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番違心之言,成為其最敗筆之作,卻是律度工整、詞瀚雙絕!

2020-12-15 文化樂樂

1.虹亭小語

詩人是人類靈魂的歌者,不講違心的話、不作違心的詩是詩人的秉性,比如顧城一生都在抗拒成長,他心裡的自己始終是那個任性的孩子;濟慈雖然命運悲慘,他沒有做閻王的烏鴉,而是忍著病痛做了一隻為人類啼唱的夜鶯。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那些被廣為流傳的偉大作品都是在本性與本心高度統一的時期寫就的,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這些詩句是詩心的怒放之花,會永遠芳馨在時光裡。

這個一生放浪形骸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有過一年半載的心靈煎熬時期,就是「仰天大笑出門去」之後的那一段長安羈期,這一時期李白心筆不應,只能靠詩功勉強應付幾篇,根本談不上從心而發。既但如些,詩人功力所致也把違心寫得有模有樣,現存李白宮中行樂詩八首,從用詞、句法方面說,這八首詩都值得一讀。

宮中行樂詞.其二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2.起興金色玉柳香花,為賦帝家金迷奢華

前四句極具雕琢之能,首聯以比喻起興,律詩上此聯不必對仗,太白先生出筆就是兩句詞性工整的對仗,「黃金嫩」對「白雪香」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柳之姿色梨花之潔香。頷聯描寫皇帝的宮廷生活,在李白的筆墨功底下李隆基的紙醉金迷的生活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白運用「雙關」技法,「玉樓金殿」裡的「翡翠鴛鴦」不僅指皇帝與諸皇妃雙雙相棲,也暗指了皇帝居所雕梁畫棟處處是能工巧匠的傑作,這些都烘託了李隆基生活的奢靡。

3.美中選美隨駕出宮,宮外宮堪比仙府地

頸聯繼續寫皇帝與眾不同奢華,「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皇帝出行有雕輦,所到之處的皇帝住所,當然是十分講究,提前幾個月甚至提前幾年都開始準備了,裝修得都如神仙洞府一般。能隨皇帝出行的宮女都是美中選美的絕色之美,本來能進宮的宮女已經是美中之美了,這樣的腐質生活就連金剛也會被化為浮雲。

4.違心一句贊玉環,不堪忍讀憶經典

「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宮中美女如雲,最美是誰呢?無疑就是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了,此聯李白用了個典故,以漢成帝最寵的妃子趙飛燕來比喻楊玉環。此句有明顯的阿諛奉承,也許是奉詔之作李白不得已才如此,這無疑是李白最敗筆的一句,和他那些純出天性、有天地之美的詩句相比,此句令人不堪直視。

詩人是抱著「願為輔弼」、「大濟蒼生」的願望應詔入京的,而玄宗卻只讓他侍酒陪宴,隨興賦詩助樂而已,以白哥天性怎會甘於如此窩囊?不得已,滿腹經綸的李白只能相忘於江湖了。

