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2020-12-16 莫醒我

興起於日本江戶時期的浮世繪藝術是以市井為舞臺,以民生百態為題材的風俗描繪。浮世繪——可以解讀為「虛浮世界的繪畫」。誰能想到若干年後,這神秘而新鮮的東方藝術,漂洋過海席捲了歐美藝術界,更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們。馬奈、莫奈、德加、勞特雷克這些印象派大師的作品都深受浮世繪的影響。其中,凡·高尤為鍾情於浮世繪,並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接受了浮世繪的精神。

凡·高畫像

凡·高出生於荷蘭一個小鎮新教牧師的家庭,作品充滿激情。他的實際作畫時期並不長,但對西方現代繪畫卻產生了深遠影響。凡·高一生還留下大量書信資料,主要是寫給他作為畫商的弟弟提奧,其中關於浮世繪的內容不勝枚舉,表露出他對日本美術的高度讚譽。凡·高在 19 世紀 80 年代初就接觸到了浮世繪。1885 年 12月他從安特衛普給提奧的信中就寫道:「我的畫室還是很不錯的,這裡貼著好幾幅日本版畫。這些令我感到非常高興。」1如前所述,荷蘭是在日本長達 200 餘年的鎖國時期與其保持貿易關係的唯一歐洲國家,在近代日本與西方的交流中佔有特殊位置。因此,荷蘭所擁有日本文物的數量也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在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幾乎隨處可見來自日本的陶瓷器和各類工藝美術品。

大橋暴雨 哥川廣重 雨中大橋 凡·高

凡·高於 1886 年到達巴黎,當時巴黎分別有塞繆爾·賓和林忠正經營的兩家店鋪銷售質量可靠的日本工藝美術品,他通過弟弟提奧結識了塞繆爾·賓,凡·高在這裡接觸到大量浮世繪。1888年夏天他在給提奧的信中寫道:「我們喜歡日本版畫並受到其影響,在這一點上與所有印象派畫家是共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日本美術為基礎展開的」。凡·高十分嚮往浮世繪透明鮮亮的色彩,他在巴黎時就熱衷於臨摹浮世繪,直接臨摹的三幅浮世繪是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系列中的兩幅,分別為依據《大橋暴雨》所作的《雨中大橋》和《龜戶梅屋鋪》的《開花的梅樹》,以及《藝術的日本》封面上被左右反轉印刷的溪齋英泉的《花魁》。凡·高仔細地先用鉛筆在半透明的薄紙上將浮世繪的畫面拷貝下來,用墨水筆修正輪廓後仔細打上方格,再放大到畫布上。他還在畫面中添加了許多其他的圖案,如《花魁》中的蓮花、池塘、竹林與仙鶴,還給歌川廣重的兩幅畫加上邊框,並描畫了許多他不可能讀懂的漢字。顯然,這些都是凡·高心目中的東方符號。

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 凡·高

凡·高還在五幅作品中將浮世繪作為畫中畫出現,分別是《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有浮世繪的自畫像》,兩幅《唐吉老爹》和《坐在咖啡吧的少婦》。唐吉是凡·高居住在巴黎蒙馬特爾區時的好朋友,也是東方工藝美術品的經銷商,曾給予他許多生活上的幫助,凡·高是懷著感激之情繪製這幅作品的,背景的布置表達了凡·高對日本藝術的嚮往。他收集的許多浮世繪正是從唐吉的店鋪裡買來的。在巴黎的兩年中,凡·高完全為浮世繪的魅力所傾倒,他甚至於 1887 年兩度在巴黎的咖啡廳和餐館裡自行舉辦浮世繪展,並將自己的作品與浮世繪陳列在一起。

唐吉老爹 凡·高

凡·高將從浮世繪中感受到的異國情調充分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他這一時期還處於對日本趣味的模仿階段,較之後來真正消化吸收浮世繪造型樣式而言,這是一個充分吸收的時期。1888 年 2 月,凡·高離開巴黎前往南部小鎮阿爾,他當時的心境是:「誰愛日本藝術,誰受日本藝術的影響,誰就想到日本去,更正確地說,是到與日本相似的地方去,即到法國南方去。」凡·高在抵達阿爾後的書信中興奮地寫道:「在這片土地上,由於透明的空氣和明亮的色彩效果,如同見到日本般的優美。水在風景中形成美麗的翡翠般豐富的藍色塊,完全和浮世繪中看到的一樣。青色的地面、淺橙的日落、燦爛的黃太陽。」

