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淮海,第七兵團為何全軍覆沒?黃百韜臨死前為何連嘆三聲?

2020-12-18 稗史候說

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勝利後的第三天,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迅速擬定了殲滅黃百韜第七兵團、李延年第九綏靖區,為奪取徐州做準備的方略,史稱「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被列為首要攻擊對象,第七兵團是如何被全殲的呢?兵團司令黃百韜在臨死前有何表現?一個叫李以劻的少將參軍(戰地視察官)記錄下了黃百韜兵團最後的一幕。

黃百韜

黃百韜是國軍總參謀長顧祝同的心腹,歷任第25軍軍長。這一支部隊在抗戰中沒少與新四軍製造摩擦,顧祝同指揮這支部隊多年,視為自己的心腹部隊。在1948年6月的豫東雎杞戰役中,第25軍僥倖逃脫沒有被殲滅。第七兵團司令區壽年被俘後,顧祝同立刻保舉黃百韜升任兵團司令。

走馬上任指揮,黃百韜將主力集結在徐州以東的新安鎮附近,一再進犯沭河地區,在戰略上企圖阻止蘇北解放軍北上和魯南解放軍南下,遮斷徐海交通,藉此以鞏固徐州東部外圍陣地。11月1日,隨著戰事愈發緊張,黃百韜下令各軍加緊備戰。11月5日,第100軍調撥到第七兵團,改由黃百韜指揮。11月6日下午,從海州西撤的第44軍又劃入第七兵團,第七兵團總兵力達到12萬餘人。

淮海戰役

黃百韜原本已做好迎戰準備,結果在11月4日老蔣又改變了作戰計劃,讓黃百韜掩護第九綏靖區向西先撤,而且還要等第44軍抵達新安鎮之後再一起進行掩護行動。戰略計劃改變,黃百韜事先又沒有準備浮橋過河,所以部隊進展緩慢。11月6日中午,解放軍約7個縱隊的主力大軍已經迫近郯城、臺兒莊、棗莊地區,形勢危急。

11月7日黎明,黃百韜才下令全兵團出動,以第100軍、第64軍、兵團部、第25軍、第44軍的序列向徐州方向前進,先頭部隊第100軍第44師抵達八義集後,當即遭到解放軍南線兵團從宿遷北進部隊的阻擊,同時第七兵團的後續部隊在運河橋要口遭到北線解放軍先頭部隊的阻擊,被迫集結在碾莊圩附近應戰。

第七兵團第63軍從新安鎮向西南急行軍,企圖在窯灣鎮渡運河。11月7日遭到解放軍包圍,強渡運河的一部兵力在8日同時被殲滅。這一系列的戰鬥,使得第七兵團無法按照預定計劃向徐州集結,解放軍已經盯緊了第七兵團,第七兵團成為了解放軍首要殲滅的目標。

中野奔赴宿縣參戰

11月6日下午六點許,作為戰地視察官的李以劻跟著第九綏靖去司令長官李延年乘車抵達了位於新安鎮的第七兵團司令部,見到了黃百韜及參謀長魏翱。黃百韜當時剛剛開完軍事會議,他面色凝重地看著李以劻等人,指著地圖對他們說道:「解放軍盯住了第七兵團,現在兵團戰略位置非常不利,在新安鎮打則孤軍無援,如側敵西進,到不了徐州就會遭遇解放軍主力。而且徐州工兵團到現在還沒來架設運河橋梁,我已經命令第63軍從窯灣鎮強渡,其餘各軍明天西進,轉進太遲了。」

緊接著黃百韜又說:「國防部作戰計劃一變再變,處處被動挨打,真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這次會戰如垮掉,什麼都輸光了,將來該怎麼辦?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個人生死是不足惜的。」黃百韜說此戰是歷史上的楚漢之爭,雙方有在徐州附近決一雌雄的味道,其論調已相當悲觀。李延年和李以劻沒有辦法,只能將他的情況如實記錄,回去後向上峰稟報。

國軍用飛機運兵

當天晚上十二點鐘,李以劻睡下之後,黃百韜又派人將他請去說話。黃百韜對李以劻說,解放軍10多個縱隊的兵力已經南下,先頭部隊已抵達郯城、邳縣、費縣地區集結,南下時無數縱隊輕兵疾行,目標直指新安鎮。解放軍截擊第七兵團,圍殲第七兵團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黃百韜告訴李以劻,明天上午一起床就趕緊走,以免路上出岔子。

黃百韜說,作戰廳郭汝瑰、許朗軒、張宗良等人作出這個的戰略計劃來,真是令人傷心,真是沒有水平。大軍作戰,隨時變卦,朝令夕改,動搖軍心影響士氣,難道他們不懂嗎?第七兵團只有10幾萬人馬,解放軍主力多達30多萬,若集中來攻,第七兵團必敗無疑。尤其是西撤途中,側面兩邊受敵,立足未定就遭到各個擊破,最為危險。