相關焦點

  • 違心之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違心之言,違;違背。違背個人心意的言論。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應以違心之言,釋當日之恨。」近義詞有:違心之論,違心之言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指不是真話。違心之言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違心之言(wéi xīn zhī yán)成語釋義:違;違背。違背個人心意的言論成語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應以違心之言,釋當日之恨。」
  • 一首不知來歷的詞,可能出自李白之手,被譽為詞曲之祖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本詞牌又稱作《秦樓月》、《雙荷葉》,三仄韻一疊韻。憶秦娥詞牌在崔令欽的《教坊記》中並沒有收錄,《花間集》中也沒有此詞牌。只是在馮延巳的《陽春集》中記載了一首,但是形式與本首憶秦娥有所不同。
  •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1.錦瑟唐代: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入選理由:柳宗元最有豪邁氣質的愁思之作。總是很憂愁的詩人難得放開一回,要選。詩本身也寫得開闊動人,收放自如。是柳宗元詩詞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也是各種詩詞選本的常客。被貶嶺南蠻荒之地,心情是抑鬱的,視野是開闊的。詩頗有吞吐山河的氣勢。
  • 言與心違,該違心時就要違心
    言與心違:言語與心意相違背。【出自】:《吳子·圖國》:「臣以見佔隱,以往察來,主君何言與心違?」其實,每個人很難做到只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越難得到的東西,人們會加倍珍惜。違心,使人感覺不好受,但也有融合群體的親和力。如果將違心做到情分上,又符合良心,才是我們現代人必悟的玄機。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環境、制度、禮儀、習俗無不作用並制約著你。我國臺灣作家羅蘭早有所告:"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能夠成天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所想過的生活。"隨著社會文明的深化,人際間的縱向聯絡只會日趨淡漠,但橫向間的聯繫會加強。
  • 詩人,歌手,詞作者,李白的身份為何如此多樣?
    當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李白所作千首詩中,以「歌」名題者72首,以「曲」名題者22首,以「詞」名題者26首,以「吟」名題者13首,詩中寫有「歌」者179首,有「曲」者56首,「舞」者77首,時間跨度貫穿其一生。所以,我們可以說李白不僅是「詩仙」,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歌手兼詞作者。
  • 李白有一首詩,對仗算不上不工整,為何卻能成為名篇,流傳至今?
    我們都知道「詩仙」李白,流傳下來很多千古名作,然而,在他的這些作品中,卻有一首詩對仗也不工整,但卻流傳了千年,這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這首詩便是大家熟知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 足壇史上10大最醜球衣 敗筆之作亮瞎眼
    足壇史上10大最醜球衣 敗筆之作亮瞎眼 在足球場上,一件球衣承載一支球隊的歷史。
  • 李白:我右手寫詩,左手寫詞!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個秘密——李白不僅是大詩人,還是大詞人。李白可是第一個寫詞的詞人!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李白的詞吧!李白右手寫詩,寫下劍氣、豪氣、酒氣以及獨孤;他左手寫詞,寫下傷悲、苦情!01憶秦娥·思秋    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 張晶:李白樂府詩的繼承與創新
    《禮記正義》云:「或謂雉鳥耿介,被人所獲,必自屈折其頭而死。」李白的《雉子斑》繼承並突出了這個主題,其中的「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成為耿介形象的代表。李白創作了很多清新俊逸的小詩,其中名篇也多有擬作樂府古題,如《子夜吳歌》《玉階怨》《靜夜思》等。古樂府中的「清商曲辭」,以吳歌歌曲最為柔婉清麗,其「子夜歌」「子夜四時歌」等,都極盡纏綿悱惻之情調,語言尤是清美含蓄。
  • 李白見大雪紛飛,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在這些「詠雪」詩詞中,我認為其中最為誇張的當屬「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他最出名的兩首詞《憶秦娥》和《菩薩蠻》同時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足見他在詞壇上的地位是有多高了。而這首《清平樂》雖然沒有《憶秦娥》和《菩薩蠻》出名,但同樣很經典,尤其是最後兩句的比喻,堪稱神來之筆。
  • 李白的絕筆詩,既是人生的壓軸之作,又是他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
