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我寧願背下千古罵名,也要殺掉這5000俘虜,結局如何?

2021-01-09 騰訊網

自古以來,如何對待俘虜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俘虜問題如果被處理好,軍隊將會獲得巨大的民心支持。如果俘虜問題沒有處理好,軍隊必然會面臨各方面的指責,將領也可能會因此而丟掉性命。

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軍,雖然說確實起到了打擊趙國國力的作用,可卻也從此背上了罵名。在現代戰爭之中,俘虜也經常是一個引起人們關注的話題,稍微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

在上個世紀北洋政府時期,當時的中國大地無比的混亂。軍閥們佔領著大片的土地,相互攻擊,只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在軍閥們照顧不到的地方,還盤踞著非常多的土匪。

1928年,宋哲元成為山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面對5000人俘虜,宋哲元說,寧願背下千古罵名,也要將這些俘虜殺掉。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橫行陝西的兵匪

宋哲元的履歷非常的光鮮,1907年,宋哲元成為北洋陸軍第6鎮隨營武備學堂的學生,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1925年,宋哲元成為陸軍中將,在軍隊當中掌握實權。

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迅速奪取陝西,為了穩定局勢,宋哲元被任命為陝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當時盤踞在陝西一帶的土匪非常的多,在所有有組織的土匪當中,尤其以黨玉琨為首的一夥土匪最為兇惡。

與其他活不下去的農民轉為土匪不同,黨玉琨這一夥土匪大多都出身於軍隊,以前跟著軍閥打過仗,實實在在的摸過槍。黨玉琨的老大郭堅原來屬於西北軍,由於西北軍內訌,郭堅被打死,黨玉琨也就帶領著部隊當了個自由自在的山大王。

這夥兵痞不光要錢,而且要命。由於曾經在正規軍隊當中幹過,黨玉琨非常重視擴大自己的實力。他們通過燒傷搶掠獲得金錢,同時又將這些金錢專用於購買軍事物資,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除了劫掠老百姓,黨玉琨一伙人還幹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他們勾結當地的一些土豪劣紳,對陝西省內存在的古墓進行挖掘。挖掘出來的文物,要麼被出售給了這些富豪,要麼被賣往國外。

面對這樣一夥強悍的敵人,當時的陝西省政府也不是不想解決。陝西是西北軍的領地,西北軍曾經多次派出人馬對這些人進行打擊。可收效甚微,黨玉琨的人駐紮的鳳翔城處於深山之中,易守難攻。同時還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前來徵繳的部隊打不了多久就會無功而返。

面對這樣一種情況,當時的國民政府這才請宋哲元出山。這樣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面對陝西這些著名的土匪,想必他一定能夠找到有效的辦法,還老百姓一個安寧。

宋哲元畢竟是正兒八經的軍事科班出身,而且又有著非常豐富的軍事經驗,懂得強攻不行就智取的道理。在攻打黨玉琨這一夥土匪的時候,他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努力想辦法創造機會。宋哲元是如何剿滅黨玉琨這夥土匪的呢?

二、對土匪毫不留情

最初的時候,宋哲元對於這一夥土匪並不以為意在。宋哲元早已經經歷過正規戰爭的洗禮,對於這些缺少槍炮的土匪,他並不覺得打贏是什麼難事兒。手中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宋哲元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害怕的必要。

戰鬥剛一打響,宋哲元帶領著3萬名士兵,以最為稀疏平常的方式對土匪所在的城寨展開進攻。這些經歷過北伐戰爭的士兵,對於陣地戰早就已經非常熟悉,理論上來講,攻下土匪所守的城池當不是什麼問題。

可惜的是,由於土匪所在的鳳翔城地形實在是太過於險要,宋哲遠手下的士兵們在進攻時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鳳翔城還有一個別稱,那就是「臥牛城」。整座城池所在的地方面積非常的狹小,不利於士兵的展開,也因此能夠以少數兵力抵抗大軍的進攻。

