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好賽車片!《速度與激情》完敗,連《極速風流》也遜色三分

2020-12-15 青石電影

要說2019年最好的賽車電影,非詹姆斯·曼高德拍的《極速車王》莫屬。

豆瓣8.5分,IMDB 8.3分,爛番茄影評人和觀眾分均超過90%,雙爆。

連嚴苛的MTC都打出了81分,甚至在Cinemascore拿到A+。

這個成績,暫不提完敗的《速度與激情》系列,就是賽車經典《極速風流》也要遜色三分。

僅僅靠拼腎上腺素的賽車場面能獲得這麼多人的肯定?

不能。

你以為它講的僅僅是賽車故事?實際上影片卻默默輸出了一把永不服輸的美國精神。

不過,憑空杜撰的美國精神畢竟少了幾分力量,由史實做支撐的《極速車王》貴在處處體現的真實感。

影片改編自A·J·貝米的紀實小說《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以福特勒芒賽大戰法拉利為背景,聚焦於賽車手肯·邁爾斯和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的故事。

有目共睹的是,影片中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鬆弛自然的演技,實拍鏡頭下7000轉玩命開的極度刺激的飆車場面,以及福特和法拉利大佬們之間的愛恨情仇。

很顯然,貫穿影片始終的是貝爾和呆萌的抗爭,不過在聊雙雄合璧前,很多人卻忽略了電影中大腹便便官僚主義的福特,才是美國精神的重要體現者。

01. 福特一不做二不休的終極復仇:創造性與挑戰性並存的美國汽車精神

亨利·福特成立於1903年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之一了。

影片聚焦的是1963-1966年的那段歷史,此時的福特老總已經傳到了第三代的亨利·福特二世手上。

電影中由崔西·萊茨飾演的福特二世,剛一出場便說著「我想讓各位回家」的一副資本家壓榨工人的嘴臉。

而此時的福特公司雖叱吒美國本土的汽車市場,但在喜歡法拉利、保時捷的歐洲人眼裡卻是無名小卒。

因此,這時的福特公司就想著,要怎麼進軍歐洲高端汽車市場呢?

在影片中,由喬·博恩瑟飾演的福特總經理李·艾柯卡倡議,那就在法國勒芒賽上一鳴驚人!

要知道,與F1和WRC並稱為世界三大汽車賽事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以賽道之崎嶇艱險聞名。

而此時的勒芒賽已經被法拉利拿下了連續四屆冠軍。

不過也正是因為恩佐·法拉利對勒芒賽不計成本、傾盡所有的投入,導致公司處於破產邊緣。

眼瞅著法拉利這種情況,福特這邊一拍腦袋,雖然咱沒有車隊,但我們可以去把最強的車隊買下來比賽啊!

這就有了影片中呈現的艾柯卡與法拉利籤合同準備合作的場面。

以後參不參賽由我福特說了算!準備全權掌握車隊的福特,直接使得法拉利老爺子發飆。

影片添油加醋地呈現了這個場面,法拉利老爺子一派義正言辭:

「你們這是在侮辱我,垃圾工廠的垃圾車,你們那蠢貨老闆不過是個老二!」

更有意思的是,艾柯卡回去轉告福特更是擅自加上「你個豬頭、肥豬」以激起他的好勝心。

天之驕子福特二世哪受得了這種侮辱,福特準備去找最好的工程師和賽車手,不在乎花多少錢,要造一個賽車。

「我們要把那個老王八埋在勒芒賽終點線下100英尺深的土坑裡。」

至此,拉開了福特大戰法拉利的序幕。

1963年結下梁子,1964年4月福特就花重金打造了法拉利殺手GT40 MK1。

而第一代趕工出來的GT40還是不行,1964年勒芒賽上四輛車有三輛都炸成廢渣,眼睜睜看著法拉利拿了前三。

福特二世沒有放棄,就找來了影片中呆萌飾演的謝爾比,聯合貝爾飾演的邁爾斯一起著手進行賽車大改造。

而在沒有賽車DNA的福特,留給謝爾比只有半年時間,來改造一輛經得起24小時狂虐還能奪冠的賽車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因此,1965年參賽的6臺GT40無一完賽,福特再一次遭到了法拉利奪冠的羞辱。

