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一首詩,對仗算不上不工整,為何卻能成為名篇,流傳至今?

2020-12-12 小野聊國學

我們都知道「詩仙」李白,流傳下來很多千古名作,然而,在他的這些作品中,卻有一首詩對仗也不工整,但卻流傳了千年,這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

這首詩便是大家熟知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對於本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昨天的日子已經漸漸的離我遠去,不可能再挽回。今天的日子擾亂了我的心意,使得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煩憂。長風吹過了萬裡送來了秋燕,對著此情此景可以開懷暢飲,酣暢淋漓高樓。

校書的文章很具有建安的風骨,又有我的詩如謝眺一樣的秀朗,我們都是具有逸興,希望壯思逸飛的人,想要登上九天去摘取那一輪明月,拔刀斷水,然而水卻更加的洶湧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面卻更加的憂愁,人生在世,會有很多不會稱心如意的地方,不如明天披著頭髮去架舟漂流。

詩人在詩的第一句表現出了每一天都感受到日月不居時光飛逝,從而自己的心煩意亂,心情憤慨,這句話其實是對他長期以來在政治上所遭遇的事情和感受的一個概括。

但是,李白卻在三四句突然轉折,對著這樣秋高氣爽的天空,萬裡長風吹來了鴻雁,於是就引起了自己對著高樓開懷暢飲的豪情壯志。這幾句詩展現出了一幅壯闊明朗的秋高氣爽圖,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壯闊的胸襟,本來是心煩意亂的心情,但是卻突然轉到一種壯闊的境界,仿佛令人不可思議,這也是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的原因。

在詩的第五六句寫了主客雙方,寫道校書的文章,就跟「蓬萊文章」一樣,具有「建安風骨」。在下一句用小謝自指,認為自己的詩像謝眺那樣具有清新秀朗的風格。

在詩的七八句,利用「酣高樓」渲染出了兩個人的心情,說明了兩個人都有豪情壯志,更是想登上九天去摘取那一輪明月。這是詩人喝酒之後,酣暢淋漓所說出的豪言壯語,豪放而又天真,在這裡得到了一種和諧統一。這似乎都把現實中的一切悲傷抑鬱,一掃而光,心中只剩下昂揚的情緒。

最後一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是在李白的心中,想要進步的理想與所經歷的黑暗現實之間的矛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種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因此,李白總是會陷入一種不稱意的心情之中。然而,他卻為這種憂鬱所找到了出路,就是「散發弄扁舟」。雖然說自己無法找到出路,但自己還是有消散憂愁情緒的辦法。

可以看出,這首詩的前兩句詩與後面的詩句對仗並不工整。然而這首詩卻成為了千古流傳的名作,相信這其中就是因為李白寬大的胸襟、豪放而又坦率的性格,他用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達到了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即使是現在的人陷入了一種苦悶的境界,也經常會利用「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來激勵自己。我想,這就是這篇詩作為什麼能夠千古流傳的原因吧。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誦詩對於陶冶一個人的情操,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文化素養是很有益處的。

不學詩,無以言」。孩子學詩的益處,許多家長都瞭然於胸了。許多父母把學唐詩作為家庭啟蒙教育的教材,下面這套書字跡清楚,彩色圖畫,裡面的圖具有著濃鬱的國學氣氛,每本書都有標註拼音,非常適合多個年齡段的小孩。

此書還能掃碼讀音頻,裡面的聲音特別好,渾厚有磁性。孩子一有空就聽,非常適合記憶,而且價格也不貴,只要16.8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還會贈送3元優惠券,非常划算。

參考資料:

