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正在引燃歐洲

2020-12-10 了塵不脫俗

當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黨基民盟在柏林地方選舉中遭受慘敗,德國右翼勢力民粹主義政黨選擇黨歷史性跨入柏林市議會時,默克爾在選後就對自己的難民政策作出了反思,近日的歐洲與伊斯蘭宗教乃至伊斯蘭國間的爭端更是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難民計劃推上風口浪尖。可以說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正在引燃歐洲。

2011年初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後,敘利亞政府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和敘利亞反政府軍之間不斷發生武裝衝突,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勢力不斷壯大, 2015 年以後,隨著美國聯手其盟國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空襲次數增加,導致敘利亞國內難民數量急劇上升,來自西亞北非等戰亂地區的數以百萬計的難民不斷湧入歐洲尋求避難。此時默克爾面臨著是否接受難民湧入德國的困境,在左翼作家、媒體等聯合鼓動下默克爾做出了大規模引入難民的決定。當默克爾做出這個決定後,全世界的媒體都為默克爾唱點讚,將默克爾視為新時代的「道德領袖」「最傑出歐洲領導人」。正是這種鋪天蓋地的輿論狂潮,左右了默克爾日後的難民決定。

僅僅在2015年5個月時間裡,德國吸收的難民數量就超過了100多萬,佔到了德國總人口的1.6%。2015年全年德國接收難民所花費的費用就已經超過211億歐元,極大地加劇了德國的財政負擔。但是財政問題僅僅是引入難民政策帶來的後續連鎖反應的冰山一角,穆斯林難民融入歐洲問題所引發的文化衝突甚至宗教戰爭才是重中之重,這與穆斯林的文化教育,職場上升渠道,家庭條件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穆斯林具有堅定不移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歸屬

無數歷史事實表明,穆斯林難民永遠不會被歐洲文明所同化。無論是奧斯曼帝國遺留在歐洲巴爾幹的波赫穆族,還是突厥人遺留在印度的穆斯林,他們對自己宗教的虔誠讓他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宗教,不但能夠抗拒西方文明的融合,還能分解吸收西方人口的皈依。

其次,穆斯林移民相對狹窄的上升渠道

由於移民相對低下的教育水平,語言難題,以及與西方社會文明格格不入的宗教習慣,使大部分穆斯林移民幾乎不可能在西方社會看到上升通道,從而極易在心理上走向極端。

最後掏空身家移民德國穆斯林難以實現「德國

大部分德國穆斯林難民為了自己的「德國夢」,散盡家財歷經千辛萬苦,才進入德國,而在德國他們僅能過著最底層的生活,巨大的期望落差是其可能走向極端,引發社會問題的另一大誘因。

德國《經濟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難民狀告聯邦移民與難民局「不作為」的案子將近近6000件,而難民與本地民眾、難民與難民之間的劇烈衝突也時常發生,嚴重的時候德國中部城市卡塞爾的一處難民居住營地在一日之內發生3次大規模衝突,當地民眾和難民之間的大規模鬥毆等事件也屢見不鮮。同時德國恐怖襲擊頻發,2016年7月,德國僅在一周之內就發生了四起恐怖襲擊,紛亂的社會治安和愈演愈烈的恐怖襲擊將會永遠陪伴德國和歐洲。

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讓東歐國家與西歐陷入分裂,整個歐盟瀕臨崩潰。事實上,難民並不意味著朋友,歷史上,由難民發展起來的勢力推翻固有實力的例子比比皆是,為逃避匈人而逃亡羅馬的日耳曼民族滅了羅馬;逃避吐蕃的難民西夏党項人竊據了河西走廊,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歷史總是在重複著相同的故事。穆斯林避難湧入歐洲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由此引發的一連串蝴蝶效應,無論是暴力襲擊的愈演愈烈,還是極右翼政黨的迅速崛起,都只是默克爾難民政策負面影響的起點,絕非終點。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將見證歷史的重演。

