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兩岸小天使共唱《龍的傳人》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團長邱火林從臺灣回京這些日子裡,每每回想兩岸同胞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唱《龍的傳人》情景時,總是心潮澎湃。

在臺灣中南部地區遭受「八八水災」一周年之際,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兩場以「八八重建、攜手藍天」為主題的公益演出活動,所得善款全部捐獻災區,為災區民眾重建家園獻出愛心。

那些天,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深入臺灣的兒童樂園、幼兒園和敬老院,開展了一系列聯誼活動。那令人難忘的一幕幕,記載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濃濃深情。

「如果」遇到「藍天」,傳統文化之光照耀兩岸兒童心靈

創建於1982年的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主要成員為5至6歲半的小朋友,28年來先後創編600多個弘揚中華文化的兒童節目。曾先後出訪過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香港、澳門等地區,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過專場演出。

7月27日,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到達臺北的第二天,就與臺灣如果兒童劇團進行了一次交流對談。

臺灣如果兒童劇團團長趙自強動情地說,「如果」遇到「藍天」,不僅僅是兩個藝術團體的交流,更是為兩岸兒童藝術表演啟動歷史性的第一次接觸。

趙自強介紹,創立於2000年的「如果」,目標在製作適合親子欣賞的表演藝術作品,10年獨立製作18口大戲,劇本年年獲得兒童「金劇獎」,一年演出超過300場。

這次歷史性的接觸,談及最多的是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問題。

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藝術總監張天宇表示,兩岸要深入發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派和原創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和中華文化的獨特神韻。

「我們這次帶給臺灣同胞的大型兒童童話歌舞劇,就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為核心內容!」張天宇說。

兒童劇目創作應反映時代需求,是「如果」和「藍天」對談中形成的共識。張天宇說,兩岸同胞共享一片藍天,就要共同呵護這片藍天。比如「藍天」排演的《哪吒與金翅鳥》,劇情裡就加入了環保的概念,教育小朋友要對自然環境給予尊重。

臺上臺下共唱《龍的傳人》,兩岸的親情融成熟悉的旋律

「老虎」通過照鏡子學會了微笑,月宮裡的「玉兔」呼籲地球關注環境問題,「紅鬃烈馬」與「藏羚羊」賽跑,「小狗旺旺」當上速遞員誠實又敬業…… 7月28日、29日晚,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的149名小朋友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演繹了「不一樣」的十二生肖。

每場演出開始前,慕名前來的臺北市民都早早排起了長龍,大家都想一睹大陸兒童藝術團的風採。作為5歲男孩母親的江潔萍女士,早就從網際網路上看到,《十二吉祥》表現了十二生肖的和諧相處、堅強勇敢和奮發向前,充滿著童心、童真和童趣。為此,她特意帶兒子蔡容宇來「大開眼界」。

當晚的演出,2500個座位的禮堂座無虛席,沒有座位的觀眾就坐在走道上或乾脆站著看完全部演出,現場掌聲、歡笑聲不斷。

「十二生肖其實代表了天下所有的炎黃子孫。我們取名叫《十二吉祥》,祝願所有的炎黃子孫家庭幸福,和和美美,中華民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藍天兒童藝術團文學統籌張秦林動情地說。

小藝術家們謝幕時,臺北的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臺上臺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龍的傳人》。

小天使們「相見歡」,為明天播下友好和平的種子

「真是想不到,北京的小朋友還會唱這麼多臺灣童謠!」7月30日上午,當ego臺灣租車旅遊集團公司總經理徐浩源在「小人國」兒童主題樂園聽完臺灣童謠《丟丟銅》和《炒米香》後,發出這樣的感嘆。