此時的福特痛定思痛,臥薪嘗膽,還是選擇繼續改造賽車,來年再戰。

正如影片中謝爾比直言福特公司官僚主義濃重,聽罷此言的福特更是拿福特給美軍造飛彈的經歷回應。

要知道,這不是福特公司第一次上歐洲戰場,二戰期間,美國五分之三的AIM-9空對空飛彈都是福特造出來的。

短短幾句話,更顯示了一個資本家經營世界級汽車品牌的遠見卓識與氣魄。

在接下來的1966年,也就是像電影中邁爾斯給賽車換了個怪物級別的引擎,拿個蓋子罩上,選美比賽肯定會輸的那輛GT40 MK2終於誕生。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謝爾比帶福特二世飆車,福特嚇哭的場景。

在你為嚇尿的福特哼哼唧唧,甚至拿手帕拭淚的滑稽捧腹時,他的一句:

「我真希望我父親能活到現在,親眼看到這輛車,能感受到這種速度。」

瞬間又充滿人情味,猛戳淚點。

也正是在這一年,福特GT40 MK2終於戰勝了法拉利330 P3,並且在接下來的三年連續奪得四連冠。

被福特結束六連冠的法拉利也像中了詛咒,時至今日都沒能在勒芒賽上再次奪冠。

至此,福特二世以投入難以計算的代價,終於完成了他的復仇,GT40更是名留青史,成為經典的超級跑車,如今的收藏價值高達百萬美元。

總的來看,結合歷史和電影兩方面,福特二世這個形象塑造得相當成功。

並不是像許多觀眾說的電影在黑他,而是對一位叱吒風雲的資本家的全面刻畫。

影片既展現了資本家逐利的本質,更顯示了他對父親的思念,對競爭對手的戰勝欲。

表面上是因復仇而起的福特大戰法拉利,實際上更是因為他遠徵歐洲的野心和不屈不撓的戰鬥,才製造出傳奇跑車GT40,更是生生把法拉利逐出勒芒賽。

在福特一不做二不休的終極復仇背後,彰顯的是創造性與挑戰性並存的美國汽車精神。

02. 邁爾斯和謝爾比雙雄合璧抗資本: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一個是美國第一個贏得24小時勒芒賽冠軍的名滿天下的謝爾比,因心臟病退役後經營著自己的汽車公司。

一個是自己改裝賽車,在SCCA聯賽中獲得14連勝的實力賽車手邁爾斯,開著自己的車行入不敷出。

兩個人因福特的召集而聚在一起,電影中他們如伯牙子期般的知己之誼對抗福特最為動人。

影片始終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

你是誰?

這個對自我身份認同的不斷質詢的過程,也是謝爾比和邁爾斯不斷在妥協中保持自我的過程。

溫羅春季賽前,由於車後備箱蓋關不上,車被判定不合格的邁爾斯氣得捶車掄扳手。

說著什麼破規則的他從一開始變充滿著挑戰規則的不羈,而謝爾比是邁爾斯風箏上的那根線。

「沒有贊助商,你就沒有參賽車,沒有車你就不能贏得SCCA的冠軍。」

其實,邁爾斯又何嘗不知,當他面對謝爾比拉其入隊時,直指職場的生存之道,表面取悅你背後搞你,他們內心也不喜歡這樣,保守殘缺,討厭思維模式不同於眾人的人。

可以說,這就是邁爾斯特立獨行的自白。

在謝爾比和邁爾斯看來,福特公司官僚主義盛行,體制臃腫不堪。

面對艾柯卡必須保持一臺十萬零件都在和諧運轉中的大機器的告誡,連他在影片中最感人一番自白都以妥協收尾。

能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是真正幸運的人,因為那樣的人做起事來不會感覺是在工作。那些事讓他們著迷,如果他們不去做那些事,他們會覺得腦子被掏空了,我就是這樣的人。我知道有一個人跟我是同一種人——他就是亨利·福特先生。

為了說出場面話讓大家都舒服,謝爾比把邁爾斯的名字說成了福特。

同樣的,在他面對福特汽車公司的高級執行副總裁利奧·貝貝三番五次的刁難時,為了讓邁爾斯參賽,他以自己的公司做賭注,賭上了自己的一切。

正是在如此艱難的對抗中,贏得了北美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邁爾斯終於得以參加勒芒賽。

