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走向太空?

2020-12-16 騰訊網

100年後,誰將統一人類走向太空?這個波瀾壯闊的問題,是我2015年花了5天寫的一篇長文的標題。這幾天,SpaceX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成功後,這個大問題又一次浮現在了我的腦子裡。這個信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代表美國正式進入了商業航天的載人時代

風險投資人會比較關注未來的科技趨勢,是因為科技S曲線的每一次躍遷都會成為風險投資最豐盛的水草。我自己隱隱有個感覺,人類的下一次大突破,大概率會在生物科技和航天科技兩個領域,但我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時候徹底爆發。當然,大家都知道太空經濟是人類歷史上最最最燒錢的領域,你看,我一連用了三個最。

1970年,尚比亞修女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 )給恩斯特·施圖林格(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寫信,她質問博士: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還吃不上飯,你們怎麼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金呢?施圖林格很快給修女回了信,這封信裡講了個故事:

400年前,德國到處在爆發一場可怕的瘟疫。一個小鎮上,有個心地善良的伯爵,會將自己的一大塊收入捐給鎮上的窮人,接濟他們。有一天,這個伯爵碰到了一個奇人,他家裡只有一個工作檯和一個實驗室,他每天沒日沒夜把一些小玻璃片磨成鏡片,然後呢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裡,用來觀察非常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可以通過鏡片,看到非常多平常根本看不見的小生物迷住了,感覺像魔法,於是呢,他就開始大量資助這個奇人繼續這個發明

不久呢,鎮上的老百姓都聽說伯爵在大量花錢一個沒用的玩意上,開始紛紛抱怨,「你看,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而他呢,卻為那個閒人沒用的發明亂花錢」。伯爵聽了後,不為所動,繼續資助這個奇人的發明,後來大家知道了,這個奇人發明的是什麼啊?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現代醫學帶來了空前的發展,也是人類戰勝各種瘟疫和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

施圖林格的這封《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回信非常精彩,隨後由NASA發表在了媒體上,大家可以去看看。我認為這是一封意義十分深遠的信,即使到今天,不只是美國大眾,在我們國家也會有一定比例的人們與尚比亞修女一樣有著同樣的不解與質疑。

人類走向太空,要探索宇宙是必然的,是一定肯定確定會發生的,只是時間問題,為什麼?一個負熵系統必須藉助外部能量注入才能運轉,地球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再過幾十年,這個生態一定會被人類壓榨到極限,生物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都會趨於平衡態。

人類自身的科技內捲化,不走向太空,是無路可走的,不然怎麼辦?回到我們老子哲學的小國寡民,不假工具的返祖時代嗎?科技本身就是潘多拉盒,一旦打開,就是黑暗森林的叢林法則,幾千英法聯軍能燒掉圓明園,一個是民沒有國,組織不起來,一個是科技的碾壓優勢,屬於降維打擊

