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最美田園詩,細讀忘俗,最後一首最妙,蘇軾寫出人生超然境界

2020-12-19 六不和尚

山水田園詩,是中國詩詞疆域中別樣的風景。它不是雄峻壯麗的高山,卻如潺潺小溪,曲折幽深,浸潤著讀者的心靈。山水田園詩,多寫山水之美,田園生活,用語多平淡,而詩意卻淳厚自然,讀之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山水詩,多帶有縹緲仙氣,讀之忘俗;而田園詩,則多帶有生活氣息,觀之可親。山水田園詩多寫得寧靜恬淡,其詩法也多用白描手法,樸素中見真情,清新處有情懷。

今日起,王和尚將重點輯錄古人山水田園詩,輔以短評。請諸君欣賞詩意之美,在山水田園詩中放下浮躁,遠離匆忙,尋找生活的真意。

△王和尚點評最美田園詩,讀之忘俗

1.答陸澧 唐·朱放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澧:音:lǐ,澧水,甘美之意。

這是一首應答詩,作者應朋友邀請而決意赴約時寫的詩。寫應答詩必須要有應答之意,二聯即應答決定赴約。

請注意作者選用的意象:松葉、山路、踏雪。松葉釀酒很契合隱居山野之人的品格,山路,代表他離群索居;而踏雪,既表示為赴約不怕艱險,而踏雪也很顯示出作者內心的詩意。

第二,採松葉釀酒,可見陸澧,是一個山野隱居之人。松葉釀酒自有一種隱逸清香之意。春天釀了多少呢?釀好了酒,自然就要邀請朋友一起喝酒了。和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有同樣的內涵。

二聯即寫出,雖然遠,但是踏雪也要去赴約。踏雪,本身就是文人雅事,既有不辭辛苦之意,也有志趣相投急不可耐的感覺。

△王和尚讀詩:隱士的悠然與平和

這首詩雖然短,卻寫出山中隱士的瀟灑脫俗,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還有文人的瀟灑與風雅,殊為不易。

青龍評:此詩寫得恬淡、波瀾不驚,讀來卻如松葉酒一樣有味。

君莫笑評:杜甫有詩「只應與朋好,風雨亦來過。」此詩二聯與跟老杜這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巧巧不了評:踏雪不是為梅,而是為酒,酒還是松葉釀的,也有一種文人的氣節在裡面。

△王和尚讀詩:踏雪尋友是文人雅事

2.出郊 明·楊慎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楊慎是明朝著名才子,1524年被貶滇南,這首詩即描寫滇南鄉村之作。

這首詩寫山嶺之地的農田田之景,雖無高深立意,卻寫得像一幅畫。山坡上的梯田如樓梯,平地上的田畝如棋局,兩個比喻將田畝刻畫得很形象。田野一片青翠,這時一隻白鷺飛來,打破了寧靜的青翠。

好詩如同作畫,要注意色彩搭配和動靜結合。如果僅寫田野翠綠,就會顯得刻板而無趣。而一大片墨綠之中,一隻白鳥飛過,色彩和動靜就更協調,整個畫面也就活了。故而這首詩的二聯特別生動有趣。

△王和尚讀詩:梯田更有詩意之美

巧巧不了評:動靜結合,色彩鮮明,畫面感既強更美。最後句「點破」用得準。

青龍評:讀到「平田如棋局」,自然而然想起那幾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此詩前兩句寫面,後兩句寫點,布局也頗精妙。

拙石評:空靈,生動。

△王和尚讀詩:白鷺的靈動

3.橫溪堂春曉二首 其一 宋·虞似良

一把新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這首詩和上首一樣,也重點刻畫春天田野的蔥蘢青翠,充滿生機和活力。

「趁手青」三字寫出秧苗的生命力,剛插好就充滿綠色的生命力。煙雨朦朧之中,田野的清新蒼茫就寫得如畫一般。如此廣闊的綠色田野,連白鷺都不知去哪裡棲息,為何?因為如此碧綠,白鷺就顯得突兀。

這首詩,妙在:白鷺飛來無處停。運用誇張和反襯手法,極寫綠。有點擬人手法,更有誇張。而「三千傾」也是極力寫綠的面積之廣闊。

青龍評:第三句中這個染字用得好,雖不言綠,但也給人一種漫眼綠色之感。

無咎評:青字說明春天孕育強大。所以後面三千頃。無處停一切都合理。

楊柳青青評:趁手也好,寫出秧苗的生命力旺盛,一插好,就青了。

△王和尚讀詩:以白鷺反襯田野之遼闊

4.新涼 宋·徐璣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

這首詩寫「新涼」,通過意象搭配,寫出作者內心的閒適和淡然。田裡水稻青翠,陽光斜照,四周一片蔥蘢,連黃鶯也喜歡這清新涼爽的早晨,故而在山影裡自在鳴叫。

田園詩多是用白描手法,詩中情緒也多閒適自然。寫此類詩,就要注意寫景搭配。如何寫得自然巧妙,且有畫面感,並且在詞句中把情緒表達出來。寫詩關鍵是如何寫得自然妥帖,即便鍊字也是煉得巧妙生動,而不是煉得生僻尖新。這幾首詩,寫得簡單明了,讀起來卻非常舒服自然。

