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霍金的宇宙模型是什麼樣的?可以時間旅行的宇宙存在嗎?

2020-12-16 銀河系未解之謎

序:在過去的主流宇宙模型中,科學界認為宇宙必須有一個起點,一個終點,但是科學家不能說清楚。其中最著名的科學家有霍金,愛因斯坦,哥德爾,那麼他們的宇宙模型是什麼樣的?

本篇我們看下這些非常有趣的宇宙模型。

霍金的無邊宇宙模型

霍金認為宇宙是有邊界的,宇宙就像一副立體全景圖,雖然現在向外擴張,但它是有邊界的,並且,霍金利用數學的方法建立了一個無邊宇宙模型。

霍金的宇宙模型很像是克萊因瓶,與克萊因瓶相對應的是莫比烏斯環,到目前為止,最能體現我們宇宙樣子的,只有克萊因瓶了。

1.克萊因瓶

克萊因瓶可以描述為:瓶子上有一個洞,延長瓶子的頸部扭曲進入內部,頸部和底部洞口相連,這就是完整的克萊因瓶。一旦有物體進入,就不會從原入口出來,因此它又被稱為「永遠裝不滿的瓶子」。

事實上,克萊因瓶它並不是一個瓶子,而是一個四維超空間拓撲體,如果在三維世界中存在這麼一個結構的話,不小心誤入的話估計就得老死在裡面了。

2.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是數學家莫比烏斯偶然間想到將一張紙條的一頭扭轉1880°,然後接到另一頭上的紙環。這個紙環的局部雖然有正反面之分,但整體上其實只有一個面。

看起來平淡無奇的一個環,但它有一個特性,就是不需要走回頭路,就能走完這個環的兩面,是不是很神奇?

克萊因瓶和莫比烏斯環,這兩個全是十分經典的拓撲學模型,一個沒有正反面,一個沒有內外。

對比霍金的宇宙模型,另一位科學巨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宇宙模型,那就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有引力波的宇宙模型

20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和他的助理納森·羅森,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新解,描述了膨脹的圓柱形宇宙,這個宇宙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新特點——其中傳播著一種波,所到之處的空間幾何紛紛掀起漣漪。這就是有引力波的宇宙模型。

起初,愛因斯坦和羅森認為這種引力波並非真實存在,只是像地球儀上的經線一樣實屬人工合成物。可是對廣義相對論瞭然於胸的生物學家霍華德·羅伯特遜則覺得,這個模型中的引力波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最後說服了愛因斯坦。

到了19世紀70年代,很多的科學家都相信了引力波的存在,經過很多科學家的努力,人類終於在2015年,第一次正式探測到引力波。

庫爾特·哥德爾的不斷旋轉的宇宙

1.哥德爾的宇宙模型

1947年,愛因斯坦的親密夥伴哥德爾發現了一個新的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解,使學界大為震驚,這個解的結果就是宇宙是一個不斷旋轉的整體宇宙!

說到哥德爾宇宙,最奇妙的地方在於,允許時間旅行,哥德爾宇宙說我們好像可以以「超光速」旅行。 我們的現實宇宙,可以想像是圍繞著大質量的天體旋轉。 宇宙的旋轉以極端的形式扭曲空間,閉合了時間,時間不是一條有前有後的直線,而是一個閉合的圓圈。

2.發現了時間旅行奧秘的科學家-馬萊特

馬萊特是康乃狄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研究黑洞和一般相對論。 他也做了關於時間旅行的理論。 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開始了一項複雜而爭議性的探索,去建造一個能夠回到過去的時間機器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飛機噴氣發動機上試驗雷射的效果,受此啟發,他創建了一個原型,演示如何使用雷射創造一個扭曲的時空光束。

「事實證明,我對雷射的了解終於實現了突破。 因為我知道我可能已找到新的方法來構築時間機器。」 ---馬萊特

他還說:一束循環的雷射可以起到時間機器的作用,使時間扭曲,讓你回到過去。

目前他正在努力籌集資金進行現實生活中的實驗。

3.理想的時間旅行機器是什麼?