位於桃園的「小人國」兒童主題樂園,是一座以比例縮小方式呈現世界知名建築物的多功能文化主題樂園。

在徐浩源先生的安排下,北京的小朋友和臺灣兒童攜手暢遊。小朋友遊覽了迷你臺灣區、迷你大陸區,觀賞了萬裡長城、天壇、紫禁城……

「你覺得臺灣好玩嗎?這是我家裡的電話,打給我哦!」臺灣桃園福曼珊託兒所的江承翰小朋友在送給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小朋友的卡片上這樣留言,並留下電話號碼。

當日上午,藍天兒童藝術團一部分小朋友還來到福曼珊託兒所,和臺灣小朋友舉行「兩岸小天使相見歡」聯誼活動。表演節目時,兩岸小天使之間剛接觸時的陌生感和拘謹很快就消失了。託兒所的小朋友紛紛奔向草坪,來到北京小朋友中間,大家手牽手,一起歌唱《春曉》《靜夜思》等唐詩和臺灣童謠等,並隨節奏起舞。

為了給彼此留下紀念,小朋友們來到教室,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在一張折合卡片上畫畫並寫上自己想說的話送給對方。

臺灣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理事長吳梅雀女士表示,兩岸小朋友通過畫畫和歌舞表演等交流,可以彼此傳遞愛和感情,為兩岸共創美好明天埋下美好的種子!

曲曲稚嫩的「唐詩聯唱」,故鄉情牽動老老少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小朋友充滿童趣的「唐詩聯唱」,讓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的老人們一個個熱淚盈眶……

7月31日下午,得知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的小朋友要來看望他們,敬老院的老人們心情分外激動,他們特意讓院方掛起一個橫幅:「跨海送情、關懷敬老」。

一進敬老院,孩子們便用閩南語問候:「阿公、阿麼好……」甜美的問候,贏得老人們的感動。73歲的孫建策老人直誇孩子們伶俐乖巧,閩南語說得好。

「好好好,謝謝孩子們!」浩然敬老院的老人都沒有子女,看到孩子們的到來,他們格外高興。有的拉著孩子們的小手,有的為孩子們捋頭髮,問孩子們累不累、渴不渴、喜歡不喜歡臺灣……

接著,歌舞節目《我是快樂的吉祥鳥》拉開了孩子們表演的序幕。歡快的節奏、輕巧的舞姿、天使般的笑容,贏得了老人們陣陣熱烈掌聲。

祖籍浙江杭州的桑懷音老人,今年91歲,布滿皺紋的臉龐笑開了花。桑奶奶說,「北京小朋友甜美的歌聲比臺灣的水果還甜,都甜到我心裡去了……」

一首《靜夜思》唱完之後,老人們動情地說:「我是山東的……」「我是四川的……」「我是浙江的……」「我是河南的……」「我們想念家鄉啊……」

最後一個節目《當我們同在一起》,將聯誼活動推向了最高潮。音樂響起時,孩子們紛紛撲向老人身邊一起歌唱。當飽經風霜、布滿皺紋的臉與歡樂可親、充滿童真的臉緊緊貼在一起時,中華民族血濃於水、骨肉相連的親情,感染著現場每一個人,許多老人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哲遠)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7月31日,小演員們與老人們依依惜別。

