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寫起詩來,豪氣不輸男兒,短短4句,讓人熱血沸騰

2020-12-22 騰訊網

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古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且在百花齊放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成一家,人稱「易安體」。然而在詞苑中的超高成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卻是掩蓋了她在詩壇的璀璨光芒。即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雖然所存詩作不多,但可以說每一首都是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與李清照詞作的哀婉悽美不同,李清照的詩作,即便寫愁,也都充滿豪氣和壯闊。如李清照的代表詞作之一《武陵春·春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炸錳舟,載不動許多愁」,就寫得極為哀婉悽美。

而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同樣是寫「愁」的詩作《題八詠樓》,卻是僅看開篇兩句「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就能感受到豪氣不輸男兒,讓人熱血沸騰。《題八詠樓》是李清照避難金華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與《武陵春》的身世之愁不同,這首詩主要是抒發了她對國事的憂愁。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首先,詩的前兩句「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即像八詠樓這樣千古風流的臨觀勝地,留給後人的不但不再是文人墨客的逸興壯採,甚至也不再是沈約似的個人憂愁,而是為大好河山落入敵人之手的家國之愁。「八詠樓」,原名元暢樓,南朝齊隆昌年間(公元五世紀末)東陽郡太守沈約所建。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為婺州(今浙江金華)臨觀勝地。

但李清照登臨八詠樓的時候,顯然不是去欣賞風景名勝的,而是悲嘆宋室之不振,慨嘆江山之難守。因為繼汴京淪陷、北宋滅亡之後,南宋朝廷建康、杭州也一度失守,眼下的臨安,則又一次受到了金、齊合兵進犯的嚴重威脅。可是南宋朝廷卻只知討好敵人,不思進取。就如同林升在《題臨安邸》中所說:「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而年過半百、孑然一身的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看到了生靈塗炭、物是人非,所以此情此景讓她感慨萬千,於是便有了「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來抒發心中的大苦、大悲、大愁。因此李清照的這首詩,也可以說是一首愛國詩,蘊含著一種既宛轉又深邃的愛國情懷。而身為讀者的我們,讀到此句的時候,也難免會熱血沸騰,為南宋朝廷的不作為所憤慨。

然後,詩的後兩句「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即金華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裡,它的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這兩句詩的潛在意思,也就是說如果南宋朝廷再不重視,江南的大好河山也就沒有安全保障了。由此可見,李清照內心對國事的憂愁,對收復失地的渴望,以及對宋室之不振的哀嘆。

