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孫夏)日本浮世繪手繪與版畫是世界藝術的經典之一,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浮世繪的巔峰之作。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悉,1月15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綜合館3樓開展,將展出至2月29日。3月6日-3月31日,《東海道五十三次》將與觀眾見面。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開幕現場
據介紹,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使其成為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並對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楚天都市報記者在展廳現場看到,為配合展品展示,展廳陳設也充滿濃鬱日式風格。現場展出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圖》中最著名的一幅《神奈川沖浪裏》(《巨浪》),引得觀眾圍觀。這幅畫葛飾北齋故意把視點壓得很低,浪特別的高,浪花像一個個尖利的爪牙撲面而來,船隻隨著海浪搖晃,再將視線拉遠,在這個滔天巨浪的後面,居然是一個小小的寧靜的富士山,這樣強烈的對比,更顯得富士山的永恆與孤獨。
《巨浪》
據省博物館講解志願者介紹,歐洲很多印象派大師都受到過日本浮世繪對色調和光影運用的影響。從梵谷的《星空》可以看見《巨浪》的影子,莫奈的《睡蓮》中還畫了一座日式拱橋,此次展出的《富嶽三十六景》中的《深川萬年橋下》就專門畫到了日本橋。
《凱風快晴》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之所以大家能見到這兩套最著名的日本浮世繪經典之作,得感謝來自義大利的國際友人馬達羅先生的捐贈。他捐贈的這兩套作品,是1919至1971年間日本採用傳統工藝製作拓印的版本。
方勤說,湖北省博物館素來以「歷史與藝術並重」為理念,來自國內外社會各界的熱心捐贈是藏品重要來源之一,特別是美術大家的藝術作品,更是豐富博物館藏品類型。該館將積極發揮平臺作用,保存好、展示好藝術家的作品。除了展覽之外,現場還配合了木板拓印、文創品展示等活動,觀眾可根據自我需求參與體驗。
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