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浮世風情與市井百態-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2020-11-24 騰訊網

說起充滿風情的日本元素,浮世繪這個詞一定會浮現在許多朋友的腦海,它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日本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

簡單來講,浮世繪即是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市井百姓的喜愛。

浮世繪的流行風潮一直延續到今天。

比如,西武鐵道勸導文明乘車的招貼畫。

比如,NEC電腦品牌發布的新品廣告。

再比如,腦洞大開的畫師製作的現代社會元素闖進古代日本的有趣圖片。

濃厚的超現實味道,有點微妙,又有點好笑。

但痴迷浮世繪藝術的不只有市井百姓,浮世繪的繪畫特點是強調線條、大量無陰影的平塗和不嚴謹的透視關係,這些「反學院派」的繪畫方式對歐洲印象派畫家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正如畫家梵谷喜愛、收藏、臨摹浮世繪,因為他也經常以自然為繪畫的主題,而浮世繪使他回歸到大自然中去

右側為梵谷臨摹作品

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梵谷提到:「我的每幅作品都深受這些日本畫的影響。」

右側為梵谷臨摹作品

這位被梵谷臨摹的畫家就是歌川廣重,被譽為日本「浮世繪三傑」之一,他擅長運用秀麗的筆墨、和諧的色彩,表達富於詩意、氛圍柔和的大自然景致

《名所江戶百景》是歌川廣重的代表作,許多版畫家也表現過江戶地區的各個有名風景,但未有一人像廣重一樣把對人世的情誼也添加其中。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這本圖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日本江戶時期的民間百態:浪漫的櫻花、婀娜的歌舞伎、人頭攢動的街頭……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他相對柔和、清新的風格讓他的作品看起來接受度更高,裝飾性也更強,充滿著世間的情趣和美好

一起來欣賞吧。

春 部

春之部是四部中最富有生機的一部,配色也相對更加清新甜美。

- 日本橋雪晴 -

1856-1859年

《日本橋雪晴》是該系列的第一幅作品,展現了他的整個藝術視野——崇高與世俗的並列呈現

富士山的底部被一層薄霧覆蓋,頭頂白雪的富士山雄偉地聳立在地平線之上,俯瞰著整個景色。

右邊用單色標出的是德川王朝的江戶城堡,自17 世紀初以來,德川王朝一直是日本權力的把持者。

畫面的下半部分,以清新濃鬱的河水為特色,描繪了北岸魚市的熙熙攘攘

畫面中央擁擠的橋建於1603年,即著名的「日本橋」,自1605以來,它一直是官方測量全國所有距離的點。

- 永代橋佃島 -

1856-1859年

建於1698年的「永恆之橋」在它即將流入江戶灣之前橫亙在合田河上,這是江戶時代最長的橋。

在滿天星鬥及明亮月光的映照下,我們從江戶灣橋下看到了冢田島夜間場景

巨大的柱子上暗藍色的色調暗示著那裡生長有大量的藻類,船桅上微妙的閃光的痕跡則是月光的反射造成的。

下方普魯士藍色的深潭則暗示了橋的陰影,一段色彩的漸變後月光海洋的淡藍色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的生動迷人。

- 越後屋 -

1856-1859年

畫面提供了俯瞰的視角,讓我們得以觀察一條熙熙攘攘的長街,街道兩旁的商店鋪著瓦片,屋頂呈線形。

這條筆直的道路在消失在一大片傳統形狀的日本雲團之前就開始急劇變細,帶有一絲誇張的美感。

宏偉地飄浮在雲層之上的是富士山,真實的外觀在這個系列中是獨一無二的。

三井紡織廠沿著街道的兩側延伸,右手邊是棉紡廠對面的商店越後屋,也就是現在的三越百貨商店,至今仍然是東京相當受歡迎的商店之一。

- 上野清水堂不忍之池 -

1856-1859年

清水觀音堂初建於1631年,是江戶佛教寺廟建築群的一部分,仿照京都的清水寺建造而成的。

採用長柱和橫木支撐舞臺的「懸造式」手法,是這個建築最有特色的地方。

畫面中一個巨大的紅色陽臺像船頭一樣伸出,掩映在盛開的櫻花樹叢中。

這些櫻花爛漫地綻放,肆意而熱烈,與池畔的高而細的松樹相映生輝,而陽臺的紅、櫻花的粉則與旁邊池水的藍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廣重的這幅畫作採用了俯瞰的視角,櫻花環抱的清水堂、月之松和不忍池,在這種視角下,呈現出了極強的縱深感。