「蟲洞」,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蟲洞,愛因斯坦-羅森橋就是所謂的蟲洞,是愛因斯坦和羅森橋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的,他們認為通過蟲洞可以進行瞬間的空間轉移和時間旅行,蟲洞不僅僅允許空間旅行,它也允許時間旅行。

或許蟲洞為時間機器只能是空想,但歷史無數次地證明,看似無比荒謬的理論推測,最終有可能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假設科學家們的理論是正確的,蟲洞從哪裡來,或時間機器從哪裡來那?

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在接受《科學美國人》的採訪時說:我們可以從真空中把蟲洞給抓出來,因為它們無處不在。

可穿越蟲洞應該是什麼樣?

看過科幻片《時間機器》的朋友可能會有印象,時間機器長什麼樣。

一個長的工業時代風格的時間機器。不需要知道它背後是什麼原理,只需要知道有個按鈕,一按就會回到過去或闖進未來,目睹時光飛逝、世界大戰。

但是科幻畢竟是科幻,物理學家索恩利用卡西米爾效應給出了時間機器的現實版本。

一個叫卡西米爾的荷蘭物理學家推導出:由於量子世界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使得金屬板之間產生淨吸引力。這種奇異效應就被叫做卡西米爾效應。

卡西米爾進而得出,量子理論能夠產生負能量,而負能量正是時間機器所需要的。

索恩設計的時間機器是這樣的:

時間機器由兩個艙室組成,每一個艙室設置兩塊平行金屬板。在兩對金屬板之間產生強大的電場,在連接兩個艙室之間是一個可穿越的人造蟲洞。當穿越者進入一個艙室後,就會瞬間被轉換到某一時空,過去或者未來。無論是霍金的無邊宇宙模型,還是的有引力波的宇宙模型、或哥德爾的不斷旋轉的宇宙,都代表著人類認識宇宙的精神和追求。而時間旅行,更著實是人類永不放棄的極致追求。所以有關時間旅行這個問題,我們還會在以後的篇章中論述。

