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飛船能不停加速,為何不能達到光速?相對論效應你用對了嗎?

2020-12-24 星宇飄零

如果飛船能一直加速,為何不能達到光速?這個問題在牛頓的時代其實是可以的,飛船如果能一直加速,就能達到甚至超過光速。不過牛頓的時代已成過去式,現在是愛因斯坦的時代了,在愛因斯坦的時代裡,不停加速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理論的前奏

事情要從19世紀說起。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從牛頓時代就開始了,最初是胡克提出的波動說和牛頓提出的粒子說分庭抗禮,但由於當時牛爵爺至高無上的學術權威,光的波動說被壓制下來,人們普遍接受牛頓的觀點:光是粒子。然而到了19世紀初,一位叫託馬斯·楊的英國醫生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這位光學天才用一束平行光穿過距離很小的兩道互相平行的狹縫後,會產生幹涉現象,導致投射到狹縫後面的光產生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個偉大的實驗被後世稱為楊氏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直接催生了20世紀兩大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關於雙縫幹涉實驗如何催生量子力學的故事估計很多科學愛好者都聽過了,而我們這次要說的是它如何催生相對論。

光之謎——波與粒

在託馬斯·楊發現幹涉現象後,科學家就意識到,幹涉是波的特性,這意味著光是一種波!也就是說,牛頓的光粒子說破產了……雖然牛頓的學術權威難以撼動,但楊氏雙縫幹涉實驗是如此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光是一種波!因此科學界馬上集體反水,光的波動說被確立。

然而問題來了,波是需要介質傳播的,比如水波需要水,聲波需要空氣或其它介質,如果光是波,那它是通過什麼介質來傳播的呢?在地球上有空氣,光可以通過空氣來傳播,但在星際空間並沒有空氣啊,遠方星星的光波是怎麼傳遞過來的呢?這時科學家們想起了兩百年前由笛卡爾引入到科學裡的充滿宇宙空間的以太,當年支持胡克光波動說的惠更斯就是用以太作為光的傳播介質,既然波動說死灰復燃,以太當然也隨之復活了。

尋找以太

但以太畢竟是虛構出來的,誰也沒見過,它究竟存不存在呢?科學是需要實證的,既然理論上假設它存在,那就得用實驗觀測把它找出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位美國實驗物理學家麥可遜利用託馬斯·楊所發現的光波幹涉原理,設計了一種儀器——麥可遜幹涉儀,他與另一位實驗物理學家莫雷一起做了一個被載入史冊的實驗——麥可遜-莫雷實驗,他們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地球在繞太陽公轉和隨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過程中相對於以太「漂移」的速度。

然而結果出乎意料,無論往哪一個方向測量,光速都一樣,完全沒有變化,也就是幹涉儀上的幹涉條紋毫無變化。由於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在空間中往不同方向以約萬分之一的光速(約30公裡每秒)運動,如果以太存在,地球一年四季在以太中漂移的速度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上是不一樣的,根據經典物理裡的速度疊加原理,兩個方向上的光速理應不一樣,這樣在麥可遜幹涉儀中,通過兩個互相垂直的光路的光波到達屏幕的時間就會不一樣,那麼幹涉條紋理應發生變化,但結果是幹涉條紋並沒有任何變化。

這一結果讓當時的物理學家集體懵圈。傳說物理學家開爾文曾把這個實驗結果與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一起形容為物理學天空上的兩朵烏雲。

撥雲見日——新理論誕生

最終驅散這一朵烏雲的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在被後世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的1905年發表了5篇偉大論文,其中有三篇完美解決了麥可遜-莫雷實驗的疑雲,這三篇論文分別是:《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和《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其中前面兩篇就是現在人盡皆知的狹義相對論,而另一篇就是最終使他獲得唯一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電效應解釋

在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中,愛因斯坦根據普朗克公式提出光量子假說,完美解釋了光電效應實驗中電流與頻率有關而與光強無關的現象。光的粒子說重新回歸,而光量子的提出讓以太變得可有可無了,愛因斯坦揮一揮手把剛復活不久的以太抹殺掉,重新扔回到歷史的垃圾堆。他整合了原來彼此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建立稱為時空的統一體,通過在統一時空下的洛倫茲變換(時間膨脹和空間收縮)成功解釋了麥可遜-莫雷實驗中真空光速各向不變的現象。並在時間空間的洛倫茲變換基礎上成功推出上述第二篇狹義相對論論文(《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中的質量膨脹和史上最簡潔物理方程——質能方程。

