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2020-12-05 河北日報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河北是文化和旅遊大省,文化和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十四五」時期,實現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強省的跨越,一個關鍵所在,就是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文旅產業、平臺、空間、市場和服務的多維度融合滲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資源創造性轉化、融合性發展,充分釋放文旅融合發展的動力和潛力。

加快跨界融合,形成業態多元、內涵豐富的全鏈條發展新模式

產業是文旅融合發展的載體和支撐。只有從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出發,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業態多元、內涵豐富的全鏈條發展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一是加快發展「數字文旅」。樹立數位化思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旅資源進行開發和產業再造,將新技術、新模式融入文旅產業,優化文旅產業鏈,培育繁榮一批數字文旅新業態,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動力。二是打造文旅「頭部經濟」。以內容創造和科技創新為引領,深入挖掘區域文化符號,將其植入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閒城市、休閒街區、旅遊村鎮等載體,推動文旅衍生品的研發生產及推廣,延長文旅產業鏈,打造一批創新型文旅業態。三是壯大「文旅+」新經濟。找準共振點,加快文旅與農業、工業以及體育、康養等服務業深度融合,將文化元素融入到產前、產中、產後環節,開發形成相關衍生品,豐富產業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使產業發展更具文化魅力。

加快平臺融合,形成資源共享、功能完善的發展新載體

打通旅遊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的壁壘,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需要加快文旅平臺融合,進一步提升文旅融合發展的資源可獲性。一是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集政策信息、科研機構、企業庫、專家庫、成果轉化、金融機構於一體的「一站式」文旅服務平臺,形成文旅產業資料庫,實現信息共享。二是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聚焦動漫遊戲、工業設計、出版傳媒、工藝美術等領域,建成集創意創新、教育培訓、商貿會展、場景體驗、創新聯盟等功能於一體的專業化服務平臺,與先進地區聯合開展產品研發、傳播、展現、消費等環節的技術攻關。三是搭建特色化招商新平臺。創新招商模式,採取雲招商、雲推介、雲籤約的文旅產業招商方式,搭建全球投資者及各界人士「一鍵對接」的招商平臺,吸引更多國內外知名文旅企業、項目落戶河北。

加快消費融合,形成品質化、個性化、全時段消費市場新量級

文化和旅遊消費日益呈現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特點。要緊跟國內外文旅消費新趨勢,加快創新消費模式,提升文旅市場消費量級。一是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立足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研判文旅市場新需求、新動態,鼓勵企業研發設計主題性、特色類、個性化文旅產品,依託各類文旅網際網路平臺,積極培育定製消費、體驗消費、網絡消費等新業態,推動河北特色文旅產品和服務走出去。二是推動文旅數位化消費。加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文旅產業加速應用,變革傳統文旅消費模式,推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以數位化創造全時段文旅消費新需求。三是進一步優化文旅消費環境。健全政策體系,規範文旅市場,積極出臺各項惠民消費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在線文旅超市,把文旅消費嵌入各類便民消費場所。

加快空間融合,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優化文旅資源在空間上的配置,能更好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升文旅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打造雄安新區文旅發展新高地。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影響力,突出景城融合、綠色智慧,依託京津資源市場優勢,加強與京津文旅資源共享、產業互聯、平臺共建,協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群和旅遊高地。二是打造特色鮮明文旅產業帶。圍繞環首都、環渤海、冀中南、冀西北等文旅資源特色,加快形成一批休閒康養、海洋文化、冰雪文化、工業旅遊、紅色旅遊等區域特色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文旅融合緊密、產業延伸性強的文旅產業板塊。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新支點。搶抓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重要機遇,深挖長城文化和運河文化資源稟賦,運用現代化技術加強對沿線各類文化園區、景區等資源的改造提升,形成古樸多彩、多點支撐、聯動發展的文旅融合新風貌。

加快服務融合,形成包容開放、高效便捷的發展環境

文旅融合發展需要相關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務,應進一步梳理文旅產業各項政策,形成文旅融合發展合力。一是加強財政資金投入。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做強、項目做優。發揮各類基金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支持文旅企業發展。二是加大文旅人才引培力度。通過建立彈性化人才政策,搭建跨區域文旅人才資源庫,重點圍繞數字文化、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新業態領域,實現河北與京津以及先進省份人才資源共享。三是完善配套服務。整合文旅相關職能部門服務資源,完善政策體系,細化工作舉措,形成多部門、多領域的政策合力,夯實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

