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2020-12-15 果兒媽媽育兒記

孩子玩玩具總要比沉迷手機或者電腦強,家長們雖然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卻也有一個難題:相比於手機電腦來說,比較傳統和常見的兒童玩具如魔方,積木等孩子們從小就在玩,往往已經玩膩了,並且缺乏新奇性,很難吸引孩子。而這時各類網紅「兒童玩具」也就有助家長們的眼帘。

網紅玩具往往因為過於新奇而缺乏相關的保障措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最近就有一個5歲的男孩,在玩耍時吞食了9顆巴克球導致腸穿孔。

巴克球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危險?

巴克球是一種最近些年來特別流行的網紅玩具,其本質就是一顆一顆大小相同的強力小磁珠,這些小磁珠通過相互吸引的方式可以排列成各種各樣的物體圖形,是相當火的一種網紅玩具。

但這些玩具在被各種網紅瘋狂安利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提起,這並不是一種適合兒童的玩具:小孩子有亂吃東西的習慣,而巴克球一旦被吞入腹,不同的巴克球相互吸引,夾住腸道胃壁以及其他器官,輕則導致阻止發炎腫脹,嚴重的就會導致腸穿孔腸壞死壞血症休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而且由於這些小磁珠緊緊的吸附在一起,很難通過正常的清腸清胃手段排出體外,經常需要進行手術,才能將小磁珠從腸胃中取出

而恰恰是這種並不適合兒童的玩具,很多玩具銷售商利慾薰心之下為了更大的銷量將巴克球的名稱錯誤的標記為兒童玩具,誘導家長們購買。而兒童在玩耍巴克球時誤吞入腹甚至已經不是新聞了,僅武漢兒童醫院8月份的記錄,就有7例兒童因為誤吞巴克球被收治入院的案例。而事實上不適合兒童的「兒童玩具」還有很多。

危險的「網紅兒童玩具」

一、水晶泥

水晶顏色鮮豔,可塑性強,還有一定的彈性和黏性,在孩子的手裡可以被捏出五花八門的造型,是比傳統的橡皮泥更好玩的玩具。但實際上市面上的大多數水晶泥都含有硼砂,而硼砂對於人體而言是一種劇毒物,成年人只需要15克硼砂就可能致死,而孩子的硼砂致死量更是只有2~3克,孩子在玩水晶泥的時候一旦誤吞,就很可能造成危險;而且哪怕孩子沒有刻意地吞食,只是將水晶泥的碎屑粘在手上,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沒有洗手,也可能在無意間中毒。

二、網紅氣球

無論什麼年代,能自己飄起來的氣球都是孩子喜歡的玩具,而如果上面再有一些閃閃發亮的小燈,就讓孩子喜歡的不得了。正常的氣球應該填充氦氣,但實際上部分的不法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所以使用氫氣代替氦氣填充氣球,雖然表面上相似,但氫氣球會有爆炸的風險,而如果上面再綁有電動小燈,那麼就很容易被電火花引燃,說是「隱形的炸彈」都不為過。

三、指尖陀螺

除了這些本身就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玩具,也有很多對於成人來說比較安全,但對孩子卻有危險的玩具,比如指尖陀螺。指尖陀螺作為一種減壓玩具,在壓力較大的上班族和大學生群體中很有市場。但很多年齡尚小的孩子也會跟風去玩這種玩具,而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出於好奇可能會過於近距離地觀察旋轉中的陀螺,而指尖陀螺的邊緣的稜角在劇烈旋轉之下一旦觸碰到孩子的眼睛,就會給孩子的眼睛造成巨大的威脅。

如何選購安全的兒童玩具

家長在選購玩具的時候,一定要避開的2個誤區

第一是不能跟風。不要覺得這東西賣得這麼好,有這麼多人買,就一定是安全的。

第二則是不要迷信大型廠家。根據「全球反對危險玩具組織」( W.A.T.C.H.)每年都會更新的《危險玩具清單》,有相當多大牌廠商,甚至是國際一流的玩具廠商,都位列其中,

孩子的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因此家長給孩子選購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4個方面:

一是玩具本身是否有毒;

二是玩具是否具有過強的動能,比如可能產生爆炸或者是有彈射性威脅的槍枝彈弓類玩具;

三是玩具組成中是否有較小的零件容易被孩子誤吞服;