到這裡問題背景就交代完了,這是一個完整的理論推導過程,最終推導出來是一個完整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只要麥可遜-莫雷實驗的結論:真空中光速各向不變沒錯,那麼我們可以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成立的。然後根據狹義相對論我們就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的答案

「飛船如果能一直加速,是否能達到甚至超過光速?」

答案是:不能。

我們即使不考慮燃料是否充足,也就是說即使飛船具有無窮多的燃料,並一直持續加速,它也不可能達到光速!因為隨著飛船趨近光速,由於時間膨脹效應,它的時間會越來越慢,相應地它的加速度也會越來越慢,它越接近光速,加速就越慢,結果是它永遠都不可能加速到光速,因為它沒有足夠的時間加速到光速……

因此,由於相對論效應,你要麼一開始就達到光速,要麼永遠都加速不到光速。

科普書裡的常見錯誤——相對論效應你用對了嗎?

最後我想更正一下大家在科普書裡經常看到的一種說法,科普書裡提到飛船永遠不能加速到光速用的往往是質量膨脹效應,但實際上這是錯的。質量膨脹可以解釋為什麼不能瞬間加速到光速,但不能解釋為什麼持續加速不能加速到光速。他們給出理由是隨著飛船接近光速,由於質量膨脹效應,質量會越來越大,加速說需要的能量就越大,但你別忘了燃料可是在飛船上的,飛船質量越來越大燃料的質量也會相應同比增大,燃料所能產生的能量也就同比增大,因此燃料所能提供的加速度是不變的。所以實際上對於飛船而言,它不能達到光速的原因並不是由於質量膨脹效應,而是由於時間膨脹效應導致加速越來越慢……簡單說就是沒時間加速到光速……

但質量膨脹也不是無用武之地,在解釋加速器裡的粒子為何無法加速到光速這個問題時,就需要用到質量膨脹效應了。隨著加速器裡的粒子趨近光速,由於質量膨脹效應它的質量會越來越大,加速器的加速效率會越來越低,即使你有無限的能量也無法把它加速到光速,因為加速器的能量相對於地面是靜止的,並不像飛船上的能源一樣會隨著粒子質量增加而增加。

相反地,在解釋加速器裡的粒子為什麼不能加速到光速的問題上我們就不能使用時間膨脹效應了,因為雖然粒子本身會發生時間膨脹,但作為提供能量用於加速的系統——加速器本身並沒有發生時間膨脹,它可以不間斷地無限加速。

對相對論效應比較熟悉的人此時可能會發現問題了,前面關於無限加速飛船無法達到光速是由於時間膨脹這個解釋裡,所用的時間是地球的時間,也就是相對於地球人看來,飛船上的時間會變得越來越慢,加速度也就越來越小。但根據狹義相對論,飛船裡面的人的時間並沒有膨脹啊,他們的感受到的時間是正常的,那麼在他們眼裡,無限加速的飛船會不會超光速呢?同樣不會。

要解釋飛船是的觀察者看來為什麼無限加速的飛船也達不到光速,我們就需要用到除時間膨脹和質量膨脹以外的第三個相對論效應了——空間收縮效應(即尺度收縮,簡稱尺縮效應)。根據相對論,隨著飛船不斷加速,飛船裡的人會看到外界宇宙在飛船行進方向上發生收縮,在地球觀察者看來,飛船勻加速至越來越接近光速,而在飛船上的人看來,原來遙遠的空間在尺縮效應下變得近在咫尺,由於他們自己測量的時間間隔是正常的,因此在他們看來,他們用了1秒的時間經過了不到299792.458公裡的距離,並沒有超過光速。而他們眼中的這不到299792.458公裡的距離在地球人看來可能就是若干光年那麼遙遠了……

我很吃驚很多科普書都在這個問題上使用了錯誤的解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過任何科普書和科普文章指出飛船不能加速到光速是由於時間膨脹效應。(註:質量膨脹效應可以解釋飛船為什麼不能瞬間加速到光速)

