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乞丐快要被凍死前,寫下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士大夫羞愧

2020-12-25 帝王史詩

講民風的詩句在《詩經》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在古代的時候,就連一個路邊的乞丐都可以作出一首詩,於是他在自己馬上被凍死前寫下流傳千古的一首「絕命詩」,這首詩裡面的內容不論是在意境還是在風骨上面估計連很多的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看了都要羞愧!

歷史並沒有資料記載他的詳細信息,裡面只是記載了他死於嘉慶年間,是個地道的永嘉人,在一個冬寒刺骨的冬天這位乞丐死在了通州官道旁邊。於是被一個拾糞老人發現這具屍體,被凍死的他屍體上這時候已經覆蓋上一層嚴霜,於是這位老人將這事報告給了當地的官員。

等到有人來處理乞丐的屍身的時候卻發現在他懷中竟然有一張紙,這張紙上面寫著:「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等你細讀之後就會驚訝到這哪兒像一個乞丐能寫出來的詩,於是這個人馬上通知當地州官。州官一聽也是十分驚訝並且還親自趕到現場,等到問遍了周圍人群之後,得到的信息只有這乞丐從永嘉過來的。

如果你有了解古詩的話你就可以看得出這位乞丐寫的詩有多好了,如果拿去和那些歷代知名文人寫的詩相比的話也是毫不遜色的。詩中不僅有柳永不羈之風,並且還有李太白疏狂之風而且還化用蘇東坡的典故,可見這乞丐原來的身份確實不是一般人,應該之前有讀過些詩書,只是後來自己家世飄零,最後無奈才淪落到街頭凍死的結局。

這首詩的開篇說乞丐自己的身世如水上沙鷗,一直都是漂泊無定,在這裡我們可以效仿蘇東坡之前心境「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雖然詩句裡面充滿身世悽苦,但是一點也不改疏狂豪邁。在整首詩的第二句之中更是將流浪生活作了美化「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雖然表現出了他生活的貧困,但是還是可以能找到很多人生之中的樂趣。

他一路都是獨行,並且還宣稱自己「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氣勢非常之大,塵世間的任何愛恨情仇都束縛不了自己,他一生都了無牽掛,已經變得無所畏懼。全詩的最後一句才是它的精華所在:「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意思是自己縱然身份低微,或許被人瞧不起,但他也絕不可能是人人呼來喝去的乞食者,出自《孟子》中的一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所以這名乞丐一直被人認為是奇才,這位乞丐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堅持的操守,那不食嗟來之食的志氣和底線,從而嘲諷了當代許多人們。於是那位曾經讀過這首乞丐的詩的州官,後面也為乞丐修了一座墓其名為「永嘉詩丐之墓」。