四是玩具是否有過長過鋒利的長尖角,可能割傷孩子。

只需做好這4點,家長就可以給孩子選擇適合孩子的玩具,如果實在覺得過於麻煩,也可以選擇像魔方或者大塊積木這樣歷久不衰的兒童玩具界常青樹。

相關焦點

  • 誤吞磁力珠致腸穿孔,這類「奪命」玩具要警惕!
    5月19日,1歲2個月小馨馨被爸爸媽媽抱著,一路從當地醫院緊急轉到同濟醫院小兒外科,檢查發現小馨馨易發生腸梗阻、瀰漫性腹膜炎,拍片顯示腹腔內有一串長長的鏈珠,證實又是一例誤吞磁珠病例。醫生立即實施了急診手術才挽救了小馨馨的生命。 父母說,小馨馨剛學會走路,總是想下地到處「逛」,最喜歡的是跟著8歲的哥哥後面,「搶」玩具玩。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這種玩具小寶寶不能玩!3歲男童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這下麻煩了
    一名3歲的小男孩晨晨(化名)因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致腸道破裂穿孔多達7處,醫生施腸切開術將52顆磁力珠悉數取出。前不久,晨晨媽媽從網上選購了一款「網紅」玩具磁力珠。該玩具可拼接成各種形狀,網傳可開發智力。晨晨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購買了1000餘顆磁力珠。
  • 有趣的磁性玩具致兒童「腸穿孔」?明智的父母買玩具注意這幾點
    但近些年全國各地因誤吞磁力珠導致兒童傷害的事故卻屢見不鮮。今年3月,江蘇淮安2歲的小女孩冉冉就因在玩耍時誤吞入7顆磁力珠,造成小腸壁穿孔,險些危及生命。2018年12月,北京一名兩歲的小女孩因誤吞磁力珠被送往醫院,醫生經過手術,從其腹腔裡取出了整整23顆珠子,家長對孩子和食物吞的竟然也不知情,大部分這種孩子年齡都比較小,然後的話在自我的這種判斷和保護的意識不夠,同時這些玩具顏色比較鮮豔,容易引起孩子注意,幼兒大部分通過手的感知和嘴來感知事物,所以有一部分孩子很容易去吞食,和磁力珠類似,還有一種磁力泥也有同樣的安全隱患。
  • 注意,巴克球、水晶泥等網紅玩具要小心!5歲患者吞下9顆巴克球,專家...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巴克球,是一款直徑3到5毫米左右的磁力珠玩具,因為帶有磁力,能夠拼出各色各樣的造型,被不少商家稱為「益智玩具」。然而,據央視財經,有名5歲的小患者,吞下了9顆巴克球。2顆在胃裡,7顆在腸道裡,相互吸引的巴克球導致其周圍黏膜明顯腫脹,隨時有穿孔風險。
  • 3歲男童吞下32顆磁力珠,在體內串成一串!腸道多處穿孔,捲成麻花
    從3歲福建男童體內取出的磁力珠,整整32顆。3歲孩子半個月來老喊「肚子疼」,醫生一查大吃一驚浩浩(化名)今年3歲多,家住在福建省福鼎市。磁力珠又被稱為巴克球,由幾百甚至上千顆球狀強磁石組成。這些彩磁球顏色各異,有亮銀、亮金、赤紅、寶藍等顏色,看起來很像糖豆,體積比巧克力糖還要小,直徑只有3到5毫米,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很容易把它們當成糖果吞下去。小時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磁力珠十分暢銷。
  • 5歲孩子11處腸穿孔,罪魁禍首竟然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的玩具
    5歲孩子腹痛到休克,搶救了一夜才達到手術狀態8月24日晚上,來自長清的5歲男孩鑫鑫,因腹痛、嘔吐,被緊急轉送到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醫院)。而在轉院之前,他曾在外院拍過X光片,顯示其消化道裡有金屬異物,懷疑是誤吞的磁力球,需手術取出。
  • 三歲男童8處腸穿孔:這種「奪命」玩具,還敢給孩子玩麼?
    原創 不買玩具的Dr.X 160健康研究所大家好,我是Dr.X。端午節那天,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成都三歲孩子誤食22顆磁力珠,腹痛三天造成8處腸穿孔,情況十分危急。幸好及時做了手術,才轉危為安。
  • 曲靖5歲娃反覆腹痛,切開肚子醫生嚇懵,罪魁禍首竟是小鋼珠!
    記者花了118元,買下一盒有64顆珠子的巴克球。在外包裝盒的底部有一行英文標識,註明這種玩具只適合14歲以上的青少年及成年人,顯然這種巴克球並不能作為兒童玩具。當記者詢問巴克球適合多大年齡段的孩子時,店員回復稱6歲以上的兒童就可以玩。因為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自主意識,不會把珠子放進嘴裡。
  • 又來了,男孩誤食磁力珠險致胃穿孔,這種玩具不要再給孩子玩了
    磁力珠從2009 年在美國上市之後瞬間風靡全球,這些年,在國內的市場上也大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不僅僅在網上,包括很多玩具店,學校門口的小超市裡,都能看到磁力珠的身影。殊不知,磁力珠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玩具,並不適合孩子玩耍,兒童一旦不小心吞食了磁力珠,後果不堪設想。
  • 3歲男童腹中取出32顆磁力珠,家有這類玩具的注意了
    打開腹腔後,秦樂發現豆豆的腸道上已有4處穿孔,好在手術順利,他們為豆豆取出了全部的「元兇」,數了一下,整整有32顆黃豆大小的珠子。圖為手術取出來的32顆磁力珠黃豆粒大小的磁力珠,在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手中可以拼湊出各種不同形狀,孩子們非常愛玩。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玩「馬克球」玩具要當心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新華社發【聊健康】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專家提醒這個玩具應嚴格禁止兒童接觸
    (武漢同濟醫院 田娟 鄧馨悅)一個簡單的玩具:磁力珠,卻被1歲2個月女寶誤吞了14顆,造成5處腸穿孔,危及生命。5月19日,1歲2個月小馨馨被爸爸媽媽抱著,一路從當地醫院緊急轉到同濟醫院小兒外科,檢查發現小馨馨(化名)發生腸梗阻、瀰漫性腹膜炎,拍片顯示腹腔內有一串長長的鏈珠,證實又是一例誤吞磁珠病例。醫生立即實施了急診手術才挽救了小馨馨的生命。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巴克球、水晶泥、發光氣球 警惕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聊健康】 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
  • 吃下40顆磁珠玩具,福建4歲幼童4處腸穿孔!
    很多人家裡會給孩子買所謂開發智力的網紅「玩具」——一種叫「巴克球」的球狀強磁石。磁珠因帶有磁力,可以組合成各種形狀,而閃亮的外觀,多彩的顏色,看起來像甜美的糖果。4歲7個月的陽陽(化名)就吃下了40顆,引發了4處腸穿孔。巴克球(資料圖)「看到彩色的珠子就想吃看看」4月20日,陽陽嚷嚷肚子痛,痛得滿頭大汗,把爺爺嚇了一大跳,喊回上班的陽陽媽媽,帶到附近的醫院看。
  • 巴克球、水晶泥、雷射筆……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