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說說而已,說你是「不徵之國」就不徵?

2020-12-19 騰訊網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令禮部將「祖訓條章」「頒行天下諸司」,書中將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佔城國、蘇門答剌國共計十五個國家列為「不徵之國」。

一些人認為「不徵之國」就是單純的和平、友善的外交政策,然而事實真的這樣麼?

不徵?

與「不徵」的條文相違背的是,明朝並非從未對這些國家用兵,不僅有小規模的衝突,永樂年間明朝還曾攻滅安南國,置交趾布政使司,將其併入版圖之中。

作為與明朝一衣帶水的鄰國,《皇明祖訓錄》公布後,朝鮮君臣最早了解到《皇明祖訓》。

然而明太祖對朝鮮、日本、佔城三國沒有不徵所應有的友善,對待朝鮮不僅否認了李成桂「太祖」的地位,而且準備興師討伐。

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明太祖向高麗使臣發布聖旨,不僅質問高麗國預謀不軌,還面對高麗使臣斥責朝鮮國王為「潑皮王」,甚至威脅要興兵問罪。

一年前還宣諭眾臣「不可輒自興兵的朱元璋,面對高麗君臣,沒有絲毫不徵的語氣,反而磨刀霍霍。

隨後,高麗又接受了北元的冊封,既臣弒其君,又投靠北元,明太祖對高麗的不滿溢於言表,在他看來,高麗國已成為敵人般的存在,明朝方面時刻準備興兵問罪,甚至欲盡滅其國。

雖然早在洪武六年就明確將高麗列入「不徵之國的名單之中,但朱元璋始終對高麗、朝鮮持有懷疑甚至敵對的態度,不僅多次在言語中以武力相威脅,而且在實際行動中謀劃徵伐。

這種情況不止存在於朝鮮。

洪武五年(1372年),安南國陳叔明篡政,明朝下詔威脅:

十萬大軍,水陸俱進,正名致討,以昭示四夷,爾其無悔?

明朝懷疑三佛齊殺害使臣,勾結胡惟庸謀亂,明朝威脅道:

倘天子震怒,遣一偏將將十萬之師,恭行天罰,易如覆手,爾諸蕃何不思之甚。

日本倭寇騷擾沿海,明朝用詞更加嚴厲:

若叛服不常,構隙中國,則必受兵。如吳大帝,晉慕容瘐,元世祖,皆遣兵往伐,俘獲男女以歸,千百年間,往事可鑑,王其審之。

朝鮮、安南、三佛齊、日本,這些國家都在洪武六年(1373年)就已被列入不徵之國名單之中,但一旦有事,明朝表達不滿的方式都還是以武力威脅。

朱元璋為何要說不徵?

在祖訓之中,朱元璋不僅列出了不徵之國的名單,而且說明了不徵的原因,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在於:彼既不為中國患。

所以當倭寇侵擾、高麗殺使臣「為中國患」的事件出現後,明太祖毫不猶豫地選擇以武力相威脅。

然而與侵擾東南,甚至構成南倭北虜威脅明朝的日本不同,朝鮮、安南一向恭順,為何卻同樣遭到明朝再而三的斥責與武力威脅。

這是因為安南、朝鮮兩國以臣弒君的政變激怒了朱元璋,這裡面嚴重的是所弒之君,都是接受過明王朝冊封的。

也是因為這樣,即便是態度恭順至極,李成桂也從未獲得明太祖的冊封。

元朝領土廣闊卻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前代的失敗教訓使得明太祖與元朝的開國帝王反其道而行之,明朝既是東亞國際秩序的構建者,也是維持者,承擔著管理、仲裁、懲罰的職責。

在這個秩序中,明朝更像是大家長,時刻約束著其他國家,不徵之國是明太祖為節約明朝國力而對內設立的,但這並不是行事準則,在現實中,正是明太祖以武力為後盾的恐嚇,才讓朝鮮等國朝貢五十餘年,曾不怠倦。

