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真實存在的物種。難道古人會將一個虛構的物種作為生肖嗎?肯定不會。為什麼我們炎黃子孫會被稱為「龍的傳人」?那是因為我們的華夏先祖炎帝也即「神農氏」是神龍轉世(神龍乃天地間陽剛之氣化生,乃宇宙正道之代表。其性至陽、至剛、至大、至正),故得此名。
我們又沒有經歷過黃帝蚩尤那個時代,那麼我們有如何可以斷定龍是虛構的呢?其實,龍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龍是一個高級物種。
在上古時期黃帝也就是「軒轅氏」的繼承者顓頊「絕地通天」(天地相分,人神不擾。神歸神道,人歸人道,各行其道,亂道天誅)之後,人類這個物種就被整體降級了,大多數人再也看不到另一個世界,也即是靈界中龍和一些其他上古神獸的存在了。
《禮記.五帝德篇》說:顓頊之後「治氣以教民」。為什麼顓頊之後呢?《國語?楚語》記載:「顓頊之前,民神雜糅,人人祭神,家家有巫史。」就是說,顓頊之前,是個非常好的時代,神與人都混雜在一起,人人祭神,家家有巫史。但顓頊時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即天地分離,史稱「絕天地通」,神離開了人。
正因為這件事,黃帝才將帝位傳給了顓頊。從此以後,人類就進入了蒙昧期。天地分離以後,神與人產生了距離,人再也無法與神直接溝通了,此時人們迫切需要有一個中間層,能使人不遠離神,所以巫師就出現了。
歷史上對龍的文獻記載
1934年,遼寧營口就真實發生過一次墜龍事件。不過,這並不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生墜龍事件。
早在夏朝孔甲年間便有記載,當時天降二龍,一雌一雄,落在朝門之外。《後漢書.五行志》中有錄:「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又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無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為此建廟立碑。
《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記載:「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與龍山。皇親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以太宰。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
《唐年補錄》中記載:「唐鹹通末年,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呈扁平狀,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有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裡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蓆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
《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遊的樂亭縣境內,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華末年,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了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
康熙七年七月,鹹寧有龍遊於縣署前,雨霽,不能升躍,市人系其頸以遊於市。康熙六十年六月,金壇學宮前懸一龍,腥氣逆鼻,焚香禱之,騰空而去。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餘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鬚,身子的前半部分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裡。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
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裡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龍墜落的原因產生關聯。
以上資料,多源於官方史志,並收錄少數民間傳說,但是這些足以說明龍的真實存在了。其實這也不難解釋,實際上龍現身就和海市蜃樓現象一樣,都是另一個世界中情景和物種的機緣降頻示現。
佛經中對龍存在的解釋
人類生存的物質空間維度,實際上重疊著各種不同的靈性頻率,頻率各異的靈性同時也創化自身的時空維度。各個空間維度相互重疊;由微觀至宏觀構成人類地球所有的物質現象,相互關係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現代量子力學與超弦理論亦證實了這一觀點。
十億佛土道場、三界六道鬼神、天龍八部天眾,合一構建了這宇宙世間一切的靈性與物質。宇宙存在著各種意識能頻率,意識能振動的頻率不同,那麼其所創化的靈質、所衍化的生命,所展現宇的宙時空維度也盡不相同。
龍族,實際上也是生存在宇宙多維時空裡的眾生之一。由於龍的靈能頻率與人不同,因此其身體也非以人間的物質構成,故來去之間無阻無礙。其所活動的空間,很大一部分也重疊在人類的物質空間裡。
以佛教的生命宇宙觀來看,龍族自古以來與人類相互依存在這宇宙時空,也是屬於多元時空生命眾生之一。根據佛經而言,眾生由於嗔心習氣重而福報大的因緣,而成為統轄各類鱗族生物的王者——龍族。
由於三界六道眾生皆從心而生,各自頻率也盡不相同,故雖然維度空間感覺是重疊在一起,但人類卻難以肉眼相見,只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能感受到,或在極其特殊的狀態下,才全然而現。
根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上記載,龍有好多種,或行於地上,或常居於空中,或恆依妙高山,或住於水中。還分別有一頭、二頭乃至多頭的龍王,還分別有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的龍王等,也有專門守護佛法的八大龍王。
