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江戶」上海展出:看浮世繪的黎明、高峰與頹廢美

2020-12-14 騰訊網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策展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整理,讓觀眾明白浮世繪到底是什麼,它的發展又是怎麼從單色到彩色,再到黃金時期和走向頹廢,而不是讓觀眾只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色彩。」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現浮世繪的發展脈絡

自古以來,日本受到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和中國類似的形態。然而發端於江戶時代(1603—1868)的民間木刻版畫浮世繪卻一枝獨秀,成為最具日本特色的美術樣式。浮世繪以流暢的線條和鮮豔的色彩描繪民俗風情、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宮魅惑,鮮活地表現了社會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堪稱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17 世紀後半葉,急速發展的江戶地區逐漸形成消費中心,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浮世繪在當時發行量巨大,幾乎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從貴族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買到。浮世繪也因此漂洋過海到了西方,扮演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分為「浮世繪的黎明」、「多彩『錦繪』的誕生—— 鈴木春信」、「美人畫的頂峰——喜多川歌麿」、「『畫狂人』—— 葛飾北齋」、「『江戶仔』 的豪情」、「靜寂哀怨的鄉愁—— 歌川廣重」、「世紀末的頹廢美」、「餘光夕照」八大主題,呈現日本浮世繪藝術的源起、發展和衰落。透過展覽,一方面將增進大眾對日本民族文化、風情、藝術的了解;另一方面,從浮世繪前因後果的傳播途徑,還可以直觀地感知全球化時代藝術的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改變世界的奇妙效應。

天協文化負責人謝定偉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和以往觀眾能看到的展覽不同,「以往的展覽更多的從不同題材去展現浮世繪藝術,但這樣無法讓觀眾了解浮世繪的歷史發展。而讓觀眾了解浮世繪藝術歷史則是這次展覽的側重點。」展覽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力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整理,讓觀眾明白浮世繪到底是什麼,它的發展又是怎麼從單色到彩色,再到黃金時期和走向頹廢,而不是讓觀眾只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色彩。」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淺草金龍山》

葛飾北齋《花鳥系列冊頁文鳥辛夷花》

展覽展出的140餘幅作品,其中一部分為浮世繪原作,一部分為翻刻作品,包括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東洲齋寫樂、歌川廣重等日本浮世繪各階段主要大家的作品。如《姿見七人化妝難波屋阿北》、《二葉草清水小町》、《風流無雙七時尚紅姑娘》、《花鳥系列冊頁文鳥辛夷花》、《名所江戶百景淺草金龍山》、《見立水滸傳 (三聯畫之一)》等,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風景花鳥畫、歷史故事等眾多藝術題材。

歌川國芳《贊岐院眷屬營救源為朝圖》(三聯畫)

談及此次策劃,潘力告訴記者,「我在幾年前曾經想過日本的博物館借展品,但由於手續太繁瑣而不得不放棄。2018年,我在上海大學策划過展覽『融合的視界』。通過那次展覽,讓我意識到國內的私人藏家手中也有可觀的浮世繪收藏,可以讓我根據策展思路去借調所需的作品。而這次展覽就是在2018年展覽『融合的視界』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向私人藏家徵集了不少展品。」

從代表人物切入解讀

菱川師宣(生年不詳—1694)被公認為是浮世繪的創始人,他最初就是為市井小說畫插圖,也擅長手繪單幅的美人圖。他在插圖讀本的基礎上先創造出繪本的形式,後來又將畫面逐漸獨立出來,成為單幅版畫,即浮世繪,受到廣大市民的普遍歡迎。

展覽現場,菱川師宣作品《上野賞櫻圖》

進入展廳,便可以看到此次展出的菱川師宣的作品《上野賞櫻圖》。潘力告訴記者,「這幅作品是展覽的第一幅作品,雖然不起眼,但非常珍貴,代表著浮世繪的源頭。」

浮世繪最初是借鑑中國古代木刻版畫的手法,製作出版小說插圖和民間故事的繪本。浮世繪有手繪和水印木刻版畫兩種類型。現在所說的浮世繪一般指後者,浮世繪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美術史上的意義也來自於版畫的形式。最初的單幅版畫只是黑白單色,隨著中國民間版畫不斷流入江戶, 多色套印的版畫插圖開始出現在其他出版物中。在畫師們的合力下,終於製作成功的彩色套版浮世繪,商家用京都出產的精美錦緞來形容,「錦繪」作為浮世繪的別稱由此得名,浮世繪從此真正開始煥發光彩並進入興盛期。

展覽現場,鈴木春信作品

鳥居清信《筒井吉十郎之毛槍舞》

在展覽的第二部分呈現的由單色到彩色的轉變,呈現的代表人物則是鈴木春信。潘力表示,「鈴木春信在浮世繪歷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以他為代表,推進了浮世繪從單色套印到彩色浮世繪作品的轉變。」

