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1月6日,在美國得州薩瑟蘭斯普林斯,一對母女在發生槍擊事件的教堂附近悼念遇難者。新華社/美聯
圖為美國控槍枝持者上街反對美國步槍協會。資料圖片
在下令為拉斯維加斯槍擊案遇難者降半旗默哀後一個月,美國總統川普又一次下令,美國所有公共場合降半旗。這一次哀悼的,是幾天前在德克薩斯州槍擊事件中遇難的無辜民眾。
從拉斯維加斯到德克薩斯州,過去一個月,槍擊事件在美國頻繁發生。槍聲不止,令人心驚。
槍聲又響了!
11月5日,德克薩斯州薩瑟蘭斯普林斯鎮,槍聲響起。26歲白人青年戴文·凱利闖入一家教堂,向正在祈禱的民眾持續開槍,至少27人死亡,多人受傷。死者年齡從18個月到77歲不等。
巧合的是,這一天是得州胡德堡軍事基地槍擊案發生8周年紀念日。2009年11月5日,美國陸軍少將哈桑在胡德堡軍事基地內開槍行兇,造成13人死亡,30多人受傷。
舊傷尚未褪去,新的悲劇更加刺痛人心。德克薩斯州州長隨後稱,8年之後發生的這一起,是得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槍擊事件。
事發當天,正在亞洲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從11月5日至9日,美國所有公共場合降半旗,為槍擊案遇難者哀悼。川普稱,這起槍擊慘案為「惡魔的行徑」。
更令美國震驚而無奈的是,在過去的一個月,這種「惡魔的行徑」不只發生在得州的教堂裡。
10月1日,在拉斯維加斯,退休會計師史蒂芬·帕多克從曼德勒海灣酒店的32層,亂槍掃射正在參加一場露天音樂會的觀眾,造成至少59人死亡,500餘人受傷。美國媒體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傷亡最嚴重的一次槍擊事件。
10月31日,紐約曼哈頓下城發生卡車撞人襲擊事件,駕駛卡車的嫌犯向路邊行人開槍射擊,至少造成8人死亡。美國警方稱,這是紐約在「9·11」事件之後所遭受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11月1日,科羅拉多州桑頓市一家沃爾瑪超市發生槍擊事件,造成3人死亡。
一次又一次槍聲讓美國難以平靜。
如果將視線放得更為長遠,槍擊造成的慘劇更為觸目驚心。西班牙《國家報》引述布雷迪預防槍枝暴力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稱,在美國,每年有33880人死於槍擊,平均每天93人。美國「槍枝暴力檔案」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5日,美國發生的與槍枝有關的事故達52361件。
仍是老問題?
槍枝暴力。血淋淋的事實再次將美國社會的這一問題擺上檯面。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持槍不僅被視為美國民眾的一項合法權利,甚至還衍生出深入美國社會肌理的槍枝文化。然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槍枝泛濫和控槍不力等問題成為美國槍枝暴力頻發的溫床。
「美國社會對於槍枝的管理仍處於一個開放的狀態。有的州控槍力度大,有的州控槍力度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劉卿向本報記者指出,在這樣的現狀下,一旦社會問題增多,槍擊事件就容易發生。
據悉,1個月前發生嚴重槍擊事件的拉斯維加斯,其所在的內華達州正是美國對槍枝購買管理最為鬆懈的一個州。該州法律並不限制每人購買槍枝的數量,也不禁止將槍枝帶到公共場所。
早在2012年震驚美國甚至世界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英國《金融時報》就刊發社論稱,美國不能再迴避槍枝管制。文章直言:「持槍權的擁有者聲稱:『殺人的不是槍,是人』,同樣的邏輯對核武器也適用,這種說辭人們已經受夠。」
然而,正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孫成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所說:「持槍文化和傳統在美國社會長期存在,很難在短期內因為槍擊事件被徹底顛覆。」因此,控槍的呼聲儘管一直都有,卻始終未能推動實質性的控槍舉措在美國落地。
這一次,還有一個新的問題值得注意:為何近來槍擊事件發生如此頻繁?
「根源還在美國國內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社會正在分裂,民眾情緒不穩定,由此導致畸形殺人的現象越來越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近來接連發生的槍擊案不僅說明美國槍枝泛濫導致的問題日益嚴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美國社會心理層面的焦慮情緒正在加劇。
美國《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日前聯合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在文化、經濟和社會結構上的分裂愈發嚴重,不只局限於白宮內部,而是深入擴散到整個社會。槍擊案便是這種多重矛盾的一個複合體。
還有分析認為,美國近期頻發的多起惡性事件存在間接關聯。目前國際恐怖活動態勢猖獗,給美國國內的極端分子帶來示範和煽動性效應,缺乏有效的槍枝管控則給這類襲擊提供了便利。
「川普上臺之後,在移民、邊境管理等方面力推很多新政策。但目前看來,僅僅防控外部風險無法解決美國國內製度造成的安全問題。可以說,槍枝問題已經成為美國國內安全最大的隱患。」孫成昊說。
還要等多久?
「實際上,美國每一次發生讓人觸目驚心的槍擊案,控槍的呼聲都會高起,但很快就歸於平淡,直到槍聲再次響起,暴力又成為頭條新聞。」在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發生後,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直言,在美國聯邦政府層面,過去幾十年來,儘管槍枝立法問題涉及利益,也引人關注,但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
甚至有一種說法:在美國,禁槍比禁菸還難。
阻力來自多個層面。英國廣播公司北美事務記者安東尼·澤克爾列出美國控槍難以實現的五大障礙:美國步槍協會等利益團體的遊說;眾議院政客爭取支持擁槍選民的政治算盤;來自參議院的政治掣肘;國會更加傾向放鬆現有槍枝管理的規定;國內不容忽視的反對立法禁槍的堅決民意。
「在美國,擁槍被認為是私人的權利,不能讓政府壟斷暴力,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自由主義思想。」李巍指出,目前美國社會還未就控槍達成共識,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討論可能為以後的控槍準備輿論基礎。
不少分析認為,在共和黨執政的當下,美國控槍的步子恐怕更難向前。反對槍枝管制、提倡持槍自由一直是共和黨有別於民主黨的政治主張。今年早些時候,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還通過決議,廢除前任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禁止某些精神疾病患者購槍的規定。
川普在德克薩斯州槍擊事件後稱:「這不是槍枝管控的問題。」在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內爾也表示:「現在討論立法解決槍枝泛濫問題還為時過早。」
今年6月,一名手持步槍的男子將槍口瞄向了一群正在舉行年度慈善棒球賽的共和黨議員,擊傷眾議院共和黨領袖之一史蒂夫·斯卡利塞和其他4人。西班牙《國家報》稱,有些人曾寄希望於此次槍擊事件能成為轉折點。不過,其他共和黨議員卻表示,他們本可以持槍自衛。換言之,此次事件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鼓勵更多人攜帶槍枝。
「擁槍權在美國社會裡引起激烈的兩極分化,在短期內很難期待控槍法案有實質進展。」《金融時報》稱,「但以它為濾鏡,能觀察到美國憲法、歷史文化、政治競選等方方面面的獨特性,由此或可逐漸求得長期的和解方法。」
破解「槍」這道難題,美國還要等待多久?(嚴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11月09日 第 06 版)
責編:宋鵬
31172448,.破解「槍」這道難題,美國還要等待多久?,.2017-11-09 04:17:58,.204192,.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