青龍評:白描。前兩句即眼中所見,信筆寫來,給人展開一幅山水田園畫。感覺這黃鶯簡直就是詩人的化身,充滿了對田園無窮的愛。此時詩人的心境真是悠然自得、塵慮淨消。

無咎評:承句太美。這首詩,就一幅畫,純粹的寫一個片段。新涼好。作者的心情也好。

琴聲評:新涼,即是心情。

△王和尚讀詩:田園生活最讓人神往

5.初秋行圃四首 其四 宋·楊萬裡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寫詩要善於觀察生活,也要善於描寫細節。抓住旁人不太注意的生活細節,寫出來就很有趣味。這首詩可看出作者童心未泯,想要尋蟬,蟬卻比他還聰明,一到跟前就不再鳴叫,這種懊喪之情,讀起來卻充滿生活情趣,顯得很詼諧,很有生活氣息。

落日看似無情,但是一到傍晚蟬鳴叫得更兇,感覺落日也有情了。「遍催」和「萬樹」,可見是多麼一出震耳欲聾的大合唱。正是因為蟬叫得起勁,才引起他捕捉的興趣。但是,一旦走近樹下,想要捕捉蟬,它卻調皮地不再發出聲音了。

為什麼說落日無情又有情呢?請注意標題:初秋。秋天蟬快要消失了,所以趁著現在趕緊叫一叫吧。所以落日是有情的,它在為蟬保留最後一抹餘暉。

無咎評:有「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之感覺。詩中復字增添了詩的韻味。讀起來流暢,回味無窮。轉接句寫來很生動,而且還有點搞笑。

詩步天涯評:真情實感,自然流露。

△王和尚讀詩:楊萬裡的詩充滿生活氣息

6.東坡 宋·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犖确:luò què 怪石嶙峋貌,堅硬貌,崎嶇不平貌。

野人:作者自比為野人,山野之人。

這是蘇軾在黃州所寫的一首絕句,初看平淡,細思卻神妙。

剛下了一場雨,作者出來散步,外面月色明亮。白天很多人在這裡經過,到了晚上,只有我一個人漫步,好不自在!路上雖然坑坑窪窪,崎嶇不平,但是我的手杖在地下拖著,卻發出了清脆悅耳的聲響。

首聯寫出天氣宜人,剛下過雨,月亮也更加清澈,作者此時的心情也悠然而平和。白天繁忙的小路,晚上卻安靜了許多。「市人」為生活而奔波,而「野人」卻只為恬淡而寫詩,這條小路此刻屬於東坡自己,雖然孤獨卻也悠然,雖然平凡卻充滿詩意。坎坷的路雖然難走,但是心態平和也能從中發現生活之美。

△王和尚讀詩:蘇軾的詩充滿奇趣

雖然蘇軾屢遭磨難,但是這也是他人生的一筆財富,我本逍遙,命運你奈我何!

