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愛國主義是不變的傳統主題之一。每當民族矛盾尖銳之際,每當國家面臨覆亡的危機之時,詩人們總是慷慨悲歌,用如椽巨筆留下了無數充滿愛國精神的光輝詩篇。無論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些愛國主義詩歌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而在眾多愛國詩人裡,生逢北宋滅亡之際,以慷慨報國為己任的陸遊,其詩歌蘊含的愛國精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便是陸遊這類作品的代表之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陸遊於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退居家鄉山陰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陸遊已經年近古稀。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當古稀之年的陸遊,寫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詩句時,其凝聚的愛國主義激情可想而知。事實上,這也與陸遊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有關。所以陸遊才會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寒夜裡,觸景生情,在夢中實現他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遠大願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首先,詩的開篇「僵臥孤村不自哀」,寥寥七字,陸遊便寫出了自己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即雖然身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並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顯然,從這句詩的「僵、臥、孤、村」四字中,我們能夠得到陸遊處境悽涼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年邁體弱、生活孤苦、居處偏僻。但在如此悽涼的處境下,陸遊卻又擁有著「不自哀」的樂觀的精神狀態。
而陸遊之所以「僵臥孤村不自哀」,便是因為他「尚思為國戍輪臺」。即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還沒有泯滅。作為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陸遊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可以說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也無需再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但陸遊尚能在退居後,還心懷收復國土的壯志,可以說是真正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即在夜深的時候,躺在孤村的床上,陸遊聽著風雨的聲音,夢見了他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正跨過冰封的河流,前往北方前線。說到觸景生情,陸遊此時勢必是由自然界的風雨,想到了國家的風雨飄搖,於是想到了自己多年來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的困境,想到了現在只能僵臥孤村的無奈。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它不僅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也是詩人作為一代仁人志士的心聲,更是南宋的民族正氣。其實不只是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他在臨死之前給兒子們寫的《示兒》一詩,更是將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及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綜上所述,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雖然只有短短4句,但是他在夢中表現出的為國家恢復中原失地的理想,深沉悲壯的愛國主義精神,卻是具有巨大的力量,影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讀後讓人熱血沸騰。當然,作為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遊的愛國主義詩歌還有很多,你最喜歡陸遊的哪一首呢?歡迎補充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