相關焦點

  • 明朝為什麼要宣布15個「不徵之國」,這15國是哪些地方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起草了《皇明祖訓》,針對東亞諸國列出了15個「不徵之國」, 「頒行天下諸司」。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對明初的地緣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貫穿整個明朝的外交基石。明初為什麼要建立「不徵之國」的朋友圈呢?
  • 明初訂立的15個「不徵之國」真的是和平外交嗎?其用意是什麼?
    明朝的「不徵之國」有朝鮮國、日本國、大小琉球等十五個國家,為什麼是這十五個國家「不徵」呢?因為這十五個國家與明朝聯繫密切,而且向明朝納貢,其他國家呢?明朝時也知道其他國家的存在,只是這些國家要不是與明朝有仇恨(比如北元),要不就是離著遠、沒有任何交集(比如西伯利亞汗國)。
  • 朱元璋也有無奈,15個國家成「不徵之國」
    在明朝對外關係上,有一連串的「不徵之國」,如朝鮮、日本、安南、真臘、暹羅、佔城、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齊、渤泥等,有15個之多,其中日本赫然在列。至於不徵的原因,朱元璋說得很清楚「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又說「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明太祖寶訓》》)這句話道出了傳統陸權國家的無奈。
  • 明朝朱元璋,寫下的15個「不徵之國」,有何深意?
    據《明太祖訓》記載,朱元璋將朝鮮、日本等15國列為「不徵之國」,實行和平外交政策。這項舉措從洪武二年初步提出,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最終立定,期間經過反覆重申完善,能夠通過時間重重的考驗,被後代奉行,這其中有何深意?
  • 這個國家多次挑釁大明,朱元璋卻把此國列為不徵之國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國書到日本,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希望他們來朝貢,二是責令他們解決擾明倭寇問題。結果,國書送達後,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泱泱天朝大國被小小島國羞辱,朱元璋惱羞成怒,揚言出兵,要徵服日本。針對朱元璋的開戰威脅,日本攝政王懷良親王針鋒相對,寫了一封回信。
  • 朱元璋將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不徵之國」是朱元璋列的15個海外國家,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創者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呢?朱元璋雖然已經給出了理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1369年,朱元璋將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這15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國(今朝鮮)、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今越南)、真臘國(今柬埔寨)、暹羅國(今泰國)、佔城國(今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朱元璋給出的理由是這些國家隔山隔海。
  • 謝石:我的髮小謝徵和
    那時,我和住在我對門的比我大三歲的謝徵和整天玩耍,也幹些輕微勞動,從此結成了65年的好朋友,始終保持著聯繫。徵和上幾代都是農民,偶然暴富的機會也沒有光臨到他們身上。因此到他們這代,祖先除了遺傳了老實忠厚,膽小怕事之外,沒有給他們留下任何原始積累,以資後人如讀書,經商之類的發展。
  • 充電寶哪個牌子好,Zendure徵拓或是最佳答案
    有需求就有市場,充電寶行業自然高速的發展了起來,縱觀現如今的充電寶市場,可以說是眼花繚亂,各種功能各種品牌的充電寶數不勝數。在給了人們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讓人們有了不少的疑惑,例如充電寶哪個牌子好?究竟應該如何選擇充電寶等等。今天,就讓小編來為你解答心中的疑惑。首先,充電寶哪個牌子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對於許多用戶而言挑選一個可靠的品牌,產品的質量才值得信賴。
  • 鹽城市亭湖區先鋒大島徵遷:群眾繫心間,事情不過夜
    日前,鹽城市亭湖區城西玖之鑫鋼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戴敏晶拉著鹽城市亭湖區五星組團企業搬遷組組長黃繼忠的手說。原來,5月22日下午,黃繼忠和組員薛春道到玖之鑫公司,了解廢舊鋼鐵搬運進展時,得知蟒蛇河閘控制閘門的電機壞了幾天了,外面的運輸船進不來。公司非常著急,只好找大卡車運輸,但大卡車畢竟每次載運的噸數只有二十來噸,搬運的速度很是緩慢。
  • 披星戴月話徵遷 看石洩村徵遷小組如何推動項目攻堅
