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真是諸多不順。最近,支付寶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前段時間馬雲被「約談」,螞蟻金服上市的計劃也被「叫停」了,在網際網路市場上掀起了不少的風浪。
螞蟻金服為什麼會被叫停?僅僅只是因為馬雲的一些言論嗎?其實馬雲的言論只是一個導火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螞蟻金服的估值,達到了一個過高的數值。螞蟻金服還未上市前,其網絡消費貸款規模就已經做到了2.1萬億。
如果它一旦上市成功,融資達到千億級別,再聯合一些銀行的力量,很可能會把網絡消費貸款擴大到一個更可怕的規模。可能短時間它就可以達到5萬億,甚至8萬億的規模。
此外,螞蟻金服的ABS運營模式,也是一直被很多業內人士所詬病的,什麼是ABS呢?
簡單舉例來說,如果螞蟻金服有120億元資產,它以14%的年利率放貸,然後把這個整體產品包裝成資產支持型證券,緊接著申請ABS融資,順勢可以發行債券,只需要按照4%的年息發行,就能從中賺取10%的利息。而且,也很完美地把風險轉移到了買債券的人身上。
同時,通過此種方式,螞蟻金服也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資金回籠,本金從120億元搖身一變成了132億元。然後再把上面的步驟重複操作,賺錢之後放貸,借出去之後再度包裝,緊接著申請ABS融資……
如此無限循環操作,螞蟻金服的資產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壯大。可能就靠著120億元的本金,貸出千億的規模,盈利的金額也越來越龐大。
可能,很多人已經看出來,螞蟻金服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中介的角色,自身並不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可以完美地把風險轉移給商業銀行或投資人。所以,很多業內人認為螞蟻金服是一個「只賺利息,不擔風險」的中介。
因此,也有很多人看到螞蟻金服暫停上市後,拍手叫好。他們覺得而螞蟻金服可能要「涼了」,說不定自己的借唄、花唄的欠款,也不用還了。
一時間很多人去解讀「這一行為」,覺得馬雲也有今天,真的是太疏忽了。其實,我們沉下心來想,馬雲難道真的不知道背後的風險嗎?在很多金融行家看來,馬雲內心非常明白,而這可能也只是他們意料之中的B計劃。而這次的約談也只是正常的監管行為,畢竟樹大招風,步子邁得太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其實螞蟻金服的遭遇,有兩位大佬看在眼裡,並且默默做出了相關的調整。他倆分別是京東的劉強東和騰訊的馬化騰。要知道京東數科和微信的財付通也是使用的ABS方式,只是規模還沒有達到螞蟻金服的高度。
螞蟻金服暫停上市後,馬化騰立刻就卸任了財付通法人的職位,並且對外宣布是正常調整。此時此刻進行結構調整,也可以說是正常的調整,畢竟規避風險也是企業趨利避害的正常行為。
眾所周知,財付通對騰訊而言,就像螞蟻金服在阿里巴巴系中的地位,而微信之所以能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微信支付的貢獻功不可沒。
再看京東數科,其半年的淨利潤就高達219億元,而且近半年以來,一直有媒體報導京東數科準備上市。目前劉強東名下共有4家ABS式公司,因此劉強東在京東數科上市之前,也是一直保持低調,基本沒怎麼露面。
現在,馬雲走在他們的前面,並且「踩了雷」,馬化騰和劉強東,當然也不會去「冒險」,各自進行相關的商業調整。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