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全球的神奈川沖浪裏

2021-01-14 美創雲圖

作為《富嶽三十六景》中最出名的作品,《神奈川沖浪裏》是浮世繪中的傑作。葛飾北齋使用了舶來的新顏料普魯士藍描繪巨浪,浪頭高高昂起,正碎裂成雪白的浪花。遠處富士山依稀,山頂的雪線表明此時正是春天。兩艘漁船正在東京灣的巨浪裡航行,船夫勇敢地與巨浪搏鬥。葛飾北齋在他的時代便凝練出人與自然關係的讖語。


葛飾北齋早期作品


在日本畫作中,翻滾的海浪和飛濺的浪花一直是重要的創作題材,葛飾北齋對海浪尤其偏愛。《神奈川沖浪裏》的巨浪,被後世人形容為「鷹爪浪頭」,是葛飾北齋畫浪的登峰造極之作。


實際上,我們習慣性的「神奈川·衝浪裡」斷句是錯誤的,並不是說在神奈川衝浪,而是「神奈川衝·浪裡」。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這裡附近的海域,「浪裡」是說船隻在巨浪下面,仿佛被包裹進去了。 用現代漢語解釋就是「在神奈川附近海域的大浪之中」。


葛飾北齋完成《神奈川沖浪裏》後4年,這幅畫就被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化用在報告富士山地震的宣傳單張中。此後至今,這張著名的畫作在全球掀起潮流巨浪,不時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


由於各種再創作實在是太多,今天我們選取幾幅基本沒有改變原畫面貌的作品欣賞:



1934,比利時漫畫家Hergé創作了第四集《丁丁歷險記——法老王雪茄》。在丁丁解開法老王陵墓之謎的途中,曾遭遇大浪襲擊。漫畫家巧妙表現了葛飾北齋原作的中心精神——在大海面前人力的渺小。



80年代日本經濟崛起,許多美國人擔心日本將在不久以後主導全球經濟。英國插畫家Ed Machlan則幽默地安慰人們,日本的巨浪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波,只是鍋裡一道古老的日本料理罷了。可以看出,《神奈川沖浪裏》已經成為代表日本的一個標誌。



德彪西的1905年交響樂《大海》就是對《神奈川沖浪裡》的音樂演繹,還用了原畫作為唱盤封面。



日本著名現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則對傳統浮世繪文化做了另類繼承。在他的《浮世繪》系列創作中,巧妙翻轉《神奈川千浪裡》的原畫角度,讓捲曲的海浪成為畫中人物的髮絲,大海的湛藍為人物的表情增添了幾絲詭異。



