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42願 悉得清淨解脫願

2020-12-16 釋法度

大安法師講述:悉得清淨解脫(第四十二願)

請看願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意謂:我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名字已,皆悉得到清淨解脫三昧。安住此三昧,於一剎那頃,分身散影,供養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三昧定意。若此願不兌現,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見到他方諸菩薩眾欲往他方世界供養諸佛,種植福田,聞佛說法,得佛授記,靠自力難以實現。便發願加持他方諸菩薩眾,速證「清淨解脫三昧」。清淨就是指回到自性,契入實相真如。實相寂靜為清淨,擺脫煩惱系縛為解脫,寂照平等為清淨解脫三昧。是故,清淨解脫三昧亦即念佛三昧。於此三昧中,動念頭欲往他方世界供養諸佛,即以無量意生身前往他方,供養無量不可思議的諸佛世尊。而且是不隔時,無前無後,同時恭敬尊重供養無量諸佛。應化無量身,供養無量佛。神通功德,不可思議。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所參的幾位得念佛三昧的善知識,悉具如是神通妙德。文殊菩薩選擇專修念佛三昧的德雲比丘,作為善財童子的第一個善知識。德雲比丘向善財童子介紹「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於此三昧中,能夠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見一切十方諸佛。在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世界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的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量照曜,以及種種國土、種種壽命等悉能在此三昧中明見。

善財童子參解脫長者,解脫長者介紹「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於此三昧中,能見十方各國土佛剎微塵數如來,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隨意即見,乃至欲見任一世界的佛,悉皆即見。解脫長者開示:「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三昧境界甚深微妙,解脫長者用比喻說明:如夢,見到的諸佛就如夢中所見,非有非空;如影,自心如清水,諸佛形相如水中影;如幻,自性空而不壞幻相;如響,不可得而空谷答響。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於此三昧,所見諸佛與現前一念心密切相關。阿彌陀佛加持他方世界諸菩薩眾,令其了知自心與所見之佛的同構對應的關係——一切諸佛、一切剎土都不離現前一念之心。既然無量的諸佛都在自心裏面,那前往恭敬供養、聞法受記亦屬法爾自然。

不僅是他方世界諸菩薩眾得此勝益,此世間上根利智之祖師大德,至誠念佛,亦能得此法利。明代梵琦楚石大師,在宗門下開悟,嗣後專修淨土法門,得念佛三昧,著有《西齋淨土詩》。其中有云:「要觀無量壽慈容,只在而今心想中。坐斷死生來去路,包含地水火風空。頂分肉髻光千道,座壓蓮華錦一叢。處處登臨寶樓閣,真珠璀璨玉玲瓏。」意謂,淨業行人慾觀想阿彌陀佛慈悲容貌,不是向外面觀,而是在當下的念想中觀。截斷生死妄想流,超越地水火風空之幻相。離心意識,水清月現,阿彌陀佛容貌自然就顯現出來。阿彌陀佛頭頂上有肉髻,肉髻放出千道光明;阿彌陀佛端坐於七寶蓮臺,蓮臺鋪敷彩色的錦緞。於此觀佛三昧中,徜徉於極樂淨土。處處登臨七寶樓閣,樓閣上面有寶網覆蓋,寶網上莊飾著無量的摩尼寶珠,摩尼寶珠又放出璀璨的光明,樓閣以種種的美玉嚴飾,玲瓏透亮。梵琦大師現量描述極樂世界,乃由他自證三昧心中稱性宣說,與淨土經典所述境界無二無別。蕅益大師曾極口讚譽《西齋淨土詩》云:「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以茲微妙勝伽陀,令我讀誦當參學。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託。」

