趨勢。
「目前影響黑色系品種價格的核心因素依然在於終端需求變化的節奏。由於今年冷冬的概率比較大,加之疫情是否會再度抬頭具有不確定性,建材需求依然可能在10月份有一定的集中釋放。」顧萌說,10月起進口鋼材和坯料的到港將大幅下降,對於10月鋼材的去庫還持有相對樂觀的態度,市場的反彈也反映出了基本面的邊際好轉和下遊備貨力度的提升。不過冬儲前需求能夠釋放的時間已經不長,終端資金偏緊的狀態也並沒有顯著的緩解,這一輪反彈高度也很難過於期待。
焦炭方面,新晟期貨分析認為,焦炭在連續上漲6輪以後已經進入下跌通道中,目前由於焦化企業盈利情況良好,供應端徐州去產能淨缺口並不大。山東焦企產能利用率逐步回升,目前焦企多正常生產,區域性焦炭供應緊張局面有所緩解。近期唐山鋼廠限產,高爐產能利用率已出現小幅回落跡象。整體來看,目前鋼廠利潤偏低,在焦炭供應略有好轉的情況下,鋼廠勢必會對焦炭等原料打壓,但考慮到需求相對旺盛,焦炭下降幅度或有限。中長期來看,山東以煤定產仍是影響供需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同時,四季度預計還有2197萬產能在年底集中投產,整體上焦炭供應將較上半年略微寬鬆,供需基本保持平衡,焦炭價格波動幅度也將逐漸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