鈴木春信(約 1725—1770)筆下的人物浪漫、寫意,恍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鄰家少女,個個體態輕盈。委婉的平民少女形象比吉原花魁更加深入人心。隨後,鳥居清長 (1752—1815)健康頎長的現實美人像又超越了鈴木春信的楚楚柔弱女子的夢幻情調,極盡婀娜身段和衣裳花色之美。

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難波屋阿北》

東洲齋寫樂《三世澤村宗十郎之名古屋山與三世瀨川菊之丞之傾城葛城》

18世紀末期是浮世繪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形象豐滿、軀體健康的美人畫成為當時的流行時尚。喜多川歌麿(生年不詳—1806)堪稱大器晚成且後來居上,由他開創的美人半身像在極力渲染女性魅力的同時,通過服飾、道具和細微的形象差異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形態。潘力表示,在策劃展覽第三部分時,以喜多川歌麿為標題,無疑表示他是浮世繪美人畫的裡程碑式人物;而浮世繪的另一個主要題材是對歌舞伎的描繪,歌舞伎的服飾道具之美也成為江戶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和浮世繪的絕好題材。東洲齋寫樂(生卒年不詳)不僅以誇張的手法表現演員的形象與動態,更通過對個性的渲染表現其藝術品質、風格以及角色的內在精神,是浮世繪歌舞伎畫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在展覽現場,觀眾可以品味到東洲齋寫樂對於歌舞伎的描繪。

葛飾北齋《風流無雙七時尚紅姑娘》

在江戶時代後期興起的風景畫成為浮世繪最後一道豔麗的風景。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前者擺脫了浮世繪傳統的歌舞伎和吉原美人題材,向西洋學空間格局與色彩對比,向中國學文人詩意和山水情懷,以此融匯成個人風格,無論風景還是人物的畫面都和他一樣富有激越的情懷,而後者則是以抒情的風景畫見長,呈現出符合日本民族自我品性的畫風。在展廳中,策展方以原作和翻刻版相結合的形式,為觀眾呈現了北齋的藝術造詣。

歌川國芳《坂田怪童丸》

18 世紀後半葉形成的歌川派,在19世紀初發展為席捲幕末浮世繪的最大流派。歌川國芳(1797—1861)和歌川國貞(1786—1864)的製作幾乎涵蓋了浮世繪的所有題材。被稱為「鬼才」的歌川國芳除了美人畫和歌舞伎畫之外,還以「武者繪」見長。主要根據民間傳說以及中國古籍編撰的勇武打鬥故事。19 世紀中期之後,浮世繪伴隨德川幕府政權的結束而走向式微。

楊洲周延《見立水滸傳》(三聯畫之一)和三聯畫複製品

歌川國貞《忠臣藏繪兄弟九段目》墨線版半成品

在展廳的後半段,展品《見立水滸傳 (三聯畫之一)》,畫面中的紋身其實代表俠士身份,故事背景是《水滸傳》裡的《花和尚魯智深大戰九紋龍時進》。日本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而這件展品是全場唯一一件中國古典文學題材的浮世繪。另外,展廳末端呈現了一件歌川國貞的《忠臣藏繪兄弟九段目》墨線版半成品。據說,此幅作品為試版配色之用,一般墨線半成品在試版配色後就棄之,是極少的浮世繪類型。

展覽現場,殘缺的三聯畫和複製品並列呈現

展覽現場,殘缺的三聯畫和複製品並列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展出了不少殘缺的三聯畫。「為了讓觀眾更好了解三聯畫,所以這次將與展品相關的三聯畫複製品列印出來,並以深灰色畫框與原作做區別,讓觀眾更好地感受三聯畫的魅力。」此外,在展覽尾端,策展方特別策劃了浮世繪製作過程的演示區,通過文獻和製作工具讓觀眾對浮世繪獲得更形象的認知。

展覽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展期至11月8日。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地點: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 號)