《唐詩品匯》、《舊唐書》

相關焦點

  • 這首詩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不但不合格律,對仗也不工整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再說詞性,『滄海』『藍田』都是專屬名詞;『月明』『日暖』都是名詞+形容詞;『珠』『玉』都是名詞;『有淚』『生煙』都是動詞+名詞。前後兩句相同位置的字詞,必須結構相同,詞性相同(近),這是對仗的基本要求。
  • 李白向女子表達愛慕之情,卻被拒絕,寫下一首酸溜溜的詩流傳至今
    而唐朝的「酒仙」詩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寫過很多的詩,都是來源於他在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在李白的很多作品當中很多都是描寫自然山河風光和自己內心情緒的詩,其中就有一首與失戀有關的事。 李白在當時的唐朝作為以名滿天下的才子,自然就會有很多民間女子傾慕於他,就連很多達官顯貴的千金也十分欣賞李白,因此李白的女人緣是極好的,但是李白在面對美女也有碰壁的時候。
  • 唐朝詩人失意時寫了一首隨感詩,流傳至今成經典,還被納入教科書
    我們中國的詩詞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尤其是古詩詞,:從先秦的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到唐時興起的五律、七律、五絕、七絕,詩作講究韻律,平仄押韻,對仗工整。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是一首七言律詩,但是,他的格律卻並不嚴明。前四句重複出現了三個「黃鶴」,這是律詩中的大忌,可是,讀起來,卻奔騰直下,毫不拖沓。「黃鶴一去不復返」一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也不顧什麼對仗,這首詩全是古體詩的句法。可是,正如林黛玉所說「不以詞害意」,雖然格律不嚴明,但氣象恢宏、氣概蒼莽雄大,富有繪畫美、音樂美,讀來詠嘆不絕,是題詠黃鶴樓的絕唱。
  • 唐伯虎寫遊玩時寫爛頭詩,滿是大白話,卻能與杜甫相媲美
    繼而即使有人如你我一樣,喜歡讀詩,大多也都是取其精華,讀讀其中的千古名句用來消遣。其實有時候古詩雖好,但真的也沒必要理解太多,因為流傳下來的名篇當中,其中大部分內容跟我們的現實生活相去甚遠,只有其中最精華的部分讀起來起勁,能為我們所用。古往今來,爛尾的詩不在少數,但其中的名句讀來依舊讓人如沐春風。
  • 李白一番違心之言,成為其最敗筆之作,卻是律度工整、詞瀚雙絕!
    1.虹亭小語詩人是人類靈魂的歌者,不講違心的話、不作違心的詩是詩人的秉性,比如顧城一生都在抗拒成長,他心裡的自己始終是那個任性的孩子;濟慈雖然命運悲慘,他沒有做閻王的烏鴉,而是忍著病痛做了一隻為人類啼唱的夜鶯。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導語: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另一位偉大詩人李白的小迷弟,但要論詩才卻一點都不遜色與他的偶像。而杜甫與偶像李白之間的情誼,也被傳為佳話。
  • 經典詠流傳趙照傳唱李白詩酒經典之作:曾深入郎酒莊園尋找靈感
    7月18日,在《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第九期的舞臺上,著名音樂人趙照以一首《把酒問月》,唱出詩仙李白不為人知的溫柔一面,驚豔眾人。為了將這首經典名篇改編成歌曲,趙照和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此前專門前往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郎酒莊園採風,在仁和洞對酒當歌,在青雲閣把酒臨風,終將好詩醞釀成好歌,在《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譜就經典,讓人沉醉。2019年12月20日,為了這首經典名篇的改編,趙照特意來到郎酒莊園採風尋找靈感,並邀請著名作家阿來同行。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說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我們小學開始,就在不斷學習他寫的詩。可以說李白的詩歌伴隨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他是我國歷史上詩歌成就最高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幾乎每一首詩都能譜成千古絕唱。在很多人的眼中,李白是狂傲的,「我本楚狂人」;李白也是自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時也是灑脫的,「明朝散發弄扁舟」但是你知道嗎?他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詩」,而這首詩正是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眾所周知,唐玄宗有一寵妃名叫楊玉環。她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因此深受唐玄宗的喜愛。
  • 李白很狂的一首詩,描寫「赤壁」之壯闊,中間14字豪邁無人能及!
