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羞愧

2020-12-25 騰訊網

乞丐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都是最低下的,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但有的時候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也很讓人敬佩。就在清朝嘉慶年間,通州的天氣很是寒冷,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懷裡有個同樣破爛的麻袋,還有一個糞叉,趁這個時候沒有人,多撿幾個,雖然說他已經老的走不動路了,但是眼神還很好,他突然看到了一個被凍僵的乞丐,上面已經有了一層霜,看樣子是已經去世了,所以去報給了官府。

官府找來人驗屍後,就是被凍死的,這早已經是普遍的事情,但也要來個程序,所以要檢查一下衣物,突然發現有個紙,上面還寫著一首詩,叫《絕命詩》,應該是他在去世前所寫下的,於是檢查這個物件的人感到很是驚訝,所以把這首詩傳了開來,只要是讀過的人都很佩服,這絕對是經典之作。這首詩全文: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一看就不是簡單的七律詩,除了工整之外,意境和語言上也很注重,根本不像乞丐所寫出來的,看來他之前是讀過書的,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落魄成乞丐,最終被凍死在街頭,這首詩的虧前四句可以看得出來他心裡的放蕩不羈,但是後四句的風格和前四句式完全不同的,突然很浪漫,意境也不同。這首詩對於唐詩宋詞而言,絕對是一首佳作,連當地的州官都很佩服,所以給他專門立了個碑文,就叫:永嘉詩丐之墓。我想乞丐能混到這個地步,除了朱元璋和洪七公,就是他了。

第一句我們可以得知,他不僅有文化,讀過書,還曾研究過唐宋,水上鷗很好的表達出了自己現在孤獨一個人的感覺,就比如杜甫也在《旅夜書懷》當中用天地一沙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竹杖也是借用了蘇軾的《定風波》裡的一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蘇軾這一生過得也很坎坷,想來乞丐是有感同身受的含義了。

第二句:乞丐用一句很有意境的詞,表達自己現在處於飢餓的時候,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寫出唱曉秋三個字,怎能不讓人佩服?在飢餓的狀況下還能欣賞秋景,表達了乞丐心中的豁達,有一點苦中作樂的感覺,這種精神境界哪裡是普通人能有的?

第三句:嘉慶年間的時候,之前的盛世雖然很多人都了解,其實真相是百姓忍受飢餓,民間很多人都吃不上一頓飽飯,不公平現象隨處可見,所以乞丐這句話一語道破所有,後面那句更是讓人驚訝,他所提出用自己的肩膀去抗下所有,表達了自己無私奉獻的精神,有點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感覺。

第四句:這兩句更有意思了,只可惜作者已經去世,我們無法得知更多的故事,但是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在生前絕非是乞丐,所以哪怕是死,也不會去接受磋來之食,更不願意隨波逐流在這樣的世界上苟活下去,所以才成為了乞丐,而黃犬兩個字更是表達了有權貴在打壓他,但是他堅定自己的內心,保持自己的初心,哪怕是當乞丐也不會去同謀。

所以當完全把這首詩理解之後,他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凡夫俗子,而且這首詩也讓後人學到了很多精神上的品質,哪怕是你處於則樣的境地,也要堅守自己當初的初心,不要去屈服於權貴,所以他是我們後人的榜樣。