這個話題是一個非常深刻,和深遠的話題,留一點更內涵的東西,下一期再講。

相關焦點

  • 中國太空3D列印的樣件成品什麼樣?為什麼要跑到太空中做試驗呢?
    為什麼一定要跑到太空中做試驗呢?專為「複雜結構」而生的3D列印技術先說技術。3D列印本質上是一種逐層製造技術,又稱增材製造技術,字面意思,就是製造過程中材料是往上加的。與之對應的是傳統的減材製造技術,如車、銑、刨、磨等,材料是往下減的。
  • 人類為何要走向太空?中國開啟宇宙大航海?
    但此事也提醒人類,人類走向太空的進程已經開始,是時候制定一個基本準則來規範人類在太空的行為了。今天我就此話題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人類為何要走向太空
  • 為什麼科學家要在太空中培育人體器官?
    人們在太空環境下,零重力可能會影響人體器官正常生長,這就是為什麼太空實驗頗有價值,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從生物科學的新視角去探索人體組織的生長之謎。在太空零重力條件下,研究人員發現人體組織生長的可能新方式,例如:不使用支架生長的軟骨和血管,在人工環境中模擬它們的自然細胞排列,雖然這並不是在子宮中發育過程(畢竟子宮也會受到重力影響),但太空零重力環境對於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生長具有一定的優勢。國際空間站正在進行該項研究,目前太空人整操作一系列實驗用來研究優化組織生長,分析基礎科學、個性化醫學和器官移植。
  • 楊利偉當年進太空,為何一定要隨身攜帶手槍?情況遠比想像更危險
    進入太空後,全國人民幾乎都為楊利偉捏了一把汗,一方面全國人民都為自己國家第一次有太空人進入太空而感到自豪和激動;另一方面太空人的安全問題讓人們感到擔憂。儘管我們對遙遠的太空有無限的想像,但是,在我們的華夏大地上,還沒有人進入過太空,太空到底是什麼樣子,這次楊利偉升入太空是否安全?人的心靈裡有太多太多的疑問。
  • 為什麼人類要進行太空採礦?原來一切都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所以隨著人類太空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它就是太空採礦。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麼人類要進行太空採礦?難道僅僅是為了賺錢?其實這是比較狹隘的認知,科學家研究探索太空採礦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存和科技發展離不開豐富資源的支持,沒有資源,人類無法生存下去,科技的發展也無法進行下去。
  • 楊利偉當年進入太空,為何一定要攜帶手槍?情況遠比想像中更危險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點,我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這也是我國第一次有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楊利偉進入太空後,舉國上下幾乎都為楊利偉捏了一把汗,一方面,百姓們都為我國第一次有太空人進入太空而驕傲、興奮;另一方面,人們又不得不擔心首次進入太空的太空人的安危。我們雖然對於遙遠的太空有著無限的想像,可是,在我們的華夏大地上,還從未有人進入過太空,太空究竟是怎麼樣的,此次楊利偉升入太空會是安全的嗎?
  • 你知道為什麼《最終幻想》又叫《太空戰士》?
    唯獨大陸的《最終幻想》在臺灣叫《太空戰士》。我們知道《最終幻想8》確實有一丁點太空的內容,但是這個系列作品中絕大多數的情節都是在地球上發生的,為什麼它非得叫《太空戰士》呢?我們在某知名最終幻想論壇看到轉自巴哈姆特的譯者的自白:偷偷告訴你們,不可以打我。FF會被翻譯成太空戰士,我想我應該要負一半的責任。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這些原因可能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
    我們為什麼要離開地球,為什麼我們要探索太空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探討一下這些問題首先地球是好好的,至少對人類來講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化中,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自然災害增加。如果有人說地球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所有的星球也沒有一個會適合人類居住不知道人類為什麼要去探索太空,不如我再告訴你一些和你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吧,手機,相機,筆記本電腦,滑鼠粘扣,奶粉,煙霧探測器,凍乾食品。這些都是因為太空女性而發明的,還有無線耳機,耳溫槍、淨水器等等。
  • 奧特曼為什麼打完小怪獸都要飛回太空,人間體不是在地球嗎?
    奧特曼為什麼打完小怪獸都要飛回太空,人間體不是在地球嗎?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有看過奧特曼特攝片,一直在為保護地球而戰鬥。每次地球出現怪獸的時候都會依靠人間體進行變身。但是奇怪的是,每次打完怪獸之後,奧特曼就會飛回天上,明明人間體是地球人。
  • 湯哥要去太空拍電影了?
    文中說,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太空拍攝的敘事電影;它會是一部動作片,但不是碟中諜。 按照SpaceX此前的計劃,5月晚些時候會用飛龍二號把兩位NASA太空人送上太空,這也是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第一次用火箭運送人類去太空。等到2021年底到2022年初,再送四位普通旅客進太空遊玩。
  • 太空中是真空的,為什麼不會把地球的空氣抽走?