當日,北京藍天兒童藝術團的孩子們來到臺北市浩然敬老院看望老人,為他們送水果、表演精彩節目。活動結束後,老人們拉著孩子們的手,依依不捨。

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相關焦點

  • 2020上海-臺北文學營開幕 兩岸青年才俊共論虛構與真實
    圖說:「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現場昨天下午,在上海南昌路上的一見圖書館裡,上海和臺北的作家們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兩場跨越海峽的精彩對話,這意味著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誌和《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
  • 《臺海滇雲》舉行分享會 共敘兩岸親情 共話文化傳承
    《臺海滇雲》舉行分享會 共敘兩岸親情 共話文化傳承 原標題:   新華社臺北1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長篇紀實文學作品《臺海滇雲》分享會3日起在臺灣南投、臺北、桃園接連舉辦三場,兩岸作家、文學愛好者、臺灣雲南籍同鄉參加,共敘兩岸親情,共話文化傳承。
  • 第四屆海峽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在臺北開幕
    新華社臺北11月22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第四屆海峽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22日在臺北開幕。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書畫聯展讓兩岸民眾更加了解中華文化,拉近兩岸人民感情,相互交流學習,共同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復興。
  • 兩岸少年「雲端」繪童趣
    不久前,透過視頻連線,臺灣青年蔣皓玉表示,希望今年疫情可以好轉,讓兩岸青年可以趕快相遇、相識。這是日前福建福州舉辦的「2020陽光海峽——兩岸少年藝術展」上,發生的溫馨一幕。該藝術展作為「2020·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雲上交流營活動的收官之作,集中展覽了兩岸少年透過雲端分享的精彩視頻,並設置多元藝術分享和互動環節。
  • 2020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
    新華社臺北9月19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2020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19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開幕。兩岸200位名家的書法篆刻展、100位青少年的漢字藝術創作展、26個書法篆刻團體參與的「漢字藝術嘉年華」等活動,讓民眾近距離體驗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
  • 兩岸少年藝術展福州開幕 展示閩臺兒童「雲」交流集錦
    呂明 攝當天,「2020陽光海峽——兩岸少年藝術展」在福州朱紫坊拉開帷幕。該藝術展作為「2020·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雲上交流營活動的收官之作,集中展覽了兩岸少年透過雲端分享的精彩視頻,並設置多元藝術分享和互動環節。臺灣青年蔣皓玉透過視頻,回憶了13年前來到福建參加活動的場景。
  • 京臺學者會聚臺北共研中華文化與臺灣發展
    新華社臺北6月3日電(記者查文曄 章利新)由臺灣大學主辦,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與臺灣絲路文化協會合辦的第二屆京臺學者共研會系列活動3日在臺北開幕。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文化視野下的臺灣發展與兩岸關係,與會者圍繞臺灣發展的當代文化脈絡與前瞻、兩岸青年交流的回顧與展望等主題舉行兩場專題研討會,並就兩岸青年教學經驗、臺灣私人興學理念進行專題座談會,還將對臺灣宗教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進行考察研習。  開幕式上,臺大副校長張慶瑞致辭表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當代世界更凸顯出東方文明與智慧的價值。
  • 海峽論壇:跨海來相會 共敘兩岸情
    臺灣有關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克服困難,前來共襄盛舉,體現了發展兩岸關係的責任、擔當和勇氣。至於疫情帶來的時空限制,辦法總比困難多,本屆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藉助網際網路技術舉辦各種「雲上」活動,帶來生動體驗,兩岸民眾參與度大幅提升,「雲端相會」成為論壇新形態、新亮點。  兩岸同胞是骨肉天親,是同文同種的兄弟姐妹。
  • 臺媒: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釋出兩岸溝通善意
    原標題:臺媒: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釋出兩岸溝通善意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以「城市防疫 智慧經濟」為主題的「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22日通過兩地視頻連線方式舉行。龔正表示,從2010年以來上海與臺北兩市展開多形式、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在包含經貿、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與青少年交流等領域取得豐碩合作成果,讓兩地民眾增進了解,兩地同胞感情越來越深厚,兩市交流已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龔正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影響,讓今年雙城論壇以視頻模式召開,而上海臺北都經受住疫情的嚴峻考驗。