黃百韜請求李以劻回去後一定要告訴劉老總(劉峙)趕緊讓其他兵團迅速集結,集中兵力與解放軍決一死戰。此戰不同以往,遲了將會誤了大事,誰也走不了。如果第七兵團被圍,請劉老總派兵來援,內外攻擊解放軍主力。最後,黃百韜對著地圖連連嘆息了三聲,說出了一句實在話:「我們是鬥不過解放軍的,因為人家對上級的指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華野炮兵陣地

黃百韜對戰局的見解是對的,他預言了第七兵團的結局。第七兵團在向西轉移的過程中,遭到解放軍的尾追攻擊和兩面壓迫,最後被迫龜縮到距離徐州150裡的碾莊圩附近,四面八方都遭到解放軍圍攻,陷入死局。黃百韜兵團被圍,國軍出動援兵來救,但解放軍採取了鉗制打援的辦法,將援軍全部阻擋在距離碾莊圩30裡外,還消滅了大量援兵力量。第七兵團各軍命運如下:

第100軍周志道部是向西轉進的先頭部隊,其第44師在八義附近集結時,遭到解放軍南線部隊阻擊。激戰一天之後,師長劉聲鶴被擊斃,第44師被殲滅。周志道率領殘部退到碾莊圩西南,打了10多天之後,於17日被全殲,第100軍是第一個被殲滅的軍。周志道負傷逃出,副軍長楊蔭代理軍長。最後,楊蔭及參謀長崔廣森、第63師師長盛超(《亮劍》常乃超原型)被俘。

解放軍攻入黃百韜指揮部

第64軍劉鎮湘部,在第100軍後跟進。佔領碾莊圩東部頑抗,第64軍戰鬥力很強,是廣東部隊中很能打的一個軍,但是軍長驕傲自滿,不服從黃百韜指揮。第64軍一直打到第20日,第159師師長鍾某率部投降,從內部被瓦解。劉鎮湘在鍾某投降後,穿上軍裝準備死守到底,一直到22日下午,解放軍主力攻下陣地後,劉鎮湘和副軍長韋德,第156師代師長陳慶斌見大勢已去,被迫投降。

第25軍陳士章部,第64軍向西轉進之後,第25軍佔領了碾莊圩北部地帶。第25軍是黃百韜的心腹,自然拼死頑抗。打到第21日晚上,陣地被突破,陳士章逃到第13兵團指揮部,士兵大多投降瓦解。

黃百韜最後的停留地——尤湖

第44軍王澤浚部,在第25軍之後向西轉進,這支軍隊在海州附近轉戰,已經是相當疲憊,抵達碾莊圩後佔領東南陣地進行頑抗。這支部隊是川軍部隊,也是臨時加入第七兵團的部隊,獨自作戰,卻也是相當英勇頑強。一直打到18日晚上,第150師師長趙璧光率部投降。19日深夜,陣地被攻破,王澤浚與第162師師長楊自立在交通壕內被俘。

第63軍陳章部,奉命從新安鎮向西南前進,企圖在窯灣鎮強渡。第63軍也是廣東部隊,士兵都能遊泳,7日黃昏在窯灣鎮附近強渡,一部分士兵下河遊過了運河。但是很快解放軍佔據了對面陣地,阻擊了正在渡河的部隊,在東南還未渡河的又遭到了追擊。所以軍隊頓時大亂,軍長陳章渡河之後見部隊潰散無法調動,自殺在渡河邊上。戰鬥到11日下午,第63軍全軍覆沒。

黃百韜被擊斃地

自此,黃百韜第七兵團全軍覆沒,黃百韜本人也在尤湖村附近被流彈擊斃(一說自殺)。黃百韜兵團的全軍覆沒,奏響了淮海戰役國軍敗亡的序章,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戰鬥力其實不差,尤其是粵軍兩支部隊和川軍戰鬥都很頑強。

但是正如黃百韜本人所感嘆的那樣,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錯誤的戰略決策,朝令夕改的作戰命令,活活葬送了第七兵團。若能迅速集中兵力進行正面決戰,也不至於敗成這樣,即使最後戰敗,也敗得體面。

李以劻的

黃百韜那天晚上對李以劻說的那番話是肺腑之言,他的三次感嘆也是無力回天的無奈。但歷史大勢必然如此,淮海決戰最終還是以解放軍全勝結束,這不單單是戰略失誤造成的,也是時勢使然。