    這樣一來很多人就開始疑惑了,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氧氣存在的真空環境,地球對於太空來說也不過是很渺小的一個粒子,那麼為什麼這麼強大的真空太空環境竟然沒有將地球上的空氣都吸走呢?要解釋這個問題的話,我們要先向大家解釋一個誤區,這個誤區是大多數人對於真空環境的誤解。在上述提到的真空袋和瓶子的案例中,我們都認為真空環境會吸收空氣。
  • 為什麼要發展太空農業?未來的辦公室將會是怎樣的?
    在佛羅裡達州成立了甘迺迪太空研究中心後,又在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新近建立了引力生物學中心。科學家將開始研究適於太空旅行的植物。在遠距離的太空旅行中,不僅人要適應無引力狀態,而且為人提供食物和氧氣的植物也是如此。他們選題研究的重點是鈣如何影響植物對引力作出反應的能力。在植物對環境反應過程中,鈣似乎是最重要的化學元素。
  • 為什麼楊利偉上太空要帶槍?蘇聯航天員的教訓,全世界引以為戒
    不過,徵服太空向來都是中國人民心中的一個夢想,中國也將航天事業看的尤為重要。    尤其是隨著其他國家的太空人陸陸續續的登上太空,我們國家也不甘示弱,一直在不斷的研究探索,  從無人飛船到載人飛船,直到2003年,中國的太空探索才終於取得成功,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也終於取得裡程碑式的勝利
  • 2003年楊利偉登上太空,為什麼帶一把手槍,他要打外星人嗎?
    楊利偉在登上太空之前做了很多準備,也帶了許多物資,包括飲用水、食物、氧氣、醫療箱,還有定位裝備,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他還帶了一把手槍,這讓很多人為之費解,這是要打外星人的節奏嗎?威力顯然也不夠啊。另外,大家也都看過科幻電影,外星人作為高於人類的生命形態,無論是科技力量還是自身屬性都要遠超於地球人,在很多影片中一兩個外星人甚至可以毀滅整個地球,如果能用手槍傷到他們,感覺有點過於滑稽。除此之外,很多網友也提出了幾個腦洞大開的看法,在太空開槍會怎樣?太空中開槍能打著火嗎?
  • 太空人在進行太空行走前,為什麼要進行吸氧排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利用各種太空飛行器,進入外太空,開展活動越來越頻繁,開展一些太空行走或者艙外活動,也是以太空人太空的日常工作內容。很多朋友坐在地球上,通過想像太空行走有多麼美好,既可以看到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又能看到蔚藍色的地球,感覺那景色實在是人間絕美。
  • 為什麼太空幾乎是真空的?
    太空,亦稱外太空、外空、外層空間、宇宙空間(簡稱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層空間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 李書福豪言十年走向太空!時空道宇即將發射雙衛星上天!
    人類應該以更加大膽和科學的態度,不斷探索與加快開發太空世界與宇宙未來,在保護與發展地球經濟的同時,完全可以開拓更加廣闊的宇宙世界。"如今,時隔十年之久,李書福終於要實現自己的航天夢。而作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一哥吉利,它一定需要將企業快速轉型並加快新時代技術的發展與迭代。時空道宇的出現正是吉利想要謀求更好發展的重要舉措,它將能為吉利集團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更能使領克未來產品在智能出行領域贏得先機,繼續助推領克加速走向全球、走向高端。
  • 從遊戲到現實:真正的太空武器就一定是五顏六色的嗎?
    只不過,你無論如何都想不通,為什麼上級會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所屬的吊車尾試驗場。你打開附件,一口紅茶差點噴到屏幕上。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性,防禦離子炮等粒子束武器的難度要遠高於防禦雷射武器的難度。雷射在太空中是不可見的,如果你看到一個發光的發射物在向你靠近,那絕不是雷射,這兩張圖中的情景相對更貼近現實中雷射武器的效果3.「眾所周知,紅雷射是紅色的,綠雷射是綠色的……但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光束一定是雷射嗎?」
  • 火箭能夠進入到太空中,為什麼飛機不能飛入太空?科學家揭秘真相
    為什麼飛機只能在地球上空飛行,還不能和火箭一樣被發射到外太空中?飛機作為地球上的交通工具,似乎完全和火箭,飛船等太空交通工具完全區分開了。但這並不能代表飛機比不上火箭,只不過二者的功用性不同而已。任一國家也不可能使用火箭,太空飛船來作為地球上的載人交通工具。就目前而言,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
  • 加加林是第一個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他為什麼可以第一個飛上太空?
    加加林是第一個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他為什麼可以第一個飛上太空?加加林這個名字對於從事航天工作的人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是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從他之後有無數的太空人飛上過天空。航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很重要,這項事業完成的不僅僅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心願,更是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