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團長邱火林從臺灣回京這些日子裡,每每回想兩岸同胞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唱《龍的傳人》情景時,總是心潮澎湃。
在臺灣中南部地區遭受「八八水災」一周年之際,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兩場以「八八重建、攜手藍天」為主題的公益演出活動,所得善款全部捐獻災區,為災區民眾重建家園獻出愛心。
那些天,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深入臺灣的兒童樂園、幼兒園和敬老院,開展了一系列聯誼活動。那令人難忘的一幕幕,記載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濃濃深情。
「如果」遇到「藍天」,傳統文化之光照耀兩岸兒童心靈
創建於1982年的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主要成員為5至6歲半的小朋友,28年來先後創編600多個弘揚中華文化的兒童節目。曾先後出訪過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香港、澳門等地區,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過專場演出。
7月27日,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到達臺北的第二天,就與臺灣如果兒童劇團進行了一次交流對談。
臺灣如果兒童劇團團長趙自強動情地說,「如果」遇到「藍天」,不僅僅是兩個藝術團體的交流,更是為兩岸兒童藝術表演啟動歷史性的第一次接觸。
趙自強介紹,創立於2000年的「如果」,目標在製作適合親子欣賞的表演藝術作品,10年獨立製作18口大戲,劇本年年獲得兒童「金劇獎」,一年演出超過300場。
這次歷史性的接觸,談及最多的是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問題。
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藝術總監張天宇表示,兩岸要深入發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派和原創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和中華文化的獨特神韻。
「我們這次帶給臺灣同胞的大型兒童童話歌舞劇,就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為核心內容!」張天宇說。
兒童劇目創作應反映時代需求,是「如果」和「藍天」對談中形成的共識。張天宇說,兩岸同胞共享一片藍天,就要共同呵護這片藍天。比如「藍天」排演的《哪吒與金翅鳥》,劇情裡就加入了環保的概念,教育小朋友要對自然環境給予尊重。
臺上臺下共唱《龍的傳人》,兩岸的親情融成熟悉的旋律
「老虎」通過照鏡子學會了微笑,月宮裡的「玉兔」呼籲地球關注環境問題,「紅鬃烈馬」與「藏羚羊」賽跑,「小狗旺旺」當上速遞員誠實又敬業…… 7月28日、29日晚,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的149名小朋友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演繹了「不一樣」的十二生肖。
每場演出開始前,慕名前來的臺北市民都早早排起了長龍,大家都想一睹大陸兒童藝術團的風採。作為5歲男孩母親的江潔萍女士,早就從網際網路上看到,《十二吉祥》表現了十二生肖的和諧相處、堅強勇敢和奮發向前,充滿著童心、童真和童趣。為此,她特意帶兒子蔡容宇來「大開眼界」。
當晚的演出,2500個座位的禮堂座無虛席,沒有座位的觀眾就坐在走道上或乾脆站著看完全部演出,現場掌聲、歡笑聲不斷。
「十二生肖其實代表了天下所有的炎黃子孫。我們取名叫《十二吉祥》,祝願所有的炎黃子孫家庭幸福,和和美美,中華民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藍天兒童藝術團文學統籌張秦林動情地說。
小藝術家們謝幕時,臺北的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臺上臺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龍的傳人》。
小天使們「相見歡」,為明天播下友好和平的種子
「真是想不到,北京的小朋友還會唱這麼多臺灣童謠!」7月30日上午,當ego臺灣租車旅遊集團公司總經理徐浩源在「小人國」兒童主題樂園聽完臺灣童謠《丟丟銅》和《炒米香》後,發出這樣的感嘆。
位於桃園的「小人國」兒童主題樂園,是一座以比例縮小方式呈現世界知名建築物的多功能文化主題樂園。
在徐浩源先生的安排下,北京的小朋友和臺灣兒童攜手暢遊。小朋友遊覽了迷你臺灣區、迷你大陸區,觀賞了萬裡長城、天壇、紫禁城……
「你覺得臺灣好玩嗎?這是我家裡的電話,打給我哦!」臺灣桃園福曼珊託兒所的江承翰小朋友在送給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小朋友的卡片上這樣留言,並留下電話號碼。
當日上午,藍天兒童藝術團一部分小朋友還來到福曼珊託兒所,和臺灣小朋友舉行「兩岸小天使相見歡」聯誼活動。表演節目時,兩岸小天使之間剛接觸時的陌生感和拘謹很快就消失了。託兒所的小朋友紛紛奔向草坪,來到北京小朋友中間,大家手牽手,一起歌唱《春曉》《靜夜思》等唐詩和臺灣童謠等,並隨節奏起舞。
為了給彼此留下紀念,小朋友們來到教室,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在一張折合卡片上畫畫並寫上自己想說的話送給對方。
臺灣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理事長吳梅雀女士表示,兩岸小朋友通過畫畫和歌舞表演等交流,可以彼此傳遞愛和感情,為兩岸共創美好明天埋下美好的種子!
曲曲稚嫩的「唐詩聯唱」,故鄉情牽動老老少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小朋友充滿童趣的「唐詩聯唱」,讓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的老人們一個個熱淚盈眶……
7月31日下午,得知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的小朋友要來看望他們,敬老院的老人們心情分外激動,他們特意讓院方掛起一個橫幅:「跨海送情、關懷敬老」。
一進敬老院,孩子們便用閩南語問候:「阿公、阿麼好……」甜美的問候,贏得老人們的感動。73歲的孫建策老人直誇孩子們伶俐乖巧,閩南語說得好。
「好好好,謝謝孩子們!」浩然敬老院的老人都沒有子女,看到孩子們的到來,他們格外高興。有的拉著孩子們的小手,有的為孩子們捋頭髮,問孩子們累不累、渴不渴、喜歡不喜歡臺灣……
接著,歌舞節目《我是快樂的吉祥鳥》拉開了孩子們表演的序幕。歡快的節奏、輕巧的舞姿、天使般的笑容,贏得了老人們陣陣熱烈掌聲。
祖籍浙江杭州的桑懷音老人,今年91歲,布滿皺紋的臉龐笑開了花。桑奶奶說,「北京小朋友甜美的歌聲比臺灣的水果還甜,都甜到我心裡去了……」
一首《靜夜思》唱完之後,老人們動情地說:「我是山東的……」「我是四川的……」「我是浙江的……」「我是河南的……」「我們想念家鄉啊……」
最後一個節目《當我們同在一起》,將聯誼活動推向了最高潮。音樂響起時,孩子們紛紛撲向老人身邊一起歌唱。當飽經風霜、布滿皺紋的臉與歡樂可親、充滿童真的臉緊緊貼在一起時,中華民族血濃於水、骨肉相連的親情,感染著現場每一個人,許多老人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哲遠)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7月31日,小演員們與老人們依依惜別。
當日,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的孩子們來到臺北市浩然敬老院看望老人,為他們送水果、表演精彩節目。活動結束後,老人們拉著孩子們的手,依依不捨。
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