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2020-12-12 有書至美

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生動、細緻入微的美人畫?

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

亦或是清新自然的風景畫?

歌川廣重-目黑千代池

這些都只是我們了解到的浮世繪的冰山一角。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今天,知美君就帶大家看一看平時比較少見的,詼諧而又充滿創意的浮世繪——遊繪

「遊繪」這個詞在字典中查不到,是一個美術史上也不存在的新詞。但它所指代的那些作品,卻早已有之。

遊繪包含著「精神的遊戲」,是從遊戲精神中誕生出來的一種追求設計樂趣、充滿智慧的造型表現

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遊繪可以分為「上下繪」「摺紙繪」「影繪」「文字繪」等多種不同的種類。

01上下繪

上下繪是指在紙上畫上一張人臉,將其上下顛倒來看又是另一張人臉的畫。又被稱為「顛倒繪」。很久以前在中國被稱為圓轉圖。

兩面相

布袋 朝比奈

鍾馗 張飛

原圖

顛倒後

大開本,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1852年),井筒屋版

這幅是一勇齋國芳(歌川國芳)所作的上下繪,他故意將人物額頭上的皺紋、鼻孔和眉間的皺紋、頭髮和鬍鬚等畫得不易分清,從而能夠達到正反都能成為一張臉的效果。

原圖中的第一位人物(布袋)顛倒過來便成為朝比奈(曲亭馬琴的劇本《朝比 奈巡島記》中的主人公),第二位人物(鍾馗)顛倒過來便成為張飛(《三國志》中的英雄)。

兩面相

達摩 外道

採木賊花的老人 伊久

原圖

顛倒後

大開本,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1852年),井筒屋版

原圖中第一位人物描繪的是達摩,將他顛倒過來便成為了外道(邪惡之人),第二位人物描繪的是能劇中採木賊花的老人,將他顛倒過來後便成為助六(歌舞伎劇目《助六由緣江戶櫻》中的主人公)的情敵伊久。

02摺紙繪

摺紙繪是類似玩具繪的一種遊繪,通過摺疊紙,使畫面的一部分隱藏或重疊而使之發生變化。

黑墨彩筆繪,作者不詳

享保年間(1716—1736年),出版者不詳(煙與鹽的博物館收藏)

上圖是將一張長30釐米×寬21.5釐米的紙縱橫各摺疊兩次,再從兩側向中央摺疊,通過這個方式進行娛樂的作品。

在摺疊的過程中,使畫的內容產生各種變化。也可以通過改變摺疊順序來改變畫的內容。畫中人物可以變成美人、狐狸、青年,或站或坐,手中拿的物品可以變成信、扇子、花束,身前擺放的物品也可以從煙盆變為香盆,甚至連腰帶的帶結也會改變,共有十一種變化。

摺紙繪原是作為兒童的遊戲玩具而製作的。在幕府末期及明治時代,摺紙繪十分盛行,構成變得越來越複雜,出現了有二三十種變化的作品。但當時的摺紙繪一般玩過幾次後就會被扔掉,因此能夠遺留至今的作品非常少。

投扇興,中彩人物畫

大開本,梅蝶樓二代國貞,萬延元年(1860年),金鱗堂尾張屋清七版

這是一幅畫成投扇興所用的扇子的形狀的摺紙繪。確認好摺疊的位置將其摺疊起來後,演員河原崎權十郎的髮型及臉的上半部就會發生變化。從上至下分別為「妖士俠盜」「兒雷也」「曾我兄弟五郎」「《田舍源氏》中的足立光氏(光義)」「黑手組牛若傳次」。

這幅畫是「換假髮」的變形作品。另外,投扇興是在臺上立一靶子(圖中右下方的物品),坐在1米遠左右的地方向其投扇子打落靶子,或以扇子的開合程度來判斷勝負的遊戲。

03影繪

影繪是將人的手或身體的影子映到紙拉門、牆上,從而形成各種形狀的圖案。另外還有以走馬燈投影的作品。因為是影子,所以均是黑色的輪廓。從孩子的遊戲到大人的餘興節目,有各式各樣的影繪作品。