- 龜戶梅屋 -

1856-1859年

這件作品是廣重整個江戶百景系列中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

畫面中直逼眼前的是一株梅樹的部分樹幹,它有著奇怪形狀的枝幹和圓圓的白色花朵。

廣重利用對樹幹色彩的漸變處理讓畫面有了一種版畫從未有過的三維效果

透過這棵樹的樹幹,我們可以往畫面深處看去,有更多的梅樹上綻放著花朵,往來遊客無不駐足觀看,這種構圖方式也讓畫面自然產生了景深的效果

夏 部

夏之部,顏色驟然豐富起來,蔥鬱的樹木,盛開的繁花,一派夏日景象。

- 昌平橋聖堂神田川 -

1856-1859年

這是《江戶百景》系列中描繪雨景的三幅作品中的第一幅,這三件作品都屬於夏部,可見在廣重的筆下,夏日雨景給予畫面的震撼性要遠大於春日的細雨

畫面前景是半座小山,鬱鬱蔥蔥的綠色表明了這是夏季植被最繁茂的時節,細細的雨絲從畫面上方斜斜地降落

遠處的山上有17世紀為研究儒學而建的御世尊祠,但廣重巧妙地只描繪了祠堂的外院牆,剩下的建築物都隱藏在大樹之後,惹人好奇和聯想。

這件作品中的雨絲表達的非常含蓄,並不激烈,看起來也很柔和,符合初夏梅雨時節的特點。

而這樣的小雨帶給人們的困擾並不是很大,因此河面上的船夫和路上的行人們,甚至空中的小鳥,都顯得從容而安逸,他們享受著這溫暖的初夏小雨,並不著急躲避。

- 大橋安宅之夕立 -

1856-1859年

這件作品是被幾乎所有的藝術評論家認可的精彩作品,梵谷就是根據這件作品創作了油畫作品《雨中的橋》。

為了讓來勢洶洶的大雨更加生動,廣重採用了相當誇張的手法,但起到了極好的寫實效果。

烏雲下的雨幕被他用各種縱橫交錯的線條描繪出來,乍看雜亂實際則極為震撼,讓人立刻可以感受到狂風暴雨的衝擊。

雨幕下是長長的木橋,上面的行人們儘量佝僂著身體試圖躲避雨滴和風。河面上有一個孤獨的木筏,船夫正盡力撐著槳,讓木筏和自己在大雨中的河面上保持平衡。

- 堀切菖蒲園 -

1856-1859年

廣重為這件作品提供了一個類似偷瞄一般的視角,設置在鳶尾花叢底部的視角讓眼前的鳶尾花有一種樹木般的高大堅實感,削弱了花朵本身所帶來的柔弱性。

河對岸的花叢中有著正在賞花的人們,衣著華麗的女子們與頭戴鬥笠的男子們穿梭在花叢中。

花的嬌嫩與遊人的閒情雅致交織在一起,讓這個夏日的場景輕鬆而愉悅。

在日本,鳶尾花是美好女性的象徵,而廣重讓其與女子們同時出現在畫面中,則讓觀眾們更加的加深兩者之間的聯繫,為兩者互相增色。

- 龜戶天神社境內 -

1856-1859年

這件作品描繪了著名的「鼓橋」,這是一座以中國橋設計模型為基礎的橋梁,具有一個類似鼓邊緣的誇張拱形,極具觀賞性。

廣重選取了橋的一部分進行描繪,而並未在畫面中完整的展示這個奇特的橋型。

這是一個紫藤花盛開的時節,橋的周圍到處是這種爛漫的紫色,尤其是河對岸,密密麻麻的紫藤花樹下坐滿了納涼賞景的市民們。

更遠處的藍色山巒身影填滿了整座橋的拱形底部,既表明了山巒的巨大,又讓整幅畫面充滿了藍色的涼意,適當地減弱了花朵色彩帶來的絢麗感,讓畫面多了幾分平靜。

近景處的一束垂下的紫藤花,像是為畫面設置了一個半遮掩的帷幕,讓畫面的構圖顯得更加生動有趣。

秋 部

秋之部呈現出更加成熟穩健的風貌,這部分作品以市民遊覽風景名勝和豐收節日等內容為主,並以在秋天的最高峰觀賞秋葉為標誌

- 市中繁榮七夕節 -

1856-1859年

七夕節每年在舊曆的七月初七舉行,這是源於中國古代傳說的節日,這個節日傳入日本後,到江戶時代晚期,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會舉行大型慶典的重要節日。

