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平涼篇】推進文旅融合加快產業發展

2020-12-27 澎湃新聞

【文旅產業•平涼篇】推進文旅融合加快產業發展

2020-06-30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平涼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理念,以全域旅遊建設為統攬,以改革攻堅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突出產業聯動,深入推進文化旅遊提質增效十大行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出積極發展的良好態勢。2019年,全市接待旅遊達到2906.5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73.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和30%以上。

  一是優化發展環境。平涼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區域首位產業來打造,成立了市旅遊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設立了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專家庫,建立了一個產業、一套工作班子、一個推進方案、一個運作平臺、一套運營機制的「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先後出臺了《中共平涼市委 平涼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域旅遊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等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高起點規劃、大手筆運籌、全要素提升、全社會參與」的發展思路,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外知名的文化旅遊休閒養生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目標,著力打造「問道崆峒·養生平涼」品牌,重點發展崆峒山、大雲寺·王母宮和關山三個大景區和打造20個精品景區,著力打造國內外知名目的地。

  二是深化體制改革。崆峒山、大雲寺·王母宮兩個省列大景區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資源整合、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思路,推進「管委會+旅遊公司」開發模式,實現了景區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探索出了符合市場規律的旅遊發展新模式;莊浪縣、華亭市、崇信縣、靈臺縣「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目標初步實現,全市8個國有文藝院團完成改制,培育文化集市生產基地15家、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法人單位752家、國有文藝院團從業人員303人,組建文化社團2100多個。

  三是完善產業體系。共實施500萬元以上文化旅遊產業項目112個,概算總投資180億元,實際完成投資53億元。目前,全市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23處,5A級1處、4A級5處、3A級15處、2A級2處。現有社會賓館540家,星級賓館20家,總床位3.2萬張,旅行社33家,導遊員172名,旅遊專業村38個,農家樂541戶,旅遊從業人員3萬多人,開發文旅商品8大類300多種,逐步形成了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旅遊業服務體系。

  四是夯實發展基礎。實施景區連接貫通工程,新改建景區連接道路3條,改建旅遊景區周邊、鄉村旅遊點旅遊廁所150座,實現了5A級景區通達高速公路、4A級景區連通一、二級公路的目標;全面接入「一部手機遊甘肅」平臺,建成 「樂途旅遊網平涼品牌體驗館」,智慧旅遊實現了3A級以上景區核心區域、星級賓館飯店無線網絡全覆蓋;建設專業旅遊村38個,涇川鳳凰村等8個村被命名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五是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堅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著力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各級財政資金累計投入13.06億元,新建了平涼市博物館新館、成立了市美術館(市書畫院),年均爭取「三館一站」國家免費開放經費1800多萬元,市、縣(市、區)兩級財政配套1300多萬元,舉辦公共文化活動超過千餘場次。全市現有圖書館9個,文化館8個,博物館7個,紀念館3家,國有演藝公司8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1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525個,農家書屋1550家;現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個,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9個,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7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1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6名。境內有不同時期歷史文化遺存2252處。

  六是加強藝術創作。制定出臺《平涼市優秀文藝作品獎勵辦法》《平涼市社會文藝團體發展獎勵扶助辦法》等政策文件,對優秀文藝團體和文藝作品予以獎勵。編纂出版《人文平涼》《大道平涼》等文化系列叢書30餘部,編排《黃帝問道》等精品劇目40多個,原創歌曲《神仙留戀的好地方》《崆峒行》等被廣泛傳唱,電影《遇見崆峒》《皇甫謐》《麥穗黃了》在院線放映,大型「非遺」紀錄片《一脈心香》倍受好評。現代眉戶劇《崆峒山下》榮獲「第八屆黃河戲劇節」劇目金獎,《崆峒山下》《大山深處》榮獲甘肅省第九屆敦煌文藝獎,《關山尋蹤》《溫記燈籠》入圍第六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浴血反擊》獲得第五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紀錄片《走進華亭》獲得「亞洲旅遊影視藝術周」好紀錄片獎。大型隴東婚俗實景劇《憶畫崆峒》、古裝神話劇《西王母》、情景劇《黃帝問道》《武僧護經》等精品劇目在崆峒山景區實現常態化演出。