展期:2020年7月3日—11月8日

相關焦點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近日在上海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策展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整理,讓觀眾明白浮世繪到底是什麼,它的發展又是怎麼從單色到彩色,再到黃金時期和走向頹廢,而不是讓觀眾只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色彩。」
  • 《印象》:夢回江戶·浮世眾生
    《印象》:夢回江戶·浮世眾生 2020-08-31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帝都魔都2個浮世繪大展,大師名畫層出不窮
    現在,在北京和上海,竟然都辦了浮世繪的大展,每一個的展品和主題都非常的重磅,可別錯過啦~看展前補充點芝士:「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的民間藝術,它是一種版畫,需要通過雕刻、印刷製作而成,因此可以大量複製。主題緊貼人們當時的真實,有歌舞伎、戲劇、鳥羽繪、花鳥、武士、歷史、相撲等。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2020-06-22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百科全書式浮世繪大展來了!從神奈川衝浪出發,帶你夢回江戶時代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淺井了意《浮世物語》一提及浮世繪,首先映入腦海的定是葛飾北齋筆下的《神奈川沖浪裏》,那幅關於滔天波浪的描繪。圖/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其實不然,正如淺井了意對「浮世」的闡釋,「浮世繪」即表現現實世間的繪畫。
  • 浮世繪來襲,一場教科書級別的日本藝術大展
    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2020年7月3日至11月8日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舉辦。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品最豐富、展陳最新穎的浮世繪展覽。可以說,看完展覽,便能全方位了解浮世繪所表現的絢麗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了解浮世繪的發展脈絡和名家名作,了解浮世繪版畫的製作方法和變化過程。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來到了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 「夢回江戶」展覽現場,圖為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繪 我在周末看了這場「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眾多文化愛好者聚集在此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 難波屋阿北》 (該作品正在「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 葛飾北齋,《風流無雙七時尚 紅姑娘》 (該作品正在「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 難波屋阿北》(該作品正在「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也許是遠東最為人所知的藝術作品,也是浮世繪裡的C位之作。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甲州 犬目峰》(該作品正在「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初始,北齋的風景版畫由於其令人耳目一新,而受江戶市民的歡迎。但他對現實奇矯扭曲形態的強烈偏執,卻是超越當時人理解的,只有到現代藝術中才能引起共鳴。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在過去的400年中,葛飾北齋,北川加賀,川川茂樹,鈴木春武和東條齋等許多大師譜寫了音樂,在江戶時代留下了許多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熱?如果您將這些大師分成一組並以浮世繪的名字命名,那麼您心中的C大師是誰?讓我們仔細看看「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展」!
  • 溪齋英泉:江戶最後的美人繪
    溪齋英泉筆下的江戶美人 「美人繪」是浮世繪中的重要題材,大都描繪江戶時代花街吉原的藝妓。不同時期的浮世繪師如喜多川歌麿、歌川國貞、鈴木春信,鳥居清長等都留下過風格和審美各異的美人繪作品。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片:《怪化貓》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意為「描繪虛浮世界的畫」。在當時,是一種記錄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接地氣的主題和風格,受到江戶時代人們的廣泛歡迎。它反映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民俗傳說、歷史典故、戲劇百藝、山川河流,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19世紀中期開始,浮世繪濃烈的風格迅速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並在西歐產生了日本主義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雷克、梵谷、高更、克裡姆特、博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啟迪。
  • 夢回江戶時代,每一幅浮世繪都是民間生活的講述者
    西方人眼中的日本美術,浮世繪總是要被提出來濃墨重彩地講述一番的。對於日本,浮世繪更像是被「逆向輸入」的文化。只因明治維新後,很多日本人因其創作內容包含過多藝伎、舞伎等畫面而被排斥。但浮世繪卻因其獨特的創作內容和繪畫形式流傳至西方,對梵谷、莫奈等印象派畫家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國內終於展出《神奈川沖浪裏》!一篇文章讓你看懂浮世繪,梵谷莫奈也為它痴迷!
    現在,如果你想親眼看看這幅畫的波濤駭浪,朵朵還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不用去日本,在上海有一個展覽中就有它!>📍上海 中金國際廣場🎫費用 68元左右這次展出的浮世繪作品有166幅,都來自國內學術機構李可染畫院的收藏,匯集了鳥居清長、葛飾北齋、東洲齋寫樂、鈴木春信、喜多川歌麿、歌川豐國、歌川廣重等十位日本浮世繪各階段的主要大師所創作的作品。
  • 2020上海下半年展覽詳情一覽 快來瞧瞧吧!
    >2020超級飛俠之夏日飛行大冒險上海主題展7月3日-11月8日2020上海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7月18日-9月27日2020上海櫻桃小丸子動畫30周年特展062020上海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時間:2020年7月3日-11月8日地點:上海外灘壹號
  • 日本武者繪|武士橫行的江戶時代,武者繪為何在浮世繪中突出重圍
    不過除了武士精神,在日本江戶時代的時候還有一種藝術文化在悄然興起,不僅給國內的畫家產生了巨大影響,還成為了世界上其他藝術家爭相學習的對象,這種藝術就是流傳至今的——浮世繪。正如我國古畫中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分支一樣,浮世繪也有著屬於它的分支,江戶時代是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就把對國家安危的擔憂和對和平的期望加入了浮世繪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浮世繪風格——武者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