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這些原因可能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

2020-12-14 文文科技秀

我們為什麼要離開地球,為什麼我們要探索太空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首先地球是好好的,至少對人類來講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化中,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自然災害增加。你可能看到的是房屋建築被颱風海嘯摧毀,人民流離失所,但是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這是因為有了衛星照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能夠提前得到預警撤離危險區域

今年8月18日,一個汽車大小的隕石再次擦邊飛過地球,天文學家依然沒有提前觀測到,要知道在六千六百萬年前一顆直徑十一公裡的隕石以每秒二十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就把恐龍給滅絕了。假設人類能夠活過氣候變化和隕石撞擊,我們在這裡居住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給地球提供能量的太陽是有一個保質期的,總有一天太陽的能量會耗盡,但是他臨終之前會膨脹幾百倍,過高的溫度會蒸發。海洋湖泊裡面所有的水分會吞噬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生命。我猜想很多人可能會說對你說的沒錯,但那是在很多年以後的事情,我現在身邊就有人吃不起飯,看不起病。如果說宇宙是一片沙漠,地球可能是一粒沙子。如果有人說地球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所有的星球也沒有一個會適合人類居住

不知道人類為什麼要去探索太空,不如我再告訴你一些和你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吧,手機,相機,筆記本電腦,滑鼠粘扣,奶粉,煙霧探測器,凍乾食品。這些都是因為太空女性而發明的,還有無線耳機,耳溫槍、淨水器等等。

耳機

還有很多很多,你根本想像不到的東西都適合太空旅行。有關的我們之所以能夠用很便宜的價格換取他們對生活質量的提高,正是因為半個多世紀之前,人類決定探索宇宙。也許太空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有一天讓人類離開地球,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自己,了解這個藍色星球人類的共同家園。只有當你站在這個角度觀看地球的時候,你才知道那個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是多麼的美麗,才會發現那些人為劃分的各種邊境邊界是多麼的不可識別。那些上百年千年的恩怨,在縹緲的宇宙中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但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夢想有一天我要自己駕駛飛機飛上藍天,但我在實現了這個夢想。以後,我又想把機頭對準地面,享受那種太空的失重感覺,也許冒險的基因就寫在人類的DNA裡面

太空

某著名職業機構今年四月在幼兒園展開了一個活動,調查孩子長大了想從事什麼職業的調查,選出了幾個出現頻率最高的答案。科學家,舞蹈家,演員,醫生,飛行員和太空人。這些孩子不知道他們當太空人的機會大大低於其他任何職業,甚至根本沒有可能。但是任何一個有愛心的小孩,懂得教育的人都不會忍心告訴他們,這個理想是非常可笑的。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理想,孩子們會更加刻苦地學習,更嚴格的要求自己。

