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看這些不一樣的風景。明十三陵景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是明朝十六位皇帝除朱元璋葬於南京,第二帝朱允炆失蹤,第七帝朱祁鈺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都葬於此景區之內。
整個景區面積非常龐大,總佔地面積達120多平方公裡。由石牌坊、大紅門、總神道、七孔橋、十三陵、妃子墓、太監墓等構成,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最多的皇帝墓冢群。
其位置得天獨厚,上風上水,環境非常的優美。前有龍山、虎山兩座秀山把守,後有天壽山、陽翠嶺、大峪山三座大山坐陣壓軸,跟前還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趟過。可以說昌平因十三陵景區而聞名,十三陵景區因昌平環境而更顯寧靜莊重。
目前十三陵景區對遊客開放的只有總神道及長陵、定陵、昭陵幾個景點,開放的景點雖不多但可看點非常的多。因為有些景點非常的小而且不用買門票,沿著昌赤路從南至北坐車就能一眼瞧見到。如石牌坊、大宮門、七孔橋,都可以直接免費參觀及打卡拍照。
總神道景點面積不算大,從南往北一條直線參觀路線,半個小時就能參觀完畢。裡面有碑亭、石像生、龍鳳門等建築及雕塑。綠化好,環境也不錯。門票20元,交通便利,門口有多趟公交車可以到達。總神道離帝陵距離還有點遠,坐公交車還有好幾站,自駕車也的十來分鐘。
十三座帝陵排列順序就如分布在手掌上的十三根手指頭,以長陵為中心點兩邊依次排開。長陵是明朝第三帝朱棣及皇后的合葬陵寢,也是十三陵的首座陵寢。
始建於永樂七年(1409),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帝陵。來此參觀的遊客最多,交通也非常方便,在北京城德勝門站有直達車可以到達。門票30元,比定陵便宜些。
緊挨它的右側是獻陵,是朱棣長子明朝第四帝朱高熾和皇后的陵寢,在位不到一年,主張遷都南京,陵寢比較簡樸。
左側是景陵,是朱棣最寵愛的孫子明朝第五帝朱瞻基與皇后合葬陵寢,這兩個景區目前都沒開放。
因位置地形原因,大部分帝陵位於長陵右側,而左側即東側只有3座,右側即西側則有9座。
最西側的是思陵,埋葬的是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宗禎皇帝朱由檢。這個陵寢和其它陵寢離的比較遠,因為宗禎皇帝在位時沒來的急修陵寢,去世時臨時用的妃子墓。與其它陵寢對比非常簡陋,而且現在損壞嚴重。
定陵與昭陵緊挨著,位於長陵偏西側。是第十三帝朱翊鈞與皇后陵寢,也是明十三陵中唯一打開地宮的帝陵。這個景點參觀的遊客也比較多,門票為40元,交通也很方便,有不少公交車可以到達。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帝朱載坖及其皇后們的合葬陵寢,好巧的是其中一位皇后還是北京昌平人氏。昭陵佔地面積比較大,1987至1990年後修復的比較完善。裡面環境不錯,遊客比較少幽靜。
門票是20元,位置比較偏僻,交通方面不算便利,只有一趟昌67路公交車可以到達。不過它緊鄰村子,購買小食品還挺方便。
其它幾座帝王陵寢,有的保存比較完善,有的又毀損嚴重;有的挨的比較近,有的比較遠。雖然都沒有開放,但順道去周圍溜達一圈,也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擁有不同的體驗感受。旅遊旺季時周末和節假日,在七孔橋上經常會堵車,去遊玩的話合理安排好時間。
我是小豆包愛旅行,歡迎大家關注我,獲取更多旅遊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