相關焦點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清同治間城南黃邱村外大路旁,發現無名男子屍身。邑令彭嘉寅據報往驗乞丐也,於發中撿得七律一首。」 詩乞,顧名思義就是會寫詩的乞丐,這名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在其臨死之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人,為何一個乞丐有如此才學呢?
  • 一個乞丐快要被凍死前,寫下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士大夫羞愧
    講民風的詩句在《詩經》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在古代的時候,就連一個路邊的乞丐都可以作出一首詩,於是他在自己馬上被凍死前寫下流傳千古的一首「絕命詩」,這首詩裡面的內容不論是在意境還是在風骨上面估計連很多的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看了都要羞愧!
  • 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
    所以,一旦到了無路可走的情況,人們就會淪落為乞丐。可別小瞧乞丐,明清時期的乞丐基本上都會作詩。嘉慶年間,一位乞丐在凍死前就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其精妙深奧程度讓很多士大夫都感到羞愧。當時,一個老者收拾著一具屍體,看樣子死者生前是個乞丐。後來老者將屍體送到了官府,官府在處理乞丐屍體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紙,紙上寫著一首詩:「身世渾如水上鷗,隨風逐浪到南州。飯囊日暮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一肩儘是古今愁,兩腳踢翻凡塵世。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 乞丐寫下一首絕命詩流傳千古,大丈夫都羞愧難當,卻最終凍死街頭
    ——巴爾扎克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有很多我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氣節的愛國詩人和將士,他們寫下的詩句我們也能張口就來,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比如「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嶽飛。
  • 一乞丐被餓死前,寫下一首《絕命詩》冠絕天下,令無數讀書人自愧不如
    除了杜甫之外,境界很高的窮人其實也數不勝數,有一位乞丐在凍死之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但是這首絕命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唱,同時也讓很多讀書人感覺到萬分羞愧。 這句古詩就是「而今不時皆來時,黃犬何須犬不休」,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有自己的風骨,不要因為生活困苦就放棄了自己的尊嚴和底線,如果一昧的趨炎附勢,那麼很有可能自己會活得連一條狗都不如」。
  • 凍死街頭的乞丐,留下一首遺詩,可謂冠絕天下之作
    清朝時還有一首民謠描述他們的生活:月色冷冷雪光寒,早起拾糞四更天。肩挎糞箕手提鏟,拾得豬糞冰蛋蛋。可見,他們的工作是很辛苦勞累的。這位老人手持拾糞叉,步履蹣跚地四處張望。突然,他在官道溝轍裡發現了一個人。
  • 清朝一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被人傳唱至今
    說起乞丐,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金庸小說裡面的丐幫嗎?還是大街上骯髒邋遢的討飯人?乞丐在歷朝歷代都存在,並且是社會的最低層人員,他們容易被社會所忽視,甚至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然而,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乞丐在臨死前,寫下了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卻被人傳唱至今。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北方的冬天那麼冷,清朝乞丐是如何挺過去不被凍死的?
    在清朝乾隆時期曾有過這樣有一首民謠:「公公糊燈籠,婆婆撥牙蟲,兒子做傭工,媳婦做裁縫,一家無閒口,5261還是一樣窮。」因此在清朝時期,乞丐幾乎是隨處可見的群體。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沿街乞討,向那些錦衣玉食的「老爺」們討一口剩菜吃,到了晚上要麼就是天為被地為床,哪裡容得下這三尺之軀就往哪裡鑽。但是如果到了冬天情況就又變了,雖然清朝的乞丐常常都是破衣爛衫難以遮體,但是如果晚上沒有個暖和的地方睡覺,那麼很有可能會被冷死的,尤其是在北方「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環境。
  • 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竟出自一乞丐之手,讓無數士大夫汗顏!
    在嘉慶年間,在當時的通州管道旁有人發現了一個人的屍體,身上已經覆蓋了一層寒霜,顯然是死了有一會了,便將此事報告給了官府,在官差處理屍體時,看此人的穿著應該是一名乞丐,還在他的身上發現了一張紙
  • 四位年僅七歲作詩的詩人,皆為詩壇大家,流傳千古!
    黃庭堅七歲時就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令人拍案叫絕的《牧童詩》。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閱歷與人生感悟,著實不可思議。《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 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韓愈和皇甫二人曾騎著馬到李賀家登門拜訪,讓他當場作一首詩。李賀欣然承命,援筆一揮而就,寫了一首七言古風《高軒過》。但是否為七歲所作,後世學者頗有爭議。並無確鑿的事實證據。《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
  • 陸遊45歲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讓人擺脫迷茫和焦慮
    此時他45歲,已過不惑之年,期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幾乎無人不知。 《遊山西村》 北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 40歲蘇軾為娶12歲小妾,寫下一首情詩,不料卻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就是這樣一個文人他在自己40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071年為了討好一個小妾,竟然寫下了一首千古名句。在公元11世紀的時候,蘇軾被皇帝貶到了黃州做團練副使,在那裡待了5年之後,皇帝終於想起了蘇軾這個人準備召他進京。
  • 史上最牛的臨刑詩,項羽譚嗣同的絕命詩,都不如它灑脫
    文/快哉風史上著名的絕命詩,要麼慷慨激昂,比如譚嗣同《獄中題壁》裡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要麼悲壯悽涼,比如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古代第一臨刑詩,項羽譚嗣同的絕命詩,都不如它灑脫
    於是,項羽索性不睡了,他起床喝酒,看著身邊的烏騅馬和美人虞姬,他創作了流傳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這首絕命詩,體現出了身處絕境下的悲觀,自知無處可去的他心生悲憐,藉此飲酒作樂宣洩情感。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唐天寶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56年,張繼乘船經水路到達姑蘇城外時,已近黃昏,唐代規制,地方城門未時關閉,因而無法入城,只好暫行暫止,將船停泊在松江之上過夜,半夜時分,詩人被遠傳傳來的一陣鐘聲吵醒,於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便從張繼的口中吟出
  • 他是蘇軾的學生,只憑三句詩流傳千古,蘇軾說:開頭四個字最好
    有的,憑一首詩流傳後世,如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有的,憑兩句詩千古留名,如唐代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還有的,憑藉半句詩成就千古才名,如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到了宋代,有一位詩人更絕,他是蘇軾的弟子,寫了一首詞,只憑其中一個字就受到無數讚譽,老師蘇軾也稱讚不已。得到蘇軾擊節嘆賞的詞就是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
  • 想當面首被嫌口臭,卻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
    這滾滾紅塵中,有多少人盛名之下,難副其實但見海晏河清,盛世太平可這歲月靜好的背後,累累白骨幾人知於詩文一道頗有造詣劉希夷對他充滿著孺慕之情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份欣賞因為這份毫無防備的真誠相待他卻因此丟了性命有一天,劉希夷寫了一首
  • 偉人一首經典詞作,其中一句堪為絕唱,短短7字,盡顯大丈夫氣概
    整首詞最是豪邁自信,僅用這短短7字,盡顯大丈夫氣概。全詞如下:青平樂 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一路走來,他不僅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性的勝利,還用他的熱情和豪邁,寫下了許多優秀的經典詞作,讓後人充分領略了一位革命領袖的別樣風採。這首詞是毛主席在革命早期創作的一首經典詞作,最是豪邁自信。1935年9月中旬,在毛主席正確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紅軍攻克了天險臘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