眼看戰鬥打下去越來越差勁,宋哲元這才開始用心注意起這一次戰鬥。採用陣地戰只會讓自己手下的士兵傷亡的更大,而敵人的犧牲卻很小,宋哲元需要想一個聰明的方法,既不會損害到自己的實力,同時又可以拿下這一夥土匪。

宋哲元很快就想到了辦法,他在正面聚集了非常多的士兵,假意要進行強攻,好吸引土匪們的注意。可他並不是真的要強攻,而是打算智取。在距離鳳翔城200多米的地方,宋哲元在一處民宅裡指揮士兵挖掘地道,打算通過出其不意的方式擊敗這些土匪。

攻堅戰一來打的是士氣,二來打的是糧草。土匪們自然不用多說,他們將自己劫掠而來的金銀財寶跟糧草通通都放在鳳翔城內,城外的宋哲元一日不走,他們就一日龜縮在城內。

可宋哲元耗不起,3萬大軍每天都要吃飯,糧食只能由地方進行供應。為了攻打這些土匪,地方已經損耗的太多,以至於老百姓連口糧都拿得出來。宋哲元要是不能將這夥土匪消滅的話,他實在是無顏見陝西的父老鄉親。

士兵們沒日沒夜的挖了半個月,這才前進了200多米,成功的挖到了鳳翔城城牆根。士兵們在城牆根下面挖掘了一個非常大的洞,並在裡面埋上了足足4000公斤的炸藥。

城內的守軍怎麼也不會想到,正面有那樣多的宋哲元部隊在進攻,可側面卻還有人在偷偷地挖地道。隨著一聲巨響,4000公斤炸藥爆炸的威力讓城內的守軍嚇了一大跳,城牆被炸出了一個大窟窿。

除了4000公斤炸藥,宋哲元給這些土匪們還準備了另外一個禮物,那就是1500門火炮。這幾乎是當時宋哲元所能夠掌握部隊的全部攻堅重武器,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安排,山炮,野炮,迫擊炮之類的的裝備一起發射,襯著4000公斤炸藥的威力,讓城內的土匪還以為是天崩地裂。

眼見計謀得逞,宋哲元立刻指揮大軍向城內撲去。霎時之間,群內的土匪做鳥獸散,再也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這一場戰鬥宋哲元剿滅了鳳翔城內的土匪,擊斃敵人2000多人,同時俘獲了5000多人的俘虜。

在如何處理土匪這件事情上,宋哲元想到的是趕盡殺絕。在他看來,這些人本來就沒幹過什麼好事,就算他現在放過了這些人一馬,可這些人一無土地,二無立身之本,將來恐怕還是會走上土匪的老路。

與其給當地老百姓留下一個禍患,不如讓自己背上一個罵名,但卻還老百姓一個清靜。5000名俘虜就這樣被宋哲元趕盡殺絕,老百姓對於這些人也沒有絲毫的憐憫,紛紛拍手稱快。

在西北整治了一番之後,1933年,日軍佔領承德,宋哲元率領的第29軍被派往喜峰口,他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成為了當時人們爭相傳頌的對象。人們並沒有因為他的這樣一個小小的汙點而對他抗日的功績視之不顧,相反,大部分人都對他這樣大義凜然的行為表示敬佩。

總結

在亂世之中,婦人之仁只會帶來麻煩。宋哲元殺掉5000多名土匪俘虜雖然有傷一個軍人的品德,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些土匪也確實是死有餘辜。他們橫行鄉裡,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如果不將他們就地正法的話,這些人如果再次組織起來,到時候可就沒有這麼容易對付了。

