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裡的主人公——唐寅。雖然《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廣為流傳,但是這個故事並不是事實,而是民間故事虛構,這部電影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歷史上的唐寅真實存在,這樣既符合一部分史實,又讓大家對於才子風流倜儻的這個形象得到了滿足。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大概的了解一下,真實的唐伯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他又有著怎麼樣的經歷,身為才子的他在歷史上是否也如電影中,名聲在外,還美人在懷。順便也跟大家一起欣賞他的書畫作品以及風格特徵。
唐寅是吳門四才子之一,其餘三位分別是: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一生並沒有電影中那麼幸福,在家境敗落之時才決定準備科舉考試。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參加了科舉考試。
但是他在此期間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學御史方志十分厭惡這種行徑,唐寅在錄科考試中名落孫山。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為唐寅求情,方志錄於榜末。
由此第二年才能順利進入鄉試,並一舉拔得頭籌,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但是他這個人仿佛是註定為官途中坎坷,在第三年的會試中,又出了問題,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
第四年唐寅被罷黜為浙藩小吏後,自己認為非常羞恥,並且堅決不去就職。並且同年唐寅回家後夫妻失和,休妻。
後又得病治癒,靠賣畫為生,縱情酒色來自我娛樂。
唐寅十四歲就與祝允明相識,並得到了祝允明父親的賞識,弘治十八年唐寅作《答文徵明書》表達自己與祝允明失和。
看了關於唐寅的介紹,大家是不是覺得還是更喜歡《唐伯虎點秋香》裡的唐伯虎,風流倜儻,玉樹臨風,還情有獨鍾。
其實電影裡的秋香,在歷史上卻有其人,但是是當時頗有名氣的青樓女子,比唐伯虎大十幾歲。「唐伯虎點秋香」是民間傳說,但依然流傳千古,經久不衰。人們寧可接受虛構的唐伯虎的藝術形象,而不願接受只是才子並不風流的真正的唐伯虎。
但是唐寅的才氣確實不容忽視,在繪畫層面上,唐寅作畫很少註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一方面在於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並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
他的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淨、格調秀逸灑脫而富於真實感。代表作為《枯槎鴝鵒圖》。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他的書風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30歲之前,書法亦俱從趙孟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徵明。
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範,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
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並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並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於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
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書法亦變為率意,並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於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於變化,並達到了揮灑自如的境地。
雖然歷史上的唐伯虎的個人生活,我們不予苟同,但是他的書畫才能確實在歷史上不容忽視,是明朝藝術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內容有限,這篇文章的介紹就到此結束啦,希望你看完對書法有進一步的了解,不用覺得書法不近煙火,其實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