縱觀李清照的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它的恢宏氣勢,卻是歷時八百多年,在今天讀來仍然能夠撼動人心。看多了李清照的婉約詞作,再看這首豪氣之作,是不是別有一番感受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子》,來共同體會古典詩詞裡的「愁」。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
  • 李清照看到丈夫膽小怕事,一氣之下寫了首詩,如今還讓人熱血沸騰
    古代不光光有讓人深刻記得的大英雄,還有一部分女性。有些可能因為美麗的容貌讓大家記得並且認識。但是小編覺得古代女性歷史人物敬佩的其實真的不算多,隋之獨孤皇后,唐之武則天,宋之李清照。至於什麼四大美女,楊玉環,貂蟬,西施,王昭君。她們不過是長得漂亮而已,而且那種漂亮還是古代人的審美觀,畢竟古代人和現代人的審美觀是有不一樣的。
  • 李清照霸氣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卻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李清照霸氣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卻至今讓人熱血沸騰宋朝是一個不一樣的朝代,風花雪月的故事、人才輩出的江湖、吃酒品茶的時代,這些事情在宋朝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今天我們來看看宋朝那些出了名的大文豪。宋朝的大文豪有很多,蘇軾、辛棄疾、陸遊、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等,但是,宋朝文壇出了個千年不遇的女文豪——李清照。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劉禹錫的思鄉詩,短短4句把傷感寫到極致,凡是獨在他鄉的人都懂
    但就算是他,其實心中也是不好過的,在被貶的這些年,他寫下了很多思念家鄉的作品,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一篇他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在這首詩文之中,他將自己羈旅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無比感人。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袁枚晚年的詩,短短4句彰顯才氣,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太經典了
    比如說大家都熟悉的唐詩宋詞,在各自的朝代都有著許多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朝的蘇軾、李清照等,相比之下,清朝在詩詞這方面倒是顯的弱了一點。不過,這倒並不是說在清朝時沒有傑出的詩人,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詩人所作,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
  • 清朝一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被人傳唱至今
    還是大街上骯髒邋遢的討飯人?乞丐在歷朝歷代都存在,並且是社會的最低層人員,他們容易被社會所忽視,甚至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然而,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乞丐在臨死前,寫下了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卻被人傳唱至今。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位才女,她名叫李清照。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詞人,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因曾經在詞作中三次用過「瘦「字,因此江湖人稱「李三瘦」。第一處是《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二處是《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三處是《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從她一貫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她的才氣及柔情。
  • 李清照受丈夫冷落,寫了一首詩抱怨,沒想到一語成讖
    李清照作詞獨闢蹊徑,以俚俗之語成清麗之句,典雅婉約,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成就了兩宋詞壇婉約派的巔峰。其傳世的詞雖只有四十多首,但每一首都是傳唱千古的精品。《聲聲慢》、《醉花陰》、《一剪梅》、《如夢令》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作。正是這些詞作讓李清照成為名副其實的婉約派一代詞宗,博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15句自帶霸氣、讓人熱血沸騰的古詩
    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古代詩詞當中那些自帶霸氣、讓人熱血沸騰的古詩,我精選了15句。1.將軍未掛封侯印,腰下常懸帶血刀出自元·劉唐卿《白兔記》。《白兔記》又稱《劉知遠白兔記》,元代著名南戲作品,「四大南戲」之一。
  • 李清照南渡之時,寫下一首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是在罵人
    而這樣一位溫柔婉約的女子,也寫過一首抒發悲憤的詩。她因不滿丈夫的所作所為,大筆一揮罵得豪氣沖天,將自己壓抑許久的感傷、憤怒不帶一個髒字地寫了出來,為後人欽佩。李清照能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只是因為她有過人的才華嗎?
  • 李清照新婚燕爾時,寫了一首「買花」詞,短短4句暗含撒嬌小心機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一直有「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的說法,那就說明李清照在詩詞方面真的非常有天賦。不過,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句詩不過是詩人李清照在和小夥伴玩耍時的隨筆,這都成了經典,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18歲,李清照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生活那叫一個幸福美滿,所以她會時不時地寫幾首小詩詞陶冶情操。
  • 李清照寫桂花霸氣顯露,通篇不提桂花二字,寫花寫景寫人渾然天成
    有很多關於鮮花的詩,在關於鮮花的無數詩中,有五柳先生獨愛的菊,亦有劉禹錫「名動京城,國色天香」的牡丹,或是崔護「不知道那個讓我心動的女孩在哪裡,但這桃花依舊開得那麼燦爛」,或是王安石「從遠距離看,便明白它不是雪,因為它具有香氣」的冬梅…...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花朵公眾。每首詩都深刻在中國人民的腦海中。這是一幅畫,甚至是一個悠揚的故事。
  • 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詩,短短4句卻成名篇,其中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譬如,李白詩中的浪漫、蘇軾詩中的豁達、陸遊詩中的愛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汲取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白鹿洞二首·其一》,它的作者王貞白,雖然相較於李白、蘇軾、陸遊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面對讀書、時間上的態度,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的。
  • 同樣是寫失敗英雄項羽,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為何大不同?
    我們從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對悲劇英雄項羽的詠嘆之中,就會發現,這三個詩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晚唐、北宋和南宋不同的歷史軌跡。我們先來看看杜牧是如何詠嘆項羽的。能夠忍受失敗和恥辱的才是真正男兒。江東子弟大多是才能出眾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杜牧除了是晚唐時代著名詩人,他還是一個軍事理論家,他曾經親自注釋了孫子兵法,並在做幕府期間,為當權者提出了很多軍事戰略上的建議。無奈在牛李黨爭的背景下,杜牧的才能和主張得不到重用,所以杜牧是一個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人。
  • 若寫項羽的詩有段位,杜牧、王安石、李清照,誰是青銅,誰是王者
    人人都寫霸王,不僅讓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也讓寫作者們展現了他們的內心。於是比較這些作品,譬如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就多了一分秦末歷史之外的趣味。而當項羽於漢高祖五年(前202)在此自刎後,人們又在這為項羽建起祠堂。於是烏江亭,就被牢牢地和項羽「綁」在了一起。而《題烏江亭》裡那「若隱若現」的主人公,自然也是早杜牧近千年的項羽。「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項羽是男性嗎?當然。但在杜牧的眼中,項羽又不能算作男兒。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無論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些愛國主義詩歌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首先,詩的開篇「僵臥孤村不自哀」,寥寥七字,陸遊便寫出了自己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即雖然身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並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顯然,從這句詩的「僵、臥、孤、村」四字中,我們能夠得到陸遊處境悽涼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年邁體弱、生活孤苦、居處偏僻。但在如此悽涼的處境下,陸遊卻又擁有著「不自哀」的樂觀的精神狀態。
  • 用最正的三觀,寫最短的詩
    用最正的三觀,寫最短的詩 最近被臺灣作家蔡仁偉的《偽詩集》驚豔到了 用最正的三觀,寫最短的詩
  • 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如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即在黃庭堅看來,長時間不讀書就會缺乏文學氣質,言談舉止方面也會顯得缺乏修養,到最後就會使人厭惡。黃庭堅的話或許有點誇張,但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再如北宋文學家蘇軾,亦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