天龍是護法,海龍住於龍宮,統管魚蝦鱉等水族,又有降雨龍、守藏龍。龍在遠古時期是現身世間的,因人類好殺,龍有神通,就隱身了。用天眼觀,天上有金龍、白龍,也有黑龍等,大海中則有青龍。
龍的顏色跟它過去生的修行有關,前生大概都修道,因淫慾熾盛墮入龍身。過去修得好的呈金色身,因有驕慢心,也有脾氣,好鬥的龍則呈灰色、黑色。所以龍的種類不同,有金龍、白龍、青龍、黑龍,有胎生的龍,有卵生的龍,有溼生的龍,有化生的龍,又有虯龍、鷹龍、蛟龍、驤龍,又有天龍、地龍、王龍、人龍,又有魚化龍、馬化龍、象化龍、蛤蟆化龍。
龍主要管轄著河、海、湖,同時也在人間從事自然界雲雨調動的職務。由於存在的頻率各異,人類只能從物質界的外觀上看到雲雨的變化運作。事實上許多具有善根因緣的龍族,已成為宇宙正法的靈界護法,同時也不斷的修行,以提升靈性頻率來脫離龍界,轉生到更高層的修行之地。
龍族操控雲氣的靈能極高,具有瞬間凝聚龐大的雲霧水氣來形成雨水。當狂風大作時,人們只能看到漫天烏雲翻滾,卻看不到隱蔽在這濃密雲氣裡頭的幕後主手;可以說,風、雨、雷、電等,背後都有其靈識在操作。
龍的神通能力極大,佛教著名經典《華嚴經》也提到:「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注,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思議。」按古人記載;龍,是種靈畜,有五通,能大能小,能隱能顯,一般凡夫肉眼看不見。
《說文》云:「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自古以來一直都有現形龍的蹤跡。根據佛經和道經記載,龍有五種顏色;金、青、烏、白;個別之間能力也有所不同。
由於龍的靈質頻率比較高,其結構形體也不是地球的基本物質組合而成,故來去就不限於人類的物質時空結構。因此可以隨意來去如風瞬間隱沒,騰空入海皆任意遊走。
龍在天空遊走的速度非常快,根據一些視頻所拍攝到的畫面來判斷,那是以一秒上百公裡的速度來遊走,猶如閃電般快。在地面觀望,其形體之大,少說也有幾百公尺長,看上去是一種非常龐大的生物。
事實上龍身並沒有固定的長度,其身體可根據需要來變化大小,在天上可大至綿延數百米長,小至在幾寸長都有。在人間顯現時,一般會根據物質空間的狀態來展現;從數公尺到幾十丈長;形體的大小一般是根據其意念來決定。龍對水的管理與運用,可以說是隨心如意了,端看龍捲風那股龐大風力,大家就可知道龍的靈能力量有多大。
龍屬水族一類,所以非常懂得以水氣來當媒介來遊走四方。水氣在靈能較高的靈界來看,其內部含有龐大的能量。由於龍的形體不是人間地水風火四大凝聚而成,加之靈能頻率較高,身體結構精細盈,因此它能輕而易舉的善用水質中的能場;而且只要少許雲霧,頃刻間即可飛越數萬裡。
佛教著名經典《華嚴經》裡記載說:「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注,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思議」;這龐大的力量可從衛星圖那壯闊的颱風形狀而見識到。
龍的靈質頻率較高,以一般人類的肉眼視覺感官,不可能直觀到它的存在;就像我們看不到存在身旁的各種頻率射線一樣。惟有少部分人,通過修行提高了自身靈質頻率,打開了間腦的松果體(俗稱第三隻眼),唯有達到與龍的靈能維度頻率一致,才能看到龍族存在的事實。
那麼為什麼在人類低頻空間,會出現有形有質的龍身體呢?這基本與水的原理一樣;水的頻率達到沸點時(電子旋轉的速度提高時),就會蒸發為氣體,進入空氣中隱沒;冷切後(頻率下降),就凝聚成有形有質的水一樣。
所以它只要把自身的靈能頻率往下調,降低到和我們的所處的物質頻率一致,那麼大家就會看到其形體,而且還能聞到其身上所散發出魚腥般的味道。
佛教談人體:地、水、風、火,四大元素;道家相生相剋的五行原理,基本是在地球自身構成的頻率條件下來生成組合。龍的靈能頻率本身就高,可隨意在人間與靈界遊走,但也可能會由於種種原因而現形。
龍身現形的原因有幾種;一,有意無意的展現以顯示其存在事實,或有其它目的;二,因行雲布雨,能量極度消耗而暫時現出身形;三,因某些過失而遭受處分,靈能因此被削弱貶低,頻率下降到以人間物質形體出現,以遭受皮肉之苦。
然而,1934年搞得沸沸揚揚的營川墜龍事件,實屬罕見意外之事。當年物證人證已明確的表明龍的存在,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種種原因,加上當時的政治背景因素,人們始終選擇遺忘。看來或許需要每年發生墜龍事件,大家才肯相信它的存在。
1934年的夏天,一場暴風雨過後,不只何種因緣,處在另個維度空間裡的龍,頻率能量居然下降到現出原形,形成了物質狀態的身軀。一般現出原形的龍,只要體能恢復常態後都能召喚雲氣,乘風駕雨沒入雲端消失。
但報上這轟動歷史的營口墜龍事件,顯然不只是頻率低而累得現出身形,猜想或許是龍壽已到,順便應緣示現真身,以證明龍不是歷史神話迷信的產物。千百年至今,每個歷史朝代都傳聞目睹龍的真身,正史野史加起來,數量不少過數百宗目睹真龍事件;而自古發生在偏遠農村裡沒被記載的目睹龍事件,其數量更是難以盡敘!
文獻上甚至亦有記載夏朝時代,有位稱劉累的人還懂得圈養龍的技術。對現代許多人來說,那是久遠的歷史神話傳說;但我們不能因為沒親歷而否定其可能性吧!在久遠年代的古人相對於現代人而言,思維一般會較為間單樸實,人民普遍的心性頻率相對而言也較高,所以也不排除文獻裡記載的事跡。
聽說以全民信仰佛教而聞名的不丹國家,人們也不時能發現龍的蹤影,這可能就是與全民的心靈信仰有關,因此才會形成同頻相應而見的現象。龍自古被認為是靈界之物,實非人間物質構成的生物。然而現今人們卻把它當是歷史神話來看,一直認為是不存在的遠古部落想像圖騰。
結語
有必要釐清的是,遠古先祖與龍的關係不是神話謠傳,而是生活中一種息息相關存在的事實現象。現代人由於普遍受了唯物教育與思考方式,對於事物的認知與理解,只能說存在著許多的偏差與諸多缺憾。
時至今日,今古許多研究歷史的考古學專家與學者,對於龍到底是神話還是事實,基本上沒任何概念。然而可悲的是許多歷史研究學者與考古專家寧願相信,幾千年以來一直被尊稱為靈獸的神龍,不過是我們華夏遠祖部落把各種動物的身體部位特徵,相互組合而成的圖騰與崇拜物。
看來對於現代極度唯物的肉眼凡胎,龍顯然早已成為他們的歷史傳說,加上考古學者所謂權威性的學術研究,更是把龍塑造為神話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