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驚世之恥」!想當面首被嫌口臭,卻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

2020-12-05 詩詞家園

這滾滾紅塵中,有多少人

盛名之下,難副其實

但見海晏河清,盛世太平

可這歲月靜好的背後,累累白骨幾人知

若實若虛,世事難料

我們以為的春暖花開,景星鳳凰

於某些人而言,無異於墮三尺之冰窟

是無盡的黑暗,和看不到的未來

千年前的劉希夷,就是那一抔黃土中

最無辜,又最可憐的人之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哪怕是血濃於水的親人,也可能因為利益

對他兵刃相向

或許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來形容他

是最為合適的了

劉希夷是唐朝的一名詩人

他自幼喪父,跟著舅舅宋之問一起生活

二人雖為甥舅,年齡卻相近

又有著共同的文學愛好,因此關係非常親近

宋之問此人,於詩文一道頗有造詣

劉希夷對他充滿著孺慕之情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份欣賞

因為這份毫無防備的真誠相待

他卻因此丟了性命

有一天,劉希夷寫了一首《代白頭翁》

他興高採烈地邀請舅舅宋之問

一同欣賞品鑑

宋之問看完之後,覺得其中那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極為精妙

一般人或許稱讚一番便結束了

可宋之問,卻是個披著偽善麵皮的禽獸

他愛煞這句詩,張口便要外甥

把這首詩讓給自己,對外說是自己所作

劉希夷一聽,有些不可置信

這等於是把自己當做槍手,替舅舅揚名

可奈何二人甥舅情深,他思索再三,還是答應了

但答應之後,劉希夷卻一直輾轉發側

明明是自己所作的詩篇

卻要冠上他人的名諱,萬古流傳

這又如何使得

他反悔了,跟舅舅說,還是算了

這首詩,他實在難以割捨

到嘴的鴨子飛了,宋之問表面上答應

實則內裡已經惱羞成怒

宋之問心道:

