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生境界的感悟,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
"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乍一看到這首詩,首尾兩句是一模一樣的,是不是懷疑小編寫錯了。不是的,正是由於這首詩的首尾相同,才是蘇軾的高明之處,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這首詩譯文:廬山煙雨美景和錢塘江宏偉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會遺憾終身的。終於親臨時,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這是一首禪詩,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著名的禪話: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這段禪話表現了一個達者先入小乘禪境,再入魔境,爾後臻抵大乘真理人生境界的過程。
《廬山煙雨》中的"廬山煙雨"和"浙江潮"分別是山和水,因此,這段禪話成為蘇軾這首《廬山煙雨》最好的註解。
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純潔無瑕即:"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每個人剛來到這世間都是純潔無瑕的,人們告訴你這是"山",在你的眼裡就是"山",告訴你這是"水",那麼這就是"水"。
第二重境界:深陷困惑即:"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人長大之後發現,這世界是如此的複雜,山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是單純的水,這時候你會產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第三重境界:返璞歸真即:"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有些人經歷了一生,最後才恍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虛幻,再以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心中已無雜念,"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山水則回歸了最真實的面目。
林語堂先生用"天真的小孩"來形容蘇軾。
蘇軾一生坎坷曲折,但卻總能像孩子蹣跚學步一樣,摔倒了再爬起來,這才是人生的坐高最高境界。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能達到第二種境界,而達到第三種人生境界的少之又少。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李清照詞傳》。這本書中介紹了一代"婉約詞宗"李清照的跌宕起伏傳奇人生,作者文筆優美,將李清照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相夫治學的少婦時代、顛沛流離的老年時代都作出描述,中間穿插了她在不同時期的詞作,詞人形象躍然紙上。
除此之外,還有《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非常的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在飯餘茶後隨便捧起一本,就可以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六本書,也就是一張電影票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來一場古典行,並能從中感悟到古人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