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後,誰將統一人類走向太空?這個波瀾壯闊的問題,是我2015年花了5天寫的一篇長文的標題。這幾天,SpaceX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成功後,這個大問題又一次浮現在了我的腦子裡。這個信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代表美國正式進入了商業航天的載人時代。
風險投資人會比較關注未來的科技趨勢,是因為科技S曲線的每一次躍遷都會成為風險投資最豐盛的水草。我自己隱隱有個感覺,人類的下一次大突破,大概率會在生物科技和航天科技兩個領域,但我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時候徹底爆發。當然,大家都知道太空經濟是人類歷史上最最最燒錢的領域,你看,我一連用了三個最。
1970年,尚比亞修女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 )給恩斯特·施圖林格(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寫信,她質問博士: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還吃不上飯,你們怎麼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金呢?施圖林格很快給修女回了信,這封信裡講了個故事:
400年前,德國到處在爆發一場可怕的瘟疫。一個小鎮上,有個心地善良的伯爵,會將自己的一大塊收入捐給鎮上的窮人,接濟他們。有一天,這個伯爵碰到了一個奇人,他家裡只有一個工作檯和一個實驗室,他每天沒日沒夜把一些小玻璃片磨成鏡片,然後呢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裡,用來觀察非常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可以通過鏡片,看到非常多平常根本看不見的小生物迷住了,感覺像魔法,於是呢,他就開始大量資助這個奇人繼續這個發明。
不久呢,鎮上的老百姓都聽說伯爵在大量花錢一個沒用的玩意上,開始紛紛抱怨,「你看,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而他呢,卻為那個閒人沒用的發明亂花錢」。伯爵聽了後,不為所動,繼續資助這個奇人的發明,後來大家知道了,這個奇人發明的是什麼啊?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現代醫學帶來了空前的發展,也是人類戰勝各種瘟疫和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
施圖林格的這封《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回信非常精彩,隨後由NASA發表在了媒體上,大家可以去看看。我認為這是一封意義十分深遠的信,即使到今天,不只是美國大眾,在我們國家也會有一定比例的人們與尚比亞修女一樣有著同樣的不解與質疑。
人類走向太空,要探索宇宙是必然的,是一定肯定確定會發生的,只是時間問題,為什麼?一個負熵系統必須藉助外部能量注入才能運轉,地球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再過幾十年,這個生態一定會被人類壓榨到極限,生物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都會趨於平衡態。
人類自身的科技內捲化,不走向太空,是無路可走的,不然怎麼辦?回到我們老子哲學的小國寡民,不假工具的返祖時代嗎?科技本身就是潘多拉盒,一旦打開,就是黑暗森林的叢林法則,幾千英法聯軍能燒掉圓明園,一個是民沒有國,組織不起來,一個是科技的碾壓優勢,屬於降維打擊。
這個話題是一個非常深刻,和深遠的話題,留一點更內涵的東西,下一期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