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被人傳唱至今

2020-12-22 野趣de歷史

說起乞丐,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金庸小說裡面的丐幫嗎?還是大街上骯髒邋遢的討飯人?乞丐在歷朝歷代都存在,並且是社會的最低層人員,他們容易被社會所忽視,甚至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然而,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乞丐在臨死前,寫下了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卻被人傳唱至今。

根據史書記載,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有一名流浪街頭的乞丐長期在京城順天府郊外的通州一帶活動,他渾身髒兮兮的,衣服破爛,兩眼無神,腿上有傷,附近居民幾乎每天能看到他上街乞討,他路過人家時,只要食物,不要錢財,能果腹就很滿足了,偶爾也會乞討一些禦寒用的衣物,其他則一概不感興趣。僅憑這一點,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樂意施捨給他。然而,在某天清晨,小商小販支起攤子,準備做生意。這時候有人發現:在官道的旁邊,這個乞丐已經被凍僵了。根據屍體上覆蓋了一層寒霜來看,這個乞丐多半已經去世了。

其實在古代社會,不論是什麼盛世,每年都會有餓死的人。一個乞丐被餓死,更是不足為奇。然而,當地官府在接到通知後,衙役前去驗屍時卻驚呆了,因為他在驗屍過程中意外發現乞丐身上的遺物,頓時變得不淡定起來。這件遺物看似平平無奇,只是一張寫滿了字的紙,但是紙上的內容卻讓人驚訝不已:「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就是這麼短短4句小詩,讓人看到了這個乞丐身上獨特的發光點。當時的衙役說什麼也不敢相信這首詩是出自這個乞丐的手筆,更難以相信一個乞丐能有這樣好的學問。於是他掩蓋不住激動的心情,將這首詩交給了當地的州官。州官是舉人出身,他認真讀完了乞丐的詩後,由衷的欽佩這位乞丐的才華,認為這首詩無論是在品質還是境界上,都一點不輸於優秀的唐詩宋詞。他甚至有些愧疚,認為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官,沒有早早發現這樣的人才,讓其白白損失了。