    石洩村徵遷項目進展「神速」的背後,是徵遷幹部們對標「六事」標準的生動實踐,夙興夜寐的用心付出。自金東區啟動新城城中村改造工作以來,石洩村徵遷各攻堅組都在「白加黑」「五加二」暗地裡比幹勁、比成效。奮勇爭先,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是這批徵遷幹部的真實寫照。夜幕下,攻堅克難。
  • 愛你這件事,不只是說說而已
    你說,他就不擔心我一個人遇到危險嗎?就不明白有些問題熱水根本解決不了嗎?就不知道失望的次數多了我是會絕望的嗎?最近,表弟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看著一米八五的他提起女生名字那一臉羞澀的樣子,我知道,他是真的動心了。可表弟費盡心思地追了一段時間,女孩子卻始終不為所動,於是就悻悻地來問我:姐,你說她是怎麼想的,到底喜不喜歡我啊?為什麼我追了這麼久,她卻愣是一點回應都沒有呢。
  • 高冷禁慾系男神:張陸讓、柳謙修、傅徵……誰是你的白月光?
    小說中的高冷禁慾系男主,傳說中的「高嶺之花」們,總給人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感覺。但這樣的人設偏偏俘獲了許多少女的心。如果你也喜歡這一類型,今日的高冷男神篇盤點,希望能對上你的味口。高冷禁慾系男主:張陸讓、柳謙修、傅徵……誰是你的白月光呢?《她病得不輕》by竹已張陸讓,寡言少語,身上仿佛貼著「生人勿近」的標籤,清冷內斂的超級學霸,眼眸清澈明亮,身材纖瘦高挑。
  • 每日一徵城鎮農村無所謂,嬌生慣養的勿擾!
    如果喜歡今天的每日一徵,請拉到底部點小手形狀按鈕!表示對ta的支持!
  • 徵人榮歸
    在長白山結束14天醫學觀察伴著春風、踏著紅毯載著眾人的期盼榮歸故裡他們中有首批赴武漢的開路先鋒有緊急增援的重症分隊有力挽狂瀾的野戰軍團「常小胖歡迎回家」「歡迎我姑娘凱旋」「朱媛朱媛守護家園」「春風十裡不如歸來的你」……飽含深情的條幅、字牌手中的鮮花、氣球襯託著一張張幸福又自豪的臉龐在武漢奮戰的2個多月中他們不畏艱險,護佑生命
  • 北傾筆下男主,你是喜歡溫潤的溫家三兄弟還是鐵血男兒傅徵
    1、《他與愛同罪》傅徵X燕綏【小編說說說】傅徵是一名軍人,中國海軍,全文最燃的那句「中國海軍為你護航。」聽著就非常讓人安心,這是在異國他鄉,來自中國的安心。女主燕綏是一個氣場強大的女總裁,性子特別野,也就傅徵這樣的男人能徵服她吧,兩個人沒有太多的愛情,那種感覺就好像是與生俱來的默契一樣。
  • 中國古代徵討,一般都說東徵、西徵、南徵,為什麼北卻是用北伐?
    中國古代進行徵討,一般都說東徵、西徵、南徵,為什麼北卻是用北伐?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古代發動的這些戰爭,方向和稱呼沒有什麼固定的搭配。歷史上也並非沒有北徵的存在。而在很多史書記載當中,其實北徵的使用次數略多於北伐,譬如在《四庫全書》中,「北徵」一詞出現3361例、「北伐」一詞出現2876例。而「徵」和「伐」的區別則可以從春秋時期說起。徵,說文解字意為正當的遠行,孟子說:徵之為言,正也。徵就是正當、端正的意思,徵戰可以理解為正義的、遠距離的戰爭。
  • 日本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徵夷大將軍為什麼是「漢室宗親」?
    對日本歷史有了解的朋友來說,「徵夷大將軍」肯定不是個陌生的名稱。從紹熙三年(1192年)源賴朝就任徵夷大將軍到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徵夷大將軍基本是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這幾百年就是日本歷史的「幕府時代」。
  • 朱元璋出兵日本,日國王急忙寫了一封信,朱元璋看後列其為不徵之國
    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最早稱「和」或「倭」。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據說它的名字是跟一個女人有關。 《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漢光武帝賜倭奴國國王,漢委奴國金印。正式稱日本為倭奴國,成為大漢50個藩屬國中的一員。隨著日本人對漢族人的理解,認為倭人也就是矮人的意思。
  • 織田信長為何拒絕受封徵夷大將軍、開設幕府?
    也即是天皇希望織田信長能夠從太政大臣、關白、徵夷大將軍三者中,任挑一個職位。然而,織田信長不久後就死於本能寺之變。而從織田信長的生前作為來看,其絕無意於徵夷大將軍,故而才對勸修寺晴豐避而不見。否則,織田幕府早就成立了。而關於本能寺之變,有一種猜測就是,朝廷見織田信長遲遲不肯接受冊封徵夷大將軍,而認為其有可能想推翻朝廷,故而暗中聯合了效忠於朝廷的明智光秀而發動本能寺之變。
  •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號令出,風雷動,徵拆「不打烊」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徵拆所副所長王光明解釋,此次永新村徵地山地多耕地少,按現有徵地政策,一些部分失地農民無法納入社保。老百姓對政策不理解,徵拆幹部用換位思考對待。「要離開熟悉了大半輩子的生活環境,很多人看重的就是個『老有所養』的問題。」為了讓徵拆工作順利進行,徵拆幹部們一次次組織協調溝通會,一個個入戶交流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