宇宙

雖然這個夢想不大可能實現,但是多少孩子會因此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呢。最後,我想引用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的話:「你為什麼要執意攀登珠峰的話,因為它就在那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要進行太空採礦?原來一切都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人類之所以對宇宙充滿無盡的期望,除了對宇宙的神秘感興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宇宙到處都是財富,只要你有先進的技術和能力,你很快就能夠在宇宙中獲得無法想像的財富。所以隨著人類太空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它就是太空採礦。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麼人類要進行太空採礦?
  • 為什麼返回地球的太空人,基本都要坐輪椅擔架,背後原因讓人心疼
    為什麼返回地球的太空人,基本都要坐輪椅擔架,背後原因讓人心疼眾所周知,只有聰明的動物才有無限的求知慾。而人類恰恰屬於這一類,所以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同時也在不斷研發探索的工具。
  • 人類太空探索總是需要馬斯克這樣的人,沒有他也會有別人
    馬斯克發推文表示,公布試驗失敗爆炸的原因,而且表示獲得飛行所需要的所有數據。馬斯克的計劃是要在2050年向火星移民100萬人。他要將單人移民的成本控制在200萬人。星艦計劃就是為了這個。還有報導稱他想要當火星總統。有人可能會問,馬斯克異想天開,因為現在考慮到成本問題,人類重返月球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現在他就已經將目標瞄準了火星,這個根本就不現實。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月球,人類太空探索目標的交匯之地
    肉眼看不見的新冠病毒,攪得地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甚至,連太空探索公司的老闆埃隆·馬斯克都未能倖免。然而,這並不能阻止人類探索太空之夢。 從20世紀中葉美蘇爭霸時期超級大國之間的太空競爭,到如今,人類探索太空的方式在發生著改變。
  • 人類不再登月的原因不是技術不允許,是這些原因太現實了
    自上個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類甚至依靠自己的智慧政府踏上宇宙之路,這一切都歸功於人類航天科技的非凡突破。人類最後一次登月已經過去很久了,為什麼人類不再向月球進軍?為什麼我們的國家不努力走向月球呢?秘密是什麼?為什麼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保持同樣的態度,不再向月球發送太空人。畢竟月球作為離我們的行星,應該是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站。然而人類最後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在此期間,人類已經將其航空目標轉移到其他星球。為什麼?我想告訴大家,人類停頓登月有幾個實際原因!
  • 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除了猴子、猩猩和狗,還有哪些動物上過太空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上,到太空中遨遊甚至失去生命的不止太空人,還有成百上千的各種動物,除了人們熟悉的猩猩、猴子和狗之外,還有多種其他種類的物種,他們都為人類太空事業做出了貢獻。在那之後,多個國家陸續將果蠅送入太空做研究。之所以果蠅會受到如此重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人類在基因科技上認識更深之後,發現他的遺傳密碼有四分之三和人類的疾病基因相似,甚至是連生活作息時間都和人類差不多,天黑後也需要睡覺休息。
  • 從楊利偉親歷「太空敲門聲」及十七年後的原因揭示看宇宙探索之路
    在螞蟻面前,我們人類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但是,地球卻容納下了生活其中的所有人類,而太陽系又比地球大,銀河系又比太陽系大,總星系又比銀河系大……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真的太渺小了。宇宙因其廣袤而充滿了眾多未知的可能,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這些未知因素也會接踵而至。03年,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過「敲門聲」,後來他也再沒太空之旅,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
  • 為什麼大多數動物都是趴著睡覺,而人類則是仰著?
    如果你去過動物園、家中養過貓狗、或哪怕看過動物世界,你會發現大多數動物在睡覺的過程中,姿勢幾乎都出奇的一致的趴著睡覺,更準確來說,這些動物都是蜷縮著睡覺。反觀人類,雖然我們也可以將自己縮成一團,但這樣的姿勢並不舒適,當然我們也可以隨心情擺出各種姿勢,其中就包括在動物身上極少看到的仰睡姿勢,不過為什麼大多數動物都是趴著睡覺,而人類則是仰著呢?
  • 月球,人類太空探索交匯之地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一方面,諸多私營公司加入了探索太空領域,他們有短期目標,也有長期期許;另一方面,一些太空探索領域的大國、強國,則繼續著深空探索之夢。而月球,則成了許多太空探索目標的交匯之地。 肉眼看不見的新冠病毒,攪得地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甚至,連太空探索公司的老闆埃隆·馬斯克都未能倖免。然而,這並不能阻止人類探索太空之夢。
  • 為什麼科學家要在太空中培育人體器官?
    人們在太空環境下,零重力可能會影響人體器官正常生長,這就是為什麼太空實驗頗有價值,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從生物科學的新視角去探索人體組織的生長之謎。相比之下,在失重條件下,細胞可以自由組織成正確的三維結構,而不需要支架基質。在太空零重力條件下,研究人員發現人體組織生長的可能新方式,例如:不使用支架生長的軟骨和血管,在人工環境中模擬它們的自然細胞排列,雖然這並不是在子宮中發育過程(畢竟子宮也會受到重力影響),但太空零重力環境對於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生長具有一定的優勢。
  • 《星際探索》——極其浪漫的太空公路片,一場探索人類精神的旅程
    《星際探索》是由詹姆斯·格雷執導,布拉德·皮特、湯米·李·瓊斯、麗芙·泰勒、唐納德·薩瑟蘭、魯絲·內伽、約翰·奧提茲聯袂主演的科幻電影 。《星際探索》劇情有關於人類的一個尋找外星智慧生物的秘密項目。這也是很多人覺得《星際探索》「虎頭蛇尾」的原因,畢竟影片前面故事背景的建構,還有劇情的鋪墊和冒險,都比結局來得更具力量,而結局卻最後落到了一個小格局上。這就像觀眾情緒好不容易被影片推上雲霄飛車的頂端,準備想第三幕來個一瀉千裡的快感,結果雲霄飛車突然變成了摩天輪緩緩下降到地面,估計觀眾打低分的原因就在於此。
  • 【好書推薦】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孩子從小應該多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慢慢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
  • 一起探索,人為什麼是人?人類的起源於何處?
    可能想到的就是人類應該由這樣進化過來的吧,其實寫這本書的人並不是想要表達這個意思,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說,在地球上曾經出現過這些種族,類似於人類的生命。原著中總共畫了15種,這都是通過石化石所發現的,曾經者是在地球上生活過的,類似於人的生物。這些都是接近於人類,但不是人類。
  • 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不相信宇宙有神?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從古至今,有關神的信仰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尤其是在缺乏科學的遠古時期,基本每一個人都有神的信仰。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進入科技時代之後,雖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在信仰神,但是大多數的人都不相信宇宙有神的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 「太空葬禮」是否可行?人類屍體在太空中有何歸宿?是永恆的嗎?
    當年,地心說佔據了主流,以至於後來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都被宗教分子認為是"大逆不道"。而如今看起來,這些人真是太無知了。人類正式探索太空的階段,應該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前蘇聯將彈道飛彈改裝成運載火箭,並且發射出了首顆人造衛星!在這之後,人類就開始正式的探索外太空了。
  • 為什麼一定要走向太空?
    我自己隱隱有個感覺,人類的下一次大突破,大概率會在生物科技和航天科技兩個領域,但我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時候徹底爆發。當然,大家都知道太空經濟是人類歷史上最最最燒錢的領域,你看,我一連用了三個最。 不久呢,鎮上的老百姓都聽說伯爵在大量花錢一個沒用的玩意上,開始紛紛抱怨,「你看,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而他呢,卻為那個閒人沒用的發明亂花錢」。伯爵聽了後,不為所動,繼續資助這個奇人的發明,後來大家知道了,這個奇人發明的是什麼啊?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現代醫學帶來了空前的發展,也是人類戰勝各種瘟疫和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開始了月球探測,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進入了另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開始對宇宙進行什麼樣的探索?本文是麥可羅斯頓對人類在新的一年裡在宇宙探索中完成的事件的梳理和預告。第一,中美探測器於2月聚集在火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