  七是打造城市品牌。組織參加央視《魅力中國城》第二季兩輪競演,整合力量組團參加敦煌文博會、中國國家旅遊年度榜單頒獎盛典等國內大型節會,聯合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等高端平臺,邀請文化藝術體育屆名家大咖赴平涼,組織舉辦崆峒文化旅遊節、西王母華夏母親節、平涼金果節、皇甫謐文化節等品牌節會,先後榮獲「優秀魅力城市」「年度魅力文旅扶貧城市」和「最佳全域旅遊目的地」「避暑旅遊十強城市」等榮譽。同時修訂完善了《平涼市鼓勵組織引進市外旅遊團體來平旅遊獎勵辦法》,2019年獎勵旅行社19家、兌現獎勵資金64.6418萬元;14家旅行社獲得「引客入甘」補貼資金9.18萬元。

  八是規範文旅市場。紮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和跨部門聯合檢查,大力開展誠信經營和質量服務提升行動,公布一批守信紅榜和失信黑榜旅行社。利用政務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倡導「文明出行、和諧旅遊」理念,引導市民增強文明旅遊意識。積極開展旅遊景區全域無垃圾治理,加強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持續不斷開展全行業安全檢查,有效預防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了文化旅遊市場的平穩安全有序運行。

文字: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馬青彥整理

供稿:平涼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東魯王府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引領文旅創新 融合產業發展
    隨後,科技部、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等6部門,又出臺了《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目的就是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如今,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經濟發展與競爭,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綜合競爭力和科技競爭力。
  • 臨夏州大力發展全季全域旅遊不斷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印發實施了《臨夏州全域旅遊總體規劃(2020-2030)》及配套的《臨夏州全域旅遊三年行動方案》《臨夏州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制定出臺了《關於促進全州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全州旅遊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關於加快全州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在編制《臨夏州「十四五」文化旅遊業發展規劃》。
  • 山東港口打造國際領先郵輪文旅港繪就海洋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串珠成鏈、系統布局,創新機制、打牢基礎面對當前更加複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山東港口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將以郵輪文旅為核心的海洋文旅產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明方向、研趨勢、定措施,充分發揮其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加快推動國際領先的郵輪文旅港建設,構建起「立足半島、串珠成鏈、通達東西、連結南北」的郵輪文旅發展格局。
  • 凝心聚力促發展 文旅融合開新局——榆林市橫山區推進文旅高質量...
    文化產業的健康蓬勃發展,是繁榮文化事業、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橫山以建設文化強區為目標、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主線,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旅服務體系、加快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為重點,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文化產業紅紅火火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加快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十四五」時期,實現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強省的跨越,一個關鍵所在,就是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文旅產業、平臺、空間、市場和服務的多維度融合滲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資源創造性轉化、融合性發展,充分釋放文旅融合發展的動力和潛力。 加快跨界融合,形成業態多元、內涵豐富的全鏈條發展新模式 產業是文旅融合發展的載體和支撐。
  • 鄒城:產業深度融合 文旅和弦奏響新樂章
    「十三五」時期,鄒城市文化和旅遊局緊緊圍繞文化強市、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建設目標,持續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融合發展思路,打造文旅融合亮點,持續提升群眾文化滿意度,文旅業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正成為釋放綠色經濟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 長三角文旅融合加速 文旅康養產業漸成投資新藍海
    在本屆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發布的《2020 長三角城市休閒化指數報告》《2020 長三角文化競爭力報告》裡,是這樣對長三角文旅融合的基礎進行描述和分析的。誠如其言。長三角文旅領域的交流一直非常活躍。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文旅資源要素在長三角區域內加速流動,文旅及相關消費的活力與潛力被不斷激活,文旅一體化更是實現了從「+」到「×」的跨越:2019年9 月,為促進長三角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推出了「長三角PASS」旅遊年卡。
  • 如何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這份調研報告很詳盡
    ,如何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的要素支撐,如何提高文旅融合發展的質量水平等難點問題,課題組走訪調研本市相關部門以及代表性企業;遠程調研部分省市。上海文旅融合發展概況近年來,隨著「文創50條」「旅遊30條」等一系列文化、旅遊相關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的出臺,上海以文旅機構改革為契機,著力構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經過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以空間融合為載體、產業融合為核心、服務融合為基礎、交流融合為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態勢和新特點。
