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
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
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
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就有網友戲稱: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軾的逝世可以說是一代時代的結束,而他在晚年也依舊是筆耕不輟。
彌留之際,還為小兒子蘇過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首詩。
《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和浙江「錢塘江大潮」都是天下聞名的美景。每個人都想去見識一番,當沒見到的時候,總忍不住去想像它的樣子。
但當真的見到「廬山煙雨」和「錢塘大潮」,卻會覺得不過如此。
廬山煙雨還是原來的廬山煙雨,錢塘大潮也還是原來的錢塘大潮,它們並沒有變化,變的只是我們的心態。
在前三句看來,寫得極為精彩,然而結尾的最後一句,卻又將首句重複。
詩歌最忌諱重複,很多人曾經為之困惑,難道是蘇軾已經年老氣衰,以至於出現了這種重大失誤嗎?
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
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每個人剛來到這世間都是懵懂無知、純潔無瑕的,人們告訴你這是「山」,這是「水」,那麼在他眼裡,「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了,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可是人總會長大,這時你會發現,這世界是那樣的複雜,山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是單純的水,這時候你會產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從懵懵懂懂到認清世界的本質,這個過程便是成長,而這樣的成長,一般人都會經歷,難的是第三重境界。
有些人汲汲營營了一輩子,最後才恍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虛幻,「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我們已不復當年的純真。
世間萬物,猶如過眼雲煙,這種返璞歸真的認識便是第三重境界了。
但不少人都被困在第二重境界,只有少數人才能夠達到第三重境界。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這本《蘇軾詞傳》收錄了蘇軾一生的詩詞,用詞表面嬉笑,輕鬆,細品則唱出人生悲歡離合,歲月滄桑的厚重之聲,無形間直擊人心。
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
東坡先生的詞有敘事詠史,有詠物贈答,也有田園山水。
該書帶著豐富的情感去解讀每首詞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和那些細枝末微的情緒。
系列書中還包含《李清照詞傳》《辛棄疾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6本書僅需79元,便能感受古詩詞的文學力量,既可以提高我們的學問,也可以閱讀給孩子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