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的巔峰之作,來省博看這最著名的「巨浪」

2020-12-15 長江日報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5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孫夏)曾影響梵谷、德彪西等藝術家,至今仍頻頻出現在時尚品牌中的巨浪,可以在省博看到了。15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綜合館大廳開幕,觀眾可欣賞《神奈川沖浪裏》的拓印版本。

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使其成為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並對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江戶時代後期,透視原理等技法傳入日本,被稱為「名所繪」的風景畫成為木刻版畫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浮世繪的巔峰之作。特別是葛飾北齋的「巨浪」,已經成為日本文化與藝術的象徵。

湖北省博物館經義大利漢學家馬達羅捐贈,收藏了上述兩套作品,均為1919至1971年間日本採用傳統工藝製作拓印的版本。本次浮世繪特展將分兩期予以完整展出,第一期展出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展覽時間為1月25日至2月29日;第二期展出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展覽時間為3月6日至3月31日。

文創產品

《富嶽三十六景》描繪的是在關東地區(今東京、神奈川縣等地)不同地方眺望富士山的場景。北齋原本計劃畫三十六幅,由於賣的太好了,追加了十幅。在這組畫裡,北齋用大膽的構圖,細膩的筆觸將當時人們的生活與神聖的富士山結合在了一起。

「山下白雨」是展廳裡的第一幅畫,這幅畫也被稱為「黑富士」,巨大的山麓巖石被烏雲壓的漆黑,紅色閃電和白色積雲清晰可見。

「凱風快晴」,凱風即從南方吹來的風。這幅被稱作「紅富士」,清晨太陽升起,山逐漸被染成紅色,構圖簡潔。

最著名的《神奈川沖浪裏》,梵谷的《星空》曾參考這幅畫的構圖及色彩,德彪西也曾從中汲取靈感,創作了《大海》交響詩。

展覽外,省博還推出了20餘種浮世繪主題的文創產品,如滑鼠墊、紙巾盒等。

【編輯:張玲】

相關焦點

  • 日本「浮世繪」經典版畫《巨浪》《凱風快晴》亮相省博,為國際友人...
    楚天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孫夏)日本浮世繪手繪與版畫是世界藝術的經典之一,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浮世繪的巔峰之作。《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開幕現場據介紹,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使其成為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並對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美術館的浮世繪大展要結束了,你沒看的話還可以看這裡
    《浮世繪流派史》譯自日本株式會社審美書院於日本大正三年(1914)出版的浮世繪畫派集的日文修訂版,這一版收錄了180幅浮世繪大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幅手繪、木版畫作品,以及160餘幅隨文插圖, 同時在東京、京都兩家帝室博物館的協助下,特別獲準複製皇家御用之物,華族及其他各名家之藏品。書內畫作的解說是東京美術學校教授大村西崖先生。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831年,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夏日炎炎,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清涼了許多。
  • 湖北省博物館舉辦《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曾攀、孫夏)1月15日,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開幕,吸引眾多浮世繪愛好者前來觀展。本次特展的展品,均由義大利漢學家馬達羅先生捐贈。
  • 眾籌| 繁世浮雲錦繪成!21個浮世繪流派藝術精選,限量圖書及周邊
    開篇的海浪,是浮世繪最著名的代表作,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作為浮世繪的頭號迷弟,梵谷受浮世繪影響巨大。梵谷一生雖然窮困窘迫,卻也收藏了200多張浮世繪作品。▲不同門派繪製的不同季節的美人圖現在,《浮世繪流派史》來了!我們根據流派和各流派的巔峰作品,出版《浮世繪流派史》並開發了一系列精選限量周邊。已在摩點眾籌平臺上線。
  • 日本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 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以木刻版畫為主。