在這件作品中,竹子上被掛滿了各種彩色的寫滿了祈福話語的紙條,它們與其他裝飾物一起在風中飄揚,與綠色的竹子相得益彰,燦爛美麗,充滿著節日的歡樂氣氛。

仔細辨認竹子上懸掛的裝飾物,它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是魚,有的是西瓜,有的是葫蘆又或是算盤、帳簿等,這代表著各行各業的人們對自己工作的良好願景

遠處的富士山在這些節日慶典裝飾後若隱若現,弱化了它的雄偉和壯麗感,增添了幾分節日的輕鬆與美好,反倒散發出一種別樣的美感。

- 神田紺屋町 -

1856-1859年

在廣重描繪江戶的諸多作品中,這幅版畫是展現他高超構圖手法的傑作之一

在這件作品中,他運用了大量的物體和元素來對前景進行遮掩,意在突出處於後景中的幕府將軍城堡

城堡中巨大的瞭望塔和城堡尖頂在樹叢中隱約可見,儘管被處理的非常隱蔽,但卻讓人更加充滿嚮往。

前景中有大量的帶著印花圖案的布條在風中微微蕩漾,這是一種以和服布料製成的織物,被切割成合適的寬度,用來作為窄毛巾或髮帶贈送給購買和服的客戶,或者作為店鋪宣傳贈送給目標人群等。

初秋正是人們採購秋冬和服的好時節,商戶們正為此進行著各種提前準備。

- 月之岬 -

1856-1859年

透過神奈川縣一間藝伎院敞開的推拉門,我們看到了江戶灣。

秋天的天空中的月亮大而明亮,江戶灣並沒有因為夜幕的降臨變得蕭條,仍然承載著各種小船帆,看起來不失忙碌,鳥群在天空和水面之間飛過,更為背景增添了幾分動感。

而在藝伎的房間裡,吃剩的食物隨意的擺放在榻榻米上,這暗示著夜深人靜,客人已經離開

一個藝伎正在紙門後,三味線放在她的身邊,她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正準備休息,左前方的紙門後另一個藝伎的站立的剪影則表明她正打算離開這個房間。

歡愉過後,一切歸於寧靜,儘管外面依舊有著勞作的氣息,但月夜下,房間要回到本來的模樣了。

- 真間之紅葉手古那之社繼橋 -

1856-1859年

手古那神堂位於弘法寺內,是為傳說中的女子手古那設置的靈堂。

手古那是個美麗的女子,有很多男子想與她成婚,她自認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善良的她並不想傷害任何人,因此她最終選擇了投海自盡。

惋惜於此的人們建立了這個神堂,希望能夠庇護她免於災害和痛苦,後來這個神堂也就變成了江戶居民的參拜的地方。

畫面選取了一株楓樹後的視角,從樹杈中間向遠方看去,神社在視線的遠處,深色的鳥居幾乎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這也暗示了手古那當初的想法,她並不想那麼與眾不同,而是希望與其他人一樣正常的生活。

農舍與大片的樹林在神社的對面,大片的黃色土地與前景中的楓葉一起表明了這是一個深秋的傍晚,更遠處的群山則沐浴在晚霞中,紅色的晚霞詭異綺麗。

冬 部

冬之部體現了廣重擅長留白的畫法,他預設了雪的形態,然後用線描和塊面將雪表現出來,沒有畫雪卻使得江戶處處是雪。

冬天隨著新年的到來而結束,也為作品畫下了休止符。

- 淺草金龍山 -

1856-1859年

金龍山的淺草寺曾多次出現在廣重的筆下,他用不同的季節與角度,反覆描繪了這所直到現在都非常重要的寺廟。

在這件作品中,他選取了寺廟門入口的角度向寺廟建築群內部望去,白雪已經落下很厚的一層,覆蓋在整個寺廟中,廟宇與樹木都在白雪的掩映下變成了茫茫的一片,唯有紅色的廟牆看起來格外醒目

雪珠還在不停的下落,而這絲毫沒有阻擋參拜人群們的腳步,他們或單獨一人,或三三兩兩結伴,都撐著油紙傘,穿著厚厚的衣服,緩慢的向著主殿走去,內心充滿著如同這潔白的雪一樣單純、美好的願景。

