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齋英泉:江戶最後的美人繪

2020-11-24 騰訊網

夜暮美術商:浮世繪專場

溪齋英泉 :江戶最後的美人繪

溪齋英泉筆下的江戶美人

「美人繪」是浮世繪中的重要題材,大都描繪江戶時代花街吉原的藝妓。不同時期的浮世繪師如喜多川歌麿、歌川國貞、鈴木春信,鳥居清長等都留下過風格和審美各異的美人繪作品。

這其中,美人繪的史祖菱川師宣(1618-1694)溫柔古典;奧村政信(1686-1764)則以天真鮮活、花枝招展為勝;鈴木春信(1724-1770)的女子優雅纖弱;鳥居清長(1752-1815)的女子修長清朗;喜多川歌麿(1753-1806)則愛畫大臉長眼、豐潤白淨的女子大頭像。

唯有江戶末期的畫師溪齋英泉(けいさい-えいせん)(1791-1848),不愛上等、窈窕、溫潤風雅的女性之美,專愛描摹市井之中平凡倔強的女子之媚。

滑動查看: 溪齋英泉『美人東海道』

溪齋英泉是江戶時代末期的浮世繪畫師,以美人繪著名。他出生於江戶星岡(如今的千代田區永田町)一帶的下等武士家庭,本名為池田義信。15歲服完元服禮後曾從事過一陣子仕官方面的工作,但在17歲時與上司起爭執而失去職務,之後則改去學習「狂言」方面的演藝事務,與歌舞伎、混住在長屋的畫師們為伴。20歲時,英泉開始學習浮世繪,他常常與住在隔壁的一位大他30歲的窮酸畫家老頭交流,並成為他的門徒。那位鄰居就是後來成為日本第一畫家的葛飾北齋(1760-1849)。兩三年前上映的電影《眩:北齋之女》還描述了北齋之女阿榮與北齋的門徒善次郎的愛情故事,後者的原型即是溪齋英泉。

溪齋英泉筆下的女性,身材並不高挑,通常長著貓背,眼眸細長,嘴唇厚潤,下巴尖削,這種不同於以往的頹廢嫵媚更趨近於真實「浮世」之中的市井女子的姿態。

『美人東海道 府中驛』

溪齋英泉『扇屋內花扇』

那些畫中的女子有著微妙的挑逗感與倔強。這也代表了19世紀中葉,江戶時代末期的審美。日本畫師筆下的美人和愛欲,從17、18世紀中期的優雅溫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逐漸在英泉筆下綻放,他將「浮世中的愛與欲」大膽地表現出來。

畫畫的人都知道,浮世繪的狂熱愛好者、印象派畫家梵谷當時畫的唯一一幅浮世繪人物畫就是英泉筆下的花魁。

左:溪齋英泉『雲龍打褂の花魁』右:文森特·梵谷『藝妓』

英泉作為江戶末期的美人繪大師,從未附庸風雅,而是直面自己的命運與角色,也將其瀟灑自在、放蕩不羈的人生留在畫中女子的眼眸唇齒之間。

英泉一生都未離開江戶的吉原遊女,文政12年(1829),英泉因遭受火災而失去住所,之後更是沉溺於女色與酒精之中,甚至搬至根津一帶以自己開了一家妓院。但隨著天保年間幕府對社會風氣的改造,溪齋英泉的浮世繪創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晚年時英泉所著的《無名翁隨筆》成為為後人研究浮世繪畫的重要資料來源。

嘉永元年(1848年),59歲的溪齋英泉在江戶離世,死後葬在杉並區福壽院裡。次年,與他相差30歲的「畫狂老人」葛飾北齋以88歲的高齡謝世。那是江戶真正的末年,此時離明治維新還有不到二十年。

