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傳統工藝熬紅糖 甜蜜生活傳承長

2020-12-14 央廣網

央廣網湖口12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徐會剛 鄭飛華)入冬之後,在湖口縣舜德鄉靠近鄱陽湖一村莊,瀰漫濃濃的甜蜜香。原來這是徐蘭峰舍村村民正在收甘蔗、榨甘蔗、熬紅糖的時候。

徐蘭峰舍村村民正在收甘蔗(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走到村口,微風掠過一片甘蔗田,甘蔗的絲絲甜味在空氣中飄蕩。該村自古就有熬紅糖的歷史,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冬季榨甘蔗、熬紅糖。

傳統工藝熬紅糖(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全村以徐氏紅糖最為出名。徐氏家族製糖史可追溯到1883年,至新中國成立後從未間斷過。該村村民徐會清就是徐氏紅糖的後人,自小看著父母辛勤製糖的身影,吃著父母親手熬製的紅糖長大,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也習得了父母的製糖手藝,成為遠近聞名的製糖能手。今年58歲的徐會清,為了傳承這一傳統手藝,為了感念並傳遞這份家的甜蜜,創辦了紅糖廠。種植甘蔗20多畝,幫助十餘名村民每年每戶平均增收3000多元。

用傳統工藝熬紅糖(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熬紅糖,原材料精選清甜水果鮮蔗,以傳統「連環鍋」工藝,經過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打沙、成型等多道工序手工熬製而成,天然醇香,不添加現代工藝中任何防腐劑、色素等,從甘蔗取汁到最後的成品入庫。

師傅們正在給紅糖打沙(央廣網發 通訊員鄭飛華 攝)

據悉,中國人食用紅糖早在唐代之前便已興起,最初為藥用,而後成為國人廣泛食用的滋補佳品,含有多種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營養物質,是一種純天然、無添加、高營養的傳統保健食品。紅糖的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中有確切記載:「紅糖利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毒露。」

