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得上是波瀾壯闊,生於四川眉山,卒於江蘇常州,起起落落六十餘載,最終埋骨河南郟縣。蘇氏一門三子蘇洵、蘇軾、蘇轍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極高。二十一歲的蘇軾入京應試,得到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聲大噪。蘇軾嘉祐六年正式入朝,在此期間經歷了王安石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都因反對新法被迫離京。熙寧四年蘇軾自請離京。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西江月 平山堂》,寫於元豐二年四月,烏臺詩案爆發前。此時的蘇軾是第三次來到平山堂,一句「三過平山堂下」濃縮了蘇軾近十年間南遷北調的動蕩生涯。這首詩寫於公元1079年,平山堂是歐陽修於1048年修建,蘇軾第三次來平山堂時歐陽修已逝八年,此時的蘇軾已經四十四歲了,而他也會在這一年迎來人生最大的波折烏臺詩案。
《西江月 平山堂》
宋代 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這是蘇軾在看到恩師修建的平山堂之後發出的感慨,師從歐陽修十六年,宦海沉浮十餘載,半生彈指聲中過。詞人感慨遭遇坎坷,人生如夢。「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只有老師的筆跡還在。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下片前兩句是說,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面,寫下這首悼念文壇英傑,故揚州太守歐陽修。「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末兩句是說,別人說死後萬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白居易有言:「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而詞人卻說:「未轉頭時皆夢。」,蘇軾也許是預感到了災禍臨頭。
蘇軾在外任職期間,爆發了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被關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新黨想置他於死地,救援活動也同時在朝野展開。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
如有其他有關蘇軾的詩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