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2020-12-14 欣欣向榮史記

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

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

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

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就有網友戲稱: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軾的逝世可以說是一代時代的結束,而他在晚年也依舊是筆耕不輟。

彌留之際,還為小兒子蘇過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首詩。

《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和浙江「錢塘江大潮」都是天下聞名的美景。每個人都想去見識一番,當沒見到的時候,總忍不住去想像它的樣子。

但當真的見到「廬山煙雨」和「錢塘大潮」,卻會覺得不過如此。

廬山煙雨還是原來的廬山煙雨,錢塘大潮也還是原來的錢塘大潮,它們並沒有變化,變的只是我們的心態。

在前三句看來,寫得極為精彩,然而結尾的最後一句,卻又將首句重複。

詩歌最忌諱重複,很多人曾經為之困惑,難道是蘇軾已經年老氣衰,以至於出現了這種重大失誤嗎?

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

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每個人剛來到這世間都是懵懂無知、純潔無瑕的,人們告訴你這是「山」,這是「水」,那麼在他眼裡,「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了,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可是人總會長大,這時你會發現,這世界是那樣的複雜,山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是單純的水,這時候你會產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從懵懵懂懂到認清世界的本質,這個過程便是成長,而這樣的成長,一般人都會經歷,難的是第三重境界。

有些人汲汲營營了一輩子,最後才恍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虛幻,「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我們已不復當年的純真。

世間萬物,猶如過眼雲煙,這種返璞歸真的認識便是第三重境界了。

但不少人都被困在第二重境界,只有少數人才能夠達到第三重境界。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這本《蘇軾詞傳》收錄了蘇軾一生的詩詞,用詞表面嬉笑,輕鬆,細品則唱出人生悲歡離合,歲月滄桑的厚重之聲,無形間直擊人心。

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

東坡先生的詞有敘事詠史,有詠物贈答,也有田園山水。

該書帶著豐富的情感去解讀每首詞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和那些細枝末微的情緒。

系列書中還包含《李清照詞傳》《辛棄疾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6本書僅需79元,便能感受古詩詞的文學力量,既可以提高我們的學問,也可以閱讀給孩子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其實蘇軾的一生過得也十分坎坷,屢次被貶,挫折不斷,但是他照樣能夠過得很瀟灑,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夠談笑風生,實在是令人佩服。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廬山煙雨》唐以詩為榮,而宋則以詞為榮。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詞上的造詣登峰造極。可其作詩卻同樣入木三分,首首結為經典之作。而蘇軾臨終前作此詩,即為一代文豪的臨終絕唱,也是他為子孫後代留下的忠告。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這句話一經問世好像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不少人引起了共鳴,同時也點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問題,其實千年前的大文豪蘇軾很有發言權。
  • 蘇軾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盡人生三大境界
    這樣看透世情的蘇軾,將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都寫進了他的詩詞作品中,蘇軾在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廬山煙雨》,全詩言簡意賅,富含哲理,短短28個字道盡人生三大境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對於人生境界的感悟,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詩詞歌賦,畫畫書法沒有他不會的,他寫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 蘇軾的一首哲理詩,短短六個字,道盡人生真諦!
    蘇軾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得上是波瀾壯闊,生於四川眉山,卒於江蘇常州,起起落落六十餘載,最終埋骨河南郟縣。蘇氏一門三子蘇洵、蘇軾、蘇轍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極高。二十一歲的蘇軾入京應試,得到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聲大噪。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趣,當時的劉景文正是要離開杭州去往紹興,兩個人都感慨萬千,所以蘇軾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有趣的是,道潛曾因寫詩得罪了宋哲宗,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儘管沒有把道潛打入大牢,卻下旨勒令他還俗。真正修行之人,不在乎是否還俗,道潛不敢違抗聖旨,還俗後依舊不為凡塵之事擾亂心境,過著僧侶般的生活,謹記佛門清規戒律。
  • 蘇軾臨終頓悟留下1千古奇詩,道破人生3重境界,多數人只到第2層
    而有的詩則特別在內涵意蘊方面,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首。甚至蘇軾被貶到海南,也是蘇過陪在身邊照顧。蘇軾臨終前非常擔心兒子,所以特意手書了一首詩提醒他。提醒什麼呢?不妨先看看詩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這首詩第1句和第4句是完全一樣的,這當然不是蘇軾偷懶,而是別有深意。一般人往往只能讀懂前面3句,而能讀懂4句的堪稱高手了。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首句和最後一句一樣,卻道出人生三重境界
    據任朝第先生《三蘇年譜簡編》統計:蘇軾自嘉祜初26歲入仕到65歲終老,40年的政績生涯,官職變動達20餘次,這一生起起落落數回,經歷過眾人追捧,名噪京師的盛名也有過榮譽盡失淪為文字的犧牲之物,被困牢獄的階下囚。晚年還被貶謫到嶺南的蠻荒之地長達七年之久。其晚景之蕭瑟,人莫能堪。
  • 蘇軾風雨中寫下一首詞,短短幾句道盡人生沉浮,林語堂讚不絕口
    人生沉浮,若想在這浮塵之中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便要有能夠洗滌心靈的能力,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而大文豪蘇軾則是難得少有的能夠給心靈深處鉛華洗盡的人。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老先生輕易不怎麼誇人,而他在《蘇東坡傳》中特地為蘇軾提序,在這當中有一句話更加是誇讚蘇軾本人是難得可貴之人:「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例如他在登基的那日早朝,就曾寫下一首千古流傳的《詠雞鳴》,「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雖然前兩句俗不可耐,但是後兩句卻是霸氣十足,而且相當符合當時的情景。 原本想要看他笑話的大臣,最後也不得不服。
  • 李清照一首寫雨的詩,短短34個字,唯美靈動,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
    之前由趙麗穎馮紹峰演的一部熱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上映就火爆全網,各大影視節目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有心的人可能發現這個電視劇與李清照的《如夢令》撞詞了,沒錯,這個電視劇 的名字就是來自這首詩。應該有不少網友都聽過李清照的這首詩,《如夢令》這首詩是李清照在一個風雨之夜寫下的詩。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暗含人生的三重境界,很難有人到達第三重
    蘇軾是真的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看透世情的他,將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都寫進了他的詩詞作品中。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元好問很著名的一首詩,寫心中偶像陶淵明,短短28字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元好問的一首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早知道元好問是從哪一首詩詞或者文章開始的呢?自身文學造詣高的人,往往對於其他作家也有獨到的見解,因為彼此處在的層面相近,所以即使年代上相隔許久,雙方的心意也是相通的。下面這首詩就是元好問評價陶淵明詩歌風格的作品。【臨其詩境】這首詩從整體上看,更像是一位粉絲寫給偶像的作品,是為了回應當時詩壇上一些不好的聲音。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說到兄弟皆為才人的情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蘇軾和蘇轍,他們文採了得,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軾和蘇轍自小生活在一起,後來又同朝為官,政見一致,兩人感情很深,一直到老到死都是如此。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
  • 蘇軾最後一首詩,點明人生三境界,極少人能到達,蘇軾道出緣由
    蘇軾最後一首詩,點明人生三境界,極少人能到達,蘇軾道出緣由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價值?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你來到這個世上,活在這個世上,一定有你應該做的一些事情,也肯定少不了你不願意做的事情。但是,既然我們來了,那就要把握住自己的一生,活好自己的一生。你要知道,自己的人生哪怕再爛,再臭,那也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