相關焦點

  • 霍金想多了嗎?宇宙之王的終極量子論,宇宙波函數揭示的科學謎思
    於是,霍金曾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計算宇宙波函數的解,以求得到一個滿足我們這個宇宙概率是一個極大值的解。霍金的猜想2:蟲洞不再用於時間旅行,而是連接不同平行宇宙的通道。無數的宇宙隨機分配著不一樣的物理規則: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半衰期、不一樣的電荷大小……所以,你即便進入這樣的平行宇宙中去旅行,你無法以我們的時間概念去界定那裡,或許你已經去過了,但又回來了,只是毫無察覺。這樣討論註定毫無意義。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樣子?霍金其實早已知曉答案
    按照目前宇宙物理學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場宇宙大爆炸。大約在138.2億年前,宇宙還是一個體積極為微小的點,名為奇點,在某個時刻發生了爆炸後,爆炸產生的物質不斷擴張,最終形成了現在宇宙的模樣。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宇宙大爆炸力量太過深奧了。
  • 在宇宙誕生之前,時間並不存在?時間究竟是什麼?
    所謂的宇宙學研究的是宇宙整體的演化和歷史。20世紀至今的宇宙學發展主要是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基礎,而獲得最大的成就就是標準宇宙模型,這個模型如今叫做Λ-CDM模型,這個模型的前身是宇宙大爆炸模型。可以說,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宇宙學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如今主流的科學理論,並且獲得許多觀測證據的支撐。
  • 宇宙沒有「起源」?霍金認為,宇宙沒有起點和終點
    基于勒梅特.喬治斯和愛德文.哈勃的貢獻,美國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模型」,且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證實了喬治.伽莫夫等人的觀點,所以熱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了標準宇宙模型。熱大爆炸宇宙模型、以及「大爆炸宇宙論」認為,人類所在的宇宙誕生於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奇點在137億年前發生了一次大爆炸、且一直膨脹著。
  •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在宇宙誕生之前,世界是什麼樣的?
    20世紀至今的宇宙學發展主要是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基礎,而獲得最大的成就就是標準宇宙模型,這個模型如今叫做Λ-CDM模型,這個模型的前身是宇宙大爆炸模型。
  • 時空穿越真的存在嗎?霍金曾經舉辦時間宴會,並得出三個重要結論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曾經在2009年舉行過一次非常特別的宴會。該宴會既沒有邀請任何人,也沒有事先告訴任何人。宴會結束後,霍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這是一次失敗的宴會。因為他要邀請的是未來人,但是未來人並沒有來訪。通常我們把這個所謂的「未來人」稱為可以穿越時空的人。
  • 霍金證明了宇宙起源,為什麼沒得諾貝爾獎
    霍金的博士課題主要和宇宙起源相關,在學術方面未見起色的時候,霍金就被診斷出漸凍症,醫生告訴他只能活兩年,在這種情況下霍金差點放棄學業,覺得科學研究對他已經毫無意義。這就是霍金生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宇宙奇點理論,博士畢業之後,霍金依然和老朋友彭羅斯合作,延伸和完善宇宙起源理論,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間接證明了宇宙奇點的存在,即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宇宙起源必須有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沒有空間,能量密度溫度都無限大。
  • 霍金到底發現了什麼,為何會說:人類在十年內或許能發現平行宇宙
    霍金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對科學的貢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在他去世後,很多科學家都開始試圖破解霍金留下的那些預言,當然末日論因為過於荒唐,大多數科學家現在已經不研究了。不過霍金也說過一句有趣的話,他說也許人類要不了十年,就可以找到平行宇宙的入口。為什麼霍金會說出這樣的話呢?難道霍金在研究平行宇宙的時候得到了什麼驚人的發現嗎?不管怎麼說,霍金這番話還是驚呆了眾人。要知道平行宇宙雖然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但是如果真的把它和我們的生活聯繫到一起,感覺還是很瘋狂。
  • 和孩子一起,用3部紀錄片+2部電影,了解霍金和他的浩瀚宇宙
    :《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走進霍金的學術和生活,一起悼念這位當代最偉大物理學家 68歲的霍金,在這部紀錄片裡談論了他對宇宙外星生命問題的最新思考。他認為外星生命幾乎肯定存在於宇宙的許多其他地方——不僅是活在行星之上,甚至還可能存在於恆星中心,甚或是漂浮於行星間的廣闊宇宙。 時間旅行的方法?黑洞、蟲洞是什麼?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嗎?
  • 霍金研究表明,因無數微蟲洞連接平行宇宙,我們的宇宙才能穩定