阿彌陀佛以平等慈悲心加持他方諸菩薩,得念佛三昧,獲意生身,供養他方諸佛,聞法受記,速疾圓滿上求下化之菩薩行。其善護念諸菩薩之大悲願力,無遠弗屆(不管多遠之處,沒有不到的)。我等初心菩薩,當頂戴荷恩,依教奉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核心,在這5大願!
    41諸根無缺願、42清淨解脫願、43聞名得福願、44修行具德 願、45普等三昧願、46隨願聞法願、47聞名不退願、48得三法忍願。阿彌陀佛最重要的願有哪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依隋淨影寺慧遠註解可分三大類--攝法身願、攝淨土願、攝眾生願;再依《淨土宗教程》,著眼於與娑婆眾生念佛往生關係深切的五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眼目與核心。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39願 受樂同於漏盡願
    大安法師講述:受樂同於漏盡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如果這一願不能兌現,就不取正覺。九法界眾生悉有趨樂避苦的生命本能,然何為真實快樂呢?業力凡夫追求的是感官快樂,以獲得精美之色聲香味觸為樂。然此五欲之樂會變化,因能感之心是生滅法,所感之五欲外境會變異。所謂樂極生悲,苦盡甜來。是故,吾輩凡夫享受的這種快樂並不真實,屬於外樂。從修道的層面來說,有四禪八定的內在快樂。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31願 淨國照見十方願
    大安法師講述:淨國照見十方(第三十一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這一願意謂:我成佛時,我所住持的國土清淨無倫,在國土的任一界面悉能夠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猶如手持明鏡,睹見自己面容。若此願不兌現,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因地觀察他方世界,由眾生障深福薄故,地面是丘陵坑坎、荊棘沙礫,房舍為磚木乃至現代用水泥等化工材料,暗冥而有毒。
  • 阿彌陀佛為何要以「國無惡道」作為四十八願的首願?
    第一「無三惡趣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一 《無量壽經會疏》的解釋前兩條願都提到三惡道,所以這兩條願明顯是講拔苦的。拔什麼苦呢?首先是拔三惡道的苦。二 我總結的五個理由為什麼四十八願要以無三惡道作為首願?我參考了各家注釋,總結了五個理由。第一,顯示阿彌陀佛大悲救苦,偏救急難。阿彌陀佛的悲心很切,他看到十方世界六道輪迴的眾生,最苦的就是三惡道的眾生,所以他首先救度三惡道的眾生。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序說
    因為世界上感得佛出世是非常遙遠的事情,時間是以劫來計算的,一劫就是多少億年。故要懂得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好好修學一下佛法,若不引起注意,將來回過頭來,只有感嘆二字了。現在我們所處時代,好像到處能夠見到佛法,這是令人可喜可賀的地方。但是不久的將來,佛法很快就在地球上要隱沒掉,這跟其它任何事物一樣,沒有永恆不變的道理。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一,金剛那羅延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無量壽經這句話的意思是,假如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有不能得到金剛那羅延的身體的,就不取證佛果。根據善導大師等等淨宗大德的說法,極樂世界是屬於三界之外的報土,一聲佛號,即是真正的不死藥,往生極樂,就能如同阿彌陀佛一般壽命無量,得大自在身。極樂世界的這個身體為什麼是不死的,因為他的那個身體是法性的化生,不是肉身也不是四大假合的身體,他不是血肉之身,他這個身體如同諸佛如來的身體一樣,是虛無之身,不是實有的一個身體。
  • 阿彌陀佛如何創建莊嚴的極樂世界,四十八大願力度十方眾生
    一、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力,形成了度脫十方眾生的願力網路阿彌陀佛,成佛後,制定了度眾生的宏偉藍圖。也就是四十八願,為實現其願做了如下考查。1、建立度眾生的國土阿彌陀佛千億歲考察了,十方佛國世界的國土,參學各個國土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選之對於度眾生優越的環境用創建極樂世界。十方世界的眾生喜歡什麼環境,就創造什麼環境。
  • 善導大師:為何說第十八願是「王本願」是佛本願?
    剛才說過了,第一願是「無三惡道」之本願,這第十八願叫做「念佛往生」本願,那你要往生,你當然抓住這一條願就對了。【《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是本願的核心】本願的「本」是根本的意思。四十八願都叫做本願,但是,四十八願有一個核心,有一個根本,有一個主幹,這就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本願」。為什麼這條願作為整個四十八願的核心呢?
  • 乘佛本願力,往生極樂國!
    下面介紹無量壽經一首偈語,是解釋第十八願地,告訴我們往生是乘佛本願力。下面是原文;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第一句;其佛本願力,其佛,的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就是第十八願,力,就是力量。
  • 阿彌陀佛的第四十六至四十八願,末法時代共業太重,惟三法不退!
    這是阿彌陀佛的最後三願。第四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透過第十一願加持淨土天人永不退轉,而第四十七願更加持無量他方世界菩薩眾,只要有緣聽聞阿彌陀佛名號,亦得到保證不退轉位。
