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的這首詩,雖無華麗辭藻,卻寫出了人們「嚮往的生活」

2020-12-22 中華文化與歷史

最近,作者特別喜歡的一檔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第四季開播了。美麗的西雙版納,一個乾淨的小院,一院子花、兩條狗、一大片自己耕種的田園,閒的時候看看書,聽聽音樂,發發呆,有知己談笑,有朋友往來。遠離了都市的車水馬龍和浮華喧囂,這樣晨鐘暮鼓,安之若素的安靜生活,有多少人嚮往之?反正作者是很嚮往這樣的生活。

但這畢竟是一檔節目,是經過精心安排才打造出來的理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卻是很難實現。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唐代詩人孟浩然的田園詩,詩裡的田園生活才是適合我們大眾「嚮往的生活」。這首詩便是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全詩如下:

過故人莊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寥寥40個字,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詩人通過對老友家裡的田園風光和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短短4句,詩人由老朋友的邀請,到和老友的相聚,再到和老友的再約,敘事自然流暢,絲毫無刻意的雕琢和渲染,卻感情真摯,意境悠長,不但突出了與朋友的深厚情誼,又描繪了一幅絕美的田園畫卷,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自然的風光,普通的農院,醇厚的友誼,安逸恬靜的生活是這首詩的基調,全詩語句通俗易懂,雖無華麗的辭藻,更顯平易近人,卻朗朗上口,平淡中蘊含著感情和意境,整體渾然天成,顯示了詩人無比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境界。

看過「嚮往的生活」這檔節目的人,是不是覺得這首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及和友人把酒共歡的閒適生活,和這個節目非常契合呢?作者甚至懷疑這檔節目最初的創意靈感就是來自於這首詩。好朋友的田園生活讓孟浩然羨慕不已,無比嚮往。而如今我們生活在由鋼筋混凝土打造的快節奏高壓力的都市中,這種能放下生活的種種羈絆,歸於安靜平淡的生活,相信也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你呢?