影片的高潮無疑是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最後的結果。

7000轉玩命開的邁爾斯好不容易一騎絕塵,冠軍無疑,卻因為貝貝認為並成一排的三輛福特拍起照來更好看,更具爆炸性的新聞價值,而被命令減速。

最終妥協的邁爾斯的冠軍就這樣被奪走了,他本可以成為史上第一個在一年之內一年三冠,同時奪得百靈12小時耐力賽,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和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人。

連車手、速度、策略、甚至轉速都是由福特公司來定,車賽的本質不過是資本家商業的競爭遊戲。

而衝破層層阻力能來參賽的邁爾斯,已經算是反抗後的某種勝利了,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隨著邁爾斯之後在加州沙漠中駕駛一輛試驗型賽車發生事故而喪生,這一至今無人實現的三連冠成為世紀性的遺憾。

「當發動機轉速達到7000時,一切都將逝去。」

因熱愛而生,也因熱愛而死,邁爾斯和謝爾比完成了他們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勝利。

可以看到,整部影片沒有煽情,相當克制地展現了大老爺們之間說一不二的浪漫,堅定的相信對方,其實也是對自己身份的不斷確信。

兩個人都在拼盡全力對抗資本,一個在賽道上,一個在賽道外,他們就是一個人的一體兩面。

此外,影片模糊了歷史上謝爾比團隊力量,而高光式地突出了謝爾比和邁爾斯的個人對抗。

可以說,不論從影片的塑造方式還是所表達的內涵來說,突出的是非常典型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

我們會被影片酣暢淋漓的極限飆車吸引眼球,而福特不休不止的復仇,邁爾斯、謝爾比以個人之力挑戰資本的抗爭也讓人唏噓。

福特輸了嗎?

沒有。

邁爾斯、謝爾比輸了嗎?

也沒有。

福特、邁爾斯、謝爾比給我們留下了一輛足夠偉大的GT40和一段不朽傳奇。

表面上是賽車,而兩方對抗之間卻都立於不敗之地,實力詮釋著《老人與海》式的不服輸的精神: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這是電影的迷人之處,內裡也就是好萊塢電影在主旋律上面的軟輸出。

類型片雖然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就,但一部真正成功的電影不僅要讓影迷享受饕餮盛宴,還要在影片的內核上能夠觸摸到觀眾的靈魂。

簡單的說,好電影不僅要走腎還要走心。

這種電影我們有嗎?有,比如18年的《我不是藥神》,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誤殺》都是不錯的嘗試。

