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許多手工傳統工藝,隨著從事者越來越少,開始慢慢沒落,乃至於消失。而實際上,不只中國,傳統的傳承問題,每個國家一直都存在。實在是因為,很多傳統技藝,複雜難學,願意下苦功研究者甚少;另一個也因為工藝的傳承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耐得住寂寞不計回報的年輕人更加稀少。
在日本,也有一樣傳統工藝,隨著年輕傳承者越來越少而逐漸沒落。那就是「自在置物」。
何謂「自在置物」?
じざいおきもの(自在置物),是使用金屬手工打造的關節能自由屈伸、活動自如的動物或昆蟲擺件。
因為自在置物需要將打造出的動物或昆蟲關節做到自由活動,這樣複雜的工藝已經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何況,長期的精力投入並不一定能得到名利回報。只有每年一些獵奇的新聞,才會引起人們對這些工藝的關注。
比如,在幾年前,有一位25歲的日本木雕設計師,用黃楊木製作了一隻惟妙惟肖的大龍蝦,就引起了許多媒體的廣泛關注,從而讓大眾了解「自在置物」這項技藝。
這位名叫涼介大竹的設計師是位木雕設計師,雖然他用的是黃楊木製作,而不是「自在置物」傳統的金屬材們,但所用技藝是傳統「自在置物」無疑。
龍蝦這種關節眾多、後背起伏連綿相嵌的動物,能做到關節全都自由起伏活動,極其困難並富有挑戰性,而年僅25歲的涼介,還是成功將其製作出來,並引起了外界一致讚嘆!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龍蝦的背脊都完美地呈現自由起伏的狀態。而龍蝦的所有關節也都可以活動。雖然是黃楊木雕刻,卻像真正的龍蝦一般,這樣的技藝,需要多少年的磨練與刻苦鑽研才能做到!
一節一節,仔細雕出的龍蝦關節。
頭部,眼睛,栩栩如生……
背上的關節與甲殼……
仿佛活過來似的……
這樣的作品的確讓人驚嘆,可惜在新鮮一陣之後,很多人就慢慢淡忘了。就像國內的很多傳統技藝,似乎只存在於偶爾曇花一現的秩事趣聞裡。很多年輕的從業者定不下心,最終轉行轉業。
更可悲的是,藝術作品若沒有市場價值的體現,很容易就湮沒在那些所謂藏家與炒作者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