哪吒鬧海……好吧,其實還挺和諧的。


【關注本訂閱號,可以查看更多精彩內容哦!】

相關焦點

  •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 席捲全球的東方巨浪
    葛飾北齋和席捲全球的巨浪如果沒有日本版畫畫家葛飾北齋,印象派畫風可能就不會產生。本文作者賈森·法拉格(Jason Farago)研究了歐洲藝術是什麼時候開始跟隨日本腳步的。這一切是從一波海浪開始的。這幅《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自從1830至1831年首印本發行之後,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個象徵,不僅如此它構成了全球藝術、商業和政治的複雜網絡。這幅作品中那濃烈的藍色來自於葛飾北齋對普魯士藍墨水的熱愛,這是一種可能從中國、英國或德國進口的色素。這幅作品在一開始就在日本廣泛傳播,並很快席絹整個歐洲。
  • 欣賞 | 神奈川沖浪裏
    這張傳遍世界的衝浪圖,相信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卻不記得叫什麼名字。有心人或許記得名字是《神奈川沖浪裏》,但卻未必會讀。其實斷句並不是『神奈川·衝浪裡』,正確讀法是『神奈川衝·浪裡』。『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海域,『浪裡』指被巨浪包裹的船隻。這幅畫在英語裡叫「The Great Wave」(巨浪),外國人起名字還真隨意,長城大概也是隨口叫的「The Great Wall」。這澎湃的陣勢這深邃的內涵感覺在漢語裡可以叫「觀滄海」了。
  • 《最強蝸牛》神奈川沖浪裏怎麼獲得 神奈川沖浪裏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神奈川沖浪裏怎麼獲得 最強蝸牛手遊中,神奈川沖浪裏可以從抽獎+八卦爐+扶桑藏寶圖中獲得。
  • 《神奈川沖浪裏》不為人知的秘密
    《神奈川衝浪圖》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畫家突出了描繪的主要對象——浪濤,出人意料的構圖、瞬間即逝的千姿百態,呈現出令人目眩的豐富表情,作者通過這些手段不僅表現了人與大自然的抗爭,並以此象徵著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氣節,充滿著哲理和深刻的寓意。目前很難確定葛飾北齋在創作《神奈川沖浪裏》時的具體年紀。不過人們普遍認為他那時已經七十多歲了。
  • 每日名畫——神奈川沖浪裏
    《かながわおきなみうら》也叫《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畫家葛飾北齋於19世紀初期創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繪版畫作品,也是該畫家最被人所知的作品。
  • 《神奈川沖浪裏》不為人知的15個秘辛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非常具有辨識度,在這幅二維圖像中大海盡情展現著它的力量。但這幅19世紀傑作的秘辛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4、在創造出《神奈川沖浪裏》之前,葛飾北齋已經從事了60年繪畫。目前很難確定葛飾北齋在創作《神奈川沖浪裏》時的具體年紀。不過人們普遍認為他那時已經七十多歲了。葛飾北齋6歲開始繪畫,14歲那年成為木刻學徒。18歲那年在具有浮世繪風格版畫家Katsukawa Shunsho手下學習。
  • 美麗邂逅:《星夜》和《神奈川沖浪裏》
    有一天,當你把梵谷的《星夜》和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放在一起的話,我相信你肯定會被驚訝到,為什麼?因為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你會發現兩張畫怎麼會這麼搭,甚至像一幅畫一樣。《星夜》和《神奈川沖浪裏》的邂逅是神奇的也是完美的,一個溫柔如水一個洶湧澎湃。梵谷在和弟弟提奧的信上也明確表示,他很喜歡浮世繪這種藝術的表現形式。
  • 一次看懂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本文選自《日本美術鑑賞術》,由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日本最火紅藝術策展人秋元雄史帶領,兩個步驟分別從:作品表現、歷史背景,鑑賞日本名畫《神奈川沖浪裏》。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神奈川沖浪裏》高高揚起,眼看就要吞沒小船的巨浪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白色的浪尖分裂成無數的手指狀,一派波濤洶湧、驚險萬分的場面。而在巨浪的盡頭,只見這幅作品的主角富士山(即畫名中的富),沉靜地坐鎮在遠方。
  •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創作過程解密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公元1823-1829年,套色木刻版畫 25.5x37.5cm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大名鼎鼎的「神奈川沖浪裡」,由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所作。「神奈川沖浪裏」紅遍全世界,但你知道這幅畫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嗎?大英博物館用一段視頻「再現」了它的創作過程。
  • 神奈川沖浪裏:浮世繪中的人間真意
    最初接觸《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版畫是在高中,那時沉迷動漫,有點深度宅,總想將學校寢室改造成居酒屋的氛圍。在一次逛街中,無意間發現畫著海浪的日式布簾,十分喜歡,就買了下來掛在桌前。後來我才知道,這幅海浪圖是有名的《神奈川沖浪裏》,出現在很多代表日式風格的物品上,成為西方人眼中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這個名字正確的斷句應該是神奈川、衝、浪裡。衝指的是附近的海域,整句話的意思是在神奈川附近海域的浪中。畫面構圖獨具特色——視點很低,巨浪仿佛要將漁船吞沒,遠處山影平靜,體現出的瞬間的衝擊力是可以抓住人心的存在。
  • 八卦神奈川沖浪裏元素的珠寶
    海浪的形態優美瀟灑,其實一直以來深受時尚界喜愛,也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之一要說藝術領域最有名的海浪,肯定要數日本畫家葛飾北齋創作的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相信即便不懂藝術的人都見過這幅畫,它寂靜又莊嚴,藍色的海浪深沉又有力量,因此不僅震驚了西方世界,同時也被認為是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此前就有不同設計師巧妙地將畫作中海浪的元素放到了時裝當中
  • 日本最著名的木刻版畫-《神奈川沖浪裏》的歷史
    日本北海道的《神奈川沖浪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作品之一。作為浮世繪中最經典的作品,這種日本版畫在近200年來激發了很多藝術家和觀眾靈感。雖然《神奈川沖浪裏》一眼就可以識別出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歷史,包括它驚人的演變過程。《神奈川沖浪裏》是什麼?
  • 專欄·畫外因| 在神奈川沖浪裏,哪裡起浪,何處看山?
    《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創作於1831年,此為版畫,原畫已毀,早期印刷品分別藏於東京富士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神奈川沖浪裏》,跟浪有關,跟衝浪無關。此處的衝,不是動詞,是名詞——外海。所以,《神奈川沖浪裏》正確的中文譯法,應該是神奈川外海的海浪裡。
  • 《神奈川沖浪裏》——批量生產的工藝品,卻成為了引領時代的旗幟
    想必有很多人看過這幅《神奈川沖浪裏》,這清奇的畫風源自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而此畫的作者叫做葛飾北齋。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反應過來了,《神奈川沖浪裏》並不只有一幅,當時一共製作出多少幅並沒有記載,但現在流傳下來的也有上百幅左右。
  • 著名畫家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主題裙子 時尚和藝術完美結合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主題裙子,繪畫與時尚的結合,很藝術~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自從1830至1831年首印本發行之後,已經成為了的一個符號象徵。葛飾北齋曾說「即使餓死,也決不放棄畫畫」《神奈川沖浪裏》與同一組版畫中的《凱風快晴》、《山下白雨》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繪。
  • 沒想到《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的背後隱藏著這麼多秘密!
    關於畫的名字,很多人會讀成《神奈川·衝浪裡》,但實際上應該讀成《神奈川衝·浪裡》,「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海域,「浪裡」指被巨浪包裹的船隻。你讀對了嗎? 雖然它以浪為名,但是裡面其實藏著一座山。在那朵白雲下不是浪,而是日本著名的山,富士山。常年積雪的富士山與奔騰的白浪混為一體,分不清到底是山還是浪。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831年,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夏日炎炎,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清涼了許多。
  • 每一朵浪花都不簡單——變化莫測的《神奈川沖浪裏》
    《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於1832年出版,是《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它描述巨浪威脅神奈川衝的船隻,與該系列的其它作品一樣,以富士山為背景。偶爾也被稱之為《神奈川衝波裡》。
  • 用樂高還原的名畫《神奈川沖浪裏》
    日本的樂高官方認定大師三井淳平(Jumpei Mitsui)最近用樂高還原了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三井說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住在一個可以看到大海的房子裡,所以也看到了很多真實的海浪。這是他拼搭作品的過程照片,可以看到真的沒有設計圖,只有一張《神奈川沖浪裏》木版畫的照片...《神奈川沖浪裏》於1832年出版,是《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
  • 松皮石造景——靈感來自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
    設備:照明 T5燈管*2、外置濾筒、co2 一秒兩泡 素材:水草泥、松皮石 水草:迷你矮珍珠、牛毛、谷精草、綠宮廷 開缸過程 作者的造景靈感來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神奈川沖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