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著名的木刻版畫-《神奈川沖浪裏》的歷史

2021-01-08 濟南畫室

日本北海道的《神奈川沖浪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作品之一。作為浮世繪中最經典的作品,這種日本版畫在近200年來激發了很多藝術家和觀眾靈感。雖然《神奈川沖浪裏》一眼就可以識別出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歷史,包括它驚人的演變過程。

《神奈川沖浪裏》是什麼?

《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於19世紀初期創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繪版畫作品。這是富士山三十六景中的第一幅作品,北齋創作的一系列浮世繪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日本最高的山峰。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從大海中可以看到富士山,整個構圖由一個巨大的波浪框架構成。該作品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中海浪洶湧澎湃,而在大浪裡有三條奮進的船隻,英勇的船工們為了生存與大自然進行著驚現而激烈的搏鬥,表達了人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神奈川沖浪裏》

北齋的前身

雖然這張照片是葛飾北齋最著名的關于波浪的畫作,但這並不是他唯一一次嘗試這一主題。事實上他在一生中還創作了另外三幅同樣主題的藝術作品,讓觀眾可以直觀的看到大浪的演變。

《江之島的春天》

北齋在他33歲時開始將波浪作為主題,1797年,他在江之島創作了《江之島的春天》這一作品,這是他「楊柳之線」系列的木版畫。雖然富士山和風格化的波浪佔據了整個畫面的絕大部分,但是場景中還是突出了一個家庭站在海灘上的畫面。

1803年,北齋再次嘗試了類似風格的「大浪」作品,在這幅畫中,當一艘船駛過海面時,一個巨浪聳立在船的上方。就像《江之島的春天》一樣,這幅畫的主題也是風格化的,然而和之前不同,這幅畫中的第二個波浪是簡化的、巨大的,從右向左推進。

《快速貨船戰鬥波浪》

兩年後,北齋在神奈川縣再次創作了新的作品,在風格上這件作品非常類似於之前的作品,而不同的地方在於構圖,因為作者讓波峰再次回到了左側,我們來看下對比圖。

富嶽三十六景

大約在1830年,70歲的北齋繪製了三十六個富士山的景色。在這個系列中,他提供了不同的有利位置和一年中不同時期的富士山觀看視角。這一系列的印花以其豐富的色調而聞名,特別是藍色調,這是北齋通過複雜的版畫製作流程才實現的。而這裡面的藍色,據說是從歐洲進口的「普魯士藍」,這個鮮豔的藍色也被用於該系列其他作品,比如《凱風快晴》。

《凱風快晴》

《南風,晴空》創作於北齋職業生涯最高峰期,富士山三十六景被認為是北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甚至根據他本人的說法:「我在七十歲之前繪製的東西都不值得考慮!」

大浪的傳承

如今在世界頂級的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都有《神奈川沖浪裏》的原創版畫。「數百張印刷品都被保存了下來」大英博物館指出,「這足以證明它當時的受歡迎程度!」

此外,北齋的作品也激發了無數的當代藝術作品,包括莫斯科的巨大壁畫、弗羅裡達州的環境裝置、甚至是巴黎和馬來西亞的一些藝術品,這些作品都證明了日本這一傑作的持久影響力!