盤根古松/梅枝黃鶯

中開本雙聯頁,一立齋廣重

天保十一年至十三年(1840—1842年),蔦屋吉藏版(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這是歌川廣重(即一立齋廣重)的一幅在酒席間表演餘興節目的樣本圖,在廣重的作品中也很少見到。畫題除「影繪」外,還寫作「陰乾」。

圖中左上角的陰影像一顆盤根古松,右下角的陰影像一隻黃鶯駐留在梅枝上

火爐和茶壺/燙酒壺

中開本雙聯頁,一立齋廣重

天保十一年至十三年(1840—1842年),蔦屋吉藏版(神奈川縣立博物館收藏)

這幅也是歌川廣重的作品,左上角陰影像一隻茶壺放在火爐上,右下角的陰影像一隻燙酒壺。

獵人與狸/金魚與紅鯉魚

獵人與狸

金魚與紅鯉魚

大開本雙聯頁,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1852年),上總屋巖藏版

上圖是擅長創作滑稽畫的國芳所特有的幽默畫風。獵人的獵槍和頭巾掉落在下面,形成紅鯉魚的輪廓。

龍蝦與赤貝/釣魚

大開本雙聯頁,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 —1852年),上總屋巖藏版

乍一看是「龍蝦和赤貝」的影子,實際上是一個拿著兩根魚竿坐在蘆葦中釣魚的漁夫。

各種新版影繪

大開本,惺惺狂齋(河鍋曉齋)

慶應三年(1867年),大黑屋金之助版(河鍋曉齋紀念美術館收藏)

河鍋曉齋專門鑽研浮世繪狩野派繪畫,是活躍於幕府末期至明治年間的奇才。

本畫便是他十分擅長的詼諧畫。他獨特的構思及幽默感在當時十分受歡迎。

畫中描繪的是映射在走馬燈上的造型。畫中的天狗們伴隨著三味線及鑼鼓的節奏瘋狂起舞,這是曉齋獨特的古怪畫風。

04文字繪

文字繪是巧妙地將文字融進畫中人物衣服等線條中的作品。據說這種畫最初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將和歌描繪成蘆葦或流水模樣的葦手繪。文字繪也被編入富有遊戲之趣的繪歷中。

六歌仙-小野小町

大開本,葛飾北齋

文化中期(1809—1813年),江崎屋吉兵衛版(裡克美術館收藏)

以《富嶽三十六景》聞名世界的北齋在其九十年的生涯之中積極地嘗試了各種類型的繪畫。

這一文字繪《六歌仙》是由紀貫之評選的日本平安時代的六位和歌名人「小野小町」「在原業平」「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僧正遍昭」「喜撰法師」的肖像畫作品系列。每個歌仙的名字均寫在畫中人物衣紋的線條之中,以北齋獨特的素描風格,完美地形成了文字繪。

每幅畫的上部分別寫有該歌人的代表和歌,形成十分典雅的歌仙畫。

上圖將「小野小町」所對應的幾個日文文字分別畫在左手衣袖、袖筒、裙擺、右肩及屏帳上,形成了人物服飾的輪廓。

六歌仙-在原業平

大開本,葛飾北齋

文化中期(1809—1813年),江崎屋吉兵衛版(裡克美術館收藏)

圖中人物衣服上繪有「在原業平」所對應的文字。分別畫在人物正面、左側的衣袖、右側的腿及右側的衣袖上。背後的衣擺也由文字描繪而成。

05釘繪

釘繪意指以釘子代替畫筆劃出來的畫。國芳採用這一方法來描繪戲劇演員,獲得了極大的好評。

荷寶藏壁無益畫

大開本五頁裝訂,一勇齋國芳

嘉永初期(1848—1850年),伊場屋仙三郎版

標題中的「荷寶藏」與「土牆倉庫肖像畫」諧音,本畫是模仿用釘子將戲劇演員的肖像畫刻在土牆倉庫的白色牆壁上的形式所作。

當時日本的政府當局對戲劇演員的肖像畫製作管理十分嚴格。於是,畫家將浮世繪的筆法改為如現代的漫畫形式,這是逃過政府監視的一個手法。本作品可稱之為國芳詼諧畫中的傑作。結合演員及狂言的上演時期,可以推測為嘉永初期的作品。

