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詩,短短4句卻成名篇,其中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2020-12-09 慶餘說詩詞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從詩經、楚辭、漢樂府、魏晉古風,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曲,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美麗篇章,或辭藻絢麗,或意境幽渺,或思想深邃。總之,古代詩歌堪稱我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遺產。譬如,李白詩中的浪漫、蘇軾詩中的豁達、陸遊詩中的愛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汲取的精神食糧。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白鹿洞二首·其一》,它的作者王貞白,雖然相較於李白、蘇軾、陸遊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面對讀書、時間上的態度,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對於王貞白的這首詩,可能很多人光從題目上來看並不熟悉,不過我相信其中一句「一寸光陰一寸金」,絕對是家喻戶曉。

儘管明代的《增廣賢文》把「一寸光陰一寸金」,與「寸金難買寸光陰」相結合,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至理名言,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了王貞白原詩中關於白鹿洞的讀書生活。「白鹿洞」,即指白鹿洞書院,位於九江廬山五老峰下,是我國古代最早建立的書院之一。唐末五代十國詩人王貞白,便曾在此讀書求學。那麼他的這首詩具體寫了什麼呢?

《白鹿洞二首·其一》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首先,詩的第一句「讀書不覺已春深」,即因為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就快要過去了。這句詩最值得我們剖析的便是詩人的心理活動。從「春深」二字,我們可以得知時間是到了春末、晚春。再結合「不覺」二字,我們便可以知道詩人是每天都讀書入神,全然忘記了時間的變化,以致於最後是不經意中猛然發現的春天就快要過去了。

這對於詩人來說,頗感意外,也頗多感慨。於是便有了詩的第二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也就是說,詩人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卻還有很多書沒有讀,不免覺得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雖然現在我們對於這句詩都很了解了,它也成為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珍惜時間、注重知識積累的至理名言,不過最值得我們留意的,還是詩人能夠從日常生活小事中,發現並總結出規律的能力。

然後,詩的三、四句「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則是詩人王貞白表明了自己發現「已春深」的原因。即如果不是因為被白鹿洞道人的逗笑打斷了讀書的思緒,我現在還在深入研究周公的禮法、孔子的儒學呢。「周情孔思」,指周公禮法、孔子儒學,詩中則泛指經史之學。不過讀到這裡,不禁有個疑問,詩人為何要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修道之人是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的人,而詩人讀書卻需要修道之人來逗他笑,才肯放鬆一下,這便襯託出了詩人讀書專心致志是非同尋常的。如此一來,便愈能說明「一寸光陰一寸金」。所以後來王貞白的讀書生活,也就被很多惜時如金、潛心求知的人所膜拜。而對於我們來說,雖然讀書已經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切知識與技能,都是需要靠時間積累。