相關焦點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遊,河南省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就是黃河文化。
  • 吉安市城投提質增效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吉安市城投公司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同時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提質和綠化提升上,在惠民利民民生工程和綠化環境提升工程積極作為,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提升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形象,推動了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海南推動沙灘運動與旅遊融合發展
    近日,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三亞市政府主辦,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承辦的2020第二屆海島沙灘運動及旅遊發展高峰論壇在三亞市舉辦。論壇圍繞海南沙灘運動發展、打造沙灘運動體育品牌賽事IP、海南體旅融合發展等主題進行了探討交流,助力海南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
  • 鄭州市人大代表秦文坦:加快推動文化、旅遊與城市三融合 讓鄭州...
    2019年11月21日,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在鞏義市調研時,就文旅城融合發展問題指出:鞏義市要充分利用城區及城郊旅遊資源相對集中優勢,認真謀劃,將北宋皇陵、唐三彩古窯址、河洛匯流處、杜甫故裡、常香玉故居、康百萬莊園等旅遊景點串點成線,聚焦整合相關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高品質的城市旅遊產品,推動文化、旅遊與城市三融合。圍繞這一主題,秦文坦向大河網記者深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 南京玄武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聯盟成立 「詩和遠方」攜手新徵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4月24日下午,南京玄武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聯盟成立暨促進新消費「四個一百」文旅項目發布會如期舉行,「詩」和「遠方」緊密攜手,為廣大群眾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創造新機遇,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 對我省打造全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地的幾點思考
    觀點提要:我國正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大運河、長城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山東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帶來重大機遇。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推進文化產業「上雲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解讀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2017年,原文化部印發《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業界反響熱烈,在全社會形成了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引導和促進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
  •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強化文化對旅遊的內容支撐、創意提升和價值挖掘作用,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以優質數字文化產品引領青年文化消費,創作滿足年輕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增強青年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意見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文旅興川風正勁——四川加快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
    據統計,2019年,四川省共有文化及相關產業規上企業1789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612.68億元;2019年,四川省接待國內遊客7.51億人次,接待入境遊客414.7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594.32億元。文化和旅遊的高質量發展正在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 十部門:深化「網際網路+旅遊」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旅遊信息...
    文化和旅遊部11月30日消息,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 文化和旅遊部11月30日消息,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文旅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未來兩年和五年發展目標,並明確了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景區、完善旅遊信息基礎設施、扶持旅遊創新創業等八項重點任務。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泰安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情況
    推行「5+2」工作機制,專門成立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小組,負責推動文旅重點項目、重要任務、重大事項的具體落實。組建市文化和旅遊局,涉旅部門加強資源整合、產業發展、市場整治等協調聯動,「綜合產業綜合抓」的體制機制健全完善。《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上升為省級戰略,明確城市發展定位,成為指導泰安市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導航圖、規劃圖。
  • 藉助熱播網劇,赤坎加快發展全域旅遊
    赤坎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藉助熱播網劇,推動改造「活化」老街,深入發掘特色旅遊資源,積極引導夜遊文化,發展特色餐飲,激活夜間經濟,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加快發展全域旅遊。    該區以赤坎老街為重點,對轄區內旅遊基礎設施及旅遊資源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摸底和初步自我評估。著手起草工作方案,加快推進三民路片區改造一期項目,努力保留老街歷史風貌,推動老街活化改造。加快完善旅遊標識,加快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區博物館等,進一步完善旅遊配套服務。充分發掘歷史資源、特色資源,加強業態引導,用心打造古商埠旅遊品牌。
  •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其中包括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十四五」時期,我市如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 廣安武勝:「旅遊+」奏響融合發展「交響曲」
    近年來,(廣安)武勝縣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堅持「全時旅遊、全業態旅遊、全產業鏈旅遊」的「全域旅遊」理念,積極打造「休閒江灣城」「詩畫田園鄉」兩大品牌,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和形態功能,不斷提升城市顏值,打出「組合拳」,全面推進「旅遊+」戰略,推動文化、體育、美食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建設休閒之城、公園之城、幸福之城。
  • 戴斌:旅遊集團是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2018年中央和國家機構改革,組建了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國家戰略,「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為文化和旅遊系統的工作要求。第四部分第13條,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遊、體育、家政、物業等現代服務業。第九部分第34條「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對新發展階段旅遊供給體系,從景區、度假區、城市、街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講好中國故事,發展入出境旅遊等方面做了具體而豐富的闡述。
  • ...推出房車美食旅遊線路、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開平積極創建...
    活動開啟了開平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裡程,開平將進一步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深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推動開平碉樓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活動期間還舉辦了第二屆中國(開平)房車休閒度假髮展對話,開平市領導與全國房車露營產業專家、俱樂部代表、車友代表一起,圍繞「房車露營產業發展與開平房車休閒度假髮展」主題進行深入交流,介紹本地旅遊資源與房車旅遊相結合的優勢,討論房車上下遊產業與開平當地製造業的融合升級,助力開平打造全國房車旅遊產業基地。
  • 安徽臨泉中環格林童話入選全國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
    12月12-14日,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在北京發布,臨泉縣中環格林童話世界入選,這是該縣文化和旅遊項目首次登上全國展示平臺。阜陽市委常委、臨泉縣委書記鄧真曉作現場推介並領獎。鄧真曉在推介中介紹了臨泉的歷史文化和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具體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 音樂劇《絲路之聲》獲「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項目」提名
    12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京舉行。會上,「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提名公布,其中,由陝西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傾力打造的原創音樂劇《絲路之聲》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