《阿爾的吊橋》是凡·高到阿爾後最初的代表作,他很喜歡這在故鄉荷蘭隨處可見的吊橋和愉快的勞動場面,他在這裡找到了日本式的色彩。天空與水面放棄了傳統的透視手法,橋的表現也明顯引用了版畫的輪廓線。吊橋以藍天為背景,輪廓清晰,河流也是藍色的,河堤接近橙色,岸邊一群穿著鮮豔外衣、戴著無簷帽的婦女在洗滌,一輛馬車正悠閒地通過吊橋。整個畫面色彩清新,沒有陰影,呈現出日本繪畫的典型特徵,充分體現了凡·高當時的心態。

阿爾的吊橋 凡·高

凡·高在阿爾的感悟之一就是平面的、並置的鮮豔色彩,這種啟示直接來源於他所收藏的浮世繪。凡·高收藏的多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的浮世繪,包括溪齋英泉、歌川廣重、歌川國貞等歌川派畫家的作品,這些作品較之浮世繪初中期的鳥居派、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等人的精品,在歐洲市場上價格相對便宜,數量也較多,許多歐洲的浮世繪收藏家對此不屑一顧,但凡·高卻視若珍寶。平塗色彩是浮世繪的最大特徵之一,這種手法被應用到歐洲油畫中的最早先例是馬奈的《吹笛少年》,凡·高在到達阿爾之後不久的作品也出現了這種表達。同時,現實色彩被極度誇張並強調了補色關係,突出了畫面的裝飾性。這種手法在《阿爾的臥室》中得到更強烈地表現,這是凡·高描繪自己在阿爾居住的「黃房子」的室內景象,樸素簡約的色彩表達了寧靜和休息的心緒,當時他正興奮地等待高更的到來。房間在寧靜中充滿期望的氣氛:兩個枕頭、兩把椅子、兩扇門等暗示性手法,流露出他對即將到來的朋友的期待。阿爾的凡·高已經完全將日本美術樣式消化在他的筆下,他曾多次談到這幅作品:「看到這幅畫應當使人頭腦得到安寧」,「構思是多麼的簡單,所有的陰影和半陰影都被我免除了,一切都是用均勻的純色畫出,就像浮世繪那樣」。