因此為了能夠充實和豐富自己,我們應該要十分珍惜時間才是。這也是我們從王貞白這首詩中應該受到的啟發和教育。總的來說,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詩,卻成千古名作,其中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劉禹錫的思鄉詩,短短4句把傷感寫到極致,凡是獨在他鄉的人都懂
    劉禹錫是一位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喜歡的詩人,尤其是他那一首《陋室銘》更是激勵了萬千讀書人的心,不過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如此振奮人心的作品,其實還是因為他的自身經歷所導致的。但就算是他,其實心中也是不好過的,在被貶的這些年,他寫下了很多思念家鄉的作品,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一篇他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在這首詩文之中,他將自己羈旅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無比感人。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子》,來共同體會古典詩詞裡的「愁」。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清朝一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被人傳唱至今
    然而,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乞丐在臨死前,寫下了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卻被人傳唱至今。一個乞丐被餓死,更是不足為奇。然而,當地官府在接到通知後,衙役前去驗屍時卻驚呆了,因為他在驗屍過程中意外發現乞丐身上的遺物,頓時變得不淡定起來。這件遺物看似平平無奇,只是一張寫滿了字的紙,但是紙上的內容卻讓人驚訝不已:「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 袁枚晚年的詩,短短4句彰顯才氣,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太經典了
    不過,這倒並不是說在清朝時沒有傑出的詩人,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詩人所作,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其實若是按照我們現如今的理解,袁枚絕對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網紅,無論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評論文集,都是那麼的獨具特色,而且他對於美食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研究,那部非常經典的《隨園食單》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他受到無數人的追捧。當然了,對於我們來說,他最吸引人的其實還是他的詩作,比如說他那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詩《苔》,就激勵了數不盡的年輕人,也感動了無數人。
  • 王昌齡被貶龍標,李白寫下一首詩相贈,短短4句驚豔千年
    對於李白的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它作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早已名傳千年。其中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是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動人心弦。 身處揚州的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的消息後,便寫下了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
  • 楊萬裡賞「月季花」的一首詩,短短4句語言平淡,卻讓人想念老家
    一家人搬去了縣城,葡萄藤枯死,月季花也被拔掉,爺爺奶奶在地上種了新的柿子樹和青菜,但是回了老家,還是不由得想起曾經的那幾株並不太好看的月季,大概人天然就是念舊的吧。一直到今天,讀到這首寫月季的詩,漂泊在外的孩子,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故園之思。也明白了古代那些羈旅行役的詩,藏了多少遊子的熱淚。【臨其詩境】詩的作者是楊萬裡,宋代詩人中很出眾的一個,在當時唐宋詩歌幾乎已經遍及的小角落裡,自成一家,受到了當時人們的,也被後世的人們喜愛著。
  • 杜牧登樂遊原寫下一首詩,很多人沒讀過,但其中一句卻人人皆知
    樂遊原本是西漢時期的一處風景勝地,被漢宣帝圈為皇家林苑,本名樂遊苑。到唐代時樂遊苑已荒廢,漸漸被稱作樂遊原。但它卻是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最宜登高攬勝。自唐代以後,很多詩人都曾登上樂遊原攬望長安城勝景,寫下璀璨詩篇,李白、李商隱、杜牧、張九齡、張祜、錢起等等都曾有登臨樂遊原的佳作傳世。
  • 唐代一詩人與表弟分離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句句催人淚下
    是人一生生命的十分之一;是蘇軾對妻子的「不思量,自難忘」;也是黃庭堅與好友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今天,小矣要來介紹一首十年後重逢的詩。儘管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那些重逢,依然有意義。其實他也是中唐時期邊塞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但儘管他的邊塞詩不乏壯詞,卻偏於感傷,主要抒寫的還是邊塞地區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很少再有盛唐時期邊塞詩的那種豪邁樂觀精神了。
  • 陶淵明很美的一首詩,短短4句卻寫盡四季,你也見過,但寫不出來
    說白了不還是饞這裡的物產豐盛,氣候宜人,如果不是生錯了地方,誰又願意一直待在那種苦寒之地呢?歷史上記載在中華文化的歷史上有四次冰期,平均氣溫下降很多,這也導致了北方遊牧民族四次大的侵略,說法是否可信還有待後續的學術研究,不過中原地區的氣候有魅力則是沒什麼爭議了。【臨其詩境】氣候裡,最值得稱讚的是四季鮮明。