相關焦點

  • 相對論:達到光速時間就靜止,假如光速飛行,人能長生不老嗎?
    ,相對論說,假如達到光速,時間就能靜止,那麼我們人類如果進入光速飛船,是不是就能永生了呢? 達到光速,時間就靜止,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相對論中並沒有達到光速時間就靜止的理論,它只是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推論!
  • 光速飛船上的人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嗎?角度不同,答案不同
    那麼光速飛船上的人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嗎?時間可的扭曲已經是被證實的科學理論,地球軌道的衛星時間跟地面時間有差異就是很好的證明,我們了解的衛星跟地面同步,是科學家修正了這種差異的結果。速度越快,時間越慢也不用懷疑,可是要說乘坐光速飛船能夠讓我們長生不老,那可能是你想到了,這樣的好事是無法實現的。可能有人不理解:相對論不是告訴我們光速之下的時間是靜止的嗎?
  • 一口氣通俗理解《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
    ——這是相對論背後的核心思想,也是為什麼我感覺不到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或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運動的原因。這個思想源於在比薩斜塔上扔球把亞里斯多德給否了的伽利略,他說想要確定物體動沒動要先找一個參照物。人在小車上,小車開在馬路上,小車對人說:「你沒動」,馬路對人說:「你動了」。小女孩2m/s的速度,追前面3m/s的小男孩,問小女孩能追上嗎?
  • 假如飛船速度是百分之99.99光速,去100光年外的星球,幾年能到?
    你這幾天乘以光速你看看你走了多遠?別說你走到光速前面去了?物理是最講道理的,說出你的道理吧,還有就是100光年就是光要走100年的時間到達,怎麼換成光速的飛船就比光速快了?在相對論誤導下,現在很多人都相信光速可以讓時間靜止。但不知道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說光速移動時間會靜止。
  • 宇宙是真空,為何飛船不能無限加速,甚至連光速的20%都達不到?
    事實上,科學家們早在19世紀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科學家們便開始研究起了光速,甚至希望人類能擁有光速,畢竟光速是非常快的,要是擁有這種速度,人類便能衝出牢籠,走向宇宙深處 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告訴我們,光速是一個極限值,任何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最多也就是無限接近於光速。
  • 在光速飛船中還能夠與地面觀測者通無線電話嗎?
    有位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假如我正在和某人通話,突然自身以光速運行,通話質量會如何?怎麼會突然自身以光速運行呢?時空通訊只能假定這位大俠是乘坐在光速飛船裡。儘管所謂的光速飛船永遠只能是一個夢想,但也不妨來個時空通訊科普解夢。這個某人是誰?你與某人有多遠?你所謂的光速運行是朝什麼方向?「某人」是誰是你的隱私,這裡不討論。
  • S01E25假如時空欺騙了你:相對論下的時空伸縮效應(字幕)
    最後的答案就是愛因斯坦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光速是恆定不變的,既然光速恆定不變,而且運動是相對的,愛因斯坦又想到,如果我現在變成一個超人,我在太空中以光速飛行,如果我在飛行的過程中,還拿著一面鏡子照鏡子,我能不能看到自己呢?由於我是在光速飛行,光子從我的臉反射到鏡子也是光速,從鏡子反射到我的眼睛裡也是光速,常理應該是看不到的,但是愛因斯坦的答案是,可以看到帥氣的自己。
  • 宇宙沒有空氣阻力,飛船為何不能無限加速,甚至1%光速都達不到?
    而宇宙就不一樣,宇宙沒有那麼多雜質,阻力就大大減低,只要稍微給一點加速的力,飛行器就可以飛得很快,這就是為什麼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能夠達到6萬公裡每小時。30萬公裡,時速為10.8億公裡,也就是說人類最快飛行器「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最高飛行速度還不及光速的1500分之一,由此可見相對於光速來說,人類最快的速度很慢,說到這裡有人會感到疑惑,宇宙不是真空區域嗎?
  • 達到光速的10億倍後,飛船能飛到宇宙邊緣嗎?
    比如有一個人腦洞:光速10億倍,還不能飛到宇宙邊界嗎?而且特別說明不考慮光速不可超越。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宇宙的有限無邊有兩層意思,一層就是不知道有多大;第二層就是宇宙是在一個無限曲率的蛋殼裡,人類無法突破這個蛋殼,光線也不行;第三層意思是光速藩籬決定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你不考慮這一層就沒有討論的意義。
  • 相對論裡的時間膨脹效應能讓人長生不老嗎?
    很多人都聽說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有一個奇怪的效應——時間膨脹效應。根據這個效應,運動物體的時間跟靜止物體的時間是不同步的,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時間過得越慢。當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間就會變得無比緩慢。
  • 光速憑什麼是最快的?揭秘相對論裡幾個大家都理解不了的事實!