  • 王菲臺北個唱門票達1870元 追平劉家昌紀錄
    據香港媒體報導,天后王菲在帶起內地演唱會最貴門票2500元人民幣之後,明年臺北小巨蛋的最高門票也定為
  • 龍的傳人,你可知道龍是何時出現在中國的嗎?
    《龍的傳人》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臺灣著名音樂人侯德健在1978年時創作的,歌詞很直白地講出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聲,不論何時、身處何方,我們都是龍的傳人,身為龍的傳人我們很自豪。我們是龍的傳人的這種觀念,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任何人刻意的去告訴我們。可是作為龍的傳人,你知道龍是何時出現在中華大地的嗎?十二生肖中唯有龍是種神獸,在我們已知的世界中它似乎不存在,因此我們對龍很熟悉卻也很陌生。關於龍的起源,讓我們通過神話故事和歷史記載去探究它的奧秘。
  • 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兩岸藝術雅集筆會
    原標題: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兩岸藝術雅集筆會  新華網臺北6月26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由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的兩岸「君子之風——梅蘭竹菊」藝術雅集筆會活動26日揭開序幕,兩岸多位書畫名家受邀出席,並在現場揮毫,以書畫會友。
  • 兩岸少年藝術展在福州開幕
    呂明 攝圖為大屏幕上的臺北現場,小朋友在共同繪製「陽光海峽號」宇宙飛船。 呂明 攝小朋友體驗樹枝手工。 呂明 攝小朋友體驗電腦編程。 呂明 攝1月9日,「2020陽光海峽——兩岸少年藝術展」在福州朱紫坊正式拉開帷幕。
  • 「偶們」共傳承 兩岸青少年同習木偶非遺文化
    「偶們」共傳承 兩岸青少年同習木偶非遺文化 2020-11-22 21:36:00 6歲的臺灣小女孩翁諳諳走進這片木偶非遺文化展區,在捏麵人攤位前流連忘返,問道「我能一起捏嗎」,隨後她專注地學起來。  21日,兩岸青少年木偶研學營在福州開營,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泉州、漳州及臺灣等地木偶劇團,以展覽展演、授課、參訪等方式,為兩岸青少年舉辦研學交流活動。
  • 學者:兩岸法學系出同源 應共促法治發展
    學者:兩岸法學系出同源 應共促法治發展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 鄭巧)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22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兩岸法學界、法律界近200位學者濟濟一堂,圍繞「兩岸法治經驗回顧與前瞻」這一主題進行交流探討。
  • 《龍的傳人》第五季招募令|不到瀟湘豈有詩?
    品經典詩詞,承國學精粹,金鷹卡通衛視 優學派《龍的傳人》 第五季選手招募【長沙賽區】海搜即將啟動!詩詞江湖、群雄再起,你!金鷹卡通《龍的傳人》:超級IP廣納少年英才《龍的傳人》是金鷹卡通打造的全國首檔親子國學傳承節目,旨在中小學中傳承和發揚詩詞等華夏文明精華,從2017年6月開播至今已有四季,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
  • 2020臺北夏季旅展開幕 兩岸展區邀臺灣民眾「雲遊」大陸
    新華社臺北7月17日電(記者傅雙琪、祁星)和毛茸茸的熊貓握手、與紫禁城天壇合影、體驗「騎行中華」動感單車……17日開幕的2020臺北夏季旅展上,兩岸展區為臺灣民眾提供了「雲遊」大陸的多樣化體驗。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主任任佳燕介紹,這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海旅會在臺灣參加的第一場旅遊展會。這次兩岸展區面積達225平方米,以「美麗中華——雲·遊大陸」為主題,設置了AR體感互動拍照區、單車騎行體驗區、LED多媒體展示舞臺、好康產品販售區和文宣資料打卡區等。
  • 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門和臺北同步舉行 汪洋致信祝賀
    新福建東南網12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周琳/文、張永定/攝)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市和臺北市同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向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發賀信,代表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年會召開表示祝賀,向峰會全體會員和與會嘉賓致以問候。汪洋表示——經濟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 兩岸「小三通」破堅冰 閩臺立體交通更便捷
    53年前的「8·23」炮戰及隨後的國共雙方零星炮擊一直延續了20餘年。直至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首倡兩岸「三通」議題,海峽兩岸由軍事對峙逐步走向交流融合。正式開啟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民間交流與合作大門的事件,則是源自福建沿海地區與臺灣金馬澎地區間的兩岸「小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