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如何對待俘虜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俘虜問題如果被處理好,軍隊將會獲得巨大的民心支持。如果俘虜問題沒有處理好,軍隊必然會面臨各方面的指責,將領也可能會因此而丟掉性命。
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軍,雖然說確實起到了打擊趙國國力的作用,可卻也從此背上了罵名。在現代戰爭之中,俘虜也經常是一個引起人們關注的話題,稍微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
在上個世紀北洋政府時期,當時的中國大地無比的混亂。軍閥們佔領著大片的土地,相互攻擊,只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在軍閥們照顧不到的地方,還盤踞著非常多的土匪。
1928年,宋哲元成為山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面對5000人俘虜,宋哲元說,寧願背下千古罵名,也要將這些俘虜殺掉。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橫行陝西的兵匪
宋哲元的履歷非常的光鮮,1907年,宋哲元成為北洋陸軍第6鎮隨營武備學堂的學生,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1925年,宋哲元成為陸軍中將,在軍隊當中掌握實權。
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迅速奪取陝西,為了穩定局勢,宋哲元被任命為陝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當時盤踞在陝西一帶的土匪非常的多,在所有有組織的土匪當中,尤其以黨玉琨為首的一夥土匪最為兇惡。
與其他活不下去的農民轉為土匪不同,黨玉琨這一夥土匪大多都出身於軍隊,以前跟著軍閥打過仗,實實在在的摸過槍。黨玉琨的老大郭堅原來屬於西北軍,由於西北軍內訌,郭堅被打死,黨玉琨也就帶領著部隊當了個自由自在的山大王。
這夥兵痞不光要錢,而且要命。由於曾經在正規軍隊當中幹過,黨玉琨非常重視擴大自己的實力。他們通過燒傷搶掠獲得金錢,同時又將這些金錢專用於購買軍事物資,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除了劫掠老百姓,黨玉琨一伙人還幹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他們勾結當地的一些土豪劣紳,對陝西省內存在的古墓進行挖掘。挖掘出來的文物,要麼被出售給了這些富豪,要麼被賣往國外。
面對這樣一夥強悍的敵人,當時的陝西省政府也不是不想解決。陝西是西北軍的領地,西北軍曾經多次派出人馬對這些人進行打擊。可收效甚微,黨玉琨的人駐紮的鳳翔城處於深山之中,易守難攻。同時還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前來徵繳的部隊打不了多久就會無功而返。
面對這樣一種情況,當時的國民政府這才請宋哲元出山。這樣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面對陝西這些著名的土匪,想必他一定能夠找到有效的辦法,還老百姓一個安寧。
宋哲元畢竟是正兒八經的軍事科班出身,而且又有著非常豐富的軍事經驗,懂得強攻不行就智取的道理。在攻打黨玉琨這一夥土匪的時候,他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努力想辦法創造機會。宋哲元是如何剿滅黨玉琨這夥土匪的呢?
二、對土匪毫不留情
最初的時候,宋哲元對於這一夥土匪並不以為意在。宋哲元早已經經歷過正規戰爭的洗禮,對於這些缺少槍炮的土匪,他並不覺得打贏是什麼難事兒。手中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宋哲元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害怕的必要。
戰鬥剛一打響,宋哲元帶領著3萬名士兵,以最為稀疏平常的方式對土匪所在的城寨展開進攻。這些經歷過北伐戰爭的士兵,對於陣地戰早就已經非常熟悉,理論上來講,攻下土匪所守的城池當不是什麼問題。
可惜的是,由於土匪所在的鳳翔城地形實在是太過於險要,宋哲遠手下的士兵們在進攻時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鳳翔城還有一個別稱,那就是「臥牛城」。整座城池所在的地方面積非常的狹小,不利於士兵的展開,也因此能夠以少數兵力抵抗大軍的進攻。
眼看戰鬥打下去越來越差勁,宋哲元這才開始用心注意起這一次戰鬥。採用陣地戰只會讓自己手下的士兵傷亡的更大,而敵人的犧牲卻很小,宋哲元需要想一個聰明的方法,既不會損害到自己的實力,同時又可以拿下這一夥土匪。
宋哲元很快就想到了辦法,他在正面聚集了非常多的士兵,假意要進行強攻,好吸引土匪們的注意。可他並不是真的要強攻,而是打算智取。在距離鳳翔城200多米的地方,宋哲元在一處民宅裡指揮士兵挖掘地道,打算通過出其不意的方式擊敗這些土匪。
攻堅戰一來打的是士氣,二來打的是糧草。土匪們自然不用多說,他們將自己劫掠而來的金銀財寶跟糧草通通都放在鳳翔城內,城外的宋哲元一日不走,他們就一日龜縮在城內。
可宋哲元耗不起,3萬大軍每天都要吃飯,糧食只能由地方進行供應。為了攻打這些土匪,地方已經損耗的太多,以至於老百姓連口糧都拿得出來。宋哲元要是不能將這夥土匪消滅的話,他實在是無顏見陝西的父老鄉親。
士兵們沒日沒夜的挖了半個月,這才前進了200多米,成功的挖到了鳳翔城城牆根。士兵們在城牆根下面挖掘了一個非常大的洞,並在裡面埋上了足足4000公斤的炸藥。
城內的守軍怎麼也不會想到,正面有那樣多的宋哲元部隊在進攻,可側面卻還有人在偷偷地挖地道。隨著一聲巨響,4000公斤炸藥爆炸的威力讓城內的守軍嚇了一大跳,城牆被炸出了一個大窟窿。
除了4000公斤炸藥,宋哲元給這些土匪們還準備了另外一個禮物,那就是1500門火炮。這幾乎是當時宋哲元所能夠掌握部隊的全部攻堅重武器,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安排,山炮,野炮,迫擊炮之類的的裝備一起發射,襯著4000公斤炸藥的威力,讓城內的土匪還以為是天崩地裂。
眼見計謀得逞,宋哲元立刻指揮大軍向城內撲去。霎時之間,群內的土匪做鳥獸散,再也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這一場戰鬥宋哲元剿滅了鳳翔城內的土匪,擊斃敵人2000多人,同時俘獲了5000多人的俘虜。
在如何處理土匪這件事情上,宋哲元想到的是趕盡殺絕。在他看來,這些人本來就沒幹過什麼好事,就算他現在放過了這些人一馬,可這些人一無土地,二無立身之本,將來恐怕還是會走上土匪的老路。
與其給當地老百姓留下一個禍患,不如讓自己背上一個罵名,但卻還老百姓一個清靜。5000名俘虜就這樣被宋哲元趕盡殺絕,老百姓對於這些人也沒有絲毫的憐憫,紛紛拍手稱快。
在西北整治了一番之後,1933年,日軍佔領承德,宋哲元率領的第29軍被派往喜峰口,他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成為了當時人們爭相傳頌的對象。人們並沒有因為他的這樣一個小小的汙點而對他抗日的功績視之不顧,相反,大部分人都對他這樣大義凜然的行為表示敬佩。
總結
在亂世之中,婦人之仁只會帶來麻煩。宋哲元殺掉5000多名土匪俘虜雖然有傷一個軍人的品德,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些土匪也確實是死有餘辜。他們橫行鄉裡,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如果不將他們就地正法的話,這些人如果再次組織起來,到時候可就沒有這麼容易對付了。
在當時那樣一個亂世,每個人生存都非常的困難,可這不是這些人當土匪的理由。當宋哲元帶著大軍趕到的時候,這些土匪並沒有做出任何的示弱,他們本身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打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