相關焦點

  • 疫情、難民、恐怖主義危機疊加 非傳統安全挑戰歐洲
    難民危機究竟給歐洲帶來何種問題?歐洲還能安全嗎? 難民正在撕裂歐洲 歐洲恐怖主義並非突發、孤立,而是自「9·11」積累至今。2015年,歐洲遭遇了二戰後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大量來自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的難民前赴後繼通過歐洲南部邊界進入歐洲,加劇了歐洲社會內部移民、宗教、文化等衝突,滋生歐洲恐怖主義。
  • 美德制度互換:川普政績過萬,默克爾難民政策難產
    圖為美國國會 但德國也是聯邦制啊,為什麼默克爾的危害就那麼大呢?為什麼當默克爾要引進難民的時候,德國各個州都毫無還手之力呢?況且,川普還是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默克爾只是一個政府首腦,為什麼默克爾這個政府首腦就能夠指揮得動州長們呢?要知道,默克爾在德國政壇中的排位次序只是第三,第一是總統,第二是聯邦議院議長,第三才是默克爾。 這是因為,美國的聯邦制度與德國的聯邦制度是不一樣的。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美國和德國的聯邦制度形成的原因。
  • 病毒席捲歐洲!歐洲27個國家被感染,默克爾稱德國超60%人口危險
    綜合外媒3月11日報導,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全球爆發,僅在歐洲就有超過17000例病例和700多人死亡,對這種病毒感染威脅生命的恐懼也已經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警告,目前在歐洲有近30個國家的人類之間正在發生感染。
  • 默克爾演講失控,當她真的離開,德國人也許才驚覺居然如此想念她
    默克爾執政期間的德國默克爾的成就其實是有目共睹的,2016年後,西方國家開始分裂,默克爾沉著地應對不斷變化的歐洲局勢,使得德國都能夠全身而退,這無疑體現了默克爾清晰而準確的政治智慧。再看她做過的決策。一次難民政策的失誤,直接將默克爾的民意支持率降到了最低點。默克爾的難民政策2011年初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後,緊跟著在2015 年,美國聯手其盟國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空襲次數增加,導致敘利亞國內難民數量急劇上升,來自西亞北非等戰亂地區,數以百萬計的難民不斷湧入歐洲尋求避難。此時默克爾面臨著是否接受難民湧入德國的困境。
  • 總理默克爾「繼任者」宣布辭職
    / 推特隨後,默克爾做出了回應。她表示,「我感到非常遺憾,但我十分尊重卡倫鮑爾的決定」。默克爾還向卡倫鮑爾表達了感謝,並請求她在選出新的黨魁之前,能夠留任國防部長一職。據BBC報導,自2018年12月卡倫鮑爾贏得基民盟全國黨代會選舉以來,一直被視為是默克爾最滿意的接班人,原定將於2021年大選中接替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美聯社指出,卡倫鮑爾的辭職,打破了默克爾的權力交接設想,給德國政壇帶來變數。分析人士認為,一旦默克爾在2021年卸任,基民盟以及德國的發展都將飽受質疑。
  • 歐洲再次傳出「噩耗」,默克爾流淚懇求支持,全世界目光聚焦中國
    作者/編輯:尋陽全文1109字,閱讀約需2分鐘十二月初,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議會發布講話,內容就當前德國新冠疫情日益嚴重情況進行總結,過程中這位鐵娘子幾度情緒失控,請求德國民眾重視國內疫情,強調切勿再因為輕視而讓整個國家付出慘痛代價。
  • 歐洲領導人影響力排行榜出爐 德總理默克爾被稱「基石」
    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政客歐洲版(Politico Europe)發布2021年歐洲最具影響力領導人排行榜,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稱為歐洲的「基石」;義大利總理孔特則被評為歐洲最值得信賴和努力工作的國家領導人,也是義大利現代史上最穩定的領導者
  • 危機正在逼近?默克爾剛對華作出重要表態,德國就有下一步行動了
    "搖擺"的歐洲卡倫鮑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視為默克爾的"接班人",但近些日子,她的一些表態似乎與默克爾和馬克龍發生分歧。在默克爾強調"歐洲必須用我們自己的手來決定自己的命運",馬克龍高呼"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同時,卡倫鮑爾撰寫了題為《歐洲永遠都需要美國》的文章,並發布在了《政治報》上。
  • 歐洲再次傳出「噩耗」,默克爾流淚懇求支持,所有人目光看向中國
    隨著冬季降臨,一些國家的疫情再次加重,歐洲地區就是這樣的典型,近日,歐洲就再次傳出噩耗,默克爾流淚懇求支持,所有人目光看向中國。但即使中國積極努力,也需要其他國家的配合,西方民眾應當少一點對所謂"自由"的追求,從更高的視角來正視疫情問題,否則新冠的陰霾就會覆蓋到整個歐洲大陸之上。
  • 默克爾含淚演講震撼歐洲!英法紛紛赴華求合作,俄:看透整個世界