相關焦點

  • 印象派與浮世繪的真實關係
    迄今鮮為人知的是,印象派與浮世繪的關聯並不是一種不二而無以取代的關聯,也就是說,兩者的關聯或許不會發生,與印象派相關的異域美術或許根本不是浮世繪,而是其他的什麼。原因是:印象派與浮世繪實際出現的關聯並沒有深入各自本身的內裡,也沒有深入彼此特有的層面,而只是在特定的共性層面發生。共性是指無論就印象派還是浮世繪而言,都與其他繪畫有著某種共享性的層面。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今年一月,作家鈴木由紀子出版了新書《浮世繪裡的女人們》,書中介紹了八位日本浮世繪大師與其畫中女子或神秘助手的故事,講述浮世繪作者曾經歷的創作磨難,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八卦趣談。 鈴木由紀子在前言裡埋下了一個疑問:為何浮世繪能如此直指人心、深入靈魂呢?
  • 北齋與浮世繪
    西方人研究日本浮世繪對西方藝術影響的出版物如今我們談論日本浮世繪價值的時候,總是將它對西方繪畫藝術史的影響一併提及,因為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在歐洲掀起了一股「日本主義」浪潮,是對西方藝術史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這之前,它對於江戶時代,乃至19世紀日本的價值都談不上什麼藝術性。
  • 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文化的發展,如何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
    此時,浮世繪的內容,也因為不同的觀賞者們不同的喜好,開始變得廣泛起來,諸如各種人物,花草樹木等,也都成為了浮世繪的表現目標。浮世繪文化從寺廟的牆上走入民間伊始,就迅速的在整個日本社會風靡起來,不僅是市民階層,連那些貴族,農奴們,也參與到浮世繪文化的欣賞之中,這使得社會對浮世繪作家的需求變得更廣泛起來。
  • 鬼滅之刃,將浮世繪風格特效運用到極致的動漫神作
    但其實看過《鬼滅之刃》漫畫的人知道,這部漫畫中早就運用了很多浮世繪風格,主要用於表現水之呼吸法在戰鬥時候的狀態,而ufotable則結合強大的特效製作能力,將這個特色發揮到恰到好處。浮世繪從17世紀誕生至今,一直與娛樂、電影、設計界密不可分。
  • 浮世繪是如何攻佔時尚圈的?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稱德川幕府時代)的民間藝術,描繪的多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及演劇。在佛教中,「浮世」的反義詞是「淨土」。浮世繪帶有及時行樂、性解放的色彩,相當一部分浮世繪又邪又汙~~~(這裡小編就不放圖了!!)
  • 「享此浮生」浮世繪展覽在南京「明社·璞齋」茶社舉行
    近日,一場名為「享此浮生」的浮世繪展覽在毗鄰鳳凰書城的「明社·璞齋」茶社中舉行。  浮世繪: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據策展人肖徵宇介紹,該展覽展出了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作品近40幅。浮世繪作為一種獨特的民俗版畫,題材涉及社會時事、美人風華、民間傳說、歷史掌故、戲曲場景和古典名著圖繪、記錄戰爭事件或抒寫山川景物。
  •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浮世畫家》是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講述一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當下的生活與對過去的追憶。與石黑一雄多數作品一樣,這部小說同樣以主人公的回憶為基調,回憶的內容跨越「二戰」前後,而講述的時間則從1948年10月到1950年6月。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葛飾北齋 《神奈川衝·浪裡》梵谷《唐吉老爹》喜多川歌麿 《三美人》東洲齋寫樂《役者似顏》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莫奈 《穿和服的卡米爾》 時間:2020年11月14日地點:中國美術館主題:揭秘日本浮世繪的藝術魅力梵谷和莫奈等歐洲印象派「大咖」為何對浮世繪情有獨鍾
  • 日本武者繪|武士橫行的江戶時代,武者繪為何在浮世繪中突出重圍
    正如我國古畫中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分支一樣,浮世繪也有著屬於它的分支,江戶時代是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就把對國家安危的擔憂和對和平的期望加入了浮世繪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浮世繪風格——武者繪。接下來要說一下武者繪能在眾多浮世繪風格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如果你對此有興趣,就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日本浮世繪的由來與發展
    ;「浮世」這個詞來自於佛教用語,本意是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間的虛無縹緲」所以很多浮世繪題材都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意味,浮世繪的發展和日本藝伎及歌舞伎劇場發展密不可分,描述藝伎和町家女性的「美人畫」和歌舞伎的「役者繪」可以說是浮世繪得兩大主題;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浮世繪 | 我們不止有海浪
    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浮世繪嗎?▲ 右為浮世繪著名畫師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龜戶梅屋鋪,左為梵谷油畫仿作。莫奈家中有且只有大量的浮世繪作品,還讓夫人穿和服當模特。不僅如此,他還憂心忡忡,擔心中國沒有人懂浮世繪。雖然魯迅先生深愛浮世繪,但由於各種原因,所收都為浮世繪復刻版。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寫道:活在當下,盡情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鮮紅的楓葉,縱情歌唱,暢飲清酒,忘卻現實的困擾,擺脫眼前的煩憂,不再灰心沮喪,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漂浮於涓涓細流中。這就所謂「浮世」。《富嶽三十六景 江戶日本橋》葛飾北齋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即為「虛浮世界的繪畫」。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 ▲ 作為時尚雜誌的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典型的繪畫藝術形式,幾乎所有的浮世繪畫師無不對當時的流行風尚投以強烈關注並有所反應,他們的作品也反映出日本獨有的風土人情。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而這種代表「虛浮世界的繪畫」,便成了日本風俗畫的代名詞。
  • YOUNGREBEL 這個海浪很浪,很浮世繪.
    YOUNGREBLE 16A/W 浮世繪海浪道袍●YOUNGREBLE 16A/W 浮世繪海浪道袍最大的看點在於,本次單品選取了浮世繪畫風,道袍上滿是的浮世繪海浪圖案別有一番滋味。(浮世繪)(浮世繪)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繪嗎?先明白「浮世」二字
    在日本美術史中浮世繪作為一定時期日本流行的美術風格,曾風靡於全日本,行銷至海外後更是讓歐美大國為這樣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而震驚,從而成為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形式。◎ 「浮世繪」為何獨特江戶幕府的建立,讓百年間混亂的日本終於得到了統一,穩定促使了國家的發展,中產階級紛紛湧現。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