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個政治、經濟、軍事聯盟組織中,只要有美國存在,就不能稱之為平等互惠的平臺,在霸權主義的價值觀下,美國總是希望在組織中充當領導者。
自2016年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大力推行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單邊外交主義政策,在川普政府看來,任何國家都是美國潛在的薅羊毛、割韭菜對象。
「美國優先」的出現讓美國養成了「兔子就吃窩邊草」的習慣,和美國走得越近的國家,就越容易成為華盛頓的下手對象。就拿日韓兩個亞洲鐵桿盟友來說,川普幾乎在同一時間要求兩國將2020年美軍分攤軍費大幅上調,這讓文在寅和安倍叫苦不迭。
除了日韓之外,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的歐洲,也頻頻遭受川普指指點點。川普三番五次地要求北約各成員國將軍費開支上調至GDP的2%,但達到這一要求的國家一個手掌都能數得過來。
短期來看,「美國優先」的外交方針的確能夠讓華盛頓收穫一些蠅頭小利。但從長遠看,「美國優先」將會讓華盛頓的外交之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艱難。
美國想要拉攏歐盟共同對付俄羅斯等大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美國一邊打壓著歐洲,還想要歐洲出工出力,顯然是不現實的。
據環球網7月13日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表態稱,「正如我們親身經歷的那樣,你不能用謊言和虛假信息來抗擊疫情,正如你不能用仇恨或煽動仇恨來抗擊疫情一樣。」
默克爾此番不點名批評白宮的抗議表現,引起了一眾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
此外,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也在近日表態稱,德國反對因為人權問題而去孤立別國。他說,「西方國家的貿易政策從來就不存在只以對方國家是否民主作為唯一導向」,同時他還強調,德國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
德國在7月1日正式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作為歐盟的領頭羊,默克爾政府將統一歐盟內部聲音,讓歐盟用同一個聲音說話。
誠然,歐洲和美國擁有著歷史悠久的同盟關係,彼此之間擁有著牢靠的經濟、軍事、政治聯繫,但不意味著歐洲將會無條件幫助美國去對抗俄羅斯等國。
歐盟與日韓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盟更加獨立,歐盟不願意成為美國的馬前卒。作為全球最大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影響力,歐盟都有與美國扳手腕的能力。
在世界多極化發展的當下,安全和經濟成為歐洲的最重要的兩大議題。在歐洲一體化進程加速的當下,歐洲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已經大大降低,因此經濟自然成為歐盟的重中之重。
歐洲早已看透了「美國優先」的本質,美國出於霸權目的想要拉攏歐盟孤立俄羅斯等國,美國是受益了,但歐盟的損失將無疑估量,難道只是博川普一笑?
在默克爾看來,歐洲要發展,「向東看」是唯一的選擇。美國不但打壓敵對國家,就連德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經濟也因此受到影響。這背後的實質是美國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威脅到美國霸權地位國家的崛起。
在美國的「唯我獨尊」下,歐美之間的矛盾幾乎是難以彌和地,雙方的矛盾越尖銳,雙方的衝突就會展現得越公開。
現在,全世界都已經知道,昔日輝煌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已經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