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河北是文化和旅遊大省,文化和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十四五」時期,實現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強省的跨越,一個關鍵所在,就是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文旅產業、平臺、空間、市場和服務的多維度融合滲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資源創造性轉化、融合性發展,充分釋放文旅融合發展的動力和潛力。
加快跨界融合,形成業態多元、內涵豐富的全鏈條發展新模式
產業是文旅融合發展的載體和支撐。只有從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出發,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業態多元、內涵豐富的全鏈條發展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一是加快發展「數字文旅」。樹立數位化思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旅資源進行開發和產業再造,將新技術、新模式融入文旅產業,優化文旅產業鏈,培育繁榮一批數字文旅新業態,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動力。二是打造文旅「頭部經濟」。以內容創造和科技創新為引領,深入挖掘區域文化符號,將其植入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閒城市、休閒街區、旅遊村鎮等載體,推動文旅衍生品的研發生產及推廣,延長文旅產業鏈,打造一批創新型文旅業態。三是壯大「文旅+」新經濟。找準共振點,加快文旅與農業、工業以及體育、康養等服務業深度融合,將文化元素融入到產前、產中、產後環節,開發形成相關衍生品,豐富產業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使產業發展更具文化魅力。
加快平臺融合,形成資源共享、功能完善的發展新載體
打通旅遊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的壁壘,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需要加快文旅平臺融合,進一步提升文旅融合發展的資源可獲性。一是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集政策信息、科研機構、企業庫、專家庫、成果轉化、金融機構於一體的「一站式」文旅服務平臺,形成文旅產業資料庫,實現信息共享。二是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聚焦動漫遊戲、工業設計、出版傳媒、工藝美術等領域,建成集創意創新、教育培訓、商貿會展、場景體驗、創新聯盟等功能於一體的專業化服務平臺,與先進地區聯合開展產品研發、傳播、展現、消費等環節的技術攻關。三是搭建特色化招商新平臺。創新招商模式,採取雲招商、雲推介、雲籤約的文旅產業招商方式,搭建全球投資者及各界人士「一鍵對接」的招商平臺,吸引更多國內外知名文旅企業、項目落戶河北。
加快消費融合,形成品質化、個性化、全時段消費市場新量級
文化和旅遊消費日益呈現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特點。要緊跟國內外文旅消費新趨勢,加快創新消費模式,提升文旅市場消費量級。一是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立足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研判文旅市場新需求、新動態,鼓勵企業研發設計主題性、特色類、個性化文旅產品,依託各類文旅網際網路平臺,積極培育定製消費、體驗消費、網絡消費等新業態,推動河北特色文旅產品和服務走出去。二是推動文旅數位化消費。加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文旅產業加速應用,變革傳統文旅消費模式,推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以數位化創造全時段文旅消費新需求。三是進一步優化文旅消費環境。健全政策體系,規範文旅市場,積極出臺各項惠民消費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在線文旅超市,把文旅消費嵌入各類便民消費場所。
加快空間融合,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優化文旅資源在空間上的配置,能更好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升文旅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打造雄安新區文旅發展新高地。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影響力,突出景城融合、綠色智慧,依託京津資源市場優勢,加強與京津文旅資源共享、產業互聯、平臺共建,協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群和旅遊高地。二是打造特色鮮明文旅產業帶。圍繞環首都、環渤海、冀中南、冀西北等文旅資源特色,加快形成一批休閒康養、海洋文化、冰雪文化、工業旅遊、紅色旅遊等區域特色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文旅融合緊密、產業延伸性強的文旅產業板塊。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新支點。搶抓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重要機遇,深挖長城文化和運河文化資源稟賦,運用現代化技術加強對沿線各類文化園區、景區等資源的改造提升,形成古樸多彩、多點支撐、聯動發展的文旅融合新風貌。
加快服務融合,形成包容開放、高效便捷的發展環境
文旅融合發展需要相關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務,應進一步梳理文旅產業各項政策,形成文旅融合發展合力。一是加強財政資金投入。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做強、項目做優。發揮各類基金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支持文旅企業發展。二是加大文旅人才引培力度。通過建立彈性化人才政策,搭建跨區域文旅人才資源庫,重點圍繞數字文化、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新業態領域,實現河北與京津以及先進省份人才資源共享。三是完善配套服務。整合文旅相關職能部門服務資源,完善政策體系,細化工作舉措,形成多部門、多領域的政策合力,夯實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