但還太少了,我們需要更多「大膽的」、有想法的中國影人,讓中國電影真正走出去,走向世界。

青石電影編輯部 | 晨晨

相關焦點

  • 《極速車王》:2019最好的賽車片
    今年2月,《Ford v Ferrari》(國內譯名《極速車王》)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獎,在豆瓣,評分高達8.6分。以賽車為主題的電影並不少見,但此片與《速度與激情》、《我在雨中等你》、《頭文字D》等走的路線卻完全不同,特別是了解福特與法拉利那段恩怨情仇的人,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 比《速度與激情》燃百倍!19年最好的賽車電影,沒有之一!
    不廢話直接上電影《極速車王》別懷疑,它絕對稱得上是2019年最好的賽車電影!不信您先看看陣容馬特·達蒙+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導演詹姆斯·曼高德。當然還是得吐槽,這個翻譯名真的一言難盡,《極速車王》是個一聽到就讓人沒有觀看欲的中文譯名。這個一點都不走心的翻譯看上去還很像2013年的克裡斯·海姆斯沃斯主演的高口碑賽車影片《極速風流》的盜版。
  • 兩大影帝互彪演技,這部真·速度與激情太太太太精彩!
    繼《極速風流》之後,大概一直沒有出現像樣兒的專業賽車題材的電影了。 想想也是,豆瓣十萬人打出8.7分的高分,最後國內的票房僅僅2000萬,可能這樣的題材受眾人數實在少的可憐。
  • 《速度與激情8》都不夠上榜資格!
    8速度與激情1-6Fast and Furious 1-6在這裡我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是1-6,因為這部片子到7的時候已經完全變了味道。從原來一個原汁原味的賽車片變成了一部爆米花電影,除了爽以外沒有任何值得回味的東西。並且特技部分也越來越不符合實際。
  • 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極速車王》,真實改編的另類「速度與激情」
    作為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九部之一,《極速車王》雖然未能拿到最佳影片等大獎,但還是拿下了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個技術獎項。《極速車王》的確是一部難得一見的賽車題材佳片。豆瓣有8.5的高分。它的英文原名是《Ford V. Ferrari》,直譯過來就是《福特對戰法拉利》。
  • 斯坦森和速度與激情、哈雷機車、賽車相關電影系列
    60秒《驚天動地60秒》Gone.in.Sixty.Seconds.2000│ ├─極速之巔Collide.2016.1080p│ ├─極速復仇.Faster.2010│ ├─極速天使】Speed.Angels.2011(國粵語)林志穎
  • 《極速車王》2019年最好的運動電影
    推薦電影微米是認真的《極速車王》又名: 極速之王 / 極速傳奇:褔特決戰法拉利(港) / 賽道狂人(臺) / 福特大戰法拉利 / 地獄駕駛>影片執行可圈可點,敘事問題重重,絕大多數時候,《極速車王》呈現給觀眾的,是懷舊與創新、技術與敘事之間的衝突。
  • 襄陽魚梁洲雷奧極速卡丁車潮人打卡必去地,感受真正的速度與激情
    起步 換擋加速 漂移給油 衝線一頓操作猛如虎腎上腺素立馬飆升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襄陽就能體驗到喲雷奧極速卡丁車賽道佔地4000平米各種直道享受極速衝刺的激情各種彎道享受速度漂移的快感7分鐘跑4到5公裡設有電子排行榜實時看到排名極品飛車式的體驗
  • 車影會|《極速風流》:傳奇對決
    其中,在汽車題材影視領域,湧現出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熱門作品,諸如《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等等電影,為車迷們提供了大飽眼福的機會。不過同時,也有很多比較小眾的汽車題材電影,雖同樣具有非常優秀的品質,卻並沒有那些賣座的電影那麼知名,從而不為大眾所知。「車影會」專題,就旨在帶領讀者們了解優秀的汽車題材電影,解析其背後的汽車歷史與汽車知識。
  • 這是最好看的賽車電影,速度與激情的完美詮釋
    比如韓寒的《飛馳人生》,詹姆斯的《極速車王》,埃德加的《極盜車神》。但幸運的是,我看的都是其中的精品。之前,我看了《極速車王》,其優秀的矛盾處理、人物塑造都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極速車王》不是一部純粹的賽車電影,它的矛盾衝突延伸到現實生活和社會,視角更加開闊。通過看到《極速車王》的相關推薦,我了解到這部電影《極速風流》。
  • 《速度與激情8》才是真正的速度和激情,這是紀念保羅沃克最好方式
    《速度與激情8》是《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第八部,是由美國環球影業發行,由F·加裡·格雷執導,範·迪塞爾(飾 多米尼克·託雷託)、道恩·強森(飾 盧克·霍布斯)、傑森·斯坦森(飾 德卡特·肖)、米歇爾·羅德裡格茲(飾 萊蒂)、查理茲·塞隆(飾 新反派Cipher)主演的動作片。
  • 電影《極速車王》,電影除了速度與激情,三大看點你懂了嗎?
