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人、詞人筆下,閨怨之作,可以說多不勝數,大詩人如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筆下都有不少閨怨作品。歷代傳世的閨怨名篇也不在少數,比如金昌緒那首著名的「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當真是閨怨中的極品了,雖然金昌緒不太著名,但這首詩卻非常有名。
閨怨之作,不僅是唐宋詩人偏愛的題材,明清時期,也一直佳作不斷。比如,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的這首《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唐伯虎因為科場案受到牽連,鋃鐺入獄後,他的生命軌跡便脫離了傳統士大夫的階層,唐伯虎風流多情,時常出入於聲色犬馬的場合,這樣的風流才子,又會寫詩、又會作畫,自然筆下有很多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這首《一剪梅》便是他寫閨怨的名篇之一。
唐伯虎以女子的口吻,寫下這婉轉多情的相思之語,痴情女子的灼熱情懷,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來感到悽美無比,尤其是末尾三句,相信不少人都曾聽過,是流傳千古的相思名句。
一剪梅明·唐寅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上片首句直接引用了一個名句,「雨打梨花深閉門」,重重門帘阻隔了內外的聯繫,將春天隔絕在了外面,將寂寞隔絕到了屋內,這說明,這位思婦,要自覺放棄對外界紅塵的追逐,以便對所愛之人保持忠貞,這與李白筆下的「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深閉門後,帶來的卻是寂寞無比的憔悴,「孤負青春,虛負青春」,美好的青春年華,就在這思念的嘆息中,消耗殆盡了,更何況,門外是美好的春色,這種鮮明的反襯,帶給人悽苦之感。
於是這位思婦發出了一聲深深的嘆息,「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春天,本是賞心樂事的好時候,曾經他們也在花前月下賞心悅事,可是現在卻只能在月下、花前,無可奈的徘徊嘆息,美好的青春,也在這徘徊中「銷魂」而去,再也不復返了。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時間上的流逝,給她帶來了深深地傷害。
下片先寫每日的生活狀態,是「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她的愁容從未展開過,眼淚從未停止過,當真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上了心頭,眼淚便不自覺流了下來,這種外在的表現,無疑是這位思婦內心感受的流露。
末三句說「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早晨到晚上,她無不在翹首以盼,希望愛人能夠早點回來,可是,隨著一天天時光的流逝,帶來的卻只有一次次的失望,只有思念永恆。動的時候在思念愛人,靜的時候也在思念愛人,當真是到了入骨的地步了。唐伯虎此處直白地表露,將一位痴心女子的形象,盡顯於這短短的詞文中,一唱三嘆,深入人心,才子之名,名不虛傳。
此詞共有十二句,可以分成四對,每對採用的句式都相同,而且每對中的後兩句,只有第一個字不同,其餘三字,字字一般,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憑藉詞人高超的鍊字能力,將愁情苦意層層深入,最終達到「行也思君,坐也思君」這無以復加的地步,循環流轉,猶如民歌,極具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