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來「嘉」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此次展出的葛飾北齋(1760-1849)《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1797-1858)《東海道五十三次》是其中的巔峰之作。特別是「巨浪」已經成為日本文化與藝術的象徵。這兩套作品是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由義大利人馬達羅先生捐贈,是1919年至1971年間日本採用傳統工藝製作拓印的版本。

  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最負盛名的浮世繪大師之一,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是葛飾北齋繪製的從不同地點遠眺富士山的風景,用透視法和明暗關係,用不同色彩表現出富士山在不同季節、天氣和角度產生的微妙變化。他最初創作的36幅,出版後銷路極佳,又追加了10幅。

  歌川廣重是與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齊名的浮世繪大師。《東海道五十三次》依次描繪53個宿場的風景民俗,加上首尾的江戶和京都,共55幅作品,廣重以此贏得盛名,被稱為「東海道廣重」。保永堂版《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極為浪漫的風景畫,通過對風、雲、雨、雪描繪,典雅浪漫地表現出淡淡的哀愁和旅人的孤寂。

(責編:艾宇韜、張麗瑋)

相關焦點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 ▲ 作為時尚雜誌的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典型的繪畫藝術形式,幾乎所有的浮世繪畫師無不對當時的流行風尚投以強烈關注並有所反應,他們的作品也反映出日本獨有的風土人情。
  • 影響百年日本文化的浮世繪,舶來藝術源遠流長
    導語:日本浮世繪文化與我國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都已具有了百年的歷史,而浮世繪文化已浸入到日本社會方方面面。"浮世"表現現實,"繪"則表明它鮮明的色彩。對於浮世繪藝術,日本表現出包容萬象的態度,無論歐洲的油畫,還是中國唐朝時期美人圖,浮世繪都將它們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化中,並且堅持自己的特色,發展了百年之久。
  • 日本浮世繪的由來與發展
    日本風格「浮世繪」繪畫流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就流行的風俗畫和美人畫,在十七世紀後半期時又有毛筆畫發展為木版畫,明和二年(1765)逐漸開始創出彩色版畫(即錦繪),至到江戶時代蓬勃發展至明治時代的初期,它主要表現花街柳巷、戲劇舞臺、相撲、花鳥、市井等都納入其中
  • 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文化的發展,如何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
    浮世繪的出現對於日本近代藝術發展歷史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它結合東西方繪畫藝術的特點,與日本民俗習慣相融合,創造出一種獨具日本文化風格的繪畫藝術,並與後世日本發達的漫畫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那麼日本浮世繪文化,是如何影響日本藝術發展歷史,並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的呢?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而這種代表「虛浮世界的繪畫」,便成了日本風俗畫的代名詞。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可以有多美?它在19世紀風靡歐洲,讓莫奈、梵谷和眾多印象派大師為之傾倒,競相效仿。其中,梵谷可能是受浮世繪影響很深的人。他不僅臨摹過不下30幅浮世繪作品,並且以歌川廣重、溪齋英泉等日本畫家的浮世繪作品為參考,繪製出了東西方藝術相遇的經典之作。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第2797期文化產業評論幾乎無人不識日本浮世繪,它作為日本最著名、最具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不僅在日本美術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許多經典圖案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依舊是跨界潮流和現代藝術的常客,經久不衰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日本文化的最強碰撞,莫過於浮世繪與ACG聯動
    作為日本的傳統美術形式,浮世繪曾對世界美術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隨著時代的變遷,浮世繪那種誇張、濃豔的表現形式漸漸落寞,現代印刷技術的普及也讓版畫這種製作形式沒有了用武之地。日本著名的傳統版畫出版社芸艸堂與周邊商城HOBBY STOCK合作的「浮世繪木版畫系列」也是其中之一。關於這些ACG題材的作品,芸艸堂在色彩的使用和背景的處理上依然保留了浮世繪的風格。與朋誠堂不同的是,他們在人物繪製上大膽地採用了作品原版立繪的本來面貌。
  • 日本繪師創作《迪斯尼公主浮世繪》美少女戰士也來參一腳
    大家知道《浮世繪》吧?一種日本早期尤其在江戶時代頗為盛行的繪畫風格,因多為木版畫,顏料的採集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一看畫風或色調就能知道,相當具有特色呢!最有知名度、至今在生活中也經常會看到的就是《神奈川沖浪裏》這幅名作了!
  • The UKIYO-E 2020 日本三大浮世繪藏品|百科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 一篇文看懂日本浮世繪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日本捐助物資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標語也給處於困境中的人們帶來了力量與感動。無論國籍,希望病毒消散,大地早日迎來春暖花開,是人類共同的願景。 浮世繪是啥?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浮世繪《櫻花樹》浮世是指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意思。因此浮世繪的是世間風情的畫作。團扇繪19世紀中期,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為日本茶葉的包裝上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這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可能是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在荷蘭梵谷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門的「日本夢」展廳。這個展廳中收藏有梵谷臨摹的一些浮世繪以及原畫。因為梵谷和他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而在梵谷博物館的官網上,還有一個日本版畫收藏集,其中有數百幅浮世繪作品。
  • 時尚大牌鍾愛的浮世繪,是日本「打工人」的真實寫照
    ,它就是日本浮世繪寫實派畫師葛飾北齋(1760~1849年)於 1831 年創作的《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  撇開這幅世界上最「浪」的畫,日本浮世繪中的其他元素也常常出現在各大品牌的秀場上。  02  江戶時代的時尚教材  別看浮世繪如今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繪畫,梵谷、莫奈等人都是浮世繪的忠實粉絲,甚至直接影響了歐洲繪畫藝術的印象派變革
  • 藏家趙堂偉:最精華的120幅日本浮世繪 我都帶到貴陽孔學堂來了
    因為浮世繪量很大,這幾百年來複印、復刻了不少,所以要找到真正經典的東西需要多次發掘,還有具備一定的眼力和文化素養,才能找到老的東西。有的時候發現一兩張心裡就非常愉悅、非常高興。動靜記者:作為收藏家,你怎樣看待浮世繪作品?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印象派與浮世繪的真實關係
    浮世繪版畫大量湧入歐洲是隨著貿易開始的,據貢布裡希考證:浮世繪版畫最初是作為貨物的包裝紙進入歐洲的,以至當時在歐洲可以很便宜搞到它們。 其實,早在1903年德國專門研究印象派的學者邁耶爾-戈瑞夫就已做出過這種推測,在他看來,「當時歐洲所看見的日本美術品,最早可能是作為貨物的包裝紙進入歐洲的。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和法國的百貨商店裡,如果運氣好的話就能撞見最漂亮的日本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