    #極速車王#8月7日由好萊塢製作的電影《極速車王》正式上映,這部集合了馬特達蒙、貝爾兩大影帝,並且榮獲了奧斯卡最佳攝影與最佳音效獎,在時長150分鐘的電影中,究竟講了些什麼呢?其實從短短的幾分鐘預告片可以了解到:《極速車王》由奧斯卡金像獎得主馬特·達蒙(Matt Damon)和克裡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領銜主演。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美國先鋒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Carroll Shelby)和無所畏懼的英國賽車手肯·邁爾斯(Ken Miles)的傳奇人生。
  • 異國風情,永不下車的《速度與激情》系列
    2001年,一部藉助警匪題材,展示街頭賽車文化,成本不到四千萬美元的B級影片《速度與激情》剛出道即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全球票房超過兩億美元。根據調查顯示,《速度與激情》是當年美國青少年最喜愛的電影。出品方《環球影業》看到商機後,接連推出了七部風格各異的續集,從《速度與激情5》開始,成本破億升為A級大片,直到2017年最新的《速度與激情8》成本高達2.5億美元之巨,已經成為超A級製作豪華大片。《速度與激情》系列八部影片全球累計票房已經超過五十億美元,續集正在製作,神話仍在繼續。
  • 大山裡的「速度與激情」
    天柱山舉辦2019國際長板速降賽。新華社記者曹力攝新華社合肥10月15日電(記者汪海月)身著連體皮衣,腳踏彩色長板,頭戴專業全盔,在安徽省潛山市天柱山的迂迴山路間,一名名長板速降選手貼地飛行,如閃電呼嘯而過,上演一場真實版的「速度與激情」。
  • 特效鏡頭不及《速激》十分之一,《極速車王》憑啥是必看的賽車片
    光是這兩位男主角,加上熱血又激情的賽車題材,就足夠吸引眼球了,但《極速車王》的精彩遠遠不止於此。01福特大戰法拉利背後的故事:悲情的無冕之王《極速車王》的原英文片名直譯過來應該叫做「福特大戰法拉利」。在一般印象中,福特汽車品牌代表著規矩、傳統、模式化、大眾化,和激情奔放追求極致的賽車差了十萬八千裡。而在1966年,福特公司打造出的新款賽車福特GT40,奇蹟般地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了賽車界的霸主法拉利,並且在之後三年蟬聯冠軍,成為唯一一輛拿下勒芒賽冠軍的美國製造汽車。而這一切的開始,竟是因為福特和法拉利兩家老闆的私人恩怨。
  • 速度與激情番外篇 速度與激情彩蛋有哪些含義解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速度與激情番外篇 速度與激情彩蛋有哪些含義解析 8月23日凌晨,電影《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在內地正式首映,該片由《死侍2》的導演拍攝,《速度與激情》系列故事的締造者擔當編劇,影片質量值得期待。
  • 2019年最佳賽車電影——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的故事起因起因是上世紀50年代,福特想打開歐洲市場,但是在歐洲的知名度不高,所以想通過賽車的方式打開知名度,但是這方面福特的經驗並不多。亨利福特二世覺得太沒面兒了,必須復仇,那怎麼辦呢,在賽道上幹掉法拉利是最好的辦法。於是便不惜重金開發賽車,打算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碾壓法拉利。福特聘請了當時唯一贏得了24小時勒芒耐力賽的美國人卡羅爾·謝爾比擔任汽車設計師並由他帶領的一隊美國工程師、設計師,以及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來為他打造一輛全新福特賽車打敗法拉利。
  • 一部險些被譯名毀掉的神作——《極速車王》
    在講到《極速車王》這部電影之前,我想先說說他的「姊妹篇」——《極速風流》。早前我對賽車這個項目一無所知,偶爾也在CCTV5上看過F1的比賽,看著陌生的賽車手開著方程式賽車一圈又一圈的重複跑圈總讓我覺得昏昏欲睡。
  • 米歇爾·羅德裡格茲解釋,為何《速度與激情9》聘請了位女性編劇
    從《速度與激情9》的預告片來看,這部電影會帶給我們之前沒有見到的東西,比如約翰·塞納扮演的新角色。然而,對於在《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中,扮演萊蒂的演員米歇爾·羅德裡格茲來說,《速度與激情9》給予粉絲們最大的承諾之一,是一個更強大的女性視角。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米歇爾·羅德裡格茲的努力。
  • 《速度與激情9》因冠狀病毒推遲上映,目前我們對這部電影的了解
    首先,與這個數十億美元票房俱樂部的大多數其他成員不同,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科幻片或幻想片——儘管2019年的衍生電影《霍布斯與肖》確實超越了控制論強化版的《壞蛋》。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些電影有自己奇異的鍊金術,不太可能的把極速汽車、精心設計的搶劫和偶爾轉變成肥皂劇的情景劇混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