06《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日] 稻垣進一 編著

[日] 福田繁雄 主編

2020年2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日本的江戶時代是一個市民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由於閉關鎖國的封建制度,當時的日本持續了近三百年的社會穩定,為市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市民們精力充沛,不斷創造出形形色色的文化形式,形成了以浮世繪為首的、極具特色的江戶文化繁榮盛景。

本書從平面、立體、線條、語言等幾個方面,逐一介紹日本的趣味畫作(遊繪)。作品中表現出的那種市民文化的精髓可以說來自浮世繪藝術,特別是充溢著詼諧精神、與眾不同的造型表現,以及凝聚著畫家匠心的藝術性的創新等皆源於此。本書首次公開了很多作品,每一件作品都蘊藏著隨處可見的、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幽默與智慧,是一本真正值得必看的書。

可看可玩的江戶意趣畫集

書中匯集充滿江戶百姓遊戲精神的200餘幅遊繪作品,從平面、立體、線條、語言四個方面帶你細品娛樂之心。

透視天才畫師的奇思妙想

歌川廣重、葛飾北齋、歌川國芳……匯集江戶時代40餘位藝術大師,展現他們的奇思妙想,兼顧藝術價值與特色趣味

超越時代的造型藝術,現代設計靈感寶庫

書中那些精彩紛呈的遊繪作品,展現了獨特而又充滿創意的造型,並且每幅作品都配有精彩的解說文字,輕鬆易懂,適合讀者系統了解藝術價值及時代背景,同時也將為現代設計人員提供無限的創作靈感。

給日本文化與浮世繪藝術愛好者的獻禮

通過好玩有趣的遊繪作品,作者為我們再現了原汁原味的江戶風格,帶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了解日本文化及浮世繪藝術,是送給相關愛好者的絕佳禮物。

上下繪上下繪是指在紙上畫上一張人臉,將其上下顛倒來看又是另一張人臉的畫。這一文字繪《六歌仙》是由紀貫之評選的日本平安時代的六位和歌名人「小野小町」「在原業平」「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僧正遍昭」「喜撰法師」的……