「好聲好氣地「拿詩」,你不願意,

那就不要怪做舅舅的心狠了。」

當日,他便趁劉希夷熟睡時

命令家奴用布袋將他活生生捂死可憐劉希夷,那一年還不到30歲

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卻因一首詩,被黑心舅舅殺害

這位「黑心舅舅」便是文壇「千古之恥」——宋之問

他雖然文採斐然,人品卻十分低劣

蛇營狗苟之事,於他不過家常便飯

追名逐利之人,眼中再無血肉親情,也無廉恥可言

他因詩作享有薄名,被武帝欣賞

得到了面見武則天的機會

他看當時盛寵的張易之和張昌宗風生水起

自詡容貌俊俏,便也想分一杯羹

他當場寫了一首表白的詩給武帝

卻把武則天給噁心壞了

禁不住嫌棄道:宋之問那個傢伙,口臭得要命

燻得叫人直想吐

可宋之問依舊沒有因此放棄

積極想要上位當面首

他舔著臉每天含著鴨舌除口臭

甚至不惜討好兩位得勢的面首,幫他們倒夜壺

爾後,兩位面首失勢被斬

宋之問此前長年與他二人廝混在一處

自然也受到了牽連,被貶至瀧州

他後來又鬼使神差逃回了洛陽

被好友張仲之收留

結果寄人籬下仍不老實,告密壞了好友的計劃

使得好友因此被殺了全家

他卻告密有功,升了官

如此種種劣跡斑斑,這樣一個人

哪怕文採再好,也是要遭人唾棄萬年的

可他留下的一首詩,卻傳承千古

甚至被選入了語文課本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是武帝退位後,他被貶嶺南所作

身處離家萬裡之遙的嶺南

想要書信,比登天還難

從冬天盼到春天,一年又一年

想家了,想要打聽家鄉的情況,又不敢

內心諸多心思交雜

也不敢說出口,問一聲親人近況

這首詩,如今多為外地遊子思念家鄉之時引用

背井離鄉,遠離親朋好友

人類在此刻,終於有了共鳴

在這種時候,對家人擔憂,是最純粹的情感

哪怕宋之問殺甥搶詩,冷酷無情

到外地孤零零形單影隻,也不由寂寞地思鄉念親

可他曾做過的錯事,終究是覆水難收

相關焦點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由於這首詩的流傳,蘇州寒山寺已成為許多遊客的旅遊勝地,一些客人在半夜特別注意鐘聲的聲音,在張繼詩中體驗夢幻般的美妙心情。其中有日本遊客,他們都來自這首詩。
  • 他只留下六首詩,字字珠璣!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在唐代,王之渙的詩經常被作為歌詞來演唱。   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是《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千古流傳!
    而說到有關保家衛國的詩句,就不得不提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而其中最經典的《從軍行七首·其四》,更是以將士們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千古流傳!全詩如下: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宋代的6首勵志詩,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紹興十年嶽飛統率嶽家軍大破金兵於郾城,進軍朱仙鎮,準備渡河收復中原失地。但朝廷執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後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怒髮衝冠」,何等憤怒?
  • 80歲老翁娶18歲小妾,得意洋洋吟一詩,蘇東坡回一詩嘲諷流傳千古
    他的大部分的詩詞都是講述的當時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可見他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人。張先在年輕時就獲得了風流才子的雅號,經常流連於花街柳巷,許多青樓女子為獲得他的一首詩詞甘願投懷送抱。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齡,他仍然沒有待在家安安靜靜地養老。退休之後,張先就經常與蘇軾、蔡襄、李常等名仕登山郊遊,沒事做就去釣魚創作詩詞,退休生活過得極為精彩。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劉禹錫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感人肺腑,最後10字更流傳千古
    當時他正在患病,卻收到了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的詩作,便寫了此詩作答。白詩寫得較為消極低沉,劉詩則比較曠達樂觀。末二句完分表達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感情。我們先了解一下白居易的這首詩:詠老贈夢得 白居易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 李清照寫來向丈夫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不愧是「千古才女」
    我國的才女不少,但能被稱一句「千古才女」的卻只有李清照一人,提起李清照,映入腦海的第一個詞語便是唯美。不看辭章內容,單看那些詞牌名,便能感覺到無邊風月。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其實,李清照既有霸氣、豪放的一面,還有小女子調皮的一面。《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 湖光山色 詠流傳 文壇墨客 譽廬州
    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合肥這座城市歷經了無數滄桑、坎坷,也曾有過無盡的輝煌與榮耀,它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鄉,曾是李鴻章率領的淮軍的榮耀故裡,也是三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還是無數文人墨客泛舟湖上、登高踏青的賞玩勝地,更是留下了數不盡的詩詞歌賦,千古流傳。從最早的《楚辭·招魂》《孔雀東南飛》中的「廬江」,到唐代羅隱的《詠四頂山》「一山分四頂,三面瞰平湖」。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唐天寶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56年,張繼乘船經水路到達姑蘇城外時,已近黃昏,唐代規制,地方城門未時關閉,因而無法入城,只好暫行暫止,將船停泊在松江之上過夜,半夜時分,詩人被遠傳傳來的一陣鐘聲吵醒,於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便從張繼的口中吟出
  • 乞丐寫下一首絕命詩流傳千古,大丈夫都羞愧難當,卻最終凍死街頭
    的文天祥;比如「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嶽飛。他們的豪言壯語,幾千年來,一直迴蕩在我們耳邊,他們的事跡,被搬上教科書,時時成為典型,但是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不為我們所知的人和事。
  • 隋煬帝很著名的一首詩,僅有20字流傳千古,第1句你值得一讀
    畢竟他是亡國之君,歷史擺在那裡,對於這一點,倒也沒什麼好辯解的。不過,他的昏庸,更多的在於不珍惜民力,不重視當下國情,其實他對於治國,還是頗有見地的,可惜的是沒有與當時剛剛立國的實際結合。亡國之君中,喜歡文學和藝術的佔比重很高,李煜、宋徽宗、隋煬帝,這些人的詩文,也是一水的寫得好。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隨後他在御賜的金花箋上,寫下了這首《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唐玄宗看後龍顏大悅,當場讓當場讓伶人伴著曲子唱了出來。這首詩形容的正是楊貴妃。詩的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想要表達的是,看到了天邊的雲彩,就立刻想到了如雲般的衣裳;看到百花齊放的景象,就想到了楊貴妃絕世的容顏。
  • 造地動儀的張衡寫下千古名詩,魯迅仿作一首,卻是為了諷刺徐志摩
    除了著名的《二京賦》,張衡還有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你可能沒有讀過全詩,但應該看過其中的句子:「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原標題: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李白有一首詩,對仗算不上不工整,為何卻能成為名篇,流傳至今?
    我們都知道「詩仙」李白,流傳下來很多千古名作,然而,在他的這些作品中,卻有一首詩對仗也不工整,但卻流傳了千年,這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這首詩便是大家熟知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 「詩鬼」李賀歸鄉期間寫下一首詩,開篇14個字流傳千古,激勵世人
    李賀生活在中唐時期,有「詩鬼」之稱,他特別擅長寫抒發理想抱負的詩,詩中感情充沛,讓人感同身受。比如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是李賀家中讀書的地方,南園詩組是他歸鄉期間創作的一系列詩,共十三首,這是其中的一首。詩人身在家鄉,表面上享受著難得的清閒安逸,其實他的內心卻十分不平靜,他不斷抒發著韶華易逝的感慨,這種情況下,詩成了他訴說豪情壯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