參考文獻:李以劻《淮海戰役親歷記》、《淮海戰役》

相關焦點

  • 碾莊戰役,面對雜牌軍的黃百韜第七兵團,解放軍慘勝
    平津戰役、淮海戰役,這三次戰役我們解放軍都取得了勝利,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囂張氣焰,直接奠定了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黃百韜今天為大家講的是淮海戰役中的一場特殊戰役,碾莊戰役。為啥說碾莊戰役比較特殊,那就是這場戰鬥的傷亡是最大的,可以說是慘勝。
  • 解放戰爭:淮海戰役國軍佔兵力優勢為何慘敗?被俘後杜聿明這樣說
    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國民黨盡失民心說明了很大問題,雖然兵力上解放軍與國民黨部隊相差20萬,然而參與這場戰役的人數上,解放軍還是佔據優勢的,為何呢?請不要忘記幾十萬山東、河南、江蘇的老百姓小推車前線運糧,陳毅元帥在多年後總結淮海戰役時就曾經感慨:「淮海戰役是幾十萬老百姓小推車推出來的」。
  •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哪一個兵團,在此戰中表現最出色
    雖然淮海戰役最終以國軍失敗而結束,但是蔣介石在淮海戰役中投入的三個精銳兵團,都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也讓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損失很大。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淮海戰役中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哪一個兵團,在此戰中表現最出色。
  • 黃百韜在淮海戰役戰死後,他手下有五個軍,各自的軍長結局如何?
    黃百韜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和其他蔣軍將領相比算是非常好了,不管在豫東戰役還是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黃百韜的25師總能打得比較有血性,這點蔣介石還是看在眼裡的。鑑於黃百韜的表現,蔣介石可以說是破格把黃百韜提升為兵團司令,在淮海戰役前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旗下一共有5個軍,分別是100軍,63軍,25軍,64軍以及最後加入的44軍。
  • 粟裕的強勁對手,創造了國軍兵團司令帶隊衝鋒的唯一戰例
    黃百韜解放戰爭打響後,黃百韜在戰爭中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肯吃苦肯賣命,連連進攻解放區而且連連得手。先是打進了解放軍已經經營多年的蘇北解放區。結果致使黃百韜功虧一簣,整74師全軍覆沒。然後黃百韜又重創了膠東的解放軍,膠東解放軍連戰連退。在與劉鄧大軍的幾次遭遇中,黃百韜依然表現強悍,均有很不俗表現,戰功顯赫。1948年黃百韜又重創解放軍蘇北兵團與中野11縱。豫東戰役(國軍稱中原大捷)是黃百韜軍事生涯的頂點。
  • 打黃百韜兵團時,此連級幹部向聶鳳智連提兩條意見,後來成就很大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目標,是消滅黃百韜率領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黃百韜與國民黨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關係較好,但在孟良崮戰役中,他眼看張靈甫被包圍,雖然主張積極去救援,但部隊行動緩慢,戰後被盛怒的老蔣,處以撤職留任的處分。
  • 淮海戰役中,哪支部隊讓解放軍傷亡最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了,這是一次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不佔優勢的條件下和國民黨軍隊展開的一次大會戰,國軍精銳在這次戰役中損失慘重,王牌兵團幾乎是全軍覆沒,正如戰後毛主席所說的一樣,這場戰役預示著國民黨統治的即將消亡。
  • 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戰死沙場,唯一的兒子逃往臺灣後結局如何?
    1948年11月,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自殺。關於他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黃百韜兵敗後無顏面對蔣介石,所以舉槍自盡;另一種說黃百韜是被擊斃的。不過學術界歷來都認為黃百韜是兵敗自殺,因此在這裡我們採用「自殺說」。
  • 為何說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最難打?不妨看看戰役結果和參戰將領
    可相對於遼瀋戰役我軍傷亡69211人和平津戰役傷亡39444人,淮海戰役的損失,比它們加起來還要多,那為何淮海戰役這麼難打呢?但是他撤退一半時,忽然接到營救黃百韜軍團的命令,可是按照當時的情況,回去等於送死,但是他還是執行了蔣介石的命令,最後兵敗被俘。