  •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2020年01月16日 15: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等浮世繪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十七世紀後期,被後世成為「浮世繪之祖」的日本版畫家菱川師宣 (ひしかわ もろのぶ,Hishikawa Moronobu) 將剛剛普及的版畫印刷技術第一次運用到藝術中,並以作品《見返り美人圖(回眸美人圖)》震驚了日本藝術界,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運用版畫印刷的手法進行創作,日本藝術史中著名的」浮世繪「時期也正式開始了。
  • 當我們聊起浮世繪「巨浪」時,我們都能談些什麼
    葛飾北齋掀起浮世繪「巨浪」這是一幅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視作珍寶的版畫浮世繪佳作,也曾是日本江戶時代價廉量大的印刷品。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日本浮世繪畫家,他的創作對歐洲畫壇影響很大,莫奈、梵谷、高更等堪稱頂級的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
  • 日本浮世繪狂人巔峰之作:從《江戸日本橋》到《相州仲原》下
    31江戸日本橋日本浮世繪狂人巔峰之作:名作《富嶽三十六景》究竟如何煉成?篇幅過長,請見諒!分次閱讀,效果更佳!日本浮世繪狂人巔峰之作:名作《富嶽三十六景》究竟如何煉成2?本來對於繪畫這一特殊的創作形式而言,一切都是未知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證明,又怎麼能夠提及:滿足還是不滿足的呢?直到他73歲的時候,還謙卑地稱自己才對自然界的生態有所感悟。
  • 日本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
  • 浮世繪美人畫的巔峰——喜多川歌麿
    《高名三美人》 這是喜多川歌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畫家創造了一種美人「大首繪「,即將美女與遊女的面部表情、身姿動態加以放大描繪,以擺脫過去畫全身卻缺少特寫的情況。 他以這种放大的面部,盡情盡意地描畫美人們地柔潤肌膚以及她們內心的隱秘情感,富有趣味。這幅畫是他」大首繪「的典範之作,他在畫中使用了」首色線描「與服飾」沒線式「相結合的方法,當時人將這種方法稱為」歌式「。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而這種代表「虛浮世界的繪畫」,便成了日本風俗畫的代名詞。
  • 藝術一刻|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藝術一刻|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2020-07-0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浮世繪畫師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因這兩個畫派非常顯赫。浮世繪的題材有:美人畫:以年輕美麗的女子為題材。這類畫作在實物上也有作為情趣用品目錄及嫁妝之用。在當時的鄉村地區提到錦絵的話,多半就是指春畫。春畫絵則是較為含蓄的情色畫,有美人出浴、羅衫輕解等題材。
  • 日本浮世繪狂人巔峰之作:名作《富嶽三十六景》究竟如何煉成?
    浮世繪作為一種具有歷史感的繪畫藝術,以日本江戶時代為重要的時間節點, 表現了當時人們厭惡苦悶的現實生活,反而用於描繪轉瞬即逝的快樂感與滿足感。與我國古代思想中及時行樂的想法不謀而合。浮世繪作為反映數百年前日本江戶時代生活的風俗畫,主要存在於1603年至1867年間,作為重要的一種民族藝術版畫,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主要類型分為彩色印刷的木版畫以及人工手繪的肉筆畫,《富嶽三十六景》就是由日本知名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巔峰之作。當然他也用盡一生詮釋了:繪畫狂人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中國美術館本次「異域同繪」展覽甄選了館藏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畫作共計129套(138件),從淵源、風格、技術及發行等方面多維度展示了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異與同,進而探究兩者在審美趣味、心理訴求與民族精神上的差異。導覽開場時,劉德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先為大家概括了日本浮世繪的定義——「浮世繪是使用線描寫意的繪畫語言來描繪日本江戶時代市民生活百態的木刻版畫」。
  • 歌川國芳:一個愛貓成痴的浮世繪大師
    喜愛浮世繪的朋友們,一定會聽說過這個詞——歌川派。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最大流派,著名大師有歌川豐春、歌川豐國、歌川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貓是他們畫面中的常客。在他們的畫作中,說不定哪一個角落裡就藏著一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