  • 宋代高僧曾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說盡人生哲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一說起詩,我們的腦海裡閃現出來的,大多都是唐詩,畢竟「唐詩宋詞元曲」早已成了一個固定的印象了,但是你不要以為,宋代沒有詩。相反,宋代的詩多以哲理性為主,在優美韻律中,體現人生哲理。宋朝時,人們多崇尚哲理,加之宋明理學在這裡興起,於是宋人「好以議論為詩」,也就是用詩歌來說理。大多數人覺得,在詩歌中加入人生哲理,多顯得蒼白無力、繁雜枯燥,但其實在這其中也不乏寫得極其優美的作品。
  • 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愛情詩,其中兩句打動了無數有情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歌紅人不紅」。其實這句話,如果放到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也同樣適用。很多詩人不乏名篇佳句,但就是少為人知,也就是所謂的「詩紅人不紅」。譬如,寫下「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秦韜玉;寫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劉希夷;寫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黃景仁就是這樣一位「詩紅人不紅」的清代詩人。儘管黃景仁在當時就已經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並且他的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更是家喻戶曉。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在《唐詩三百首》中讀到並且自然而然背下來的一首詩,很符合杜甫七律的特點,對仗工整卻不見刻意,字句錘鍊卻一派天然,所以讀起來特別的順暢,在了解了詩意和結構之後,背下來也不容易忘。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永遠是學杜甫詩的人比學李白的要多很多。因為杜甫的詩真的能學,肯下功夫,就有效果。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原標題: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貧賤夫妻百事哀,拜金女口中的「至理名言」,原本是這個意思
    貧賤夫妻百事哀,拜金女口中的「至理名言」,原本是這個意思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數古人留給了我們許多寶貴財富,其中就包括一句句流傳至今的古詩詞。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句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和這句話背後的故事。現在提起「貧賤夫妻百事哀」,估計大多數人的理解都是,由於夫妻二人家裡很窮,總會因為經濟上的事情產生問題,講的大概是麵包和愛情的事情。但是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並非如此。那麼這句話最開始是出自哪裡?它的本意又是什麼?其實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遣悲懷》: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 杜甫很感人的一首詩,短短4句構思如神,寫盡兩個文豪的人生悲劇
    【臨其詩境】後世的偉大詩人杜甫,對於庾信可謂是推崇備至。表現在詩句裡,是「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是「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這兩句都氣魄雄渾,表現了杜甫對庾信的高度認可和欣賞。別人寫律詩,字字推敲琢磨,老杜寫律詩,對仗工整,練字精妙,可是卻依然渾融一體,看不出雕飾的感覺。這就已然達到了律詩的最高境界,後世的詩人無可超越,某種程度上也預示了詩的衰落。當寫到一些較為複雜的事件,或者較為寬泛的話題時,杜甫還會用組詩的形式來表現,最著名的是《秋興》八首。
  • 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觀書有感》,卻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它出自於南宋理學家朱熹之手,是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這首詩,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詳。畢竟詩中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極富有哲理意蘊的千古名句。顧名思義,這首詩就是朱熹對自己讀書感受的概括總結。
  • 商人念了一句怪詩被當眾笑話,詩人出手相助補全另3句,眾人叫好
    商人們你一句我一句,接得挺順暢,不過念的都是些前人的句子,也沒什麼新意。輪到其中一位小商人時,他實在想不出來,便隨口說了句這樣的詩:柳絮飛來片片紅此句一出,大家都當眾笑話他。這也怪不得大家,哪來的紅色的柳絮,這擺明了是實在沒招了,所以硬接上來的,這詩根本不是前人寫的名句。一下子,這位小商人就下不來臺了。坐在一旁的金農看不下去了,他覺得就算人家對不出來,也不用這樣當面笑話。於是決心出手相助,他說了句:「此元人詠平山堂詩也,引用綦切」。這話的意思是說,商人這7個字是一位元代詩人歌詠平山堂的詩作,寫得很好!
  • 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還記得杜甫的一首詩,寫宋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抒發的感慨與劉長卿大同小異,都是不太平的年代,都是風流儒雅,懷才不遇。陶淵明和賈誼,似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精神家園,當然還有一個是屈原,賈誼本人都寫過《吊屈賦》,足見失意文人生命的殊途同歸。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每當民族矛盾尖銳之際,每當國家面臨覆亡的危機之時,詩人們總是慷慨悲歌,用如椽巨筆留下了無數充滿愛國精神的光輝詩篇。無論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些愛國主義詩歌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