相關焦點

  • 湖口紅糖:讓甜蜜事業歷久彌新
    本臺訊 (九江廣電全媒體 湖口臺 徐會剛)每年入冬之後,湖口縣舜德鄉徐蘭峰舍村的空氣都瀰漫著濃濃的甜味,每年此時,便是徐氏紅糖榨甘蔗、熬紅糖的時候。 徐蘭峰舍村自古就有榨紅糖的歷史,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冬季榨紅糖,全村以徐氏紅糖最為出名。村民徐會清就是徐氏紅糖製作的傳承人。
  • 從農業走向農文旅 一塊紅糖熬出甜蜜致富經
    視頻:郭婧這些天,位於浙江麗水市松陽縣樟溪鄉的興村紅糖工坊開榨了
  • 2020年度中國紅糖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精選烏梅與桂花,經古法熬製而成的壽全齋桂花酸梅湯,憑藉酸甜淡雅、獨特桂花香氣的江南風味,以及帶有福壽紋、回紋等中國傳統元素的外觀設計,迅速成為酸梅湯的代表飲品。在振興傳統文化的時代脈搏下,壽全齋正致力於通過運營更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老字號品牌,打造眾多具有民族自信的商業品牌,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 紅糖也有「假的」!不是紅色就是紅糖,教你幾招買到真紅糖
    其實,這3種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不過加工工藝不同。紅糖的工藝最簡單,榨汁濃縮就行了,沒有經過高度精煉,基本上保留了甘蔗汁的所有成分,除了有甜味,還含有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是3種糖中營養價值是最高的。在購買紅糖時,很多人以為只要是紅色的就是紅糖,其實不是的,那是赤砂糖。精製赤砂糖,簡單來說就是生產白砂糖過程中糖蜜未被完全分離的副產品,為棕紅色或黃褐色的帶蜜砂糖,但不具有特定氣味。赤砂糖顏色與紅糖相似,卻與紅糖完全不同種類。
  • 一座紅糖工坊,為何能拿下了世界級獎項?
    松陽縣域範圍內保留有上百個古村落,為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範縣,被譽為「最後的江南秘境」。紅糖工坊外景。如果時間退回到2017年之前,位於縣內大木山茶園附近的樟溪鄉興村還不是如今這個樣子。紅糖是興村重要的產業,村民至今保留著已有上百年歷史的古法工藝制紅糖傳統,每年的深秋季節,甘蔗收割下來,被熬製成濃稠的紅糖,香噴噴、甜滋滋,興村出產的紅糖在周邊地區很受歡迎。
  • 年味兒遂寧|老少皆宜的紅糖餈粑,必須榜上有名!
    三代人傳承都成了遂寧人口中的招牌了它就在新市場裡頭鋪子不大,沒有豪華的裝修卻有著正宗的味道敢打賭10個遂寧人有8個人曉得他們家招牌不是蓋的~文旅君倒是覺得這家的餈粑已經不僅是一種小吃了它更像是一臺機器一臺承載了無數遂寧人青春回憶的
  • 北京都有哪些傳統手工藝?面人、糖畫還是毛猴,記憶中的民間工藝
    吃過糖畫的人都迷戀著那甜蜜的糖汁味,活靈活現的圖案是中國民間百年來對精緻生活的創作。每一個街頭的糖畫人都是藝術家,對孩童時代的我們來說糖畫比任何藝術品都來得珍貴。白糖、紅糖加入少許飴糖,或用麥芽糖,在爐子上經過溫火熬製,慢工出細活,可以牽絲時,這一勺糖的準備功夫就做足了,接下來就看它千變萬化的時刻了。沒有底稿,全憑雙手和經驗,必須胸有成竹。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2020閩臺匠人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數百名來自閩臺各地的手工藝者、非遺傳承人及文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話兩岸傳統工藝融合之道,把脈非遺傳承與發展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本報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跨海拜師,一脈同心
  • 黑糖=紅糖=黃糖?一招教你區分真假紅糖,從此不花冤枉錢
    古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壓出來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接著以小火熬煮5 ~6小時,不斷攪拌讓水分慢慢的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後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也就是紅糖磚,這樣的傳統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紅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
  • 【暖新聞·江西2019】贊!車主忘拔鑰匙 湖口3名初中生默默守護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九江訊 記者張璐報導:近日,一則《全城尋找最美中學生》的消息在湖口人的朋友圈熱傳。3月25日,記者輾轉聯繫上這3名女生,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來,車主大意忘拔車鑰匙,她們守護在車旁直到車主前來。這一舉動,被網友們贊「湖口最美初中生」。
  • 傳承突破: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美學的意義,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
    【內容提要】工藝離不開設計,設計是工藝的靈魂,有設計感的工藝品體現了當代人的審美觀念。當代設計在傳統手工藝上的應用,有可能使傳統手工藝發生質的改變。本文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通過對成都銀花絲工藝技藝傳承及文化變遷的研究,探討當代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的意義,從而尋求有利於推動傳統手工藝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有效之道。
  • 傳統民間工藝——糖畫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工藝以勺為筆糖稀為墨在大理石板上速度飛快地勾勒出精美的造型它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工藝。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遺產名錄。糖畫製作一般分熬糖、融糖、畫糖和起糖四步,所用的工具有爐子、鍋、銅勺、銅起子、冷卻板、竹籤和插臺等。
  • 30年堅守與傳承——走近古嶺神傳統浸泡工藝
    南朝醫著《本草集注經》一書中曾提到「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這其實就是一套冷浸法浸泡藥酒的工藝方法,古人浸泡酒的智慧,延續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在廣西柳州,古嶺神也將這門工藝傳承下來,即使時代變遷,消費升級,30年來也毫不動搖…
  • 日本傳統工藝沒落?年輕木雕設計師挑戰「龍蝦」傳承自在置物工藝
    中國的許多手工傳統工藝,隨著從事者越來越少,開始慢慢沒落,乃至於消失。而實際上,不只中國,傳統的傳承問題,每個國家一直都存在。實在是因為,很多傳統技藝,複雜難學,願意下苦功研究者甚少;另一個也因為工藝的傳承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耐得住寂寞不計回報的年輕人更加稀少。
  • 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發布 傳統工藝大多後繼乏人
    中新社長沙12月17日電 (王昊昊)湖南傳統工藝藍皮書--《湖南傳統工藝振興發展報告(2020)》(簡稱《發展報告》)17日在長沙發布。研究結果顯示,不少傳統工藝存在傳承群體斷層現象。湖南省傳統工藝文化積澱深厚、門類眾多,現有省級以上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12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8項。截至2019年12月,列入縣(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湖南省傳統工藝項目共計738項,其中食品製作佔275項,器具製作、紡染織繡、雕刻塑造分別佔74項、59項、80項。
  • 臺灣傳統花雕師傅陳佐民傳承嘉義市木都工藝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嘉義市文化部門邀請臺灣傳統匠師陳佐民開班教授花板欄間雕刻技藝,傳承40多年好工藝,而他的最新力作《君子道》大屏風,崁入「梅蘭竹菊」四君子花板,中日風格混搭,檜木舊料與樟木並用,更獲得全場讚嘆不已。
  • 瀨江屯:花山腳下「釀造」甜蜜幸福新生活
    鄉村旅遊助發展,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瀨江屯位於世界文化遺產——花山巖畫景區核心區,是一個至今仍保持傳統生活習俗的清幽寧靜的小村落,碧綠如黛的明江河環抱著整個村子。過去,因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原因,瀨江屯是個封閉貧困的小山村,全屯70多戶村民中有49戶是貧困戶。
  • 糖畫:甜蜜的手藝誰想學(圖)
    糖畫:甜蜜的手藝誰想學(圖) 2015-07-02 14:10:19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2015年07月02日 14:10 來源:中國江西網
  • 石達開獲得湖口大捷,卻不是最大贏家,而是替他人做嫁衣
    曾、韋、石都是超級猛人,很快就攻克九江、湖口、彭澤,拿下江西三座城市。接著,曾天養回到安慶,與胡以晃北徵廬州,滅了江忠源;石祥貞則回到天京戰鬥,對付八旗、綠營;韋俊則進入湖北,威脅武昌。曾、韋、石等都離開了,誰來守衛打下的這三座城市呢?
  • 尊師重教致敬先賢崇文尚禮立志成才——湖口二中開展小記者學宮...
    九江新聞網訊(鄭影)為引領青少年學生近距離感受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古代聖賢對社會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了解湖口悠久璀璨的文化,進一步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的積極性,12月23日,湖口二中開展「尊師重教致敬先賢,崇文尚禮立志成才」小記者學宮研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