  • ...思路促發展——我市文化旅遊產業考察團赴豫深川地區學習考察綜述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馬琦致辭推介重點文旅招商項目,並與世界研學旅遊組織中國區首席代表田志奇先生籤訂開發研學產品、推進研學旅遊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市文旅局與成都來也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崆峒山大景區管委會、平涼文化旅遊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城鄉投文旅產業有限公司分別與當地旅行社籤訂遊客導入協議。
  • 聚焦「十四五」 圍繞「四力」發展文旅產業
    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即將開啟的新一年,四川文旅產業發展將有哪些新動作?將如何為未來5年謀篇布局?12月3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遊勇和相關處室負責人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接受在線訪談,暢聊四川文旅發展新變化、新方向,透露出滿滿的「未來力」。
  • 雲上文博會丨積極服務文化產業 明和光電助力文旅融合發展
    明和光電以服務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為己任,積極轉化與應用科研創新成果,服務於劇場劇院、實景演出、新聞廣電等文化企事業單位和文旅項目。湖南明和光電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明和光電」),就是一家以服務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為己任,積極轉化與應用科研創新成果,服務於劇場劇院、實景演出、新聞廣電等文化企事業單位和文旅項目的文化企業。
  • 銀基文旅落地伊川,為當地文旅產業注入強勁動力
    日,銀基集團與伊川縣正式籤訂伊川縣銀基文旅綜合體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籤訂標誌著雙方合作正式拉開序幕,銀基集團將依託自身業態優勢為伊川縣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將為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 代表說丨黃建文:建議創建大城市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建設30個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讓產業融合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型文化和旅遊消費業態不斷豐富。黃建文介紹,當前嶽陽市委、市政府正在實施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洞庭國際文旅綜合開發、嶽州古城等龍頭型文旅項目。可以說,嶽陽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魅力十足的現代生活,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有基礎、有條件。對此,黃建文進行了專門調研。
  • 崇信:文旅融合綻芳華
    》,配套出臺了《關於加快全域旅遊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加快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擴量提質,大力培育文化旅遊市場經營主體,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產業規模和效益逐年遞增。
  • 助力文旅產業「加速跑」推動消費扶貧「聚合力」
    調研中,陳麟一行與新站鎮相關負責人圍繞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智慧旅遊建設、電商扶貧等情況,挖掘桐梓文旅資源,研究當地農特產品電商發展,深入推進文旅消費扶貧,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紮實提高脫貧質量。調研組先後走進太白橋、得月亭、太白廣場、太白碑亭等主要人文景觀,詳細了解古鎮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文化傳承、規劃發展、宣傳推廣等情況,並對太白古鎮文旅融合發展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太白古鎮太白碑亭在文旅融合的推進過程中,太白古鎮面臨文化賦能相對較低、文旅產業較為單一、宣傳營銷缺失等短板。
  • 海爾卡奧斯「嵌入」文旅產業 構建一站式本地文旅服務
    原標題:海爾卡奧斯「嵌入」文旅產業 構建一站式本地文旅服務   後疫情時代,青島市文旅
  • 今天達州文旅產業成功籤約8項目
    今天達州文旅產業成功籤約8項目 2020-11-29 20: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仁略視角」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旅遊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載體,為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手段和渠道。同時,文旅企業逐漸向集團化、規模化發展,文化演藝等各類主體秀異彩紛呈。一、文旅產業概況文化旅遊產業是指以文化旅遊資源為憑藉、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遊覽服務的行業。
  • 逆風破浪 篤定前行 常州深耕文旅產業發展交出「亮麗」答卷
    這一年來,常州聚焦建設文旅休閒明星城,統籌抓好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勇爭一流,恥為二手」,致力於創新創造,補短板、強弱項、增效能成果顯著。立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宗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常州市文旅休閒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著力深化文旅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動文旅高水平融合與高質量發展。
  • 春曉文旅產業強勁復甦
    2020北侖鄉村(春曉)文旅嘉年華閉幕式日前在寧波梅山灣沙灘公園舉行。這場為期2個月的文旅盛會隨之圓滿落幕。自9月初啟動以來,春曉文旅資源共接待遊客48.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784萬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2.55%、45.60%,文旅產業強勁復甦。「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成為春曉經濟重要的增長點。我們將不斷搭建平臺,組織系列有影響力的特色活動,深耕文旅產業,推動『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