青龍評:詩人一人屢遇挫折,但始是鬥志昂揚,後兩句就是這種精神的寫照。

相關焦點

  • 唐朝最美禪詩,皎然和尚經典絕句,字字驚豔,細讀忘俗,有大境界
    △王和尚讀詩:唐朝最美禪詩,細讀忘俗1.寓言 吾道本無我,未曾嫌世人。這首詩讓王和尚一見傾心。此詩妙在豁達且空靈。詩題「寓言」,即託辭以寄意。皎然是唐朝著名詩僧,詩中多寫禪思妙悟,禪意超然,詩意閒適,清澹自如,別有神趣。此詩即是一例,可看做皎然的「寫照」。
  • 蘇軾用三首詩,說透人生三重境界,都與廬山有關
    蘇軾的一生像極了一蓑煙雨,四海為家漂浮不定,流放的路程加起來足有萬裡之遙。黃州、惠州、儋州,從東京汴梁城出發,先到湖北,再到廣東,最遠到達海南島。一路上,不只是路途的顛簸和命運的多舛,更包含著生活的萬般滋味,人生的千種體會,得失、聚散、悲喜、愛憎等等。二十一年的流放生涯,耗盡蘇軾最美好的人生歲月。相比好友王安石和章惇,這些顯赫一時的宰輔大臣,蘇軾卻在團練副使的位置上孤獨終老。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盡人生三大境界
    這樣看透世情的蘇軾,將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都寫進了他的詩詞作品中,蘇軾在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廬山煙雨》,全詩言簡意賅,富含哲理,短短28個字道盡人生三大境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可能不了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60多歲了,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經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風燭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關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啥?我想沒有比蘇軾說得更加清楚的了,不信你看看蘇軾的臨終詩,僅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廬山煙雨》宋 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大家讀完這首詩有沒有發現很奇怪?詩的開頭與結尾一模一樣,這有啥講究?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這首特殊的《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是一首禪詩,它的體裁為七言絕句,也叫《觀潮》。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首句和最後一句一樣,卻道出人生三重境界
    1101年夏天,蘇軾長途跋涉,身困力乏,腹瀉之後,又遇熱毒,齒間出血不止,竟氣絕而逝。蘇軾在去常州之前,寫給兒子一首《廬山煙雨》,也是臨終前寫的最後一首詩。可當真的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看到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就有網友戲稱: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蘇軾的逝世可以說是一代時代的結束,而他在晚年也依舊是筆耕不輟。彌留之際,還為小兒子蘇過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首詩。
  • 蘇軾最後一首詩,點明人生三境界,極少人能到達,蘇軾道出緣由
    蘇軾最後一首詩,點明人生三境界,極少人能到達,蘇軾道出緣由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價值?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你來到這個世上,活在這個世上,一定有你應該做的一些事情,也肯定少不了你不願意做的事情。但是,既然我們來了,那就要把握住自己的一生,活好自己的一生。你要知道,自己的人生哪怕再爛,再臭,那也是獨一無二的。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詩意,但是推陳出新,卻又寫出了新意
    而且蘇軾的作品又是別具一格最具有代表性,筆者今天就要與大家分享蘇軾很有趣的一首詩,也就是這首同樣經典的《贈劉景文》,這是一首很典型的贈別詩,整首詩寫得很感人,另外寫作風格也很獨特,整首詩化用了中唐詩人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詩意。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這首詩是蘇軾的經典之作,你必須得會背,因為對人生真的很有幫助
    圖片:點「新火」劇照最後一句「詩酒趁年華」,道出了作者豁達開朗的心境。不管怎麼說,事實已擺在眼前,倒不如我們現在趁著年歲正好,寫出更多的詩詞,才對得起現在的歲月。如果一直被現實所困擾,那麼我們終將會蹉跎歲月,只留遺憾。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隱娘要推薦蘇軾的16首最經典的詩作,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背下來。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全詩春意濃鬱、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紀昀評蘇文忠公詩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興象實為深妙!」
  • 蘇軾最具氣度、也最彰顯他超然豁達人生態度的一首詞
    01 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的一生是獨具魅力的,他歷經坎坷,多遭貶謫,生活歷程中的苦難錘鍊出了蘇軾的豁達、瀟灑、超然的人生態度,也使得他的詞作充盈著一種堅韌的生命力度。尤其是他被貶謫黃州之時所作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最具氣度,也最彰顯他超然和豁達的人生態度。正是他的這份超然和豁達,讓他成為了高貴又不失親切的文壇領袖,領袖群倫也引領平凡世界的平凡生命。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暗含人生的三重境界,很難有人到達第三重
    蘇軾是真的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看透世情的他,將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都寫進了他的詩詞作品中。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靠一首詩娶了一個小妾,蘇軾的這首婉約詩,900年後成了情書語錄
    靠一首詩娶了一個小妾,蘇軾的這首婉約詩,900年後成了情書語錄蘇軾就不用介紹了,宋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文學造詣和辛棄疾並列,一生中留下的詩詞眾多,每一篇都是一個故事。蘇軾是一個文人,自古文人多風流,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首詩,它的來歷可是和蘇軾的一段風流韻事有關的。
  • 王和尚讀宋詩,陳與義的妙想與風骨,寄託家國情懷,細讀讓人落淚
    陳與義這首詩,緊緊抓住梅花的的三個特點來描繪:韻勝、色莊和骨不留塵。因梅花氣韻生動,韻致超然,故而讓人愛憐不已;但是梅花卻與其他俗花不同,氣質莊重,色澤雍容,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誰能舍」與「那得親」寫出作者對梅花既喜愛又尊重的心理,不舍而不可褻玩,梅花在他眼中成了品行高潔,莊重典雅的的君子。
  • 他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一首經典的五律,寫出了江南最美的春天
    唐朝有很多詩人,他們儘管名氣並不是很大,可作品卻又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那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詩人,那就是盛唐詩人王灣,雖然他的作品並不是很多,可是一首經典的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卻是深入人心,相信很多人都讀過。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詩詞中字字珠璣,說出蘇軾的人生觀。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詩詞歌賦,畫畫書法沒有他不會的,他寫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蘇軾在寺廟內散步,看到竹子,一首詩脫口而出,寫出了君子品格
    說起宋詞,不得不提文豪蘇軾。這蘇軾生性豪爽,但是太過直率,所以雖然腹中才華萬千,也曾考取功名,但是終因為性格過於剛直而得罪了小人,最終官場一路坎坷,被一貶再貶。但是蘇軾的確非凡夫俗子,即使命運沒有給他最好的安排,他還是儘可能地去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