- 淺草田甫酉之町詣 -

(從吉原伎樓望大鳥神社)

1856-1859年

遠處的富士山與紅色的晚霞,表明了這件作品描繪的是一個黃昏時的場景,畫面前景發生在吉原的伎樓上的一個房間中,畫面只給出了房間的一角,卻充滿了各種暗示的細節

地上的幾支髮簪,表明房間的使用者此刻正在梳妝打扮,以便迎接夜晚客人的到來,窗戶上趴著的白貓正在遠眺,它的背影顯得孤獨而寂寥,仿佛暗示了那位姑娘一樣孤單的心

而窗臺上的茶碗與毛巾則表明上一名顧客剛剛離開不久,他甚至可能贈送了一支髮簪給這位姑娘。

- 深川木場 -

1856-1859年

這是一張用色較少,但極具裝飾效果的版畫,整件作品以白色為基調,營造了非常完美的冬日雪景氣氛

雪已經持續下了一段時間,地面與房屋上到處都有著厚厚的積雪,不懼寒冷的鳥雀飛過,地上兩隻貓在近景處嬉戲,為安靜的世界增添了幾分活力。

也許因為大雪的關係,廣重筆下的木廠被沒有日常的喧鬧忙碌景象,而是人煙稀少,略有蕭條,只有零星的兩個工人在勞作。

他們穿著草編的鬥篷,頭戴鬥笠,抵禦不斷掉落的雪花。近景中地上一把落滿雪花的紙傘,進一步表明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工廠也因此陷入了停滯的狀態。

- 王子裝束之木除夕之狐火 -

1856-1859年

東京北區王子町一代流傳著一個傳說:據說在除夕這天,來自各地的狐狸會在大樹下盛裝打扮,前往王子稻荷神社參拜

廣重的這件作品就是根據這個傳說創作的。

在除夕寒冷的夜晚,大地一片寂寥,只有夜晚的星空透露著一絲絲的光明。

在昏暗的環境中,一群狐狸聚集在大樹下,它們接收著神奇的大樹賦予它們的奇妙光源,身體變成了淡粉色,在黑夜裡熠熠生輝。

它們的身邊和遠處則圍繞著穿戴著鬥笠、舉著燈籠的人們,狐狸們將會帶領人們一起前往王子稻荷神社,去祈求來年的幸福和收成。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相關焦點

