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式浮世繪大展來了!從神奈川衝浪出發,帶你夢回江戶時代

2021-01-11 瀟湘晨報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淺井了意《浮世物語》一提及浮世繪,首先映入腦海的定是葛飾北齋筆下的《神奈川沖浪裏》,那幅關於滔天波浪的描繪。

圖/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其實不然,正如淺井了意對「浮世」的闡釋,「浮世繪」即表現現實世間的繪畫。這種誕生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民間木刻版畫,生動細緻地展現了當時的市井生活,堪稱江戶民俗的「百科全書」。

若想對浮世繪或江戶時代有更全面、細緻的了解,不妨來Bund One Art Museum ,借著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一探究竟。

圖/穿和服參觀的觀眾140餘幅作品演繹浮世繪編年史浮世繪,起源於民間,是江戶時代(1603-1868)的民間木刻版畫藝術形式。而從草創到成熟,不論是創作的題材類型、複雜程度,浮世繪都經歷了多次變遷。

據策展方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介紹,浮世繪並非一開始就是彩色的,早期作品的基本樣式為黑白線描。以菱川師宣作品為例,這幅作於17世紀下葉的《低唱之後》便是單色木刻。

圖/菱川師宣《低唱之後》隨著浮世繪越來越受世人歡迎,它細分出了美人畫、役者繪、名所繪等門類,而當時的畫師也各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鳥居清信(1664-1729)

他開闢了專門描繪演員形象的歌舞伎畫,即役者繪。這類作品在初期,通常加入了手繪的橘紅色,將市民情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圖/鳥居清信《筒井吉十郎之毛槍舞》鈴木春信(約1725-1770)

鈴木春信為主導的畫師成功將多塊彩色版套印在同個畫面,商家將其譬喻為京都出產的精美錦緞,而稱之為「錦繪」。

圖/鈴木春信作品色彩的加入,讓畫師筆下的美人有了神韻。如,雨天裡的狂風中,一位收衣女子,身著飄飄然的和服,情急之下掉了一隻木屐。人像疊加背景,透明的雨滴和大風用線條表現,使畫面獨具匠心。

喜多川歌麿(生年不詳-1806)

18世紀末是浮世繪的黃金時代。喜多川歌麿創造性地完善了個人風格,並開創了美人半身像——大首繪。通過服飾、道具和細微形象差異,在渲染女性魅力的同事,表現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圖/喜多川歌麿作品櫻桃小嘴,狹長的眼睛,豐腴的面龐,多彩的服飾,這些近景特寫都為人物塑造錦上添花。

策展方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表示,人物特寫式的浮世繪,十分考驗刻工的技藝。如,鼻子是一氣呵成的線條,此處若刻工未處理好,刻壞了,整塊模板便報廢了。

圖/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 難波屋阿北》葛飾北齋(1760-1849)

在畫師中最為長壽的要數葛飾北齋。在他長達70餘年的作畫生涯中,經歷了無數題材和技法,繪畫領域涉獵甚廣,以風景畫成就最高。

圖/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比如,葛飾北齋的代表作《富嶽三十六景》之一的《神奈川沖浪裏》。它的構圖極具震撼力,意境深遠,遠處的富士山與近處的波浪融為一體,與中國的繪畫方式十分接近。

又如花鳥畫的雙勾敷彩。

圖/葛飾北齋作品又如雪景的留白。

圖/葛飾北齋作品以上介紹的畫家和作品僅為展覽的一小部分,真正領略浮世繪的魅力,還請大家前往參觀。

一個展覽就是講述一個故事據悉,此次展出的140餘幅作品,是由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力教授從千餘幅浮世繪中精挑細選,囊括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東洲齋寫樂、歌川廣重等各階段主要大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不乏梵谷、莫奈等印象派畫家曾臨摹過的浮世繪。

圖/左為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品不僅勾勒出了浮世繪藝術的發展概貌,同時也是一場教科書級的日本藝術大展。

作為主辦過2011年世博會中國館畢卡索大展、 2014年k11的莫奈展、2016年蓬皮杜現代大師藝術展等網紅大展的幕後推手,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認為,一個展覽就是講述一個故事,將藝術與學術和教育結合起來始終是辦展的宗旨。

「藉助展覽中的文字、語音導覽、圖錄畫冊、視頻錄像等各種媒介,觀眾能真正沉浸其中,走進浮世繪,去感受當時的世界,在看展的過程中學到一些專題主題的藝術內容,這使得展陳方式變得十分重要」,謝定偉說道。

圖/左為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定偉此外,為了有更多的互動,主辦方還做了許多大幅的浮世繪背景,方便觀眾合影留念,同時也能得讓展覽得到宣傳推廣。

圖/浮世繪文創衍生品在濃濃的浮世繪氛圍中,主辦方還推出了百餘種文創衍生品,包括文藝清新的明信片、雅致風韻的團扇、可愛萌系的便籤、時尚環保的帆布袋等,讓你切身感受「活在當下」的浮世繪浪漫。

展會信息↓

日期:2020.7.3-2020.11.8

時間:10:00-18:00(17:30 停止入場)