【參考文獻:《孟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
    所以,一旦到了無路可走的情況,人們就會淪落為乞丐。可別小瞧乞丐,明清時期的乞丐基本上都會作詩。嘉慶年間,一位乞丐在凍死前就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其精妙深奧程度讓很多士大夫都感到羞愧。在我國,詩歌最早被記錄於《詩經》,一般都是由士大夫進行記載。詩歌特點很明顯,直擊問題深處,直抒心中感情。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逐漸由士大夫創作,開始出現了派別。來到唐宋,詩詞界更是名人輩出,像蘇東坡、李白等等。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邑令彭嘉寅據報往驗乞丐也,於發中撿得七律一首。」 詩乞,顧名思義就是會寫詩的乞丐,這名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在其臨死之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人,為何一個乞丐有如此才學呢?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羞愧
    就在清朝嘉慶年間,通州的天氣很是寒冷,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懷裡有個同樣破爛的麻袋,還有一個糞叉,趁這個時候沒有人,多撿幾個,雖然說他已經老的走不動路了,但是眼神還很好,他突然看到了一個被凍僵的乞丐,上面已經有了一層霜,看樣子是已經去世了,所以去報給了官府。
  • 乞丐寫下一首絕命詩流傳千古,大丈夫都羞愧難當,卻最終凍死街頭
    絕命詩流傳千古《絕命詩》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絕命詩作者竟是乞丐看完這首詩,可能大家都會好奇是哪個文學大家或是是詩壇學者創作的,但是,出乎大家的意料,這個作者,不僅僅不是著名詩人,甚至都沒有姓名,他是一個在街邊乞討的乞丐。
  • 一乞丐被餓死前,寫下一首《絕命詩》冠絕天下,令無數讀書人自愧不如
    杜甫曾經說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大批寒士俱歡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我現在過得很苦,但是我也希望天下讀書人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他們可以住在更好的房子裡,不需要操心很多物質問題」。
  • 凍死街頭的乞丐,留下一首遺詩,可謂冠絕天下之作
    很顯然,這是一名乞丐,已經在此凍死了。拾糞老人也沒有害怕,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他嘆息一聲,停止了拾糞,向官府報案,希望能早點收斂乞丐,也算是同為窮苦人的些許幫助吧。官府派來仵作驗屍,結果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乞丐就是因為凍餓而死。
  • 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竟出自一乞丐之手,讓無數士大夫汗顏!
    在嘉慶年間,在當時的通州管道旁有人發現了一個人的屍體,身上已經覆蓋了一層寒霜,顯然是死了有一會了,便將此事報告給了官府,在官差處理屍體時,看此人的穿著應該是一名乞丐,還在他的身上發現了一張紙
  • 清朝一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被人傳唱至今
    說起乞丐,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金庸小說裡面的丐幫嗎?還是大街上骯髒邋遢的討飯人?乞丐在歷朝歷代都存在,並且是社會的最低層人員,他們容易被社會所忽視,甚至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然而,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乞丐在臨死前,寫下了一首小詩,短短4句話卻被人傳唱至今。
  • 他是明朝忠臣,絕命詩墨跡仍保存在後人手中,其中一字與流傳詩句不同
    不到一年,馬市的真相敗露,嘉靖帝自覺冤枉了楊椒山,特旨將他調升山東諸城知縣,一個月後又調到南京戶部任主事,再後來升任刑部員外,馬上又轉任兵部武選司郎中,不到半年,他竟連升四級!武選司郎中主管武官的考銓升遷,在兵部裡被視為肥差,楊椒山完全可以憑此職位發財升官,但他全然不考慮「皇恩浩蕩」和前次上疏的後果,到職未滿一月便寫成《請誅賊臣疏》,痛斥嚴嵩的「十大罪」「五大奸」。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北方的冬天那麼冷,清朝乞丐是如何挺過去不被凍死的?
    民謠通俗易通,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兢兢業業的工作,沒有一個吃閒飯的,然而還是擺脫不了貧窮的命運,乾隆時期是「康雍乾」盛世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民生依舊如此疾苦,由此可見在清末時期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有歷史學家認為,晚清的百姓要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的末期都要貧苦的多,因為以往歷朝歷代的百姓最多只是受到封建統治者們制定的稅收制度的剝削。
  • 清朝乞丐在「雞毛房」中挺過嚴冬,不會被凍死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越來越冷,有些地方連續一個多星期都是陰天下雨的狀態。每次出門大家都會覺得手腳和臉部涼的刺骨,只想縮在家裡挨著暖氣或是其他取暖工具。我們現在覺得冷,可以藉助器械取暖,那麼在清朝的時候,貧窮的乞丐,又是如何熬過寒冬的呢?
  • 秀才因兒子太呆憤而出家,結果兒子中狀元,他羞愧說出一千古名言
    「望子成龍」是很多父母的心願,父母也喜歡操心孩子們的事情,不過有些孩子從小愚笨不開竅,這就急煞了父母,史上就有個秀才因為兒子太傻怒而出家,結果兒子長大後卻中了狀元,秀才羞愧說出一千古名言。
  • 明代才子唐伯虎最銷魂的一首《一剪梅》,結尾流傳千古,深入人心
    唐伯虎因為科場案受到牽連,鋃鐺入獄後,他的生命軌跡便脫離了傳統士大夫的階層,唐伯虎風流多情,時常出入於聲色犬馬的場合,這樣的風流才子,又會寫詩、又會作畫,自然筆下有很多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這首《一剪梅》便是他寫閨怨的名篇之一。
  • 古代第一臨刑詩,項羽譚嗣同的絕命詩,都不如它灑脫
    遙想項羽當年,被漢軍一路追殺,他且戰且退,身邊將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即便是他,也不免「身亦被十餘創」,不得不承認,他已經到了戰死的邊緣。一天晚上,項羽突然聽聞四面皆楚歌,他驚疑不定地說:「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說罷,項羽便回過味來,原來他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邊緣,在這樣下去,離戰敗也不遠了。
  • 和珅被嘉慶賜白綾,臨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詩中藏著大清滅亡之因
    和珅在自殺前曾留下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麼和珅的這首絕命詩有何含義呢?和珅自殺後,關於他自殺時的這首語焉不詳的詩兩百多年以來讓無數專家絞盡腦汁。這首詩從字面上的以上就是說:我和珅活了50歲,所經歷的事情跟做夢一樣。如今我即將死了,終於可以離開滾滾紅塵了。
  • 史上最牛的臨刑詩,項羽譚嗣同的絕命詩,都不如它灑脫
    文/快哉風史上著名的絕命詩,要麼慷慨激昂,比如譚嗣同《獄中題壁》裡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要麼悲壯悽涼,比如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蘇軾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千古絕句,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
    蘇軾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千古絕句,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大文豪蘇軾在北宋的文壇能夠 說風靡一時的風雲人物,蘇軾的詩詞作品一寫出來便流傳天下。作為北宋文壇巨擘,蘇軾也為我們留下來了太多的膾炙人口的作品。
  • 他是蘇軾的學生,只憑三句詩流傳千古,蘇軾說:開頭四個字最好
    有的,憑一首詩流傳後世,如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有的,憑兩句詩千古留名,如唐代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還有的,憑藉半句詩成就千古才名,如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到了宋代,有一位詩人更絕,他是蘇軾的弟子,寫了一首詞,只憑其中一個字就受到無數讚譽,老師蘇軾也稱讚不已。得到蘇軾擊節嘆賞的詞就是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