相關焦點

  • 《神奈川沖浪裏》不為人知的15個秘辛
    你可能會以為那是一朵浪花,但實際上它是覆蓋著白雪的富士山,日本的最高峰。 2、它是版畫集而不是一幅畫雖然葛飾北齋是一名畫家,但這位江戶時代(日本1603-1868年)的藝術家最著名的地方在於他的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是其富嶽三十六景中有名的一幅。版畫集的色彩生機勃勃同時對空間的利用扣人心弦,每副版畫都從不同角度和環境刻畫了這座巍峨的高峰。
  • 《神奈川沖浪裏》不為人知的秘密
    《神奈川衝浪圖》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畫家突出了描繪的主要對象——浪濤,出人意料的構圖、瞬間即逝的千姿百態,呈現出令人目眩的豐富表情,作者通過這些手段不僅表現了人與大自然的抗爭,並以此象徵著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氣節,充滿著哲理和深刻的寓意。目前很難確定葛飾北齋在創作《神奈川沖浪裏》時的具體年紀。不過人們普遍認為他那時已經七十多歲了。
  • 欣賞 | 神奈川沖浪裏
    這張傳遍世界的衝浪圖,相信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卻不記得叫什麼名字。有心人或許記得名字是《神奈川沖浪裏》,但卻未必會讀。其實斷句並不是『神奈川·衝浪裡』,正確讀法是『神奈川衝·浪裡』。『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海域,『浪裡』指被巨浪包裹的船隻。這幅畫在英語裡叫「The Great Wave」(巨浪),外國人起名字還真隨意,長城大概也是隨口叫的「The Great Wall」。這澎湃的陣勢這深邃的內涵感覺在漢語裡可以叫「觀滄海」了。
  • 神奈川沖浪裏:浮世繪中的人間真意
    最初接觸《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版畫是在高中,那時沉迷動漫,有點深度宅,總想將學校寢室改造成居酒屋的氛圍。在一次逛街中,無意間發現畫著海浪的日式布簾,十分喜歡,就買了下來掛在桌前。後來我才知道,這幅海浪圖是有名的《神奈川沖浪裏》,出現在很多代表日式風格的物品上,成為西方人眼中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這個名字正確的斷句應該是神奈川、衝、浪裡。衝指的是附近的海域,整句話的意思是在神奈川附近海域的浪中。畫面構圖獨具特色——視點很低,巨浪仿佛要將漁船吞沒,遠處山影平靜,體現出的瞬間的衝擊力是可以抓住人心的存在。
  •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創作過程解密
    葛飾北齋是19 世紀日本江戶時代晚期的繪畫師,他是將「漫畫」一詞用在畫作上的第一人。日本的浮世繪對西方美術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印象派藝術家,如梵谷曾臨摹過很多日本的浮世繪作品。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公元1823-1829年,套色木刻版畫 25.5x37.5cm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大名鼎鼎的「神奈川沖浪裡」,由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所作。
  • 每日名畫——神奈川沖浪裏
    《かながわおきなみうら》也叫《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畫家葛飾北齋於19世紀初期創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繪版畫作品,也是該畫家最被人所知的作品。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831年,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夏日炎炎,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清涼了許多。
  • 一次看懂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本文選自《日本美術鑑賞術》,由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日本最火紅藝術策展人秋元雄史帶領,兩個步驟分別從:作品表現、歷史背景,鑑賞日本名畫《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共描繪了36 幅富士山景,《神奈川沖浪裏》是最受歡迎的一幅,在國外被暱稱為「Big Wave」或「Great Wave」;更在2017 年於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的「葛飾北齋特別展覽」中,被評為與《蒙娜麗莎》齊名的世界名作。
  • 著名畫家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主題裙子 時尚和藝術完美結合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主題裙子,繪畫與時尚的結合,很藝術~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自從1830至1831年首印本發行之後,已經成為了的一個符號象徵。葛飾北齋曾說「即使餓死,也決不放棄畫畫」《神奈川沖浪裏》與同一組版畫中的《凱風快晴》、《山下白雨》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繪。
  • 梵谷《星夜》夢繞葛飾北齋浮世繪:大咖藝術復刻《神奈川沖浪裏》
    大家好,我是筆點酷玩,今天分享的是一幅博物館大師作品的復刻版畫,掛在家裡書房或客廳藝術氣息濃鬱,裝飾效果很好,大家可以先看我在百家號發布1分鐘開箱小視頻,隨後我們進入評測正題。梵谷《星夜》與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文藝青年喜談梵谷,聊起《星夜》滔滔不絕。
  • 浮世繪的巔峰之作,來省博看這最著名的「巨浪」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5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孫夏)曾影響梵谷、德彪西等藝術家,至今仍頻頻出現在時尚品牌中的巨浪,可以在省博看到了。15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綜合館大廳開幕,觀眾可欣賞《神奈川沖浪裏》的拓印版本。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 我們如何誤讀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日前,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的「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上,100餘件作品以浮世繪的發展歷史為線索,全面再現了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浮世」之景。在日本傳統工藝界的定義中,只有描繪平民百姓生活的木刻版畫才是浮世繪。作為浮世繪版畫的工藝世家、高橋工房的第六代傳人,高橋由貴子在展覽發布會上介紹了浮世繪幕後的創作機制和製作工藝,同時,她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者董炳月以及作家許知遠就浮世繪的淵源、浮世繪與中國傳統藝術和近現代生活的關係展開了對談,試圖引領觀眾發現浮世繪作品中的意義表達。
  • 專欄·畫外因| 在神奈川沖浪裏,哪裡起浪,何處看山?
    《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創作於1831年,此為版畫,原畫已毀,早期印刷品分別藏於東京富士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神奈川沖浪裏》,跟浪有關,跟衝浪無關。此處的衝,不是動詞,是名詞——外海。所以,《神奈川沖浪裏》正確的中文譯法,應該是神奈川外海的海浪裡。
  • 沒想到《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的背後隱藏著這麼多秘密!
    這幅名畫是我們最熟悉的《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代表作。日本的浮世繪對西方美術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印象派藝術家,如梵谷曾臨摹過很多日本的浮世繪作品。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景象、風景等,它與其他畫作風格相比,奇特之處在於它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內容姿態。
  • 席捲全球的神奈川沖浪裏
  • 日本「浮世繪」經典版畫《巨浪》《凱風快晴》亮相省博,為國際友人...
    楚天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孫夏)日本浮世繪手繪與版畫是世界藝術的經典之一,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浮世繪的巔峰之作。《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開幕現場據介紹,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使其成為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並對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 浮世繪名作樂高化 樂高新春作品《神奈川沖浪裏》
    在介紹了由lafornia 拼搭的「隱士的神廟」、Coosey__Goosey 設計的「日本茶園」之後,小編今天要再度帶來一個有著濃厚日本風味的MOC!樂高玩家koffiemoc 以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かつしかほくさい / Hokusai)」的經典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為題所堆砌而成的超猛作品!
  • 松皮石造景——靈感來自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
    超白魚缸:60*45*45cm 設備:照明 T5燈管*2、外置濾筒、co2 一秒兩泡 素材:水草泥、松皮石 水草:迷你矮珍珠、牛毛、谷精草、綠宮廷 開缸過程 作者的造景靈感來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武者繪歷史畫:以歷史上著名的事件為題材。明治維新後,為了更加鞏固天皇家的正統性,也有以歷代天皇為主題的創作。這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可能是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在荷蘭梵谷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門的「日本夢」展廳。這個展廳中收藏有梵谷臨摹的一些浮世繪以及原畫。因為梵谷和他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而在梵谷博物館的官網上,還有一個日本版畫收藏集,其中有數百幅浮世繪作品。
  • 每一朵浪花都不簡單——變化莫測的《神奈川沖浪裏》
    《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於1832年出版,是《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它描述巨浪威脅神奈川衝的船隻,與該系列的其它作品一樣,以富士山為背景。這幅作品是北齋最有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日本美術作品之一。偶爾也被稱之為《神奈川衝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