  • 浮世風情與市井百態丨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說起充滿風情的日本元素,浮世繪這個詞一定會浮現在許多朋友的腦海,它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日本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簡單來講,浮世繪即是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市井百姓的喜愛。
  •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說起充滿風情的日本元素,浮世繪這個詞一定會浮現在許多朋友的腦海,它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日本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 《名所江戶百景》是歌川廣重的代表作,許多版畫家也表現過江戶地區的各個有名風景,但未有一人像廣重一樣把對人世的情誼也添加其中。
  • 美味的浮世繪展 歌川廣重大戰國芳
    東都名所之內 高輪廿六夜止図 歌川廣重 江戶時期 名所江戸百景 虎の門外あふい坂 歌川廣重 說起廣重自然是各種風景畫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它流行了幾百年,並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也曾多次出現在周作人、魯迅、張愛玲等中國作家的文字中。左:《大橋驟雨》歌川廣重 右:梵谷臨摹作品關於浮世繪的代表人物、歷史和故事,你了解多少?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限量復刻只印3000冊的浮世繪,每1冊都是私人訂製
    梵谷最痴迷的畫家是歌川廣重。梵谷對其他版畫家的作品學習和臨摹,會帶有自己的藝術加工,對廣重則是原封不動照搬,梵·高對廣重的浮世繪臨摹已經徹底「放飛自我」,連廣重作品的籤名都學著寫了上去。左為歌川廣重《大橋驟雨》1857,右為梵谷臨摹的《雨中之橋》《名所江戶百景》歌川廣重的這套大錦繪正式的名字叫《名所江戶百景》。
  • 這些揭露人類迷惑行為的浮世繪,好像在偷窺我擠公交地鐵的感受
    浮世繪是一門迷人的藝術。興起於日本的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最大特點是:俗,生於市井,作於市井,也描繪市井。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西方藝術史:日本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 安藤廣重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安藤廣重(Ando Hiroshige;1797~1858;日文:あんどうひろしげ安藤広重),後改名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水道橋駿河臺》代表作品 《京都名所》、《東海道五十三次》、《諸國六國河》等,其他還有《金澤八景》、《莊野圖》、《近江八景》、《江戶近郊八景》、《富士川雪景》、《六十餘州名所圖會》、《木曾街道六十九次》、《名所江戶百景》等作品。
  • 不了解他,怎麼能說了解浮世繪?
    《蒲田之梅園》 歌川廣重 1856—1858年 選自《名所江戶百景》在巴黎1898年的《歌麿與廣重》展上,印象派大師畢沙羅感嘆「這些作品也有著令人驚異的印象派風格的灰色的夕陽。歌川廣重是偉大的印象派畫家」。
  • 「享此浮生」浮世繪展覽在南京「明社·璞齋」茶社舉行
    浮世繪: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據策展人肖徵宇介紹,該展覽展出了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作品近40幅。  三百餘年來,大名鼎鼎的「浮世繪三傑」葛飾北齋、安藤廣重、喜多川歌麿對東西方藝術產生深遠影響。本次展覽的作品中,大多出自歌川派名家的手筆。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歌川廣重擅於用秀麗的筆觸及和諧的色彩,表達出了籠罩於典雅而充滿詩意的幽抑氣氛中的大自然。 其代表作《名所江戶百景》系列版畫,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東京百餘處的繁華街景,運筆暢達,臻於完美,彼時的民間百態躍然紙上。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這次也是國內第一次從歷史的視角策劃的浮世繪展覽,讓觀眾更全面、徹底地了解浮世繪藝術。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鈴木春信、鳥居清長、東洲齋寫樂……140 餘幅經典作品,精挑細選自幾千餘幅浮世繪作品。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這裡不僅有浮世繪三傑(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與歌川廣重)相當數量的佳作,而且從早期的清新到世紀末的衰頹氣象,你都能跟隨歷史的時間線盡收眼底。 歌川廣重《淺草金龍山》,選自《名所江戶百景》,1857年,錦繪 接下來你會遇上充滿怪誕氣息的歌川國芳,在他活躍的年代裡
  • 浮世繪日本橋:為你再現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筆下的江戶勝景
    本期直播專場 「日本橋」,是江戶後期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被認為影響歐洲印象派的浮世繪大師們的創作原點。幕府遷都帶來的東海道沿岸經濟騰飛,為江戶後期風景類創作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民間素材。本場在線拍專場不僅為大家帶來了精美的收藏級浮世繪,同時將從浮世繪的演變、江戶符號、出版商版本、木版製作等角度串聯作品背景,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講解!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日本浮世繪名家名作眾多,被稱作是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記錄全書,而歌川派則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畫家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夢回江戶」上海展出:看浮世繪的黎明、高峰與頹廢美
    浮世繪以流暢的線條和鮮豔的色彩描繪民俗風情、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宮魅惑,鮮活地表現了社會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堪稱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17 世紀後半葉,急速發展的江戶地區逐漸形成消費中心,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浮世繪在當時發行量巨大,幾乎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從貴族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買到。浮世繪也因此漂洋過海到了西方,扮演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
  • 被鬼滅之刃、優衣庫「借鑑」,浮世繪到底多有魅力?
    這種以市井為舞臺、以民生百態為題材的風俗描繪不僅在日本民間得到了廣泛普及,也影響了歐洲印象派的發展。而《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所繪。葛飾北齋一生經歷過無數題材和技法,他在繪畫領域涉獵甚廣,尤其以風景版畫成就最高。
  • 歌川廣重的浮世繪:拋去情色之後,繪盡奇趣世間,每幅皆精品
    浮世繪是日本風俗畫的名稱,是一種很有特點的繪畫,大概從17世紀就開始發展了,一般來說,浮世繪所描繪的對象多是日本的藝伎,帶有一種性感美,所以「浮世」這兩字也有世間風情的意思。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浮世繪都是畫藝妓的,19世紀的日本著名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其繪畫內容多是奇趣的自然景象,他的秀麗筆致及和諧的色彩,給世人展現出了不一樣的充滿詩意的境界感受。歌川廣重1797年出生於武士家庭,在繪畫這條道路上他十分有天賦,到1858年,這61年裡,歌川廣重有如工作狂般,創作了5000多幅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