隨後,州官下令將這首詩公布於眾,好讓通州的文人雅士們好好學習。州官還決定,要為這個乞丐建造一座陵墓,並且刻上的碑文由他題寫。於是,大名鼎鼎的「永嘉詩丐之墓」就這樣誕生了。歷史上,一名乞丐還擁有陵墓和墓碑的,恐怕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為了紀念這個乞丐,後人甚至將他寫的這首詩提了一個名字叫《絕命詩》,方便繼續傳唱。如今在我們看來,這首詩仍具有相當精彩的地方,比如詩的頷聯「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意思是說,討飯的飯囊裡邊存放著殘月的餘暉,我打著拍板迎著秋風歌唱。在這樣饑寒交迫的處境下,只有心態豁達樂觀的人,才能有這麼高的境界。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雖然很多人都喜歡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實際上,真正的真相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古往今來,被埋沒的豪傑、被耽誤的英雄實在太多了,很多英才被埋沒,很多英雄被無辜犧牲。阻止社會向前的也許不是壞人,而是被壓抑的才華。詩人乞丐就是例子。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
    所以,一旦到了無路可走的情況,人們就會淪落為乞丐。可別小瞧乞丐,明清時期的乞丐基本上都會作詩。嘉慶年間,一位乞丐在凍死前就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其精妙深奧程度讓很多士大夫都感到羞愧。當時,一個老者收拾著一具屍體,看樣子死者生前是個乞丐。後來老者將屍體送到了官府,官府在處理乞丐屍體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紙,紙上寫著一首詩:「身世渾如水上鷗,隨風逐浪到南州。飯囊日暮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一肩儘是古今愁,兩腳踢翻凡塵世。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羞愧
    就在清朝嘉慶年間,通州的天氣很是寒冷,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懷裡有個同樣破爛的麻袋,還有一個糞叉,趁這個時候沒有人,多撿幾個,雖然說他已經老的走不動路了,但是眼神還很好,他突然看到了一個被凍僵的乞丐,上面已經有了一層霜,看樣子是已經去世了,所以去報給了官府。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寫下一詩,讓人捧腹大笑,並流傳至今
    倘若說起和尚與尼姑,世人都會認為他們是超脫世俗的存在,是戒貪戒色戒欲之人。因此,倘若和尚亦或者是尼姑與他人有了感情,便會為人們所震驚,並認為這是不對的行為。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當鄭板橋見到一對因談戀愛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時,忍不住便寫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並流傳至今。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在民國二十四年,據《續修廣饒縣誌》記載:「詩丐,不知何許人。清同治間城南黃邱村外大路旁,發現無名男子屍身。邑令彭嘉寅據報往驗乞丐也,於發中撿得七律一首。」 詩乞,顧名思義就是會寫詩的乞丐,這名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在其臨死之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 王昌齡被貶龍標,李白寫下一首詩相贈,短短4句驚豔千年
    而同樣有被貶謫、遭棄置境遇的王昌齡,他的摯友李白也曾寫過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表達對他的同情及關切。對於李白的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身處揚州的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的消息後,便寫下了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
  • 李煜臨死前寫下一首詞,短短幾句話讓人心醉,傳唱至今從未被超越
    大家或點評一番李杜,或行吟幾句"飛花令";待微酣之時,趁著淡淡的醉意,再夾雜著一絲靈感,揮筆而就,一首首傳世的名作就在這樣歡聲笑語中誕生了。那個失意的君王,你也曾無數次在夢中看見過這樣的畫面吧?"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只這一句,就叫人從心底生出無限的悲涼。
  • 乞丐寫下一首絕命詩流傳千古,大丈夫都羞愧難當,卻最終凍死街頭
    而在這首詩中,一開始讀就會發現,這首詩,完全對應七律的格式,對仗工整,再細讀,就會發現,這首詩十分有意境,中間含有作者遠大的抱負,可見作者心中懷有豪情壯志。前四句寫出了作者的飄零身世,說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水上的海鷗一樣沒有固定的地點,居無定所,經常還拄著拐杖前往南面去,到傍晚了,自己的碗中都還是空空如也,只能盛一點月光,但是作者自己卻絲毫不在意,還在秋風中拿著竹板唱起了這蕭瑟的秋風。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劉禹錫的思鄉詩,短短4句把傷感寫到極致,凡是獨在他鄉的人都懂
    但就算是他,其實心中也是不好過的,在被貶的這些年,他寫下了很多思念家鄉的作品,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一篇他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在這首詩文之中,他將自己羈旅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無比感人。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凍死街頭的乞丐,留下一首遺詩,可謂冠絕天下之作
    他是一位拾糞老人,工作就是收集人畜的糞便。現在當然沒有這個行當了,但在清朝的時候,是隨處可見的。因為當時沒有化學肥料,糞便不可以用來肥田,甚至可以賣錢。清朝時還有一首民謠描述他們的生活:月色冷冷雪光寒,早起拾糞四更天。肩挎糞箕手提鏟,拾得豬糞冰蛋蛋。
  • 一個乞丐快要被凍死前,寫下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士大夫羞愧
    講民風的詩句在《詩經》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在古代的時候,就連一個路邊的乞丐都可以作出一首詩,於是他在自己馬上被凍死前寫下流傳千古的一首「絕命詩」,這首詩裡面的內容不論是在意境還是在風骨上面估計連很多的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看了都要羞愧!
  • 一乞丐被餓死前,寫下一首《絕命詩》冠絕天下,令無數讀書人自愧不如
    杜甫曾經說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大批寒士俱歡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我現在過得很苦,但是我也希望天下讀書人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他們可以住在更好的房子裡,不需要操心很多物質問題」。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子》,來共同體會古典詩詞裡的「愁」。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她年幼時曾寫過一首《點絳唇》,讀來甚有滋味,詞云:「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首詞寫出了她兒時的生活,頑皮中又帶有一絲害羞,其情感如嫩杏一般青澀。到了十八歲的時候,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夫妻二人琴瑟和鳴,十分幸福。趙明誠去外地做官,兩人暫別,李清照十分思念他,並將其相思之情寫入詞中寄給趙明誠。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些愛國主義詩歌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陸遊於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退居家鄉山陰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陸遊已經年近古稀。
  • 杜牧登樂遊原寫下一首詩,很多人沒讀過,但其中一句卻人人皆知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杜牧的這首登臨樂遊原絕句雖然不如李商隱的《登樂遊原》有名,但開頭兩句「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別有韻味,也傳唱極廣。杜牧其人,不僅文採過人,且兼具政治眼光和才能,一心想要施展所長報效國家。可惜出仕之後一直擔任朝中閒職,於是杜牧自請外放。離開長安之前登臨樂遊原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前兩句「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直譯過來便是:太平清閒的日子裡,閒時愛孤雲之閒、靜時喜山僧之靜,悠然有趣卻是顯得自己太過無能。
  • 王安石很著名一首梅花詩,短短4句傳唱1000多年,最後10字太驚豔
    但是北宋的政治和軍事,著實讓人無法恭維,「積貧積弱」的說法,從來也不是無的放矢。最近讀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知道宋代的大部分制度是沿襲前朝,還有些是在之前的亂世中迫不得已才訂立下來的,只是因為中國人看重傳統,建立新的朝代以後,沒有足夠有掌控力的人進行制度的變革,於是一時的制度變成了永遠,自然是弊端錯生。
  • 和珅上吊前寫了一首死亡詩,寓意對清朝的詛咒,80年後成真
    俗話說得好,人死了,話就好了。和珅自縊前,寫下了一首致命的詩:「夢過五十年,今朝放棄紅塵。將來水泛龍天,留煙是背身。」。嘉慶帝看到和珅這首要命的詩時,也不知其意。最後,他只說了一句簡單的話:「小有才華,未聞君子之路。」那麼,和珅的死亡詩究竟表達了什麼呢?這首要命的詩,前兩句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和珅感嘆自己一生富足,原來是一場夢。
  • 袁枚晚年的詩,短短4句彰顯才氣,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太經典了
    比如說大家都熟悉的唐詩宋詞,在各自的朝代都有著許多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朝的蘇軾、李清照等,相比之下,清朝在詩詞這方面倒是顯的弱了一點。不過,這倒並不是說在清朝時沒有傑出的詩人,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詩人所作,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
  • 李白向女子表達愛慕之情,卻被拒絕,寫下一首酸溜溜的詩流傳至今
    而唐朝的「酒仙」詩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寫過很多的詩,都是來源於他在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在李白的很多作品當中很多都是描寫自然山河風光和自己內心情緒的詩,其中就有一首與失戀有關的事。 李白在當時的唐朝作為以名滿天下的才子,自然就會有很多民間女子傾慕於他,就連很多達官顯貴的千金也十分欣賞李白,因此李白的女人緣是極好的,但是李白在面對美女也有碰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