  • 三大戰役,為何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淮海戰役爆發前,老蔣本意是要讓白崇禧出任國軍總指揮的,但白崇禧最終變卦,把老蔣給涮了,杜聿明臨時趕往徐州救火。杜聿明的軍事才能如何?看看解放戰爭初期,他在東北戰場上的表現就知道了。但淮海戰役的進程,完全沒有按照杜聿明預想的那樣打,他還沒有趕到徐州,黃百韜就被華野給包圍了,也就是說,戰役剛開始,國軍就陷入了被動。
  • 杜聿明劉峙命令撤退,黃百韜也在撤,為什麼還是被圍在碾莊?
    淮海戰役之前,按照杜聿明提供的作戰計劃,國軍放棄鄭州、商丘等中原據點,向徐州收縮,徹底集中兵力,將二兵團、七兵團、十二兵團、十三兵團、十六兵團五個重兵集團都集結到徐州附近,依託徐州的永備工事,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以求擊破華野全部或一部,使華野遭受嚴重損失,然後趁機反攻濟南,打通津浦線
  • 白崇禧為什麼拒絕指揮淮海戰役?杜聿明:一到徐州就感覺要完蛋
    白崇禧 不僅蔣軍普遍認為白崇禧足智多謀、指揮能力強,適合擔任徐州決戰的指揮官,連林彪也覺得白崇禧是「國民黨將領最具才幹的一個」。 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在著作中透露,曾經和父親討論過這個敏感的問題,白崇禧提出三點原因說明為何拒絕指揮: 第一、軍隊部署全盤錯誤,當時戰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調整幾十萬大軍已經不可能。 第二、徐州剿總的將領多和白崇禧無淵源,且為蔣介石黃埔愛將,指揮這群大爺不容易。
  • 淮海大決戰:他是兵團司令員,為什麼會被亂槍打死?原因令人唏噓
    1948年末,自徐州碾莊的黃百韜兵團被全殲後,徐州守軍(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在 徐州「剿總」副司令 杜聿明 的率領下,開始放棄徐州南逃,結果被解放軍包圍在永城的 陳官莊 之中。
  • 千萬人廝殺的淮海戰役,為什麼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毛澤東感覺可以,便給粟裕回電:「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但是粟裕必須殲滅黃百韜兵團。「小淮海戰役」正式登場。這次戰役的野心其實不大,無非是奪取蘇北地區,把蘇北和山東解放區連起來,為下一次戰役做準備。以後走向何處,他們也不知道。
  • 淮海戰役中,第12兵團上百名將官,就一個參謀長沒有掉進包圍圈!
    1948年11月,黃百韜被解放軍包圍於碾莊,危在旦夕。蔣介石急得不行,下令黃維率領第12兵團前去救援。 可是,黃維才跑到蒙城,突然覺得自己如此千裡赴援,極容易落入解放軍的包圍圈,於是召集手下的將官們進行計議。
  • 解放戰爭中,最能打的十位國軍將領:黃百韜悍勇,胡璉狡猾
    最終,在淮海戰役中,重組後的74軍再次被我軍殲滅,邱維達也被我軍所俘虜。第九位:張靈甫。張靈甫作為整編七十四師師長,雖然最終在孟良崮被華野全殲,但在這之前他還是表現出了不俗的戰鬥力。張靈甫率領號稱天下第一軍的整編七十四師,多次給華野造成麻煩。比如淮陰之戰,張靈甫出人意料的在深夜發動突襲,一舉攻克了淮陰城。
  • 淮海戰役杜聿明率部撤離徐州,因何事抱怨蔣介石:老頭子錢就是命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與共產黨打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的勝利奠定了全國解放的基礎。杜聿明是此戰國民黨軍的實際指揮者,他在率30萬大軍撤離徐州時,因一事抱怨蔣介石:「老頭子錢就是命。」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打響,在第一個階段,國民黨軍隊就吃了大虧,至1948年11月22日,華東野戰軍將國民黨軍黃百韜的第7兵團共10萬人全部殲滅,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在戰場上陣亡。從華中增援向宿縣進軍的黃維第12兵團,被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包圍於宿縣西南的雙堆集。
  • 想碰一碰精銳第5軍,卻總錯失機會,華野為何如此執著邱清泉?
    不過很顯然,蔣介石為了保護這個整編第五軍,還下令從蘇北地區調了三個整編師以及一個旅的兵力,使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集團,不容易被我軍尋找空襲殲滅,而當時開封城僅有國民黨軍一個師的兵力防守,處於兵力空虛狀態,因此我軍放棄不易攻打的整編第五軍,而是改向開封進軍,並在豫東戰役後期,將開封當作誘餌丟給了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由於害怕開封丟失,邱清泉在開封坐視區壽年的第七兵團全軍覆沒
  • 淮海戰役,我軍俘虜一個「老夥夫」,揭開身份後:徐州剿匪副司令
    而最能代表國民黨呈現潰退的戰役肯定當屬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了,這三大戰役那絕對是從最根本上消滅了國軍的主力部隊,而解放軍橫渡長江無疑更是宣布了國民黨政府徹底的覆滅。而本文中我們就來重點說說發生在淮海戰役中的一件趣事,當時我們解放軍俘虜了一批國軍人員,這些人員當中有一個人自稱是國民黨軍需官的中年人,單單從外形來看確實像個一般的老夥夫,但是在和其交談的時候,卻能感受到此人的不一般,很明顯其有一股和常人不同的氣勢,為此我軍斷定此人絕非是什麼國民黨軍需官,很可能是一個重量級的國軍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