相關焦點

  • 溫庭筠是晚唐詩人代表,與李清照齊名,欣賞他這10首辭藻華麗的詩
    在詩方面,溫庭筠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在詞方面,與韋莊並稱「溫韋」,是「花間詞派」創始人。溫庭筠的詩,辭藻華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溫庭筠備受推崇的10首詩,感受他清婉精麗的文字魅力。溫庭筠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祖上的溫彥博是唐初宰相。
  • 晚唐詩人,「南安四賢」之一韓偓,十首代表作欣賞,感受辭藻華麗
    晚唐詩壇雖然不如盛唐詩壇華麗,但也有不少名家為我國詩歌做出不可卓越的貢獻。其中,韓偓是晚唐詩人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筆下辭藻華麗的詩吧!韓偓不僅是晚唐大臣,還是一名著名詩人,當時被尊稱為「一代詩宗」。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所謂田園詩,就是以大自然的田園風光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它是人們對自然美的認識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人們對農村生活、對農民及農事活動具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產物。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岑參的這首詩,辭藻華麗,寓貶於褒,綿裡藏針,有尋思不盡之妙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敘述作者與杜甫同朝為官,經常同行人朝,又分署辦公,分列殿廡兩側。B. 頷聯敘寫自己早出晚歸,「曉」「暮」二字突出詩人為國盡忠的勤勉與充實。C. 頸聯承前兩聯,一個「悲」字直抒胸臆,寫出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態度。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詩意,但是推陳出新,卻又寫出了新意
    所以讀蘇軾的詞,最是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那這些經典的詞句,我們只要懂得其中的意思,現實生活中使用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閱讀詩詞除了可以陶冶情操之外,還有就是能夠增加我們的詞彙量,空閒的時候讀一讀這些經典的作品,相信對於自已一定是會有幫助。
  • 6首最美田園詩,細讀忘俗,最後一首最妙,蘇軾寫出人生超然境界
    和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有同樣的內涵。二聯即寫出,雖然遠,但是踏雪也要去赴約。踏雪,本身就是文人雅事,既有不辭辛苦之意,也有志趣相投急不可耐的感覺。楊慎是明朝著名才子,1524年被貶滇南,這首詩即描寫滇南鄉村之作。這首詩寫山嶺之地的農田田之景,雖無高深立意,卻寫得像一幅畫。山坡上的梯田如樓梯,平地上的田畝如棋局,兩個比喻將田畝刻畫得很形象。田野一片青翠,這時一隻白鷺飛來,打破了寧靜的青翠。
  • 陶淵明的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 B.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說不必斤斤計較收成如何,愉悅就在耕耘的過程中。 C.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 沒想到「火樹銀花」在他的詩中,蘇味道的這首詩寫美了元宵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們早已淡忘,唯有本篇傳誦不絕。蘇味道的這首詩主要是寫元宵節的繁華景象,通過元宵節繁華景象的描寫暗含了當時的國泰民安和長安城百姓的安居樂業的社會現狀。到現在為止,我們依舊沿襲著古代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在每年的元宵節的晚上都要看燈展、放煙花,這也是春節之後第一個繁華熱鬧的節日,往往元宵都是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的。
  • ...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濃鬱的情趣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注】。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1.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
  • 白居易這首詩,不僅創造了兩個詞語,還讓兩位女性名流千古
    先來看這首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黛青描畫眉,凝脂若雪膚。回眸一笑過,傾國傾人城。這首詩裡描繪的就是樊素與小蠻了,流傳下來的詞語就是我們常常用來誇讚別人身材好的「櫻桃小口」與「小蠻腰」。在這首詩裡,白居易極力誇讚這兩位女性的美麗,不惜用了極其華麗的辭藻。樊素的口就像櫻桃一般小巧紅潤,而小蠻呢,就像春風中擺動的楊柳一樣搖曳多姿。她們描畫的眉毛,就像青色的山一樣;她們的皮膚真的是白啊,就像剛落下的雪一樣。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她們回眸一笑是的嬌媚,真是傾國傾城啊。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但我們對於作者及其生平,所處年代以及詩的創作背景卻投入的不是很多。比如說王維,他的很多詩我都可以背得出來,但先前我對他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多。我只知道他詩寫得好、寫得美。他筆下的詩有意境,像一幅幅山水畫。他詩中有畫,有韻味。除此之外,我對王維認識的不多,了解的也有限。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白居易最具生活氣息的一首小詩,20字描繪出極美的意境,令人羨慕
    劉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時的朋友,在另一首詩中,白居易說他是嵩陽處士,即一位隱逸未仕的隱士,從詩中意思來看,應該和白居易關係非常好。《問劉十九》這首小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遠的寄託,語言簡練卻讓人感覺回味無窮,用最淺顯的語言寫出了日常中的美好和真摯,溫暖和諧,充滿了生活氣息,有著濃厚的詩情畫意。我們先來看一下原詩: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但是要說起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非《秋夕》莫屬,這首詩文藝氣息十分的濃厚,又彰顯了杜牧「哀而不怨」的寫作精髓,開篇就是千古佳句,讀後讓人唇齒留香,其詩文也是驚豔千古,堪稱是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王績因《野望》而千古留名,該如何賞讀這首詩呢?
    《野望》的風格作為初唐詩歌,這首詩一洗六朝遺風,在當時顯得新清自然,獨樹一幟。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豔麗,極盡鋪陳雕琢之能事,王績的《野望》用語樸素自然,意境清新質樸,格外引人注目。這首詩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中,律詩就已在醞釀中了。
  • 用擬聲詞寫一兩句詩並配圖,小學生的作業,寫成了一部現實情景劇
    因此一些由小學生們寫出的小詩,不僅語言十分空靈,而且還會令大人們也非常喜歡。比如說下面這首由小學生寫出的擬聲詞小詩,就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喜歡。 這首擬聲詞小詩來自一名小學生的作業,作業要求是:小朋友,你們喜歡寫詩嗎?你知道嗎?一句話也能寫成詩。請你用擬聲詞寫一兩句小詩,並配上圖畫。
  • 1300多年來,對《滕王閣序》的質疑從沒停過,他們到底質疑什麼?
    當王勃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公坐不住了,出廳相見,直言這篇序言將成為千古之作。不得不說,這閻公雖然自己沒什麼驚世之才,眼光卻還是極佳的。不出他的料,《滕王閣序》捧紅了一座樓,火了1300多年。都說人紅是非多,詩文紅了其實也是一樣。
  • 杜甫的這首罵人詩頻頻被選入教材,卻總被認為是誇人的詩
    圖片:「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資料截圖二、滿是讚美的諷刺力作對於寫暗諷詩的人來說,表面技巧是一定要熟悉的,暗諷,關鍵就在一個『暗』字,通篇充斥著讚美手法、華麗技巧,把真正想表達的諷刺藏在深處,這才是優秀的暗諷詩人,而杜甫,毫無疑問就是這麼一位優秀的暗諷詩人。
  • 皇帝扶持、別具一格、辭藻華麗,東漢時期為何盛行「浮誇」文風?
    其實,光武帝也並沒有刻意地去讓人們做一些辭藻華麗的文章,只是想要讓國家的文脈得到發展。但是,這卻為後來的藻麗文風盛行,埋下了伏筆。而且,劉秀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每當有士大夫所做文章之時,他只要有時間,便會親自閱讀,並為其指出錯誤。「帝雅聞班彪,因詔令覲見,始拜大夫」。
  • 郭沫若這首詩無論題材還是文筆,看上去都不高明,為何能入選課本
    郭沫若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充滿著浪漫主義的氣息。他的詩集《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縱觀郭沫若的詩歌作品,情感噴薄洶湧,辭藻華美,就像火紅的爐炭,灼灼逼人。可以說,郭沫若的詩,確實是以熱烈的情感為第一特徵。然而這個熱烈甚至有幾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郭沫若,居然寫了一首這樣的詩:題材老套陳舊,幾乎被寫爛了;通篇沒什麼「驚人之語」,更沒什麼高級詞,平白如話;文筆也似乎並不高明,現代詩的技巧也略顯不足。更重要的是,這首詩幾乎看不到那種張揚的情感,只有一種涓涓流淌式的情感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