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壇最閃亮巨星,同時也是幾千年來少有的全才,能與之相提並論者屈指可數。他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醉了多少英雄豪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美景寫得活靈活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自從蘇東坡駕鶴西遊,世間再無蘇東坡。
曾經何時,許多人的網絡籤名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覺得這句話非常炫酷,並不知曉出自何人之手,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蘇軾的名句。對於一般詩人和詞人來說,一生能留下幾首經典作品,就足以含笑九泉,不枉此生,甚至青史留名。
蘇軾就不一樣,隨便拿出一首詩詞,都讓人為之驚嘆,作為豪放派的他,並不被所謂的「豪放派」標籤束縛,婉約詞作也信手捏來。現存蘇軾兩千多首詩,將近四百首詞,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裡,大概有十幾首,未入選教材的也有精品。今天介紹蘇軾眾多作品中,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行香子·清夜無塵》
北宋: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根據史書記載,這首詞是蘇軾晚年所作。歲月不饒人,幾十年轉瞬即逝,甚至來不及回憶過去,轉眼就已垂暮之間,半截身子埋入土中。一代文豪也好,普通百姓也罷,終將老去,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遺憾,蘇軾也不例外。他享受過眾星捧月般的成功,但也經受過無法名狀的痛苦,直到晚年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闕含義:夜晚空氣清新,仿佛沒有一粒塵埃,皎潔的月光,如同發出閃亮的銀光。如此良辰美景,絕不能錯過,必須暢飲一番,舉杯邀明月。功名利祿皆為浮雲,為了名利絞盡腦汁,到頭來一場空。人生如白駒過隙,一眨眼的功夫就沒了,分不清是在夢裡,還是在現實中。
上闕屬於寫景,以及對人生苦短的無奈,接連運用三個典故。首先,「隙中駒」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其次,「石中火」出自北齊劉晝《新論·惜時》:「人之短生,猶如石火,炯然而過。」最後,「夢中身」出自《關尹子》中的「知此身如夢中身」。
之所以借用典故,並不是蘇軾為了彰顯才華,而是順其自然的情感釋放。下闕寫的是他自己,大概意思為:你看我,雖然才高八鬥,又能怎麼樣呢?依然不被重用。忘記煩惱,及時行樂吧。現在也看透了,過一段時間就歸隱山林,不必考慮榮辱得失,無需擔憂朝廷大事,一把琴,一壺濁酒,一處小溪環繞的茅屋,此生足矣。
不經歷人情世故,難以看破紅塵;不經歷宦海沉浮,看不淡功名富貴;不經歷孤獨無助,不懂得何為人生真諦。晚年的蘇軾,真正看淡一切,再也不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少年,他只想過平淡無奇的生活。「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9個字,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蘇軾把個性籤名改成「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幾分像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