  • 阿彌陀佛的 弘願,四十八大願包括5個主要綱領,淨土修行不可不知
    阿彌陀佛與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凡夫最熟識的兩尊佛,而他們均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極深厚的緣分。每尊佛在因地修行時,必會發弘願救度眾生。他們的弘願(願波羅蜜),有著百折不撓的堅持,能感召宇宙間一種不可思議的雄厚威神力量(力波羅蜜),並歷經漫長的六度萬行,圓滿完成而成佛。
  • 阿彌陀佛對我們念佛人一大願
    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念佛沒有了分別,執著,牽掛,憂慮世間事,一切隨緣,不攀緣,得諸佛加持,智慧能力增長,身體健康,面貌越來越好,這是走向極樂世界的正法,以世間法行佛法!無論閒忙,首先要壓伏一切不善念頭的心,對事對人,要以清淨心對待,不可分別執著,這才是念阿彌陀佛的真實要義,心裡有佛叫(憶佛),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若眾生心憶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想佛就跟佛感應道交,夢見佛不生歡喜,心裡卻想著歡喜魔,見如不見。要保持清淨平等心,才是好境界。
  • 阿彌陀佛怎麼才能救度一切眾生?只有這一願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平常我們也在發心度眾生,度了半天都沒有滅度,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讓別人斷煩惱,沒有辦法讓別人解脫。表面看在度眾生,實質上眾生沒有得度。我們只是在為度眾生而服務,做了一些服務工作而已,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佛是真正的在度眾生,阿彌陀佛成了佛之後,是「一坐無移亦不動」、「巍巍獨坐度眾生」。阿彌陀佛坐在極樂世界一點都不動,就可以把全天下的人度完,這就是名號的威神功德。
  • 簡單六個字,具足信願行
    (一)歸之命從阿彌陀佛那邊來講,是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所發出的「欲生我國」之呼喚,亦即是阿彌陀佛必定要救度眾生的呼喚聲。阿彌陀佛自從為我們發下四十八大願以後,就一直在呼喚我們歸順他的救度,所以從佛來講,是「歸之命」。
  • 藥師佛十二大願:第七大願至第十二大願!(詳解)
    (第七願至第十二願)我們繼續從第七願開始:譯文第七大願:安康樂道 --- 除病離貧願:「願我來世成佛時,若眾生受眾病逼迫痛苦,而無人救治,無所依託,沒錢送醫買藥,沒有親人服侍照顧,貧窮多苦。如此病痛貧苦之人,若聞我藥師如來名號,即可眾病消除,身心安樂,家屬資財豐饒,乃至精進修行,直到證得無上菩提。」
  • 阿彌陀佛第十八大願 十念皆生我國願
    大安法師講述:十念皆生我國(第十八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一願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聽聞我名號功德已,生起至誠真實心、至極信樂心,願意生到我的國土,如是乃至十聲念佛,都能往生到我剎。若信願稱名乃至十聲,不能往生,我不取正覺。
  • 阿彌陀佛的三個根本大願是什麼,看法師開示
    阿彌陀佛的三個根本大願是什麼,看法師開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為度眾生,發四十八願,阿彌陀佛還有三個根本大願。第一大願,「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就是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土就是十方諸佛國土第一莊嚴處,這個第一,決定是超世願,這是他的第一大願,我們為什麼念阿彌陀佛,是隨順阿彌陀佛這個願,才能念阿彌陀佛。第二大願:「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這個大就是超過菩薩的行持,是唯佛與佛親證的果德,是為大。
  • 阿彌陀佛第三十大願 智辯無有限量願
    大安法師講述:智辯無有限量(第三十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這一願意謂:我成佛時,國中菩薩智慧辯才無有限量。是故發願,要令我剎土的菩薩悉具無邊智慧與無礙辯才。為諸眾生通達法藏,弘宣正法,普度群萌。此智慧即是般若,般若即是諸法空性,通達真如法性。菩薩以無所得為方便,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般若無知,又無所不知;般若無為,又無所不為。般若非空非有,離四句,絕百非,畢竟空無所有,空空亦空,一空到底。般若圓頓高妙,般若波羅蜜乃出生一切世出世間善法之母。
  • 如何慧悟佛心,與佛相應,乘得彌陀大願船
    娑婆世界的眾生,乃至十方世界的所有一切眾生與阿彌陀佛都特別有緣,這種緣不是疏緣,而是親緣,乃至是佛凡一體不離的親緣。彌陀為十方眾生發願、為十方眾生建造極樂世界,讓十方眾生回歸極樂世界成佛。我們念佛怎麼跟佛相應啊?怎麼相應呢?一念信心,這就相應了。
  • 「觀世音菩薩12大願」願誓弘深、苦海渡迷津,利益度脫煩惱苦!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音大士悉號圓通,十二大願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尋聲,無剎不現身,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第二常居南海願。第三尋聲救苦願。第四能除危險願。第五甘露灑心願。第六常行平等願。第七誓滅三塗願。第八枷鎖解脫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