    蘇軾很喜歡這個地方,在這裡寫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名篇,如課本上的《赤壁賦》,又分為前後兩篇文章,「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此地的戰略重要性和曾經在此發生過的傳奇故事。真實的生活不會因為被寫成了小說而流傳千古,而是因為其自身足夠精彩,足夠厚重,承載著深重的歷史和精神。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還與中唐詩人李賀,以及晚唐詩人李商隱,等人並稱為「三李」;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具有才華,也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另外風格多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一些經典的詩句
  • 李白大醉後寫下首肉麻情詩,很有水平,為何後世文人都不提起它?
    以李白的名氣,他的水平自然沒得說,但對於其存世的千首詩作,也並不是每一首大家都叫好,甚至有不少被質疑的詩作。比如《贈汪倫》,雖入選小學課本多年,但一直有人不喜,甚至認為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就是一個不算高明的比喻嗎?有什麼意境可言?除了《贈汪倫》,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詩也是一樣,此詩名叫《贈段七娘》。
  • 李白最香豔的一首詩,寫盡少女嬌痴神態
    李白有描寫能妓院酒樓生活的詩,其中有《對酒》一首,寫得十分香豔,最妙的是他將少女歌伎的嬌痴神態,寫得活靈活現。對酒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對酒》是一首七言古詩,大概寫於開元十四年(726),是描寫少年李白初遊金陵時的冶遊情景。「蒲萄酒」,即葡萄酒,唐貞觀年間傳入中國。「金叵[pǒ]羅」,是西域傳入的酒器。精美的酒器,醇美的葡萄酒,六字便引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享受欲望。
  • 唐伯虎狂傲不羈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灑脫,藝術氣息絲毫不輸李白
    今天介紹唐伯虎的這首《把酒對月歌》,於落魄潦倒中見超凡灑脫,通過歌詠李白的詩才,藉助詩仙的狂傲不羈,來表達自己不拘禮法,蔑視權貴,視功名如糞土的豪邁情懷和灑脫胸襟。本詩是唐伯虎最狂傲不羈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灑脫,藝術氣息絲毫不輸李白,讀之令人動容。
  • 淺談律詩的對仗形式
    對仗就是兩句中的詞組結構和詞性要相同,互相成對,象古代的儀仗隊一樣,兩兩相對。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可以看作是兩副對聯。其中每聯的上面一句稱出句,下面一句稱對句。律詩中常見的對仗形式有以下幾種:工對:工對就是出句和對句的詞組和詞性對得工整。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傳播至今!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傳播至今!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而最為突出的貢獻,當屬詩歌文化了。倘若談起詩歌,對於如今的我們而言,就很難避開一個人——李白。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6期: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在我們現代漢語的語境裡,"王八"這個稱謂,是不禮貌的,每每我們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想起一些不好聽的話,但如果我們去翻《全唐詩》的話,卻能發現,有不少,寫給"王八"的詩。
  • 李白一首不為人注意的詩,精準預判了安史之亂和唐玄宗的下場
    唐朝大詩人李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泰山北鬥之一,與杜甫一起,成為唐朝文學界的輝耀千古的雙子星。李白留下的詩歌中,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流傳天下,婦孺皆知。不過,李白還有一首不為人注意的詩,卻精準預判了安史之亂的發生與唐玄宗的下場,準確度之高令人瞠目結舌。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律詩中二聯需要對仗律詩比絕句多了中間二聯,而這二聯是必須對仗的。這個對仗就不是我們前面說的平仄相對了,平仄相對是基礎,這個對仗是「對對子」的意思。民間對聯就是取自律詩的中二聯變化而成,所以對對聯實際上也是有規則的,在律詩的基礎規則上再發生變化。為什麼我從來不在頭條上對對聯?
  • 李白一首火不起來的詩,沒有以往狂放仙氣,卻還原一個最感人李白
    李白有一首詩,也算廣為人知,說名字大家都知道,卻又印象不那麼深。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送友人入蜀》這首詩很難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在李白的筆下。李白是誰,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不羈狂士形象,這是大家最喜歡的李白,也是大家潛意識裡最認可的古代文人的形象。但是這首詩不是這樣,這首詩甚至不像是李白寫的,這和李白一貫的風格稍許有些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