    光速是最快的!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但是你知道人類是如何得知光速最快這個結果的麼?這就要追溯到一個科學史上一個美麗的錯誤!當時麥可遜用幹涉儀來證明「以太」存在的實驗中發現了光速不變。
  • 一個人以光速前進一年,外面也過了一年嗎?時間膨脹效應了解下!
    一個人以光速前進一年,外面也過了一年嗎?時間膨脹效應了解下!首先,任何有靜質量的物質都無法達到光速,相對論中對此有說明,所以說不存在一個人以光速前進一年的情況!那麼就假定一個人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比如說99%以上光速,但達不到光速),時間為一年,外面(為方便說明,假設是地球)過來的多長時間呢?以接近光速飛行一年,這一年的時間應該是這個人自我感覺的時間,也就是說乘坐飛船以亞光速飛行的人經歷的時間!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裡面有一個「時間膨脹效應」,該效應指出,速度越快,時間的流逝速度就相對越慢!
  • 當你的飛船無限接近光速,或許將一眼望盡宇宙演化的盡頭?
    如果一人駕駛接近光速的飛船飛行一分鐘後回到地球,還能再見到家人嗎?答案是不能,接近並非是一個定值,沒有說明有多接近,代表著無限接近,無限接近會造成時間無窮的膨脹,膨脹到親人逝去,地球毀滅,甚至是宇宙毀滅。很多人有疑問不就是一分鐘,60秒嗎?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光速,當一個人相對於你無限接近光速,也就意味著從你的世界來看,他追逐著你的世界的時間,直至時間靜止。為何會如此?
  • 宇宙最快星系,遠離速度達2.3倍光速,為什麼它沒有違背相對論?
    愛因斯坦也因為相對論的提出,被科學界稱之為近現代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根據相對論,物體的速度並不是無限提升,而是有一個限制,那就是光速。不管物體的速度有多快,它最多只能無限接近光速,在很多人看來,超光速現象是不存在的,那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
  • 乘坐光速飛船,在宇宙中旅行一年,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通常情況下,我們說的光速是指光波或者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在真空中的光速就是目前我們發現的物體運動最快速度,光速和任何速度相加,只能得到光速,光速的增加不遵從牛頓的經典力學,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人說愛因斯坦顛覆了牛頓的經典力學宇宙,畢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很多方面都指出了牛頓經典力學的錯誤。在網上有著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乘坐光速飛船,在宇宙中飛行一年後,地球上過了多久?
  • 距地球320億光年的星系,速度可達2.3倍光速,它跟相對論相悖嗎?
    即使我們的飛船以光速飛行,我們也無法走遍銀河系,無法走出銀河系,更不要說探索整個宇宙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走遍宇宙,自然也不可能揭開宇宙的無數奧秘。宇宙最終也只能是只看遠觀而無法近觀的事物,如果是這樣,那人類快速發展太空科技,探索宇宙還有意義嗎?光速真的無法突破嗎?
  • 假設飛船以10億倍光速朝著一個方向飛行,能到達宇宙邊界嗎?
    一,首先,10億倍光速的飛船是不會存在的,你不考慮「光速不可超越」的前提是不行的。 假設不可能的事是毫無意義的,不能為了博眼球就胡說八道。我相信大家也看了好多關於光速不可超越的論證了。就目前的認識和技術水平,光速的確是不可超越的。
  • 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恆星,達到光速8%,展現3種相對論效應
    但是有少數恆星距離黑洞太近,運動速度非常快,必須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計算它們的軌道。當物體的運動速度可堪與光速媲美,就會產生「相對論效應」,如果是一顆發光的天體,我們會發現它看起來更紅,這種現象叫做「引力紅移」。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我們站在地面上把手中的球拋向天空,它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會減慢速度。
  • 看看日常生活中這些,相對論效應其實離我們很近
    相對論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時間上的相對性,以接近光速旅行時,太空人的時間會變慢。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用遇到相對論的概念,正是相對論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黃金為什麼不容易腐蝕也涉及到相對論原理,黃金內電子的相對論效應是主要原因,其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但仍然不如鈣、鋰等活潑。
  • 相對論說物體接近光速時,質量會變得無窮大?
    最近一位網友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這個物理量會隨著參考系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質量並非一成不變,當物體接近光速時,質量會變得無窮大,那麼豈不是這個運動物體就變成了一個黑洞,那麼萬物都被吸入黑洞,不就都毀滅了嗎?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