    李白臨終前,作了他人生最後一首詩《臨路歌》。有人把這首詩比作李白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也有人說這是李白人生的壓軸之作。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仙的絕筆詩。《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從出京到長流夜郎,李白是在四處奔波中度過的。他沒有因為被讒而一蹶不振,終老山林,而是為了理想四處上下求索。李白用自身為詩中的大鵬作註解,大鵬雖然中天摧折,但其遺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這是指理想雖然幻滅了,但詩人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會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巨大的影響。這就是「餘風激兮萬世」中所包含的一種精神內涵。
  • 尋古探幽磴山行之 許瀚詩碑
    高均儒,稟性狷介,見文士蕩行檢者則絕之如仇,人苦其難近。就是這麼一個對人要求嚴苛常人難以接近的人,卻與許瀚結下了深厚的友情,許瀚晚年時,高均儒為其刻印著述《攀古小廬》,並一直書信不絕。藉此可見許瀚的人格魅力。許瀚秉承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嚴謹、縝密的治學方法,即使在飄蕩不定的校文生涯中,亦能手不釋卷、筆不停批。
  • 李白送給偶像的一首詩,極盡讚美之詞但卻不切實際!
    李白為人狂放不羈,自恃才高目空一切,即便是對當時權傾一時的宰相李林甫也不看在眼裡,在當時能讓他點讚的人並不多,在他所作的1000多首詩詞中,也找不到幾首是讚美別人的。記得之前有朋友問我,李白的粉絲群很龐大,那麼他有沒有自己的偶像呢?
  • 蘭學茶座:自古詩人極少有懷妻之作,納蘭性德獨享悼亡詞盟主
    從這些悼亡詞可以看出,納蘭性德這些嘔心瀝血之作,不是為完成藝術創作的應命應制之作,也不是刻意要使這些悼亡詞走進什麼崇高的藝術殿堂,而是追憶結髮之妻、回戀舊情、感悟生命無常之真情的不自覺流露。當作者具有高度文學素養又有悲極哀感需一吐為快之間,就會忘手所以、如痴如狂,任自己的情感長河任意奔流,「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這樣就產生了最能震顫人的心靈的作品。
  • 詮釋相思最悽美的三首離別詞,李白勉強上榜
    離別作為生活中常常提到的一個詞,也是文人常用來引入文學創作的主題之一。在眾多文人中,以主題為創作題材尤為突出的詩人有李清照、柳永等,但筆者認為,在眾多文學作品中,詮釋離別的巔峰之作,有以下三首。第一首:《秋風詞》(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 兩首悼亡詞,兩位偉大詞人的思妻之作,每每讀來都不禁淚如雨下
    夫妻之間的綿綿情誼、愛之深刻有時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即便如此,在古代詩人中,詩人還是會琢磨思索,窮盡一切辭藻,將對妻子的愛寫進自己的詩詞中。尤其是遇到自己的愛妻早逝,詩人悲痛哀思之情無法排解時,便將心中的痛苦化作幾句詩詞,用以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關於悼亡詞,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還是李白確實諷刺楊貴妃?
    皇帝肯定是不會隨意聽信任何人的讒言,除非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歷來民間傳說的重要懷疑對象就是高力士和楊貴妃,傳說他二人聯合向玄宗進讒言,使得玄宗最後厭棄李白以至於「賜金放還」,把李白永遠放逐在權力之外。到底是否確有其事?且聽一一分析。
  • 李白:詩仙之名聞天下
    李白的家庭是比較富裕的,這使少年李白有充分的條件可以讀書、作詩賦、學劍術、遊歷名山,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有才能的人。關於李白學習的逸聞,流傳最廣的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說的是少年時的李白一次出去玩,不知不覺地走進一個山谷。忽然,他聽到山谷裡傳來一陣「嚓,嚓,嚓」的聲音,走近一看,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在一塊大石頭上磨著一根鐵棒。
  • 李白與蘇軾的最消極詩詞對決,誰才是詩詞之王?
    李白和蘇軾在任何一個詩詞實力排名榜,恐怕都將在前五位置,甚至可以說是第一、第二的終極高手,但誰才能站在詩詞之巔,恐怕是見仁見智。今天,我們來看下李白與蘇軾的最消極兩首詩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感悟下詩詞實力大家的魅力!李白最消極的詩詞:《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 將進酒:李白的癲瘋之作,卻被無數人追捧
    一,李白就是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是詩仙李白身上一個最鮮明的符號,「會須一飲三百杯」,詩仙的仙氣,一半才會靠醇厚的酒香釀出來 ,一半才能從李白個性中的獨特氣質表現出來。仕途上的不如意,必須要靠喝酒發洩。喝到高潮,名篇佳作就呼之欲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的李白,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