在當時那樣一個亂世,每個人生存都非常的困難,可這不是這些人當土匪的理由。當宋哲元帶著大軍趕到的時候,這些土匪並沒有做出任何的示弱,他們本身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打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9軍宋哲元:我寧願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殺掉這5000俘虜
    1928年宋哲元被任命為陝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 在陝西最「諜活」的土匪當屬為禍鳳翔的黨玉琨。在宋哲元的指揮下,宋哲元方擊斃黨玉琨2000餘人,同時也俘獲了5000人。對於殺還是不殺,宋哲元:「我寧願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殺掉這5000俘虜。」
  • 宋哲元:寧留千古罵名,也要殺5000俘虜,終成抗日名將
    2000多人,俘虜5000多人。 在對待俘虜的態度上他十分強硬,說「就算留下千古罵名,我也要殺了5000俘虜。」 之後宋元哲的部隊成功進入,擊斃了對方2000多人,俘虜了5000多人。 從古至今,對待俘虜都有兩個辦法,一是收為己任,二是全部殺掉。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順治歸山詩》中有記載: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由此看得出來,皇帝面對爭執糾紛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三國志11:你會殺掉哪種類型的俘虜?
    每次戰爭結束,勝的一方會隨機抓到一些俘虜,如果玩家刻意要捉人的話,用戟兵或者擁有特技「捕縛」的武將補刀,幾乎是一抓一個準。對於抓住的俘虜,我們當然會首先招降一波,然而除非我軍已經將敵勢力徹底消滅了,否則大多數俘虜還是難以登庸。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雍正臨終卻不惜背上千古罵名殺一人,為何?
    但是即使雍正為大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數百年來,他的身上仍背負著不少罵名,「傳位之謎」、「死因之謎」、「殺子之謎」等等只是其中之幾。史書記載,雍正帝統治時期,他曾賜死一人助兒子四皇子乾隆穩坐皇位六十年,自己卻不惜背上千古罵名,而那個被賜死之人,是當時的三皇子弘時。
  • 千古名句,別有洞天: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
    這份《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是我多年來一直在用的一份資料。 雖然標題有「初中」兩個字,裡面也收錄一些小學必背古詩詞裡的名句,而且非常適合基礎詩歌鑑賞薄弱的高中生。你之所以古詩詞鑑賞不會,是因為小學初中沒學紮實。
  • 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何俘虜5000印度人?查明後,阿古柏被挫骨揚灰
    阿古柏(1820—1877),原本是安集延的大將軍,在沙俄和英國的幕後支持下,在1865年侵略新疆喀什,進而強佔我新疆大部分領土,建立了所謂的「洪福汗國」。左宗棠領兵收復新疆,主要的對手正是這個阿古柏。左宗棠大軍,用1年半時間,平定了阿古柏之亂。
  • 讀《宋詞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
    《宋詞三百首》編選內容幾經修訂,但無論如何,你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賀新郎》 73.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74.
  • 雍姬:「人盡可夫」的並不是我而是我媽,這千古罵名不想再背
    對於殺老丈人這事,雍糾沒啥心理負擔,只是保密工作沒做好,被妻子雍姬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知道了。 雍姬陷入道德的兩難,按理說,她已經嫁入了雍家,就是雍家人,應該百事從夫,當作不知道這件事;可是從情而論,父母養育之恩乃是天倫人常,如果明知父親有難而不去救,甚至不配為人。
  • 明英宗朱祁鎮被也先俘虜後,也先為何不趁機殺掉他並直取北京呢?