最近,夜暮商店上架的浮世繪版畫,包括幾幅溪齋英泉的『美人東海道』系列,均為1980年代日本近代浮世繪版畫師根據英泉江戶時期的原作手工復刻的木版畫

相關焦點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這些以版畫形式傳播的作品「浮世繪」融入了本土的繪畫技巧,發展得越來越成熟。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四種,美人畫,役者畫,風景畫和春畫。其中美人畫和役者畫是最重要的兩大類。美人畫不論是在東方的墨筆下還是西方的畫布上, 呈現出來的美人形象一般都為畫家的情婦或者是當時的歌姬舞姬。
  • 江戶時代風情華麗再現 貴州首個日本浮世繪精品展亮相孔學堂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 浮世 " 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泛指人間世相、社會百態,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浮世繪深刻反映著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審美趣味、價值取向、社會文化的流變等特徵。浮世繪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古典文學、風景、怪談、肖像、靜物等應有盡有。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各派大師無不受到浮世繪的啟發,認為浮世繪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當代風靡全球的日本動漫事業,很多素材和靈感都取於浮世繪,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中就可以看出古老的江戶氣息。此次開幕展出的「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大多作品來自江戶時代浮世繪界中最大派系——歌川派。
  • 你知道這幅浮世繪,但不知道的這部動畫電影
    葛飾北齋的傳世之作《神奈川沖浪裏》眾所周知,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也有了解,但對其女兒卻很陌生,這部動漫電影《百日紅》就是圍繞葛飾北齋及其女兒葛飾應為的生活,講述江戶時代的風俗故事。向原畫《神奈川沖浪裏》致敬該片改編自漫畫家同時也是日本江戶風俗研究者杉浦日向子的同名漫畫,由拍攝過《蠟筆小新》、《河童之夏》、《意外的幸運籤》的原惠一執導,於2015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作為役者繪和美人絵雙方面領先的浮世繪匠師。筆下的美人有著文雅、健康、開朗、華美的風採,符合這一時期的江戶審美需求。他出版的《東海道上的五十三個驛站》系列和《名所江戶百景》,是名所繪的名作。 梵谷個人收藏了不少浮世繪作品,並大量臨摹,其中包括溪齋英泉、歌川廣重等浮世繪中後期作品。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富嶽三十六景 江戶日本橋》葛飾北齋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即為「虛浮世界的繪畫」。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它流行了幾百年,並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也曾多次出現在周作人、魯迅、張愛玲等中國作家的文字中。
  • 「夢回江戶」上海展出:看浮世繪的黎明、高峰與頹廢美
    浮世繪以流暢的線條和鮮豔的色彩描繪民俗風情、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宮魅惑,鮮活地表現了社會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堪稱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17 世紀後半葉,急速發展的江戶地區逐漸形成消費中心,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浮世繪在當時發行量巨大,幾乎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從貴族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買到。浮世繪也因此漂洋過海到了西方,扮演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 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生動、細緻入微的美人畫?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亦或是清新自然的風景畫?畫中人物可以變成美人、狐狸、青年,或站或坐,手中拿的物品可以變成信、扇子、花束,身前擺放的物品也可以從煙盆變為香盆,甚至連腰帶的帶結也會改變,共有十一種變化。摺紙繪原是作為兒童的遊戲玩具而製作的。在幕府末期及明治時代,摺紙繪十分盛行,構成變得越來越複雜,出現了有二三十種變化的作品。但當時的摺紙繪一般玩過幾次後就會被扔掉,因此能夠遺留至今的作品非常少。
  • 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孔學堂開展
    貴陽網訊 8月31日,「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120餘幅描繪日本江戶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演劇的彩色木版畫作品,以其獨特的色調與丰姿,讓到場參加開幕式的觀眾讚嘆不已。
  • 「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在貴陽孔學堂開展
    貴陽網訊 8月31日,「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120餘幅描繪日本江戶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風俗、市井人物的彩色木版畫作品,首次亮相築城。這項美麗又奇特的藝術,以其獨特的色調與丰姿,讓現場觀眾直觀了解日本浮世繪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內容。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
  • 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興起於日本江戶時期的浮世繪藝術是以市井為舞臺,以民生百態為題材的風俗描繪。浮世繪——可以解讀為「虛浮世界的繪畫」。誰能想到若干年後,這神秘而新鮮的東方藝術,漂洋過海席捲了歐美藝術界,更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們。
  • 不了解他,怎麼能說了解浮世繪?
    《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 喜多川歌麿 ,約1793年  畫師北尾重政因擅畫美人圖而受到喜愛,勝川春章將寫實風格帶入被稱為「役者繪」的歌舞伎肖像中。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當屬喜多川歌麿(1753—1806年)。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夢回江戶」展覽現場,圖為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繪 我在周末看了這場「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眾多文化愛好者聚集在此,應接不暇。
  • 浮華塵世 極致美麗|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首次亮相築城
    8 月 31 日," 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 " 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120 餘幅描繪日本江戶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風俗、市井人物的彩色木版畫作品,首次亮相築城。這項美麗又奇特的藝術,以其獨特的色調與丰姿,讓現場觀眾直觀了解日本浮世繪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內容。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
  • 貴州首個日本浮世繪精品展亮相孔學堂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泛指人間世相、社會百態,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浮世繪深刻反映著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審美趣味、價值取向、社會文化的流變等特徵。浮世繪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古典文學、風景、怪談、肖像、靜物等應有盡有。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浮世繪美人畫的巔峰——喜多川歌麿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 思想、文化、地位,江戶時代武者繪,為何會從浮世繪中突出重圍?
    江戶時代是日本史上最後一個武家封建時代,這個時代有許多讓後世者都為之驚嘆的產物。同時這個時代也是從封建統治階級走向人人平等的大時代的開始。人們思想和階級的轉變,也使得文化和藝術產生了奇妙的新反應。一、時代的大背景下,它是必然出現的產物1、嚴格的等級制度,造就了武者繪的必然出現江戶時代本就是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時代,全國上下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劃分為四個階層,最高層的是武士,再是農民,最下層的是手工業者和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