    霍金用量子宇宙學得出它的終極量子結論,這個結論允許無限數量的平行宇宙存在。量子理論的出發點是波函數,它描述了粒子所有可能的狀態。在某一點的波函數的值越大,那麼在該點找到電子的概率也越大。例如你現在坐在電腦前,那麼你就有一個具有薛丁格概率性質的波函數,如果你有辦法看見自己的波函數,那麼它就是與你身體形狀接近的一團雲。但是這團雲的一部分將分散在所有的空間,可以在火星,也可以在銀河系外。
  • 宇宙到底是一個在膨脹的泡泡,還是一杯珍珠奶茶呢?
    大爆炸模型霍金曾出過一本書,《果殼中的宇宙》,我覺得是很值得一看的書,也是繼《時間簡史》的有一本很有理論創新的科學名著。霍金在書中進一步結合現有的理論闡述了大爆炸理論。宇宙不斷地在膨脹下去,最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宇宙會越來越冷嗎?會越來越冷和越來越空曠嗎?
  • 「科學」史蒂芬·威廉·霍金和他的宇宙黑洞
    霍金在21歲時不幸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是他憑藉超人的毅力對物理學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取得了許多超越前人的重量級研究成果,並多次獲得科學界及政府頒發的頂級榮譽,成為全球知名的偉大的物理學家,當霍金去世時,引發了全球各界的廣泛悼念;霍金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
  • 破解創世悖論:膨脹從未存在宇宙沒有開始,它一直簡單存在於此
    為此,在上世紀80年代,史蒂芬·霍金和詹姆斯·哈特爾另闢蹊徑,提出了「霍金-哈特爾宇宙模型」,他們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基礎上,將宇宙想像成一個五維球體的四維表面,就如同三維空間中的二維的籃球表面。但是,人類的大腦無法將五維球體的四維表面構圖,所以即使是物理學家,也只能通過數學的方式去理解。
  • 宇宙其實就是這樣
    第一章,愛因斯坦的成就是推翻了絕對靜止和絕對時間,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那相對論對宇宙的研究有什麼促進作用呢?書中有句話,廣義相對論徹底地改變了有關宇宙起源和命運的討論。一個靜態的宇宙可以存在無限長時間,或者以它目前的狀態在過去的某個瞬間創生。然而,如果現在星系正在相互分開,表明他們過去曾經更加靠近。
  • 霍金:人類必須在百年內開啟宇宙紀元
    霍金去年11月曾發表類似演講,當時他的估計結果更加保守,認為在目前這個「脆弱」的地球上,人類最多只能再活一千年。在那次演講中,霍金教授先是用一小時時間迅速回顧了人類對宇宙起源的了解歷史,從最古老的傳說講到了由M理論做出的最新預測。
  • 宇宙需要科學嗎?
    宇宙是自然的存在,而科學是人類的創造。人類需要運用科學認知(探索)宇宙,但宇宙的存在卻不依賴於科學。科學是人類智慧對自然現象的近似描述,但它不等同自然真實。宇宙真的需要科學嗎?科學是對自然現象及規律的歸納與總結,但科學不能創造自然規律且無法解釋它的起源(科學家認為自然規律是「自然」的存在,是宇宙本具的內稟特性)。然而,佛法中提到,自然萬象始於「心」,一切自然現象及自然規律皆心法所現。
  • 如何實現時間穿越?霍金的未來人實驗和外祖母悖論是怎麼回事?
    霍金希望如果真有穿越人士,他們能夠根據宴會結束後發出的邀請函穿越回6月28日參加當天的宴會。但是這個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並沒有人來參加他的宴會。所以霍金通過這個實驗認為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單憑這個實驗就否定時間旅行其實是很草率的,因為很有可能未來人根本就不想參加這個宴會,或者為了隱瞞他們自己的身份不能參加這個宴會。
  • 霍金談宇宙起源:我們從何而來,人類正接近答案
    時間獨立於宇宙,在這個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直至今天,在許多科學家的心中,仍然保持這樣的圖景。然而,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廣義相對論。在該理論中,空間和時間不再是絕對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們是動力量,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確定其形狀。它們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夠定義。這樣談論宇宙開端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
  • 輪椅上的科學巨人:霍金的傳奇人生
    他的專著《時間簡史》,1988年首次出版,截止2019年,已再版十餘次,被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發行量超過2500萬冊,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著作01輪椅上的科學巨人霍金在《時間簡史》就是嘗試回答這三個問題: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宇宙如何誕生?宇宙未來怎樣?作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他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做了融合和延伸,提出了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黑洞理論、無邊界量子宇宙學等等理論和設想,為理解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礎。
  • 宇宙有邊界嗎?如果將宇宙比作海洋,宇宙之外或許是更廣闊的陸地
    宇宙有邊界嗎?如果將宇宙比作海洋,宇宙之外或許是更廣闊的陸地文/曦軒宇宙是浩瀚的也是神秘的,那麼宇宙到底有沒有界限呢?至今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有人說宇宙是沒有邊界的,這讓生活在有界空間的我們很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