相關焦點

  • 除了春宮畫、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
    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露骨但卻不失美感的春宮畫?在摺疊的過程中,使畫的內容產生各種變化。也可以通過改變摺疊順序來改變畫的內容。畫中人物可以變成美人、狐狸、青年,或站或坐,手中拿的物品可以變成信、扇子、花束,身前擺放的物品也可以從煙盆變為香盆,甚至連腰帶的帶結也會改變,共有十一種變化。
  • 浮世繪美人畫的巔峰——喜多川歌麿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 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原標題: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被稱為江戶民俗的「百科全書」。它流行了幾百年,吸收了中國明清版畫和西方繪畫的技法與技法,也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  「這是國內第一次從歷史的視角策劃的浮世繪展覽。」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它流行了幾百年,並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也曾多次出現在周作人、魯迅、張愛玲等中國作家的文字中。左:《大橋驟雨》歌川廣重 右:梵谷臨摹作品關於浮世繪的代表人物、歷史和故事,你了解多少?
  • 最會畫「美人畫」的浮世繪師: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1753-1806)是江戶時代活躍在日本的浮世繪畫師。與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安藤廣重)並成為「浮世繪三大家」。歌麿年幼時曾向狩野派的大師鳥山石燕學畫,後來他的才華被出版商蔦屋重三郎發現,在蔦屋重三郎的幫助之下,其作品一時風靡江戶。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這些作品在日本的大力傳播造成了在日本平安時代,版畫藝術開始飛速發展。這些以版畫形式傳播的作品「浮世繪」融入了本土的繪畫技巧,發展得越來越成熟。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四種,美人畫,役者畫,風景畫和春畫。其中美人畫和役者畫是最重要的兩大類。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我6歲臨摹,50歲作品出版,但到70歲還沒畫出值得一提的畫;73歲約略掌握草木蟲魚的結構,希望到80歲我有長足的進步,90歲時更能參透萬物,100歲時達到爐火純青境界,110歲時就能信手拈來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若夠長壽,可證此言不虛。」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北齋與浮世繪
    西方人研究日本浮世繪對西方藝術影響的出版物如今我們談論日本浮世繪價值的時候,總是將它對西方繪畫藝術史的影響一併提及,因為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在歐洲掀起了一股「日本主義」浪潮,是對西方藝術史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這之前,它對於江戶時代,乃至19世紀日本的價值都談不上什麼藝術性。
  • 溪齋英泉:江戶最後的美人繪
    溪齋英泉筆下的江戶美人 「美人繪」是浮世繪中的重要題材,大都描繪江戶時代花街吉原的藝妓。不同時期的浮世繪師如喜多川歌麿、歌川國貞、鈴木春信,鳥居清長等都留下過風格和審美各異的美人繪作品。
  • 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文化的發展,如何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
    浮世繪,現代人經常取其字面意思,將其理解為能夠泛指一個時代特色的人類行為的總稱。但實際上,從源頭上來看,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獨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其繪畫風格上與現代漫畫相似,內容上以風俗民物,人物花鳥等為繪畫內容,也經常用之於建築的裝飾等方面的一種繪畫藝術。
  • 夢回江戶時代,每一幅浮世繪都是民間生活的講述者
    其實,欣賞浮世繪作品,並不需要太多的苛刻眼光,它只是源於民間,取材於生活習慣和日常風景的創作而已。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7年之間)興起的產物。如今,因為很多動漫的介入使得年輕人對於日本江戶時代較為熟悉,比如,《犬夜叉》《銀魂》《一休和尚》《怪化貓》等等,都是以江戶時代作為故事背景的。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穿越回江戶時代,一探浮世繪版畫工藝
    濃濃的匠人氣息、精湛的手腕技藝、傳統的製作流程,使人仿佛穿越到了江戶時代。慵懶優雅的美人,表情誇張的歌舞伎演員,充滿島國情調的風景……一幅幅質感飽滿、生命力洋溢的浮世繪展品,向人們訴說著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搖曳風情。
  • 風雅唯美的日本工筆美人畫(之一)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亦為德川幕府時代,中國的明朝末期到滿清末期,歷15代將軍共持續了265年)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百科全書式浮世繪大展來了!從神奈川衝浪出發,帶你夢回江戶時代
    這種誕生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民間木刻版畫,生動細緻地展現了當時的市井生活,堪稱江戶民俗的「百科全書」。若想對浮世繪或江戶時代有更全面、細緻的了解,不妨來Bund One Art Museum ,借著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一探究竟。
  • 浮世繪出現之前,日本都在畫些什麼?——日本美術作品欣賞
    說起日本美術,你想到的一定是《浮世繪》。《浮世繪》版畫像是日本美術的一張名片,印刷品散播到了全世界。那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呢?在它出現以前,日本都在畫些什麼呢?《浮世繪》顧名思義,即為浮華世界的繪畫。產生於世俗美術最繁榮的江戶時代,隨著市民階級的興起,自然產生了反映市民審美意識的風俗畫,表現美人、浴女、俳優等各種市井人物、花街柳巷和風景名勝。在日本民間盛行了200多年,在19世紀後期對歐洲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影響頗深。《浮世繪》並不是憑空出現,在鎌倉時代禪宗的傳播導致中國宋朝畫風的流行,而禪宗本身就含有世俗化成分。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位窮了一輩子的大師,想用日本對富士山的崇拜追個熱點,所以在這一系列的每張畫裡,你都能看到一個或大或小的富士山。△《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東都淺草本願寺》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這類畫被稱為「浮世繪」,也就是「浮世中的繪畫」。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很流行:「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