地點:Bund One Art Museum

地址:上海市中山東一路 1 號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它流行了幾百年,並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也曾多次出現在周作人、魯迅、張愛玲等中國作家的文字中。左:《大橋驟雨》歌川廣重 右:梵谷臨摹作品關於浮世繪的代表人物、歷史和故事,你了解多少?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831年,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夏日炎炎,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清涼了許多。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國內終於展出《神奈川沖浪裏》!一篇文章讓你看懂浮世繪,梵谷莫奈也為它痴迷!
    它就是日本的國寶:《神奈川沖浪裏》。《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 1831年彩色浮世繪版畫如果《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的代表,那這幅畫相當於日本文化的符號。它表現的是170年前的一場大災難,專家測量,《神奈川沖浪裏》的巨浪可以達到10米左右。
  • 帝都魔都2個浮世繪大展,大師名畫層出不窮
    現在,在北京和上海,竟然都辦了浮世繪的大展,每一個的展品和主題都非常的重磅,可別錯過啦~看展前補充點芝士:「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的民間藝術,它是一種版畫,需要通過雕刻、印刷製作而成,因此可以大量複製。主題緊貼人們當時的真實,有歌舞伎、戲劇、鳥羽繪、花鳥、武士、歷史、相撲等。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神奈川沖浪裏》,海浪與富士山是年輕人眼中日本文化的象徵。140餘幅作品空降外灘新地標,是國內規模最大、匯集名家最多,並首次從歷史的視角回顧其前世今生的浮世繪大展。「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眾多文化愛好者聚集在此,應接不暇。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它反映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民俗傳說、歷史典故、戲劇百藝、山川河流,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19世紀中期開始,浮世繪濃烈的風格迅速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並在西歐產生了日本主義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雷克、梵谷、高更、克裡姆特、博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啟迪。
  • 《印象》:夢回江戶·浮世眾生
    >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對話」:夢回江戶·浮世眾生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浮世繪藝術展「夢回江戶」在外灘一號盛大展出。
  • 神奈川沖浪裏:浮世繪中的人間真意
    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走進了畫裡,走進浮世繪中,品味著人間百相。 與畫結緣之時《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創作的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之一,浮世繪源於日本江戶時代,以木質版畫的形式描繪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四季風景,偶爾也會有一兩副春宮圖,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浮世繪藝術大展」打破次元壁,跨越300餘年歷史,將百餘幅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締造一場絕妙的浮世繪美學盛宴。—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也許是遠東最為人所知的藝術作品,也是浮世繪裡的C位之作。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 難波屋阿北》(該作品正在「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也許是遠東最為人所知的藝術作品,也是浮世繪裡的C位之作。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 淺草金龍山》(該作品正在「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出)浮世繪傳播到歐洲後,梵谷也曾臨摹過數幅作品。
  • 梵谷《星夜》夢繞葛飾北齋浮世繪:大咖藝術復刻《神奈川沖浪裏》
    而這位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大師,也是唯一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的日本人。梵谷借鑑的,就是下面這張木刻版畫《神奈川沖浪裏》,日本江戶時代富士山旅行手冊——「富嶽三十六景」中的第21幅。
  • 松皮石造景——靈感來自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
    超白魚缸:60*45*45cm 設備:照明 T5燈管*2、外置濾筒、co2 一秒兩泡 素材:水草泥、松皮石 水草:迷你矮珍珠、牛毛、谷精草、綠宮廷 開缸過程 作者的造景靈感來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
  • 江戶時代的種子,神奈川的海浪,浮世繪文化在珠寶中也很有地位
    浮世繪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常見的一般為版畫,匠人將畫好的畫刻在木板上,批量拓印,也有少量的手繪作品。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這款胸針採用深淺不同的藍寶石來表達波浪的緩急,設計師對藍的運用非常優秀,交織的線條來表達海浪,纏繞的,翻滾的,有流線的線條,層層疊疊的視覺感非常豐富。用鑽石和珍珠來表達水花,選用不同尺寸的圓潤的珍珠,來表現水珠,星星點點的鑽石點綴,使光澤更加豐富。外圈一排鑽石組成的外環就是海浪泛起時的水圈,整體設計時尚大方,奢華卻不失優雅。
  • 一次看懂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本文選自《日本美術鑑賞術》,由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日本最火紅藝術策展人秋元雄史帶領,兩個步驟分別從:作品表現、歷史背景,鑑賞日本名畫《神奈川沖浪裏》。江戶末期,北齋和歌川廣重相繼登場,把江戶的浮世繪推向高峰,但其實浮世繪早在一個世紀之前(17 世紀後半)就開始在江戶流傳。
  • 浮世繪的巔峰之作,來省博看這最著名的「巨浪」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5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孫夏)曾影響梵谷、德彪西等藝術家,至今仍頻頻出現在時尚品牌中的巨浪,可以在省博看到了。15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綜合館大廳開幕,觀眾可欣賞《神奈川沖浪裏》的拓印版本。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 《神奈川沖浪裏》——批量生產的工藝品,卻成為了引領時代的旗幟
    想必有很多人看過這幅《神奈川沖浪裏》,這清奇的畫風源自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而此畫的作者叫做葛飾北齋。 公元10世紀左右,日本人學習了唐畫的精髓,並結合本土的畫法和題材,創造出了「大和繪」,名字自然是後世給起的,在當時只叫做畫。 到了江戶時期,日本人又接觸到了西洋畫,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浮世繪便誕生了,不過它並不是單純的畫,而是一種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