    同時,之所以沒有殺朱祁鎮,原因有二,其一,朱祁鎮在當時算得上一個超級肉票,並且還能整存零取的那種,隨時隨地可以兌現贖金,幹嘛要殺了呢?其二,也先不具備一舉打下北京的實力,雖然說在土木堡之變後,發生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但那是在各種因素的促使下,也先方才能夠得以出兵,以一部落之力來對抗一國之軍,也先似乎還差了點。
  • 「鎮守」北京,宋哲元在永定門外創辦醫院和軍工廠,29軍擴張到10餘...
    國民革命軍29軍的軍長宋哲元,在這裡有過榮光,有過艱難,也有過屈辱。宋哲元(1885-1940),曾為馮玉祥「五虎將」之一。早在1917年7月11日,馮玉祥率部討伐張勳復闢時,宋哲元帶兵最先攻入永定門,並佔領天壇,自此,宋哲元與永定門有了「不解之緣」。
  • 用10萬兵當嫁妝,助千古一帝奪江山,她為何落千古罵名未進皇陵?
    從一名光武匹夫奪得江山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努力,其中有那麼一個女人,她用10萬兵馬當嫁妝助他奪得天下,最終卻落千古罵名,葬在皇陵外頭。她就是東漢王朝第一位皇后郭聖通。這場婚禮很快就在真定舉行了起來,就這樣郭聖通帶著舅舅的10萬兵嫁給了劉秀。雖然這是一場政治婚姻,但兩人婚後十分的恩愛。郭聖通跟隨著劉秀一起打天下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最終劉秀帶領著這10萬兵馬以及各方豪強的勢力,奪得了天下,成為東漢的開國皇帝。
  • 「背妻男」吳加芳: 「我寧願沒有當年那張照片 現在只想平靜生活」
    他說,到現在終於明白,當年背妻子一事和後來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沒有關係,自己被過度放大和解讀。「我寧願沒有當年那張照片,現在只想讓自己平靜地生活。」吳加芳說。不過,吳加芳因為這事成了名人,讓他開始在全社會安設的放大鏡下生活。「我一下子被捧得很高,後來一些負面消息出來了,又把我狠狠地摔下來。」他說,妻子走後,他只想從陰影中走出來,有個好的心態開始新的生活,在和劉如蓉認識後,覺得彼此談得攏,大家都是苦命人。「很多人就是認為前妻才走不久,不能再娶媳婦。」所有的負面信息,吳加芳最看重「不贍養父親」這一條,說到這裡他一下子激動起來。
  • 甲午戰爭被俘虜並被帶到日本的清軍將士,後來結局如何了?
    而日本方面,日軍6445人死亡,3530人負傷,被清軍俘虜的僅有11人!戰俘比這麼高,可見當時清軍的戰鬥力是多麼的糟糕。那麼,這一千多被俘虜的清軍士兵,他們經歷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呢?我們先看看這些清軍俘虜的構成情況。
  • 越南的俘虜我一個不會放
    但凡是戰爭就會有輸贏,不幸被打敗的那一方,不是被全部殲滅,就是被當作俘虜抓獲。這兩種結局無疑都是悲慘的,要麼喪命,要麼被敵軍抓獲,被抓獲不見的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在古代,俘虜的待遇是相當悲慘的,甚至還不如死在戰場上。在抗戰期間,也有很多人當了俘虜,尤其是當了紅軍的俘虜,基本上都會得到善待。
  • 關東軍戰敗投降,1萬多年輕女兵被蘇聯俘虜,最終結局如何?
    關東軍戰敗投降 關於關東軍戰敗投降的結局,可以說是當時所有人都為之鼓掌歡呼的結局。因為這支軍隊從成立至解散,給所有受害國所帶來的傷痛都是不可估量且無法彌補的,這也足以解釋蘇聯後來對待本次戰爭中所獲戰俘的方式。 但在討論這支軍隊中戰俘的下場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支軍隊從成立到戰敗投降的大致過程,看看這支號稱皇軍之花的軍隊是如何走上戰敗投降之路的,又是如何成為一個"惡魔"般的存在,以致受到受害國"審判"的。
  • 《七宗罪》為什麼皮特一定要殺掉兇手?摩根也一定無法阻止?
    影片的最終以皮特親生殺掉兇手,自己也被拘捕而結束。那麼為何最後皮特一定要殺掉兇手?而摩根也一定無法阻止?首先,我們先來分析為何皮特一定要,也一定會殺掉兇手。最簡單直接的第一點,在影片最後皮特得知盒子裡裝的是自己妻子的人頭。
  • 為何美軍堅持要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看看美軍俘虜遭遇,你就明白了
    在日本的本土國民的印象中,他們是在原子彈戰爭下的受害者,很無辜,並且認為自己民眾都是無辜的,不應該遭受這種事情,但是卻故意忽略了美國向日本發射原子彈的原因。
  • 讀《唐詩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
    我們讀《唐詩三百首》,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76.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