    時至如今,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的時間已經達到了十五年,而在其領導德國的這些年期間,德國的發展也是相當顯著的,默克爾本人更是被稱為歐洲甚至是全球值得尊敬的領導人之一,事實上,在德國境內以及國際社會,對於默克爾的評價都是相當積極的。
  • 默克爾臨別演講震撼歐洲!英法紛紛赴華求合作,俄:看透整個世界
    從05年至今,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執掌這個歐洲主要經濟體滿15年,外界對她如「鐵娘子」、「女性榜樣」等的評價不可謂不高。此前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社媒上評價默克爾是「怒浪中的磐石,全球女性的榜樣」,她也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受尊敬的領導人之一。
  • 默克爾放棄連任德國總理,「自願」背後是什麼「陽謀」?
    默克爾是一個爭議頗大的政治家,她榮登福布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榜首,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風雲人物;有的人讚譽她是「歐洲的良心」,也有的人說她是「黑寡婦」。有人感激她帶領德國渡過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但也有人對她大開國門接納難民造成的問題極為不滿。11954年,默克爾出生於西德的漢堡市。
  • 歐洲苦美久矣!關鍵時刻,默克爾又作出重要表態
    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川普從德國撤走美軍的正面回應,無疑給苦美已久的歐洲做出來一個重要表率。利益唾手可得,盟友虛無縹緲利益唾手可得,盟友虛無縹緲,這一直是美國的外交理念,只注重利益,而不注重盟友,只要有利可圖,那麼一些的盟友都可以放下。
  • 鐵娘子果然不簡單,默克爾臨別演講震撼歐洲!英法紛紛赴華求合作
    【撰文:東方之星/編輯:小懶】默克爾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已經掌握歐洲經濟體15年了而且把局勢掌握把控的非常的好,外界對她的評價非常高,對她的讚美不亞於歷史上有作為的總統,歐洲行長拉加德在社媒上評價默克爾是"
  • 歐洲苦美久矣!默克爾再度作出重要表態,或讓美國如坐針氈
    美國想要拉攏歐盟共同對付俄羅斯等大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美國一邊打壓著歐洲,還想要歐洲出工出力,顯然是不現實的。據環球網7月13日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表態稱,「正如我們親身經歷的那樣,你不能用謊言和虛假信息來抗擊疫情,正如你不能用仇恨或煽動仇恨來抗擊疫情一樣。」
  • 歐洲再次傳出壞消息,默克爾流淚懇求支持,全世界目光看向中國
    隨著冬季到來,新冠疫情對全球不少區域產生了第二次威脅,原來在防控上做的比較好的一些歐洲國家也面臨疫情反撲的困境。德國最近在疫情上的形勢不容樂觀,為此默克爾不得不在原有的管控措施上進一步加強力度。默克爾公開懇求民眾支持德國的防疫工作,甚至因此落淚。在疫情反撲的形勢如此嚴峻的時候,全世界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期待中國的行動。
  • 面對德國混亂的局勢,鐵娘子默克爾忍不住落淚
    巾幗不讓鬚眉的德國鐵娘子默克爾終究也只是個女人,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她沒有示弱,反而採取一系列抗疫措施將德國的新冠疫情控制在一個絕佳的局面,雖然依舊有人因感染新冠而去世,但是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抗議標兵了。
  • 莫裡亞難民營火災背後:歐洲各國表態映射人間冷暖
    【歐洲時報9月17日白劼編譯】希臘莫裡亞難民營的火災,將難民話題推到了德國政府的最高議事日程上。如何營救難民令這個國家無比糾結,然而歐洲其他國家卻出奇地安靜,原因何在? 9月9日,希臘萊斯沃斯島,發生火災後逃離莫裡亞難民營的難民和非法移民在路邊休息。
  • 默克爾的野望:從未放棄德國重返世界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最近的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疫情之後歐洲的經濟恢復和振興必須立刻開始,德國有責任挑起這副擔子,幫助歐洲各個國家順利走出這次危機。這種積極的表態,被人們普遍稱讚為體現了一個歐洲大國的擔當。
  • 默克爾:全境「硬性封鎖」!
    聖誕假期將至,但隨著冬天的到來,新冠疫情卻不斷惡化,不僅美國疫情焦灼,歐洲多國疫情也日益惡化。多國累計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創下疫情以來的新高,不得不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各聯邦州州長就疫情形勢進行磋商後宣布,全境將從12月16日就開始大規模收緊對公共生活的限制,施行「硬性封鎖令」至明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